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1747 年,休・布萊爾(Hugh Blair)在愛丁堡法院出庭,法官要對他締結婚姻的精神能力做出裁決。出席的證人認為休・布萊爾不懂禮貌,眼神總是閃爍,無法與人正常對視。雖然能完美地寫出主禱文,但他說話時不僅回應遲鈍,還會重複相同的短句。除此之外,休・布萊爾還有一些強迫反覆的行為,包括熱愛蒐集羽毛、去教堂禮拜時,總是堅持要坐在同一個座位上,就連家裡的擺設都必須保持在固定的位置。
1846 年,59 歲的比利被列在美國聯邦政府的「白癡」(idiot)名單上。負責為他進行身體檢查的工作人員很快地發現,比利與一般的「白癡」不太一樣。儘管他的家人們都覺得他不太會說話,也缺乏和人互動、溝通的能力。但比利卻能哼出精準的曲調,擁有絕對音準,也對音樂有著異常的熱情,知道超過 200 首歌曲。明明無法好好說話,卻又展現出了卓越的認知能力。這讓檢查人員感到非常困惑,這個人到底該不該繼續列在這份名單上。
相隔 100 年的兩份紀錄、不一樣的兩位當事人,卻有著類似的特徵,比如:不擅長人際往來,較少眼神、語言、肢體的溝通表達甚至避免互動,或是,容易有所固著、重複某些行為或字句,抗拒變化。如果放到今天的醫學界,當這兩種特質同時發生在一個人身上,醫生們肯定很快便會認為,這個人有很高機率具有自閉症的傾向。
根據歷史紀錄,我們也許能對休・布萊爾與比利有著後見之明,所有的特質和形容,都在高度地暗示他們可能是自閉症患者。然而,自閉症這個詞在當時並不存在,那時根本不會有這種醫學診斷。
所以自閉症什麼時候才開始成為一種臨床醫療診斷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