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人問過我,如果去吳哥窟要花多少時間遊覽?
老實說,答案是見仁見智。如果你只是純粹到此一遊,大可以直接上去主塔走一圈,拍兩張照片,花一個小時就夠了。然而,如果你想細味吳哥窟背後的故事,則需要花上一整天的時間。
由於吳哥窟實在太大,不得不分三集介紹。上次介紹吳哥窟外圍,這次介紹吳哥窟外廓畫廊與毗濕奴的故事。正如上次提到,吳哥窟外圍圍牆的內部其實是一段段的畫廊,畫廊上雕刻的都是一些印度神話故事和高棉帝國的歷史故事。
印度神話入門
為了明白吳哥窟的雕刻是什麼,就有必要先粗略地了解一下印度神話。
印度神話的故事主要記載在兩本史詩《羅摩耶那》和《摩訶婆羅多》。據史詩記載,印度神話大致分為兩群主要神族,一群是「提婆」,另一群是「阿修羅」。提婆神族包括之前有提到的梵天、毗濕奴、濕婆等;阿修羅則是是一群追求力量的神族,有時更被稱呼為惡魔。阿修羅族及提婆族都是天神迦葉波的後代,最早期的吠陀文獻記載阿修羅族是一群司掌道德及社會的神祇,提婆族則是掌管自然現象的神祇。
關於吳哥窟畫廊,總共可分有八大壁畫:東畫廊北壁、東畫廊南壁、南畫廊東壁、南畫廊西壁、西畫廊南壁、西畫廊北壁、北畫廊東壁、北畫廊西壁。其實沒有特別的順序方法去欣賞壁畫,陸奧反而建議可劃分為幾類欣賞:印度神話故事、毗濕奴化身故事、印度史詩、高棉帝國歷史。
印度神話故事──南畫廊東壁
南畫廊東壁又名《天堂與地獄》,主要描繪印度神話的地獄和天堂情景。細心眼利的你或許會見到一些描繪地獄的細節,例如:長鉗拔舌、敲碎骨頭、大鳥撕裂、人在火上烤等,令人有點毛骨悚然。
印度神話故事──東畫廊北壁
東畫廊北壁展示的是毗濕奴大戰阿修羅的情景,阿修羅從左右兩邊向中央的毗濕奴進發,中央的毗濕奴站立於金翅大鵬鳥上,與一眾阿修羅作戰。
印度神話故事──北畫廊西壁
北畫廊西壁描繪了提婆神大戰阿修羅。觀賞浮雕時可以留意幾個情景,例如:毗濕奴騎大鵬金翅鳥、梵天騎孔雀、因陀羅騎大象等,清晰地看到印度神話中眾神的模樣。
毗濕奴化身故事──東畫廊南壁
東畫廊南壁是記載印度神話中最著名的《攪乳海》(Churning of the Ocean)故事。
在印度教神話裏,提婆族和阿修羅族都受到生老病死的問題所困擾。相傳,須彌山四周的乳海蘊藏着可讓眾神長生不老的甘露,為了解決永生的問題,眾神決定希望攪動乳海,獲取甘露而達到長生不老;然而,攪動乳海的力量需要與提婆和阿修羅兩大神族一起合作,才能成事。於是,兩族就相約一起攪動乳海。
攪動乳海的情節就在東畫廊南壁反映出來。你在壁雕的左邊上見到 92 位阿修羅,右邊看到 88 位提婆神。整列有一條蛇(該蛇為印度神話的蛇神那伽之王──婆蘇吉)被阿修羅和提婆神所持著,其中阿修羅負責持着蛇頭那方,提婆神則負責持着蛇尾那方,把蛇充當繩索攪動乳海,榨取甘露。在攪動乳海期間,毗濕奴就是化身成龜的模樣,名為「俱利摩」,充當攪蛇棒的底座,協助攪動乳海。
毗濕奴化身故事──北畫廊東壁
毗濕奴除了化身成俱利摩之外,亦曾化身成一個牧童,名為「黑天」。在北畫廊東壁,壁雕顯示了幾個畫面,第一個是黑天正騎着金翅大鵬鳥,與阿修羅搏鬥;第二個畫面是金翅大鵬鳥正在撲滅戰火;第三個畫面是黑天把阿修羅砍斷至剩下兩隻手;第四個畫面是黑天懇求濕婆赦免阿修羅的罪行。
印度史詩──西畫廊北壁
史詩《羅摩耶那》記載着那樣的故事,以前有一位名為「羅摩」的王子,與妻子「悉多」一直要好地生活,但某天魔王羅波那用詭計捉走了悉多,羅摩遂要出外沿途歷險,把悉多拯救回來。在歷險期間,羅摩認識了神猴哈奴曼,在哈奴曼陪健之下,歷經萬難,最終與羅波那決戰。
那場決戰名為「楞伽之戰(Battle of Lanka)」,正是此畫廊所示的故事。壁雕顯示了羅摩站在神猴哈奴曼上射箭,以及其他打鬥場面,最後則顯示一眾猴子幫助羅摩奪回悉多。
印度史詩──西畫廊南壁
西畫廊南壁記載着另一本史詩《摩訶婆羅多》的故事。摩訶婆羅多的「摩訶」意指「偉大」,婆羅多是古時印度國王的名,顧名思義,《摩訶婆羅多》是指婆羅多王及其後裔的故事,故事結局是國王的後裔分成兩大族群──班度族和俱盧族,最後兩族發生大戰而悲劇收場,壁雕正是顯示該場大戰(Kurukshetra War)的畫面。
在壁雕上,左邊是俱盧族的士兵,右邊是班度族的士兵,中間是兩族爭戰的畫面,非常震撼。
高棉帝國的歷史──南畫廊西壁
南畫廊西壁主要描繪的是蘇利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和其軍隊的狀況。在壁雕上,你可以嘗試找出頭戴王冠、坐在寶座上的蘇利耶跋摩二世。另外,你又會見到不少高棉的士兵、馬匹等畫面,形象栩栩如生,讓你聯想到高棉帝國當年國力的強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