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紅毛港保安堂建廟 70 多年來,首次舉辦的陸海祈福法會與遶境活動。在經過港務公司核可後,28 艘大小船隻從小港漁港出發,沿著碼頭側邊行駛到 42 號碼頭後折返,前後共兩小時。
最大一艘駁船上搭載著漆成海軍灰的「神艦」,船上神位搭著傳統廟宇造型的牌樓,但甲板上卻插著無數帶有日本海軍太陽旗的旗幟,遶境遊行的隊伍裡面除了藝閣車、花台車……還有日本動漫團隊,到底,為什麼會有這麼奇特的組合呢?
保安堂目前位在鳳山區國慶七街,但原先是座於 1923 年,在紅毛港的海岸邊搭起的竹寮。
傳說,當時庄內漁民出海捕魚時,於海中拾獲腿骨,撈回岸邊並建竹寮供奉,是為「郭府」。而後,一位村民過世後無人安葬,鄰人獲得托夢,將之安葬於保安堂,是為「宗府」,此處和一般陰廟建立的緣由大同小異。
臺灣唯一的日本帝國海軍靈廟
但在二戰結束後一年,漁民出海捕烏魚時,又於海上撈獲一顆頭顱,亦入祠供祀為「海府」。後因「海府」靈驗,村民還願重建時,先有託夢,後有原先不會日語的乩童用日語表示:自己身份是太平洋戰爭中陣亡的「日本第 38 號軍艦」艦長。
因而信徒請哈瑪星船匠黃秀世,打造縮小版的軍艦,供奉在廟中。據說製作途中,海府屢屢託夢,要求上面的士兵器具等物都必須確實復刻,與「38 號軍艦」一致。
那,史實真有「38 號軍艦」嗎?經過考證,日本帝國海軍有類似名稱的,包含 1944 年 11 月在馬尼拉外海沈沒的「第 38 號丁型海防艦」。或是同樣在 1944 年 11 月,原訂開往高雄,卻在巴士海峽被美軍潛艇擊沉的「第 38 號哨戒艇」(原樅級驅逐艦蓬號)。
從元帥託夢的軍艦型態和日方考證,目前廟方也採用後一說法,海上遶境時船上滿滿的日本海軍旗幟,寫的正是蓬號的戰歿者。
展現歷史意義的祭典
好過日團隊今日參加海陸遶境活動時,除了敬佩紅毛港村民傳承傳統,還能發揚光大的努力。也想到這樣獨一無二,融合臺日文化,跨越殖民地與母國、戰爭勝敗國的複雜關係,只有海洋人民能孕育出來的祭典,或許能創造更多的價值。
日本的「祭典觀光」,每年都能吸引眾多外國觀光客造訪,但這些「傳統」祭典,其實很多都是霍布斯邦所謂「被創造的傳統」。
舉例而言,京都三大祭之一的「時代祭」,是已經現代化的明治維新以後,在 1895 年才開創的祭典。「鐮倉鶴岡八幡宮例大祭」號稱有 800 年以上歷史,但真正變成成每年固定舉辦的「鐮倉流鏑馬」祭典,是在 1959 年,地方為了在櫻花季後繼續吸引遊客而舉辦。金澤「湯涌雪洞祭」,更是 2011 年動畫「花開物語」虛構的祭典,實體化後竟然變成湯涌溫泉重要祭典,每年已能吸引 15000 名觀光客參加。
保安堂的日本軍艦傳說已有 70 多年,跨越臺日文化,以大時代戰亂為背景,更是臺灣廟會罕見的海陸遶境,並且長期也和日方有所交流。這些都具有深度文化觀光的潛力。
未來,或許可從日本活化地方的祭典經驗中,將此一活動擴大為活化地方觀光的祭典活動。除了發揚在地文化,擴大國際交流,也對於流離的紅毛港聚落,可以起到增加歷史向心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