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把歷史放口袋,四季皆宜的旅行提案:來去逛逛臺南建築吧!

2024-03-28

近年民間流傳一個「府城臺南是臺灣的文化首都」的說法,也有人喜歡將臺南與日本的京都做比較。事實上,作為曾經的全臺首府,自1624年荷蘭人來臺建立熱蘭遮堡與市鎮開始,臺南歷經不同文明、統治政權的碰撞與交融,留下各種獨特的印記。
 
身處臺南核心的中西區,是最早發展的地區之一,擁有許多歷史悠久的建築。漫步在中西區的街道,就能看見風格迥異的街景,橫跨荷治、清治、日治到現代,或有經過改建與整修,又或保存原始的樣貌,替臺南增添不少文化底蘊與歷史氛圍。
 
這篇文章,就讓我們以赤嵌樓、延平郡王祠為起點,拓展兩條以走訪古蹟與歷史建築為主的路線,帶領大家穿越臺灣歷史長廊,看見臺南的另一個面貌。
 

 

延續過去至現代的祭祀:從赤嵌樓展開的中西區信仰文化漫步

從赤嵌樓開始的散步路線,讓我們帶領大家從荷治時期一路走進清代的建築。
 
第一站來到赤嵌樓,早在1653年由荷蘭人興建,命名為Provintia,譯作普羅民遮堡,意指「省城」,即是「赤嵌省」的行政中心,管理臺灣本島開墾的漢人居民,漢人稱之紅毛樓或番仔樓。[1]隨著時代的演變,今日所見的赤嵌樓,涵括歐式普羅民遮堡的殘蹟,以及清代光緒年間才建起的海神廟、文昌閣,以及當時又購入周圍的土地,將廢置的臺灣縣書院遷入,改稱蓬壺書院。
 
從普羅民遮堡到之後的赤嵌樓,雖然性質上從行政中心轉變為文風鼎盛之所,不過卻有一個有趣的共通點:荷蘭人當時選址於此建立普羅民遮堡,即是刻意選擇附近高地建城,不僅能夠鳥瞰附近市街、宅邸、倉庫,更能夠遠觀海面情況;到了清代,「赤嵌夕照」更曾是臺灣八景之一,登上高樓展望,安平一帶美麗風光一覽無遺,夕陽沉入海平面的景色,即使到了日治時期仍被稱為一絕。[2]
 
其次,民國60年代自大南門城遷建立在赤崁樓旁的九座贔屭碑,不僅記錄著1786年赫赫有名的福康安平定林爽文事件而著名,更著名的是這贔屭碑似乎有靈性,原本乘著船而來的十座贔屭碑,其中一座贔屭居然在準備上岸時,墜入海中;直到1911年,才從已變成魚塭的泥地底下挖出,更成為有靈性、會吃魚的白蓮聖母,供奉於南廠保安宮內。[3]
 
邀請大家,來到赤嵌樓,不僅看看建築的變化,更邀請大家一同登高遠望美景,並體會赤嵌樓內的故事。
 
赤崁樓正面(Source:張哲翰)
贔屭傳說為龍生九子之一,為傳說中的動物,外貌似龜,且能負重,中國傳統建築多使用於石碑和石柱之底臺。(Source:張哲翰)
下了赤嵌樓,也別急著離開。赤嵌樓一帶作為臺南早期發展的精華地帶,聚集許多歷史悠久的廟宇。
 
首先來到赤嵌樓對街,有一座武廟,主要供奉關公,早在1665年鄭經執政時,就興建起單進建築的關帝廳,在清代康熙時改建成如今規模,雍正年間關公受封,列入官方祀典的廟宇,因而成為今日所稱「臺灣祀典武廟」。漫步其中,可以一覽中國傳統南方廟宇的三殿式(前殿、正殿和後殿)格局。[4]
 
前殿(Source:李典榮)
正殿(Source:李典榮)
後殿(Source:李典榮)
之後,我們穿越過武廟旁的小巷,再過媽祖梳妝樓,映入眼簾的是臺南祀典大天后宮。大天后宮原本為明寧靖王府邸,因為臺灣人對於媽祖信仰十分虔誠,清政府為收民心,將此改建為媽祖廟,並加封天妃為天后,這裡也是臺灣最早的官建祀典媽祖廟,清嘉慶年間一度因大火夷為平地,所幸後來幾經復原而成功重建。[5]
 
其實,大天后宮的祭祀,進入日治時期後本來改由日本佛教主持,直到臺南過往的北郊、南郊與糖郊共同組成的商人組織「三郊組合」接管廟務後,香火才又逐漸鼎盛起來,每年的臺南媽祖遶境更是臺南一大盛事,尤其大正十五年(1926)的遶境配合臺南運河開通典禮,熱鬧的程度盛況空前,民間也形成一句俗諺「臺南媽祖開運河」,可以想見當時的盛景。[6]
 
天后宮與武廟不僅相比鄰,同樣列入清代祀典,到了日治時期也是將兩廟齊觀,有「剛壯代表的武廟、優婉代表的天后宮」的描述。[7]如果我們拜完武廟關公後,不妨再到大天后宮向媽祖祈求旅途平安。
 
大天后宮外觀(Mrmarkertw/ CC BY-SA 4.0)
接著我們繼續穿梭於小巷弄之間,體會臺南古街道的美,不遠處便會來到新美街,臺南關帝港開基武廟便座落在街上。
 
開基武廟,俗稱「小關帝廟」,1669年民間即開始於港口前搭草寮供奉關聖帝君神像,到清代再由民間集資建廟,雖然廟宇經歷過二戰時盟軍轟炸重修,不過正殿仍保持著過往風貌。值得注意的是,因為武廟神明靈驗、抽籤神準,曾吸引不少求籤問卜的民眾以及開館擺攤的相士,廟前民權路至民族路一段的新美街又有「抽籤巷」一稱。[8]
 
來到臺南中西區,除了唇齒留香的美食、歷史悠久的古蹟,或許也能穿梭於小巷之間,體驗府城人民日常的信仰足跡。
 
開基武廟。(Source:李典榮)
許多信眾也會特地開基武廟前來求籤。(Source:李典榮)

集政治與藝術之大成:延平郡王祠至圓環的歷史建築巡禮

前面幾間廟宇的故事大多是從鄭氏時期說起,隨著時間流轉,如果想了解清代中期的臺南,也許可以從「延平郡王祠」開始。當我們走到府前路與開山路交會路口時,眼前看見一座騎著馬的鄭成功像,就代表延平郡王祠到了。
 
延平郡王祠原為民間感念鄭成功而興建的祭祀建築,稱為開山王廟,也稱為開臺聖王廟;清光緒年間沈葆楨治理臺灣,並且上奏懇請認同鄭成功忠義形象,改為官方認可的鄭成功專祠,最終得到許可並由官方投入經營;日治時期後,臺南縣知事磯貝靜藏任內,在原本祀奉鄭成功的正殿前,增設日式神社的拜殿,改稱為縣社開山神社;[9]直到1961年,逢鄭成功來臺三百年舉辦活動,曾進行重修,並於1963年拆除開山神社,並復名延平郡王祠。
 
延平郡王祠不同時期的平面配置圖,此為1915年改築前。(Source:山田孝使,《縣社開山神社沿革志》,臺南:縣社開山神社々務所,1915,臺灣圖書館典藏。)
延平郡王祠不同時期的平面配置圖,此為1915年改築後。(Source:山田孝使,《縣社開山神社沿革志》,臺南:縣社開山神社々務所,1915,臺灣圖書館典藏。)
1963年的整修過程中,也在延平郡王祠旁增建了鄭成功文物館,收藏豐富的臺南相關文物。2021年,鄭成功文物館進行整修,於2023年12月底以「臺南市立博物館」的身分重新開幕,透過館藏將展示視野擴展到全臺南,呈現臺南的發展脈動。
 
延平郡王祠是有不同時期和風格的歷史古蹟(Source:李典榮)
延平郡王祠是有不同時期和風格的歷史古蹟(Source:李典榮)
雖然延平郡王祠周圍不乏清代以來的廟宇建築,像是求生孩子、保佑孩童健康的臨水夫人媽廟、祭祀土地公的大埔福德祠、油行尾福德爺廟,都是歷史悠久的廟宇。但我們可以觀察到,街景中的日式建築似乎多了起來,彷彿我們逐步走入日治時期。
 
比如沿府前路走,便能在左側發現好幾棟日式建築。
 
首先是愛國婦人會館,此建築興建於1920年代,是日本愛國婦人會在臺南設立的支部;二戰後則為紅十字會管理,也曾是美國新聞處,後來成為臺南市中西區圖書館使用,直到2012年重新整修後成為文創PLUS-臺南創意中心辦公室至今。
 
至於其建築,可以說是日治時期臺灣和洋風格建築的代表。所謂和洋風格建築,是隨著日本建築師在明治維新後,從西方逐步引進新式技術,融合日本傳統建築樣式,而逐漸揉合的建築,像是日式建築常見的屋瓦、以及整體建築呈現不對稱形式,都屬於日式傳統建築的元素,但其中中柱式屋架與雨淋板的使用,則是西方技術的展現。至於這類建築來到臺灣之後,又因應臺灣濕熱的天氣,做了建築上的調整,呈現只見於臺灣的建築特色,像是愛國婦人會館就透過磚砌臺基,架高整體建築,以避免濕熱。[10]
 
愛國婦人會館建築外觀(Source:張哲翰)
 
二樓保留日式榻榻米的空間(Source:李典榮)
二樓室內有特殊造型的八角窗(Source:李典榮)
離開愛國婦人會館後,稍往南門路走去,可至附近的臺南放送局參觀。
 
隱身在大南門城與碑林旁的臺南放送局,是日治時期全臺最南端的放送機構,戰後被國民政府接收後,改組為臺南廣播電台,後續又成為中廣臺南臺。因過去放送局、中國廣播公司臺南臺的經歷,在被指定為古蹟後,由市政府與臺南藝術大學合作成立「臺南市南門電影書院」,除了將館內留存有關放映與電影產業的陳設進行展出,每日也會固定播放經典電影,成為在地人回味過往影視風格的好所在。
 
臺南放送局外觀(Source:張哲翰)
室內往外可見簡潔的窗戶線條(Source:李典榮)
臺南放送局現場也展示出35釐米高感光弧光放映機(Source:李典榮)
再回到府前路一段繼續前進,我們可以來到一棟外觀宏偉的建築物,這裡是司法博物館,前身是日治時期臺南地方法院,興建於1912年,由官方聘任建築技師設計與監造,呈現他們自歐洲學習的建築技術與建築元素,就如同許多日治時期政府機關一般,採取西方歷史樣式的建築風格,為臺灣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法院建築。[11]
 
司法博物館不僅歷經法院制度的演變,更是臺灣諸多司法事件重要的見證者,像是噍吧哖事件、白色恐怖事件、戒嚴後期的民眾抗爭等。周邊目前仍留有二戰時躲避空襲的防空洞、萬壽宮螭陛及縣文廟、馬兵營等遺址紀念碑。可以說在司法博物館周圍散步,就像走在歷史的洪流中,感受歷史的衝擊。
 
如今,司法博物館更保存許多日治時期的特色,例如屋頂中的木棧道「貓道」是需要預約且限定人數的「古蹟祕境」;館內亦存有司法沿革的史料與文物,更有模擬法庭給到訪者體驗,持續書寫著舊臺南地方法院的歷史。[12]
 
司法博物館外觀(Source:張哲翰)
大廳有精美的大圓柱雕刻(Source:李典榮)
大廳的鏤空藻井式圓頂,造型別緻。(Source:李典榮)
接著我們往圓環「湯德章紀念公園」的方向前進。日治時期,圓環豎立著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的雕像,因此早年被稱為「兒玉公園」,戰後則改為民生綠園,此後改豎立孫中山銅像,1997年之後改名湯德章紀念公園,並且在湯德章遭到槍決處樹立起湯德章半身銅像,之後孫中山銅像處改立公共裝置藝術〈迎風〉,直到今日我們仍可以看到湯德章半身像與〈迎風〉同在公園中。而匯聚於此的從日治時期到戰後,都是政商、文藝等重要建築,像是現在頗受觀光客歡迎的臺南美術館、國立臺灣文學館等。
 
關於臺南美術館,或許比較多人熟悉的是在忠義路上、富現代設計風格的2館,該建築以鳳凰花為概念設計出五角造型,內部則以垂直堆疊、錯位的方式創造自由彈性的參觀路線,其中大型五角碎形遮蔭的屋頂,更是因應臺南氣候去模擬大自然樹蔭效果的幾何碎形結構,使不同時間的太陽照射有著不同的光影。
 
臺南美術館2館為富有現代設計感的外觀(Source:李典榮)
位於南門路上的美術館1館,則是由原臺南警察署修復而成,該建築是臺灣第二早興建的警察署(1931年落成,最早的是1929年落成的臺北南警察署),最初是由梅澤捨次郎設計的裝飾藝術風格,在1998年被指定為市定古蹟,主建築體後方進行地上三層、地下一層的增建,由中央廊道連接起新舊建築,也連結過去與現在。這般風格迥異的建築,搭配不同展覽的展出,成為近年熱門的打卡景點。
 
臺南美術館1館,前身為臺南警察署(Source:李典榮)
除了美術館,圓環周邊還有許多日治時期政府機關相關的建築,像是原臺南州廳進行修復而成的國立臺灣文學館,該建築日本時代曾做為臺南州廳、市役所等辦公室,在戰後也曾為空軍供應司令部、臺南市政府所用。而對街則是臺南市消防史料館,這裡原本是臺南合同廳舍,也稱望火樓,是臺南市早期消防組的所在。
 
國立臺灣文學館外觀(Source:張哲翰)
臺文館的重錘式窗戶(Source:李典榮)
臺文館的重錘式窗戶說明牌(Source:李典榮)
臺南市消防史料館中有6層樓高的「望火樓」以前曾是臺南市最高建築,作為消防瞭望臺之用。(Source:李典榮)
圓環周圍除了日治時期政府機關之外,圓環鄰接的中正路是日治時期臺南最重要的街道末廣町,當時日本人習慣將主要活動的商圈稱為銀座,臺南銀座指的便是這一帶。
 
中正路上的林百貨,是末廣町二丁目的店鋪住宅群中樓層最高者,也是那年代唯一有電梯的建築,日治時期常被稱作「林」或「五層樓仔」,高樓層與新興商貿的性質讓林百貨被認為是當時商業進步的一個象徵,更是臺南現代百貨的肇端。
 
林百貨外觀(Source:李典榮)
內部有復古的指針式電梯(Source:李典榮)
指針式電梯說明牌(Source:李典榮)
而在林百貨路口對角,有一棟宏偉的日式建築,現今為土地銀行分行,在日治時期原來也是勸業銀行的臺南分行。與1933年落成的勸業銀行臺北分行相似,臺南分行是在1937年落成,刻意延續著古典風格的穩重渾厚感,整體採用鋼骨[13]與RC鋼筋混凝土構造,立面採用厚重的石材與十三根仿石材圓柱、四組壁柱,矗立在路口格外醒目,呈現銀行的穩健表徵,只可惜西面的五根圓柱則在戰後道路拓寬時已遭拆除改建;再者,在柱體上方有著在日本象徵福氣與財運的七福神浮雕、柱廊的天花板有著菊花浮雕、門楣上則有西方獅子的浮雕,呈現多元文化匯聚的特色。[14]
 
土地銀行臺南分行雄偉的外觀(Source:李典榮)
門楣上有獅像,柱式採取埃及神廟柱廊形式。(Source:李典榮)
上方天花板樣式為藻井。(Source:李典榮)
 
同場加映:甘本堂和鶯料理
 
在外走跳了一天,若想好好坐下來吃美食或採買糕點伴手禮,位於中西區的甘本堂與鶯料理,或許是我們補充元氣順便認識歷史的最佳選擇。
 
甘本堂:創始人陳清吉「牛奶吉」最初於頂打石街(今民生路)開設清吉牛乳販賣,而後由其三子陳本立接手並於1921年開業,因與日本甘泉堂拜師學藝販售日式點心而蔚為風潮,雖千禧年後曾因大環境趨勢一度歇業,不過在第四代陳奕彰於2006接手後重新整修,並開發不少西式糕點如提拉米蘇盆栽等,頗受大眾歡迎。[15]
 
(Source:李典榮)
(Source:李典榮)
鶯料理:在日治時期,鶯料理是很高檔的餐廳,因為地點在許多政府單位附近,常有不少政商名流出沒,和臺南近代的歷史發展息息相關。在二戰後一度做為臺南一中宿舍,建築卻於2008年因颱風而受創,一度閒置荒廢,這類老舊建築的重修與改建,一度受限當時的都市計畫與建築法令,於是文化局開始進行修法並制定《臺南市紀念性建築物修復或重建許可規定》,變更鶯料理的土地使用權限,於2013年完成修復,木構造主體的「裡棟」更於2015年成為臺南第一處紀念性建築。[16]
 
在推動老舊建築與歷史活化的過程中,鶯料理也迎來改建,在保留原有風格的基礎下,主體使用現代鋼構與透明玻璃,同時採用大量日式磚瓦與屋頂木架,並將之前的舊瓦、舊磚、石塊、舊木料等再生運用於內部裝修、庭園鋪面材料。現今鶯料理分為兩個區域,一區開放民眾自由參觀,可以感受過去日料亭的建築與氛圍;另一區現名為鷲嶺食肆,目前由知名餐廳阿霞飯店負責餐飲經營,除了可以品嘗到美味的輕食,亦可參觀其內部建築,可以說是近年臺南人文的新亮點與歷史活化的典範。[17]
 
(Source:李典榮)
(Source:李典榮)
(Source:李典榮)
事實上,光是在中西區,被認定為文化資產的建築或遺構便有72處之多,[18] 本文介紹的許多地方雖早已是知名景點,不過希望嘗試以一日小旅行的路線,循著臺灣歷史的發展脈絡走一遍中西區,在愜意的旅行中也能認識相關歷史。
  
如已解鎖前述路線,未來也可往海安路、舊五條港方向或其他地區探索,或許也會挖掘到不曾發現的故事,正如歷史學家卡爾(E.H.Carr)曾言:「歷史是過去與現在永無休止的對話」,在留存的歷史建築之中,我們也能看見府城的千百種可能面貌。
 
[1] 翁佳音、黃驗,《解碼臺灣史(1550-1720)》(臺北:遠流出版社,2019),頁103-104。
[2] 原幹洲,《臺灣史蹟》(臺北:拓務評論臺灣支社,1937),頁86。
[3] 〈赤嵌樓前的贔屭碑〉,《聞芝@文資》第8期(2016.06)。
[4] 臺灣祀典武廟網頁,https://www.twsdwumiao.org.tw/?act=menuinfo&ml_id=20210514003,2021,瀏覽時間:2024.01.27;內政部全國宗教資訊網,https://religion.moi.gov.tw/Knowledge/Content?ci=2&cid=531,瀏覽時間:2024.01.27。
[5] 臺南市文化局資產管理處,大天后宮(寧靖王府邸),https://nchdb.boch.gov.tw/city/TN/assets/overview/monument/19850819000072,2007,瀏覽日期:2024.01.27。
[6] 曾吉連,《祀典台南大天后宮志》,臺南:祀典臺南大天后宮,1991。
[7] 〈古都臺南に於ける 記念營造物 無價值の赤嵌樓と 剛壯を代表する武廟と 優婉を代表する天后宮〉,《臺灣日日新報》,1925.09.21,夕刊第2版。
[8] 曹婷婷,《大臺南文化叢書─城鄉風貌專輯─臺南巷弄文化》,臺南:臺南市文化局,2017年,頁169-179。
[9] 山田孝使,《縣社開山神社沿革志》,臺南:縣社開山神社々務所,1915。
[10] 李重耀、李學忠,《臺南市市定古蹟原臺南愛國婦人會館調查研究》,臺北:重耀建築師事務所,2003。
 
[11] 李乾朗,《臺灣建築史》(臺北:五南出版社,2008),頁144;黃士娟,《建築技術官僚與殖民地經營(1895-1922)》(臺北:臺北藝術大學、遠流出版社,2012),頁95-97。
[12] 吳建昇,〈日本時代臺南地方法院的設置歷程〉,《嘉大應用歷史學報》,2017;范勝雄,《府城叢談4》,臺南:臺南市政府,2001,頁76。
[13]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原日本勸業銀行臺南支店,https://nchdb.boch.gov.tw/city/TN/assets/overview/monument/19980626000003,2018,瀏覽日期:2024.01.27;李乾朗,《臺灣建築史》,臺北:五南出版社,2008。
[14]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原日本勸業銀行臺南支店,https://nchdb.boch.gov.tw/city/TN/assets/overview/monument/19980626000003,2018,瀏覽日期:2024.01.27;李乾朗,《臺灣建築史》,臺北:五南出版社,2008。
[15]南研究資料庫,甘本堂,https://trd.culture.tw/home/zh-tw/Oldshop/298190,2018,瀏覽日期:2024.01.27。
[17] 〈悠活臺南〉,《臺南市刊》vol.38,2020年,頁17;黃淑姿,〈鶯料理:跨文化飲食建築更生記〉,臺灣光華雜誌,2018年11月,https://www.taiwan-panorama.com/Articles/Details?Guid=25f44f84-a2af-471a-82e7-078fd14333f0&CatId=10&postname=%E9%B6%AF%E6%96%99%E7%90%86%20-%E8%B7%A8%E6%96%87%E5%8C%96%E9%A3%B2%E9%A3%9F%E5%BB%BA%E7%AF%89%E6%9B%B4%E7%94%9F%E8%A8%98,瀏覽日期:2024.01.27。
[18]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文化資產查詢查詢臺南市中西區之古蹟、歷史建築、聚落建築群、文化景觀、史蹟、考古遺址的加總數量。
參考資料
  1. 翁佳音、黃驗,《解碼臺灣史(1550-1720)》,臺北:遠流出版社,2019。
  2. 原幹洲,《臺灣史蹟》,臺北:拓務評論臺灣支社,1937。
  3. 〈赤嵌樓前的贔屭碑〉,《聞芝@文資》第8期(2016.06)。
  4. 臺灣祀典武廟網頁,https://www.twsdwumiao.org.tw/?act=menuinfo&ml_id=20210514003,2021,瀏覽時間:2024.01.27。
  5. 內政部全國宗教資訊網,https://religion.moi.gov.tw/Knowledge/Content?ci=2&cid=531,瀏覽時間:2024.01.27。
  6. 臺南市文化局資產管理處,大天后宮(寧靖王府邸),https://nchdb.boch.gov.tw/city/TN/assets/overview/monument/19850819000072,2007,瀏覽日期:2024.01.27。
  7. 曾吉連,《祀典台南大天后宮志》,臺南:祀典臺南大天后宮,1991。
  8. 〈古都臺南に於ける 記念營造物 無價值の赤嵌樓と 剛壯を代表する武廟と 優婉を代表する天后宮〉,《臺灣日日新報》,1925.09.21,夕刊第2版。
  9. 曹婷婷,《大臺南文化叢書─城鄉風貌專輯─臺南巷弄文化》,臺南:臺南市文化局,2017年。
  10. 山田孝使,《縣社開山神社沿革志》,臺南:縣社開山神社々務所,1915。
  11. 李重耀、李學忠,《臺南市市定古蹟原臺南愛國婦人會館調查研究》,臺北:重耀建築師事務所,2003。
  12. 黃士娟,《建築技術官僚與殖民地經營(1895-1922)》,臺北:臺北藝術大學、遠流出版社,2012。
  13. 吳建昇,〈日本時代臺南地方法院的設置歷程〉,《嘉大應用歷史學報》,2017。
  14. 范勝雄,《府城叢談4》,臺南:臺南市政府,2001。
  15.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原日本勸業銀行臺南支店,https://nchdb.boch.gov.tw/city/TN/assets/overview/monument/19980626000003,2018,瀏覽日期:2024.01.27。
  16. 李乾朗,《臺灣建築史》,臺北:五南出版社,2008。
  17. 臺南研究資料庫,甘本堂,https://trd.culture.tw/home/zh-tw/Oldshop/298190,2018,瀏覽日期:2024.01.27。
  18. 黃淑姿,〈鶯料理:跨文化飲食建築更生記〉,臺灣光華雜誌,2018年11月,https://www.taiwan-panorama.com/Articles/Details?Guid=25f44f84-a2af-471a-82e7-078fd14333f0&CatId=10&postname=%E9%B6%AF%E6%96%99%E7%90%86%20-%E8%B7%A8%E6%96%87%E5%8C%96%E9%A3%B2%E9%A3%9F%E5%BB%BA%E7%AF%89%E6%9B%B4%E7%94%9F%E8%A8%98,瀏覽日期:2024.01.27。
  19. 〈悠活臺南〉,《臺南市刊》vol.38,2020年,頁17。
  20. 臺南市文化局資產管理處, 赤嵌樓,https://nchdb.boch.gov.tw/city/TN/assets/overview/monument/19831228000008,2008,瀏覽日期:2024.01.27。
  21. 臺南市文化局資產管理處, 清乾隆漢滿文御碑,https://nchdb.boch.gov.tw/city/TN/assets/overview/antiquity/20100812000001,2012,瀏覽日期:2024.01.27。
  22. 臺南市文化局資產管理處, 開基武廟原正殿,https://nchdb.boch.gov.tw/city/TN/assets/overview/monument/19851127000049,1997,瀏覽日期:2024.01.27。
  23. 臺南市文化局資產管理處, 祀典武廟,https://nchdb.boch.gov.tw/city/TN/assets/overview/monument/19831228000009,2003,瀏覽日期:2024.01.27。
  24. 臺南市文化局資產管理處, 延平郡王祠(含鄭成功文物館),https://nchdb.boch.gov.tw/city/TN/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100817000001,1997,瀏覽日期:2024.01.27。
  25. 臺南市文化局資產管理處, 原臺南愛國婦人會館,https://nchdb.boch.gov.tw/city/TN/assets/overview/monument/19980626000008,2003,瀏覽日期:2024.01.27。
  26. 臺南市文化局資產管理處, 原臺南放送局,https://nchdb.boch.gov.tw/city/TN/assets/overview/monument/20010716000001 ,2003,瀏覽日期:2024.01.27。
  27. 臺南市文化局資產管理處, 臺南地方法院,https://nchdb.boch.gov.tw/city/TN/assets/overview/monument/19910419000001 ,1995,瀏覽日期:2024.01.27。
  28. 臺南市文化局資產管理處, 原臺南州廳,https://nchdb.boch.gov.tw/city/TN/assets/overview/monument/20031110000002 ,1996,瀏覽日期:2024.01.27。
  29. 臺南市文化局資產管理處, 原臺南合同廳舍,https://nchdb.boch.gov.tw/city/TN/assets/overview/monument/19980626000002 ,2003,瀏覽日期:2024.01.27。
  30. 臺南市文化局資產管理處,原林百貨店,https://nchdb.boch.gov.tw/city/TN/assets/overview/monument/19980626000004 ,2006,瀏覽日期:2024.01.27。
  31. 臺南市美術館官網─建築特色,https://www.tnam.museum/about_us/building,2023, 瀏覽日期:2024.01.27。
本文和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合作
文章資訊
作者 李典榮
李典榮、張哲翰
刊登日期 2024-03-28

文章分類 故事
收錄專題
【台灣風土誌】第 4 期:老派臺南
老屋、老饕、老文青,臺南散步「老派」之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