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絲路控】絲路上的英國新娘:太平天國的往事

謝金魚 2016-08-04
收藏

1898 年、秋天的一個週六早晨,在倫敦佩瑟頓路 35 號、一戶中產家庭的廚房裡,名叫凱薩琳‧柏蘭(Catherine Borland)的年輕小姐正在攪打著雞蛋,要給家人做糕點。


柏蘭家絕對不是請不起傭人,凱薩琳的父親來自蘇格蘭,雖然沒有受過很好的教育,但是從事海運後賺了些錢,一大家子人從利物浦搬到了倫敦。柏蘭家兒女眾多,卻沒有忽略女兒的教育,所以凱薩琳能讀會寫、彈了一手好鋼琴,又能唱歌,可以說是才女型的人物。


19 世紀的倫敦街景,1898 年的那天早晨,或許就是這樣的情形。
【圖片來源:designobserver.com

不管怎麼說,柏蘭家的生活水準都輪不到小姐親自下廚,凱薩琳此時在廚房中忙碌的原因,與她手指上的訂婚戒指有直接的關係,她在兩年前、十九歲時訂了婚,為了適應婚後的生活,她很有覺悟地開始學習最基礎的生活技能:烹飪。不過,凱薩琳從來沒有離開過家,更別說離開英國。


門鈴響了,凱薩琳充耳不聞,只顧在溫馨、安全的廚房裡,細細地打蛋、篩糖、添加麵粉,這一切看來平靜,她的心思卻飛到未婚夫身上,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從遙遠的東方寄來輾轉千里、橫跨歐亞的信件,也不知道他幾時才會來迎娶。


柏蘭家的女僕粗魯地衝進來,大聲地喊著:「馬戛爾尼先生來了!」


「別亂開玩笑!」凱薩琳不理會,繼續攪著手上的麵糊,女僕們取笑年輕小姐是很常見的事,她已經習慣了。女僕離開,她靜靜地按著食譜把糕點做好,放進燒熱的火爐。


女僕又來了,說太太要找她,於是凱薩琳換下圍裙,帶著一身甜甜的點心香氣,進到起居室。


門一打開,起居室裡一陣騷動,男人們站起身來,凱薩琳一眼就看見女僕口中的「馬戛爾尼先生」。


1793年,馬戛爾尼晉見乾隆皇帝,發生了著名的禮儀之爭。中國與英國的首次官方相遇,並沒有帶來正面的成果。【圖片來源:Wikipedia】

他的全名是喬治‧馬戛爾尼(George Macartney),此時三十二歲,比二十一歲的凱薩琳大了一些。在 105 年前的 1793 年,他的旁系祖先、與他同名的馬戛爾尼,受英王喬治三世之命,航向遙遠的清帝國,晉見了傳說中的乾隆皇帝。


馬戛爾尼家族與中國的淵源已久,不過 105 年後的這位馬戛爾尼先生的人生,卻跟祖先沒什麼關係。他有一個中國名字,叫「馬繼業」,替他取名的人,正是清帝國的重臣李鴻章。


李鴻章當然不會平白給一個英國小孩取名,在同治年間,他就與馬繼業的父親馬格里(Halliday Macartney, 1833-1906)相識。當時,馬格里以軍醫身分參與了由外國人組成的傭兵常勝軍,與李鴻章所率領的淮軍一起參與了平定太平天國的戰爭。


太平天國末年,中國的南方一片混亂,隨著天京陷落、洪秀全死去,諸王軍心散亂,在蘇州城的保衛戰中,李鴻章的部將在常勝軍的協助下,策反了太平天國的八個將領,在蘇州城外的客舟上,許諾了八王的人身安全、高官厚祿等等條件,常勝軍的隊長以見證人的身分出席。


於是,這八王回到蘇州城後,殺了蘇州城的主帥,開城投降。但是李鴻章沒有遵守諾言,縱容部屬將蘇州城中的太平天國降軍殺盡,八王自然也在其列。


此事引起了常勝軍的不滿,他們認為這是背信棄義,甚至一度揚言要倒戈去幫忙太平天國。但是最後在淮軍以金錢安撫之下,也就作罷。死去的八王中,有一個受封為納王、名叫郜雲官/永寬的青年,他與常勝軍的關係較密切, 在他死後,常勝軍保護了他的親屬,最後,他的姪女就嫁給了馬格里。


在常勝軍解散後,受到李鴻章賞識的馬格里,帶著這位太平天國之女回到太平天國的首都南京,在那裡,他們生下了三兒一女,他們的長子就是馬繼業。


馬繼業(1867-1945)的獨照,攝於1900年前後,這張照片由探險家斯坦因爵士(Sir Aurel Stein)所留存。【圖片來源:Wikipedia
這張照片裡的馬繼業,與凱薩琳柏蘭在 1898 年的那個週六上午看見的樣子,不會相差太多,他的鼻子、眉眼與他父親馬格里很像,但是他的髮色與眼睛的顏色卻來自於母親郜夫人。在馬繼業十歲左右,馬格里被指派為中國駐英大使館的秘書,於是帶著兒子回去英國,郜夫人沒有隨行。

馬繼業在一生中,沒有留下任何關於母親的紀錄,即使他的孩子也從來不知道這位中國祖母的事,在他回到英國後沒幾年,郜夫人在中國無聲無息地死去,馬格里隨後再娶,組成了另外的家庭。至此,南京的家已不復存在,年紀漸長,父系基因在他臉上逐漸顯露痕跡,除了一口流利的中國話與髮色之外,已經很難認得出中國的輪廓。


十八歲左右,他在法國取得大學學位,在那裡學了法語、俄語與德語,後來又修了一些印度語、突厥語和波斯語,加上原本就會的英語跟漢語,可見他的語言天份。


但是,再多的語言,也無法讓他在英國找到歸屬。每年從學校放假後,他只能前往父親的小學同學與好朋友的家,而他父親的這位好朋友,正是凱薩琳的父親。柏蘭家有十個孩子,是非常傳統的蘇格蘭家庭,他們的感情非常緊密,或許是在柏蘭家,馬繼業才能真正感覺家庭的溫馨,他與凱薩琳的婚姻,或許也是出自這樣的感情聯繫。1889 年,他的姐姐嫁給了柏蘭家的長子,這也是兩家關係加深的重要原因。


4d136c23-1e38-4a92-bb4f-4cb239d4fe01
馬繼業的姊姊愛麗絲( Alice Borland, 1867-1954),她與柏蘭家的長子婚後育有二子,從她的臉上,依稀能想見她母親郜夫人的模樣。【圖片由柏蘭家族的後人 Janet D'Acry 女士授權提供,請勿隨意轉載】

1887 年,馬繼業收拾包袱,準備效法他的父親,在外交體系中求職,但他的背景讓他未能通過正式的考試,斷絕了他走正規外交體系的路。


後來,他選擇離開英國、先進入英屬印度政府,而後深入中亞到新疆的喀什噶爾。一開始,他僅能以語言上的才華,進入英國外交體系的最底層,從一個小職員做起。外派的日子非常孤單,當他好不容易存夠了假期(通常要幾年才能申請一次長假),從新疆千里迢迢回到倫敦,他唯一能去的地方,也只有柏蘭家。


1896 年,在歐亞大陸的東邊,日本接收了台灣、即將吞併朝鮮。在西邊,將喀什噶爾紛紛擾擾的局勢拋在腦後,身心俱疲的馬繼業敲開柏蘭家的大門,受到了熱切的歡迎,溫馨的家庭生活讓他感到嚮往,而柏蘭家的二女兒凱薩琳正當妙齡、性情柔和,馬繼業很快就愛上了凱薩琳。在他離開英國之前,他向凱薩琳求婚,並且約定好下次休假就回來娶她、然後一起去新疆。


在後代研究馬繼業的學者看來,馬繼業的天性羞澀、也稱不上高帥富,為什麼可以在幾個月的休假中,就拐到一個願意跟他去新疆的新娘?至今我們都沒有答案,馬繼業在外交檔案中屢屢留下傑出的觀察報告,但他對自己的私生活卻始終沉默。


凱薩琳完全是個小家碧玉,並不是什麼大冒險家,為什麼她會這麼一往無懼?她在回憶錄中也沒有提及。青梅竹馬也好,雙方世交也好,這都很難解釋他們為何結合。


或許真的是因為愛吧?凱薩琳就這樣拋下一切,千里相隨,不知道該說她勇敢還是太傻。


從後來的紀錄看來,他們的性格正好互補,因為生活圈很單純,凱薩琳對許多人事物都抱持著善意,有時候過於天真,但是對看慣各種險惡的馬繼業而言,凱薩琳的純良,可能正是支持他走過各種風暴的力量。


反之,凱薩琳對馬繼業最多的形容詞是「冷靜」或「平靜」,在異國的生活中,她常常有崩潰、無助跟無力感,馬繼業在各種族群之間自由往來的本領,與總是不慌不忙的態度,總能讓她重新站起來。


當然,這些都是後見之明,他們在結婚之前,對彼此都是不熟悉的,至少凱薩琳對她的丈夫其實不太清楚。


1898 年,馬繼業突然出現在柏蘭家的這一天,他告訴凱薩琳:「我們必須在下週六結婚,然後儘快離開英國、回到喀什噶爾。」


喀什噶爾是一個十世紀就存在的古城,是中國西部邊境的大城,也是中、英、俄三國利益激烈衝突的地方。馬繼業在那裡已經駐守了八年之久,他的假期只有十二週,但是光是回到英國的旅程就走了五週,所以他與凱薩琳必須在兩週內完成婚禮、離開英國。

 

1890年代的英國新娘(An english bride in 1890)【圖片來源:網路

凱薩琳沒有抱怨,就在兩週內,她打包好行李、完成婚禮,還抽空把小鋼琴拆掉打包託運。而後,渡船離開英國,坐著火車穿越歐洲、穿過俄國、渡過裡海,沿著中亞的鐵路進入今日的烏茲別克與塔吉克後,再坐馬車、騎馬甚至騎駱駝翻過帕米爾高原,進入喀什。


她從來沒有出過國,她只會一些法語,對於橫越中央歐亞共通語言俄語,是一個字都不認識,漢語或突厥語系的語言也是完全不通,在她即將展開新生活的中國,她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外來者。


凱薩琳在火車上常常偷偷想家,她唯一的依靠只有身邊的丈夫,她並不知道,沉默寡言的馬繼業,從來就不只是個普通的小職員,他的一舉一動,都與英俄在廣闊歐亞大陸上的競逐息息相關。


究竟,凱薩琳能否平安到達喀什噶爾?從沒出過家門的英國新娘,勇闖中央歐亞的冒險之旅,即將展開!(好像漫畫的結尾)


今日的佩瑟頓街35號,是一棟有六間房間、兩間起居室、一個很大廚房跟漂亮庭園的房子,圖片中的紅色樓梯兩側,是原來的廚房。1898年的那天,凱薩琳就是在那裡忙著做蛋糕,然後被她媽媽叫到樓上的起居室裡(就是藍色大門的兩側)。這棟房子現在屬於誰,我不清楚,但它內部已經翻修一新、正在出售,如果有哪位讀者手邊一億台幣左右的閒錢,有興趣把它買下來,請允許我去參觀一下。(這什麼任性要求?)
【圖片來源:Google map】

 

I would like to thank Janet D'Arcy, Lady Catherine Macartney's great grandniece, for generously offering her family images and information. 本文中關於柏蘭家族的圖片與親屬關係資料,由凱薩琳的曾侄孫女Janet D'Arcy 女士授權提供,特此感謝。
參考資料
  1. Macartney, Lady Catherine (1986), An English Lady In Chinese Turkestan. Oxford: Oxford Paperbacks. 中譯版,凱薩琳‧馬噶特尼,王衛平、崔延虎譯,《外交官夫人的回憶》,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
  2. Nightingale, Pamela  & Skrine,C.P.(2013) , Macartney at Kashgar: New Light on British, Chinese and Russian Activities in Sinkiang, 1890-1918. London: Routledge.
  3. Boulger, Demetrius C. (2011), The Life of Sir Halliday Macartney, K.C.M.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文章資訊
作者 謝金魚
刊登專欄 謝金魚的金魚缸
刊登日期 2016-08-04

文章分類 故事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