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 年、秋天的一個週六早晨,在倫敦佩瑟頓路 35 號、一戶中產家庭的廚房裡,名叫凱薩琳‧柏蘭(Catherine Borland)的年輕小姐正在攪打著雞蛋,要給家人做糕點。
柏蘭家絕對不是請不起傭人,凱薩琳的父親來自蘇格蘭,雖然沒有受過很好的教育,但是從事海運後賺了些錢,一大家子人從利物浦搬到了倫敦。柏蘭家兒女眾多,卻沒有忽略女兒的教育,所以凱薩琳能讀會寫、彈了一手好鋼琴,又能唱歌,可以說是才女型的人物。
不管怎麼說,柏蘭家的生活水準都輪不到小姐親自下廚,凱薩琳此時在廚房中忙碌的原因,與她手指上的訂婚戒指有直接的關係,她在兩年前、十九歲時訂了婚,為了適應婚後的生活,她很有覺悟地開始學習最基礎的生活技能:烹飪。不過,凱薩琳從來沒有離開過家,更別說離開英國。
門鈴響了,凱薩琳充耳不聞,只顧在溫馨、安全的廚房裡,細細地打蛋、篩糖、添加麵粉,這一切看來平靜,她的心思卻飛到未婚夫身上,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從遙遠的東方寄來輾轉千里、橫跨歐亞的信件,也不知道他幾時才會來迎娶。
柏蘭家的女僕粗魯地衝進來,大聲地喊著:「馬戛爾尼先生來了!」
「別亂開玩笑!」凱薩琳不理會,繼續攪著手上的麵糊,女僕們取笑年輕小姐是很常見的事,她已經習慣了。女僕離開,她靜靜地按著食譜把糕點做好,放進燒熱的火爐。
女僕又來了,說太太要找她,於是凱薩琳換下圍裙,帶著一身甜甜的點心香氣,進到起居室。
門一打開,起居室裡一陣騷動,男人們站起身來,凱薩琳一眼就看見女僕口中的「馬戛爾尼先生」。
他的全名是喬治‧馬戛爾尼(George Macartney),此時三十二歲,比二十一歲的凱薩琳大了一些。在 105 年前的 1793 年,他的旁系祖先、與他同名的馬戛爾尼,受英王喬治三世之命,航向遙遠的清帝國,晉見了傳說中的乾隆皇帝。
馬戛爾尼家族與中國的淵源已久,不過 105 年後的這位馬戛爾尼先生的人生,卻跟祖先沒什麼關係。他有一個中國名字,叫「馬繼業」,替他取名的人,正是清帝國的重臣李鴻章。
李鴻章當然不會平白給一個英國小孩取名,在同治年間,他就與馬繼業的父親馬格里(Halliday Macartney, 1833-1906)相識。當時,馬格里以軍醫身分參與了由外國人組成的傭兵常勝軍,與李鴻章所率領的淮軍一起參與了平定太平天國的戰爭。
太平天國末年,中國的南方一片混亂,隨著天京陷落、洪秀全死去,諸王軍心散亂,在蘇州城的保衛戰中,李鴻章的部將在常勝軍的協助下,策反了太平天國的八個將領,在蘇州城外的客舟上,許諾了八王的人身安全、高官厚祿等等條件,常勝軍的隊長以見證人的身分出席。
於是,這八王回到蘇州城後,殺了蘇州城的主帥,開城投降。但是李鴻章沒有遵守諾言,縱容部屬將蘇州城中的太平天國降軍殺盡,八王自然也在其列。
此事引起了常勝軍的不滿,他們認為這是背信棄義,甚至一度揚言要倒戈去幫忙太平天國。但是最後在淮軍以金錢安撫之下,也就作罷。死去的八王中,有一個受封為納王、名叫郜雲官/永寬的青年,他與常勝軍的關係較密切, 在他死後,常勝軍保護了他的親屬,最後,他的姪女就嫁給了馬格里。
在常勝軍解散後,受到李鴻章賞識的馬格里,帶著這位太平天國之女回到太平天國的首都南京,在那裡,他們生下了三兒一女,他們的長子就是馬繼業。
馬繼業在一生中,沒有留下任何關於母親的紀錄,即使他的孩子也從來不知道這位中國祖母的事,在他回到英國後沒幾年,郜夫人在中國無聲無息地死去,馬格里隨後再娶,組成了另外的家庭。至此,南京的家已不復存在,年紀漸長,父系基因在他臉上逐漸顯露痕跡,除了一口流利的中國話與髮色之外,已經很難認得出中國的輪廓。
十八歲左右,他在法國取得大學學位,在那裡學了法語、俄語與德語,後來又修了一些印度語、突厥語和波斯語,加上原本就會的英語跟漢語,可見他的語言天份。
但是,再多的語言,也無法讓他在英國找到歸屬。每年從學校放假後,他只能前往父親的小學同學與好朋友的家,而他父親的這位好朋友,正是凱薩琳的父親。柏蘭家有十個孩子,是非常傳統的蘇格蘭家庭,他們的感情非常緊密,或許是在柏蘭家,馬繼業才能真正感覺家庭的溫馨,他與凱薩琳的婚姻,或許也是出自這樣的感情聯繫。1889 年,他的姐姐嫁給了柏蘭家的長子,這也是兩家關係加深的重要原因。
1887 年,馬繼業收拾包袱,準備效法他的父親,在外交體系中求職,但他的背景讓他未能通過正式的考試,斷絕了他走正規外交體系的路。
後來,他選擇離開英國、先進入英屬印度政府,而後深入中亞到新疆的喀什噶爾。一開始,他僅能以語言上的才華,進入英國外交體系的最底層,從一個小職員做起。外派的日子非常孤單,當他好不容易存夠了假期(通常要幾年才能申請一次長假),從新疆千里迢迢回到倫敦,他唯一能去的地方,也只有柏蘭家。
1896 年,在歐亞大陸的東邊,日本接收了台灣、即將吞併朝鮮。在西邊,將喀什噶爾紛紛擾擾的局勢拋在腦後,身心俱疲的馬繼業敲開柏蘭家的大門,受到了熱切的歡迎,溫馨的家庭生活讓他感到嚮往,而柏蘭家的二女兒凱薩琳正當妙齡、性情柔和,馬繼業很快就愛上了凱薩琳。在他離開英國之前,他向凱薩琳求婚,並且約定好下次休假就回來娶她、然後一起去新疆。
在後代研究馬繼業的學者看來,馬繼業的天性羞澀、也稱不上高帥富,為什麼可以在幾個月的休假中,就拐到一個願意跟他去新疆的新娘?至今我們都沒有答案,馬繼業在外交檔案中屢屢留下傑出的觀察報告,但他對自己的私生活卻始終沉默。
凱薩琳完全是個小家碧玉,並不是什麼大冒險家,為什麼她會這麼一往無懼?她在回憶錄中也沒有提及。青梅竹馬也好,雙方世交也好,這都很難解釋他們為何結合。
或許真的是因為愛吧?凱薩琳就這樣拋下一切,千里相隨,不知道該說她勇敢還是太傻。
從後來的紀錄看來,他們的性格正好互補,因為生活圈很單純,凱薩琳對許多人事物都抱持著善意,有時候過於天真,但是對看慣各種險惡的馬繼業而言,凱薩琳的純良,可能正是支持他走過各種風暴的力量。
反之,凱薩琳對馬繼業最多的形容詞是「冷靜」或「平靜」,在異國的生活中,她常常有崩潰、無助跟無力感,馬繼業在各種族群之間自由往來的本領,與總是不慌不忙的態度,總能讓她重新站起來。
當然,這些都是後見之明,他們在結婚之前,對彼此都是不熟悉的,至少凱薩琳對她的丈夫其實不太清楚。
1898 年,馬繼業突然出現在柏蘭家的這一天,他告訴凱薩琳:「我們必須在下週六結婚,然後儘快離開英國、回到喀什噶爾。」
喀什噶爾是一個十世紀就存在的古城,是中國西部邊境的大城,也是中、英、俄三國利益激烈衝突的地方。馬繼業在那裡已經駐守了八年之久,他的假期只有十二週,但是光是回到英國的旅程就走了五週,所以他與凱薩琳必須在兩週內完成婚禮、離開英國。
凱薩琳沒有抱怨,就在兩週內,她打包好行李、完成婚禮,還抽空把小鋼琴拆掉打包託運。而後,渡船離開英國,坐著火車穿越歐洲、穿過俄國、渡過裡海,沿著中亞的鐵路進入今日的烏茲別克與塔吉克後,再坐馬車、騎馬甚至騎駱駝翻過帕米爾高原,進入喀什。
她從來沒有出過國,她只會一些法語,對於橫越中央歐亞共通語言俄語,是一個字都不認識,漢語或突厥語系的語言也是完全不通,在她即將展開新生活的中國,她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外來者。
凱薩琳在火車上常常偷偷想家,她唯一的依靠只有身邊的丈夫,她並不知道,沉默寡言的馬繼業,從來就不只是個普通的小職員,他的一舉一動,都與英俄在廣闊歐亞大陸上的競逐息息相關。
究竟,凱薩琳能否平安到達喀什噶爾?從沒出過家門的英國新娘,勇闖中央歐亞的冒險之旅,即將展開!(好像漫畫的結尾)
- Macartney, Lady Catherine (1986), An English Lady In Chinese Turkestan. Oxford: Oxford Paperbacks. 中譯版,凱薩琳‧馬噶特尼,王衛平、崔延虎譯,《外交官夫人的回憶》,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
- Nightingale, Pamela & Skrine,C.P.(2013) , Macartney at Kashgar: New Light on British, Chinese and Russian Activities in Sinkiang, 1890-1918. London: Routledge.
- Boulger, Demetrius C. (2011), The Life of Sir Halliday Macartney, K.C.M.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