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蔣經國最後一次訪美談些什麼?

汪浩 2017-10-25
收藏

1969 年初尼克森上臺後,蔣介石很快體認到美國對臺政策的變化,他清楚認知美國政策趨勢的改變,臺灣沒有辦法遏阻美國追求符合其安全利益的目標,可是,蔣介石沒辦法撕破臉、公開否認尼克森是朋友,因為臺灣只有美國這個表面上的盟友,日本更不可靠,蘇俄又談不攏。逐漸地,蔣介石被迫放棄「反攻復國」舊國策,確立「獨立自保」的新國策。


當時蔣做外交決策時, 通常會找蔣經國、副總統嚴家淦、總統府秘書長張羣、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黃少谷以及前後擔任外交部長的魏道明及周書楷等商討,宋美齡幾乎都不參與。1967 年 2 月 1 日,蔣介石明令設置國家安全會議,為「動員戡亂大政方針的決策機構」,黃少谷為國安會秘書長。但實際上,蔣介石主要與蔣經國商量,這同尼克森與季辛吉、毛澤東與周恩來的決策模式幾乎一樣。


美國國務院原本邀請蔣經國於 1970 年 2 月訪美,作為對國務卿羅吉斯 1969 年 8 月訪臺的回訪,但發現蔣經國訪美時間與美中華沙會談時間太接近,便把正式邀訪改為 4 月18-28 日,其中 20-24 日訪問華府,蔣經國在 3 月初接受此項邀請。


4 月 9 日,美國駐臺大使馬康衛報告蔣經國,雙方對美中華沙會談日期尚有歧見。蔣介石認為「此可忍孰不可忍,美國尼氏之玩弄賣友之手段,而其不知害人自害之愚行極矣,應毅然拒絕其邀經國往訪」。


蔣介石對蔣經國訪美問題猶豫不決,4 月 10 日,他召見蔣經國、張羣、黃少谷等人,商討停止蔣經國 4 月訪美之辦法,「皆以為不應停止,否則正為共匪破壞中美毒計所算,此時外交談判戰應取積極攻勢,兩害相權應取其輕也。」蔣介石於是決定蔣經國訪美和訪日仍照原定計畫進行。


1965年9月1日,時任國防部長的蔣經國訪問美國,參觀載人航太基地。(資料來源:《蔣經國畫傳》)

4 月 17 日,蔣介石指示蔣經國訪美日二國要旨:「甲、美對匪問題。乙、催促美武器從速運交。丙、今中日對美匪問題,中日雙方之通知與互商。丁、中美科學技術武器製造之合作。戊、油礦合作方針。」18日上午,蔣經國向蔣介石辭行,蔣介石要他當面向尼克森提出三個最重要問題:


  1. 美國在華沙會談會讓步到何種程度?

  2. 美國對維護中華民國聯合國代表權的態度?

  3. 如果臺海危機再發生,美國是否仍會協助防衛金馬外島?

其他屬次要的問題是「臺獨」在美聲勢擴張、中國大陸情勢和美國對臺灣軍援等。


蔣經國訪問華府時的職務是行政院副院長,尼克森政府卻以對待國家元首的高規格接待他。蔣經國住進布萊爾賓館、參加一場晚禮服國宴、與高階官員會談。


蔣經國 4 月 21 日在白宮與尼克森會談,由外交部次長沈劍虹擔任翻譯。尼克森罕見地與他密談了 75 分鐘。蔣經國面交一封蔣介石的信,稱他奉蔣介石之指示,要向尼克森轉達蔣介石對雙方共同利益問題的一些看法,接著蔣經國便取出事先準備的說帖,分幾個項目逐段說明。


蔣經國向尼克森保証,中華民國不會對大陸使用武力攻擊,但會使用政治手段來達成目標。關於臺灣安全,蔣經國說中共對其他國家採取政治滲透及提供叛軍武器的方式,但對臺灣會採取像日本偷襲珍珠港一樣的奇襲、空降登陸,美國應與中華民國共同努力以確定有效防範的措施。他不能確定中華民國何時能重返大陸,但友邦與盟國應坦誠磋商,務求成功。只有七億中國人民的政府愛好和平,他們才會成為美國的朋友。


蔣經國也簡短提及亞洲集體安全問題,希望美國能促成越南、南韓、泰國及中華民國等理念相同、都面臨共黨威脅的國家,協調彼此的努力。


討論柬埔寨戰爭的尼克森(Source: wikipedia)

尼克森向蔣經國保証,華沙會談只是試探性質,絕不會損害美國對中華民國的忠誠。尼克森試圖讓蔣經國放心,再三說「我絕不會出賣你們。」尼克森也保証,「美圖將繼續反對中共進入聯合國。」但對蔣經國所提出的三大議題:華沙會談、聯合國席位、金馬防衛,尼克森都避免深入討論,對具體問題都採取敷衍態度。


蔣經國接着找季辛吉私下會談。季辛吉問蔣經國,如果把華沙會談移到華府或北京舉行,他會如何反應?蔣經國表示反對並力勸季辛吉打消這個念頭。季辛吉強調美國堅持強力支持友邦的原則,絕不會在任何議題上向共產黨讓步;在進行戰術運作時,有時雖會發生混淆,但我們要知道戰略與戰術的區分。


蔣經國告訴季辛吉,毛澤東不是一個「正常人」,不能用正常的標準去分析毛澤東的思想和行為,毛澤東不是照一般預期的方式在反應。1970 年 12 月 31 日,該日蔣介石在日記中提到「匪美華沙會談之陰謀,尼氏本想牽制蘇俄以賣我,且其將會談地點移至華府,與北平之議而為經國訪美所打破。」事後證明,蔣介石結論下得太早了。


1970 年 4 月 24 日,蔣經國從從華府來到紐約,正準備步入布拉薩飯店參加午宴演說時,遭臺獨聯盟成員黃文雄、鄭自才行刺,幸經美方安全人員保護而脫險。蔣介石對此記曰:


「今午經兒由華盛頓抵紐約甫拉馬旅館受美工商界之邀宴,甫入旅館,即為臺獨反動分子槍擊未中幸無恙,此乃美國之治安混亂無法之一,如此國家所譯民主自由者,其禍患不知如何持久矣。當經兒離國之前數日,余本為此考慮多次,想預告經兒謹慎預防,…不料果有此事耳。然此為革命者所受之常事,不足為奇。」


25 日,蔣介石急電在紐約的蔣經國:「聞受虛驚無恙為慰,一切工作皆賴上帝保佑,應照常進行,並祝平安。」


4 月 25 日,蔣介石自記「此次經兒驚險,深信亦必如此,此不僅為一家之幸,亦為全國之福,故余並不以此為憂,仍令其照訪問日程進行也。」蔣說「此乃今日美國假其所謂民主與自由之美名,以消滅真正自由與民主之所為,而其政府當局實負其責任。」4 月 30 日,蔣介石又記「此次經國在紐約遇險無恙乃為化險為夷、逢凶化吉之象,亦為光復大陸之預兆乎。... 此次經兒在美遇險無恙,豈非上帝賜我父子完成其所賦予光復大陸拯救同胞之使命?」蔣介石急得沒辦法,只剩精神勝利法了。


1978年5月20日的蔣經國

5 月 1 日,蔣經國終於訪問歸來,蔣介石認為此行不僅撫慰全臺苦悶人心,亦給反共人士必勝之信心基石。正午,蔣經國來見,報告其訪問美日經過。蔣經國在華府經過這些會面,感到擔心,他相信,臺美關係很快會有決定性的改變。蔣介石記曰:「經兒此次安全回國,不僅是載譽歸來,在精神上對全國人心在苦悶驚惶中一大慰安,亦是世界安危關係,對共產主義之奮鬥人士一個必獲勝利之信心的基石,當在機場宣布美國對我協防之堅決保證時。」5 月 21 日,蔣介石接見即將離臺返任之美軍太平洋艦隊總司令馬侃,據馬侃面告,美方將恢復臺灣海峽之巡弋,蔣介石認為「此乃經國訪美效果之一也」。


誰也沒有想到,這次蔣經國以行政院副院長身份訪美,成為臺灣的最高領導人最後一次正式訪問美國。 1970 年 10 月,副總統嚴家淦曾短暫地到華府參加艾森豪總統喪禮。而李登輝 1995 年去康乃爾大學是「非官方的私人訪問」,其它臺灣總統、副總統只是「過境」美國。


陪同蔣經國訪問的外交部次長沈劍虹,在臺美斷交之後發表的英文回憶錄《美國與自由中國—美國如何出賣他的盟國》中,認為尼克森邀蔣經國訪問,目的似乎是在對一個盟國告別。

 

文章資訊
作者 汪浩
刊登專欄 汪浩的讀書筆記
刊登日期 2017-10-25

文章分類 故事
有故事來信📧
大歷史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 讓故事電子報,陪你一起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