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可樂最初的原料,為什麼後來被人工香料取代了?

2018-06-28
收藏
可口可樂 (source: Flickr@Chris Nielsen)

風行全世界的可樂飲料,鮮少人知它的原料是「可樂果樹」,1920 年代在上海銷售,中文起初取了一個「蝌蝌啃蠟」的怪名。後來,人們發現可樂果內含大量會致癌的亞硝基化合物,於是 1955 年後可樂飲料便改用人工香料替代。


可樂果的種子

生活中的咖啡、可可等飲料,人們大多知道是由植物製成。可是還有一種暢銷全世界的碳酸飲料──可樂,卻較少人認識它的原料「可樂果樹」。


1772 年,英國化學家卜利士力,在啤酒廠裡發明了碳酸水,並發現氣體溶入水中會有特殊的口感。碳酸水即大家所熟悉的氣泡水。除了特殊口感,一開始氣泡水與碳酸飲料甚至被認為具有藥效而流行,十九世紀也於美國熱銷。


此外,葡萄酒中加入古柯鹼也是十九世紀常見的補藥。1863 年法國化學家安傑洛.馬里亞尼發明了第一支連發明大王愛迪生也十分喜愛的古柯葡萄酒──馬里亞尼酒。


美國的藥師約翰.彭伯頓覺得碳酸飲料市場有利可圖,嘗試將兩種流行的飲料混合。1885 年,一款含有古柯鹼葡萄酒的碳酸飲料被註冊了,稱為法國葡萄酒古柯神經補藥,並打算開始銷售。


但是很不幸地,隔年美國喬治亞州富爾頓郡以及亞特蘭大通過禁酒令。彭伯頓只好再開發無酒精版的法國葡萄酒古柯神經補藥,並以原料中的 Coca(古柯樹)與 kola nuts(可樂果)來命名,稱之為 Coca-Cola(可口可樂)。彭伯頓聲稱可以安定神經、減輕頭痛、解決消化不良及嗎啡上癮症狀,開始在藥房銷售。不過最初銷量極差。1887 年,彭伯頓將部分公司股票賣給了艾薩.凱德勒。1829 年艾薩.凱德勒成立了可口可樂公司。


彭伯頓 (source: wikipidia)

除了飲用,1890 年英國藥廠寶威公司所開發一款稱為「急行軍」的藥錠,也是可樂果和古柯葉混合而成。一樣強調可以增強身體耐力、舒緩精神壓力。1893 年,喬治亞州東北方臨界的北卡羅萊納州,另一位藥師迦勒.布萊德姆也開始在他的藥房內銷售「布萊德飲料」,一款號稱幫助消化、提供能量的碳酸飲料。1898 年,布萊德姆從療效「消化不良」的英文 dyspepsia,以及成分 kola nuts(可樂果),將布萊德飲料重新命名為 Pepsi Cola(百事可樂)。


從此之後,大批非洲生產的可樂果被運往了歐美,製造可樂等產品銷往全世界。


1920 年代,可口可樂開始在中國上海生產,起初取了一個「蝌蝌啃蠟」的怪名,銷售情況奇差無比。可口可樂只好登報徵求譯名。當時在英國留學的中國藝術家蔣彝翻譯成「可口可樂」,既保留了英文的音,又饒富趣味。


台灣也於 1964 年由辜振甫等企業家出資成立「台灣汽水廠股份有限公司」,並於 1968 年開始生產可樂,直到 1985 年被可口可樂公司收購。


後來古柯鹼被發現對人體造成傷害,1903 年起,可口可樂不再添加古柯鹼。1914 年美國也宣布古柯鹼為禁藥。之後又發現可樂果含大量會致癌的亞硝基化合物,於是 1955 年後可樂飲料便改用人工香料替代。可樂果不再大量生產,非洲之外的地方也漸漸遺忘了這種植物。


可樂果又稱為可樂豆,是可樂樹的種子,含可可鹼、咖啡因及茶鹼等黃嘌呤類生物鹼,有興奮劑的作用。跟茶、咖啡相比,具有更強烈的興奮效果。早在歐洲人到非洲之前,可樂在中西非地區便普遍使用,於慶典時招待賓客,與可樂山竹或豬油果的種子一起嚼食。除了非洲,其他熱帶國家栽植並不普遍。


1556 年,歐洲旅行家李奧.阿非利加努斯曾描述,旅行到蘇丹時接觸到一種苦的堅果叫作 goro(哥洛),而這個名字其實就是奈及利亞地區所稱的 kola(可樂)。不過,1593 年第一個明確描述可樂果具有 4 片子葉的人是葡萄牙旅行家愛德華多.羅培斯。多數雙子葉植物都是 2 片子葉,可是可樂果的子葉有 4 片,非常特殊。這是辨識可樂果很重要的特徵。


李奧.阿非利加努斯 (source: wikipidia)

不過歐洲人當時還是沒有意識到可樂果的重要性與價值。1620 年,英國探險家理查.傑布森沿著塞內加爾河進入非洲。後來他自己回憶,在上游地區非洲人為他們帶來了大量的可樂果,卻沒有受到他們青睞。


1805 年,法國的生物學家博瓦,利用自己於 1786 年在奈及利亞收集到的標本,首先命名了可樂樹。同年,法國植物學家旺特納也透過模里西斯來的標本命名另一種可樂樹。1832 年奧地利植物學家肖特與恩德利歇建立並命名可樂樹屬 Cola,將前述兩種可樂樹併入。


不知為何,這麼特殊的植物,日治時期卻不曾引進台灣。台灣也不曾有植物圖鑑提到可樂果樹。一直到 2000 年後,網路上資料越來越豐富,可樂果或可樂樹這種植物名稱才漸漸出現在一些網路植物論壇,如塔內植物園或網路花壇。大約又經過了十多年,種苗商人才引進了這種特殊植物。


台灣有一句俗話:「沒吃過豬肉也看過豬走路。」衷心希望每一個喝過可樂的人,都可以認識可樂樹這種特殊植物。


可口可樂海報 (source: Flickr@Kristine)

 

 
本文摘自麥浩斯出版《看不見的雨林──福爾摩沙雨林植物誌》
停下腳步 聽雨林植物細說台灣史:
在台灣,有一群昔日活躍的雨林植物,如今零星散落各地。這是一本關於它們的小圖鑑、生態紀錄、應用文化以及對台灣歷史、社會與族群的觀察筆記,十多年來作者走遍台灣各地,繁殖並栽培,保存這些珍稀的熱帶資源,拍照、繪圖,記錄下它們的珍貴面容。
這是一本雨林植物的小圖鑑、生態紀錄,以及應用文化,更是作者對台灣歷史、社會與族群的觀察筆記。
文章資訊
刊登日期 2018-06-28

文章分類 故事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