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冷知識週刊】第二十九號:屍屍有幾種?

大家都知道斯斯有三種,那殭屍又有幾種呢?除了西洋影視作品中時常出現具有強烈傳染性,攻擊性十足的殭屍之外,東方殭屍形象則是完全不一樣;到底喪屍、行屍、殭屍(僵)間有什麼不同?本週的冷知識週刊要為大家介紹現今流行文化中常拿出來大作文章的題材:殭屍的形象設計。


殭屍VS.Zombies 如果推出一款東西洋殭屍混戰概念的電動遊戲不知道有沒有賣點?

其實維基百科已經很清楚的告訴我們,簡單以分類來說,行屍泛指會透過不自然方式移動的屍體,定義上同時包含了殭屍與喪屍,但別以為光用移動方式來區分殭屍種類,真的這麼簡單就可以分類定論了嗎?


也許你的年紀使你不曾看過 1968 年的經典恐怖片《活死人之夜》(*註1)(Night of the Living Dead),也應該聽過最近的熱門影集《陰屍路》(The Walking Dead);沒玩過日本的經典恐怖電玩《惡靈古堡》(Resident Evil),也應該玩過前幾年頗紅的小遊戲《植物大戰殭屍》(Plants vs. Zombies)。事實是,不管你喜不喜歡,殭屍(Zombie)這個詞彙已經廣泛流行於次文化之間,就算以上列舉的作品都沒接觸,你也一定知道「Zombie」是什麼意思。


(*註1 雖然《活死人之夜》並不是第一部喪屍電影,但卻影響其後不計其數的同質性影片,為喪屍流行文化的定義帶來極大影響,可說是一部經典好片。)


不過你知道嗎?在如上述所謂的殭屍作品裡面,其實幾乎很少出現「Zombie」這個詞彙。喜歡殭屍片的讀者一定有注意到,劇中角色根本不會說 Zombie 這個字,反而用其他詞語如Walker(行屍)、Infected(感染者)、死體,或直接用It來稱呼之。甚者,若不經過一番探索,角色們也不知道 Zombie 是什麼東西,宛如那是一個沒有殭屍文化卻爆發了殭屍浩劫的平行時空。

 

[問卦]有沒有殭屍片裡的人們都不認識殭屍的八卦?

「Zombie」一詞源於非洲的巫毒教,意指經由魔法復活、毫無自我意志的屍體。傳說中施咒的女巫有辦法奴役這些殭屍,在南非甚至有女巫在夜間控制殭屍鋪鐵路的故事感覺是超好用的廉價勞工啊!有了這招台灣經濟就有救了!


巫毒的這些種種傳說與故事,在 1930 年代經過海地的民俗學家整理後出版成書,也帶動了殭屍文化。而從比較科學的角度看來,有人解釋其實巫毒施咒者是利用毒藥讓人體呈現假死狀態,在其復甦之後使用催眠術、迷幻藥甚至破壞腦部來控制其行動。而我們現在所熟知的「被病毒傳染」、「嗜吃人腦或人肉」和「要爆頭才能幹掉殭屍」等喪屍形象,其實大多是近年流行文化所杜撰出來的「設定」。


這樣的「設定」可謂一綱多本,五部殭屍片中可能就有著五種殭屍的弱點、五種攻擊與傳染方式,這也成為許多殭屍片輕鬆取巧的手段:在「疫情爆發、世界末日」的大環境下,窮途末路的人類要如何突破殭屍的包圍?在這種災難片的劇情走向,人類若是沒有對殭屍的基本概念,反而就能衍伸出許多依然把殭屍當人類看待的驚悚劇碼。


為了追求這種現實落差,對比人類和殭屍,而成功的塑造心理學上的「恐怖谷」(*註2),因此不管殭屍文化在現實世界中多麼流行,在劇本裡面總是會塑造一個「沒有人認識殭屍」的平行宇宙以便於劇情發揮。也就是說,那可能是個沒有巫毒教的世界,主角也一定沒玩過《植物大戰殭屍》。XD


(*註2:恐怖谷是什麼?為什麼人類對於像人的物品帶有更多恐懼?


這麼一個方便的「設定」,其實近年來也被許多評論家批評是「反而縮限了殭屍片發展的可能性」。 2004 年的恐怖喜劇《活人甡吃》(Shaun of the Dead)就曾出現主角叫他人不要說出「Zombie」這個字眼的搞笑橋段(*註3)。


《屍樂園》(Zombieland,2009)則是大剌剌的將「Zombie」用作標題,也的確成功的用青春喜劇的口吻跳脫殭屍片的框架。至於 2013 年的《殭屍哪有這麼帥》(Warm Bodies)著重青春愛情;《末日Z戰》(World War Z)著重政治驚悚,也都是令人耳目一新的殭屍電影!



(*註3:The Z-word 恐怖喜劇《活人甡吃》(Shaun of the Dead)搞笑片段)

而說完了西洋的殭屍,讓我們把地圖往東半球稍微移動一些,回到中國香港的殭屍電影。

 

「殭屍的咚咚殭屍ㄘㄟˋ,殭屍的YAYA殭屍ㄘㄟˋ」

殭屍額上貼著一張疑似是用過好幾回的便利貼黃符紙(每次一陣陰風來就被吹掉到底是想逼死誰!),身上穿著疑似是清朝時期的官服裝扮(*註4),雙手向前伸直、腳板直挺挺的一跳一跳前進,朝著有活人氣息的方向一蹦一蹦地跳去,再用尖尖的指甲去戳刺攻擊。


(*註4 為何電影中殭屍總要穿著清朝的官服?


殭屍之說盛行於明中葉以後及清朝,清代筆記載殭屍者目前是最齊全的,相關文獻首推袁枚的《子不語》及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此二書可以說是「殭屍大全」。而香港電影的殭屍設定與劇情大都參考自這些書籍,很自然的殭屍們穿的也都是清朝的衣服囉,畢竟什麼年代的鬼怪就該穿什麼年代的服飾嘛~


近年中國的殭屍印象大多不脫以上印象,最具代表性的殭屍片普遍認為是由林正英所主演的《殭屍先生》Mr. Vampire,台灣譯名暫時停止呼吸》。除了帶動了詼諧逗趣又不失恐怖的殭屍電影風格,也吸引多家電影公司效仿,類似題材一部部接連拍攝、上映,也讓這股「殭屍熱」帶動影響了亞洲影業。


至此,中國殭屍的形象也在暫時停止呼吸系列電影中大致底定。而後續的日本貞子、泰國鬼妻,那就是另外的故事了...礙於篇幅有限,今日暫且不提。


除了服飾之外,又為何中國殭屍的設定是讓殭屍一跳一跳地移動,而不是像西方的喪屍僵硬緩慢地步行,甚至是被打斷了條腿還是能趴在地上緩緩爬動?究竟這個腿力強健的中國殭屍形象從何而來?


其實這一切都是來自於湘西地區趕屍的習俗。在中國湖南省地區的沅江上游一帶,由於環境貧脊,許多當地人皆外出到鄰近省份(四川、貴州)做些小生意謀生。然而出門在外總有意外,尤其在早期這些地區多瘴氣,也多流行病,時常有人染病客死異鄉。而當地百姓普遍認為要將死者遺體送回老家,才是落葉歸根有歸屬。但往來這些地區的山路崎嶇,舟車皆不便運送,該如何在狹小的山路上運送遺體呢?到了現代,已有一些人針對這些趕屍的異狀做了一些解析:


有一說認為運屍的主要方法,在遺體經過苗族秘傳神奇防腐處理後,由兩位運屍匠一前一後地抬著竹子,像是挑扁擔那樣地挑著屍體,只不過他們並不是將遺體橫躺著運送,為了節省空間一次多運點,將長長的竹子穿過遺體壽衣的袖子,將遺體的雙臂綁在竹子上。而在行走時,中間的遺體便因竹子的彈性時而上下晃動,遠遠看去,就像是一群手臂往前伸直,一蹦一蹦地前進的殭屍們了。


而詳細這些運屍匠到底是如何趕屍的呢?借用維基百科的描述:多選在天明之前,半夜時行進。施術的趕屍匠沿路敲著小銅鑼,執攝魂鈴,遠遠警告生人迴避,養狗的人家也會將家犬關好,以防牠們衝上前來咬壞屍身。趕屍匠很少需要照明,遠遠看去,陰森森地在其身後有著幾具屍體排成一排,一行在山路行走。屍體多以黑色屍布遮住,行走時多似蹦跳前進狀,另頭戴高筒毯帽,臉上貼幾張黃符紙。天明前趕屍匠和屍體在不住活人的死屍客棧停歇,夜晚再出發。


看到這裡寫了這麼多,咪斯忙跌雖然本人膽子不小,仍然不免覺得毛毛 der ~本週的鬼怪冷傳說就到這!希望讀者們不要被內容給嚇到,祝大家夜夜好眠不受殭屍干擾囉  :P


[Miss Monday]

本篇改寫自 每日一冷,也特別感謝Mr. Friday提供冷素材
  1. 你知道嗎?【鬼月冷颼颼特輯:殭屍先生腿力的真相?】#‎本日冷知識981
  2. 你知道嗎?【Z for Zombie】#本日冷知識343
文章資訊
刊登專欄 冷知識週刊
刊登日期 2015-08-30

文章分類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