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冷知識週刊】第五十九號:巴哈生前留下的最後密碼

死前留言 (Dying Message)」是指推理故事中,那些死者在生前留下的最後暗號。不論是用血字寫下的德文「Rache (復仇)」,或是以斐波納契數列構成的達文西密碼,死前留言往往是推動劇情的重要關鍵。


在西方音樂史上,有些作曲家也喜歡搞密碼這套。你知道嗎?其中最有名的暗號,卻往往也是「死前留言」。


bach-cropped-1024x683

不是假髮,是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又是你?)


是的。這位經常出現在音樂課本或鋼琴上的捲毛假髮大叔以及冷知識週刊的音樂家,是巴洛克時期相當重要的德國作曲家。在今天,巴哈雖然以其輝煌的音樂成就,以及結過兩次婚又生了二十個小孩等事蹟,被德國人以「音樂之父」形象包裝;然而,在淵遠流長的音樂歷史上,要稱其「音樂之父」其實有些過譽。畢竟,巴哈在世時儘管以管風琴家的身分風光過,但在他死後的好一陣子,音樂根本乏人問津。


直到西元 1823 年,德國作曲家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從老師手上獲得巴哈「馬太受難曲」的手抄譜(坊間傳聞是孟德爾頌在菜市場發現肉販用此譜包肉)。這首樂曲在幾年之後公開演出,巴哈的音樂也終於重新受到世人的重視。而當人們開始研究巴哈,才發現他時常在音樂中加入一些獨特的趣味性。其中,最有名的一組巴哈密碼,甚至出現在他死前尚未完成的作品中。


2571360944

或許讀者們還記得,幾週前我們曾經介紹過巴哈被眼科醫生 John Taylor 害死的故事。然而,巴哈生前留下的最後暗號,寫的卻不是 John Taylor 的名字。


究竟是誰呢?在這邊,我們要先來研究學音樂一定會碰到的一組密碼:音名


一般我們所熟悉的「Do Re Mi Fa Sol La Si」,若寫成音名,即是「C D E F G A B」。不過在德國,人們習慣使用的音名則是「C D E F G A H」,至於「B」則是代表了 B♭ 的音名。而在巴哈的某些作品之中,我們會發現他刻意的將 B♭、A、C、B♮ 這四個音相連使用,若翻成音名,正好就是巴哈自己的名字 B、A、C、H

 

人們將這樣的密碼稱作「B-A-C-H 動機 (BACH motif)」。巴哈曾經故意把這樣的簽名,用在幾首樂曲中作為賦格曲式發展的引子。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賦格的藝術」最後未完成的賦格曲 Contrapunctus XIV。音樂在第 239 小節突然中斷,並留下「B-A-C-H 動機」。樂曲尚未完成,巴哈就這樣辭世了。


巴哈以奉獻音樂聞名,這應是 B、A、C、H 為何出現在旋律中的原因。

B-A-C-H 十字架

比起指認兇手,音樂與信仰對於巴哈更加重要。而後世許多音樂家為了向巴哈致敬,都會將這樣的音樂密碼放入自己的曲子裡面。例如舒曼Robert Schumann)的「以巴哈為名的賦格」、李斯特Franz Liszt)的「B-A-C-H 主題幻想曲與賦格」、林姆斯基-高沙可夫Nikolai Rimsky-Korsakov)的「B-A-C-H 主題變奏曲」,以及荀白克Arnold Schoenberg)的「管弦樂變奏曲」等。


而說到這位蕭士塔高維契,也是另一位利用暗號來譜寫死前留言的作曲家。在他的諸多協奏曲、弦樂四重奏和交響曲中,「D-S-C-H 動機」頻頻出現彷彿強調自己的存在。偏偏蕭士塔高維契是一位生活在蘇聯統治下的音樂家,他在必須「為人民服務」的作品中加入代表自己的簽名,總是讓外界充滿想像。

令人最印象深刻的「第八號弦樂四重奏」,每個樂章都有「D-S-C-H 動機」穿插。另外,旋律中還藏著過去曾經創作,卻被蘇聯當局禁演的音樂片段。就蕭士塔高維契所說,這首曲子是為法西斯主義戰爭的受害者所作。不過在他晚年出版的傳記中,卻揭露樂曲創作時作曲家遭受政府批判以及被迫加入共產黨的經歷。他的音樂學者好友 Lev Lebedinsky 透漏,蕭士塔高維契當時的確有輕生的念頭,並且打算將這首充滿符號的四重奏,作為自己的墓誌銘


所以,兇手是誰?我們早就知道了不是嗎!
冷知識週刊,我們下周見!


[Mr. Friday]

文章資訊
刊登專欄 冷知識週刊
刊登日期 2016-09-30

文章分類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