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李登輝與高砂義勇隊──只放一本寫滿 240 萬個名字的名冊,靖國神社為何牽動日臺敏感神經

2020-01-15

卸任總統的李登輝在 2007 年 5 月 30 日到 6 月 9 日,偕同夫人曾文惠、孫女李坤儀和友人黃昭堂(已故台獨聯盟主席)等人,第三次訪問日本「奧之細道」時曾到位於東京都九段下的靖國神社參拜。


理由非常單純,因為他的胞兄李登欽(日治時代的日本名是岩里武則),以日本海軍上等機關兵的軍階,昭和二十年(1944 年 2 月 15 日)在菲律賓呂宋島馬尼拉陣亡,現在他的遺照仍和其他戰歿者(包括台籍日本兵),一起被掛在靖國神社的「遊就館」。


李登輝夫婦在 6 月 7 日上午十點,由日本知名作家曾野綾子,以及三浦朱門等人陪同下抵達靖國神社參拜,停留了約 40 分鐘後離開,李登輝以行禮和默禱的方式追弔亡兄,同時接受神社的驅魔除惡儀式。


是軍國主義的象徵,還是死難烈士的招魂社

靖國神社一直是日中韓歷史問題中,雙方摩擦的重要因素。


中國與韓國始終認定靖國神社是日本「軍國主義」的象徵,但是對日本來說,靖國神社只是對為國家陣亡的日本人的一種敬意表示。雖然也有日本人反對靖國神社,但是對「靖國神社是象徵日本國民捍衛國家的意志」,則沒有任何爭議。李登輝的參拜,只是對兄長的悼念之情,李登輝在五月三十日抵達東京訪問時,許多記者再三詢問是否會到靖國神社,他的答覆是,「如果你也有親人在靖國神社,你會不會去?」表達前往參拜的強烈意願。對李登輝的靖國神社參拜行為,不但中國政府向日本政府幾次提出「嚴正抗議」,甚至連台灣內部的反日勢力也幫忙中國大批李登輝。


靖國神社最初是明治二年(1869 年)為紀念在明治維新中死難烈士而建立的,原名「東京招魂社」,明治十二年改名為「靖國神社」,其後奉祀的「護國英靈」,包括日本對內、對外戰爭中為國犧牲殉難者,神社裡沒有骨灰、靈堂、牌位,只放著一本寫有兩百四十萬犧牲者姓名的名冊,其中包括約兩萬八千名台灣人與兩萬多名朝鮮人。社務所內部只有「靈璽簿」,記載姓名、本籍、生日與忌日,不是一些人所想像的「納骨塔」或寺廟,如同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紀念碑一樣,不可能「分靈」,也不是把「靈璽簿」撕幾頁帶回台灣就可以解決。


中國把靖國神社看成日本「軍國主義的象徵」,作為煽動反日情緒的籌碼,中國的理由是,1978 年日本把在遠東軍事審判(東京軍事審判)中被宣判為 A 級戰犯的二十四人之中,包括東條英機前首相在內十四人的牌位進靖國神社內合祀。日本首相如果前往參拜就是「將侵略戰爭正當化」,也是「崇拜軍國主義」,所以曾以官方身分參拜的中曾根康弘首相與小泉純一郎首相,就遭到猛烈批評,甚至演變成中國內部的大規模「官製」反日暴動,韓國也趁機「參戰」,全面批判日本軍國主義復活。


在中韓台或日本國內,「靖國神社」總挑起左右派敏感神經(Source: Takayuki Miki via Flickr

首位參拜靖國神社的台灣政黨領袖

在李登輝之前,2005 年 4 月 4 日,時任台聯黨主席蘇進強曾大陣仗率領包括立委何敏豪在內的訪問團,參拜靖國神社。他也是解嚴以來台灣政黨領袖參拜靖國神社的第一人,當時蘇進強曾接受我的獨家專訪(自由時報),對參拜一事提出看法,他說,「到靖國神社不是要對哪一個特定的陣亡者參拜,而是要對在神社裡面,包括近三萬台灣人在內的兩百四十六萬為國捐軀的陣亡者所表現的「忠義精神」致敬,與軍國主義、戰爭主義毫不相干。」他也強調,他曾是職業軍人,「任何一個國家的國民為了自己的國家而丟掉生命都值得敬佩,黃花崗的烈士也是一樣,我想到靖國參拜只是想對這些為國犧牲的人表示尊敬之意,裡面的兩萬多台灣人之中可能有我的親戚也說不定。」


對於中國要求日本將A級戰犯移出神社,蘇進強說,「那是中國和日本的問題,和台灣有什麼關係?A級戰犯這個問題沒完沒了,把A級戰犯搬出去後,中國會接著要求B級戰犯也要搬出去,最後是要求最好把靖國神社剷平。這樣做的話,問題也不會解決,到頭來中國一定還會找一個新的功課給日本做的,這個問題是日本的內政問題,我不便詳細評論,至於中國說靖國神社如何如何,那是中國與日本之間的爭議,不是台灣的問題。」


當時蘇進強在回答台日媒體與美聯社、法新社記者的提問時也表示,「任何人都有決定要不要參拜的自由,而我是以非常尊嚴、非常尊敬的心情前來參拜,目的是希望大家忘掉過去的仇恨,以建立和平的未來著想」,他對媒體表示,他是以台聯黨主席與台灣人的立場前來參拜,目的是對包括台灣人在內、全體為國家犧牲性命的忠義之士表示敬意,他強調,「全世界各國人民都有對為國犧牲的人表達敬意的自由,希望大家將心比心,不要拘泥過去,而能放眼未來」,至於中國反對參拜的問題,蘇進強說,「中國的觀點不能代表全世界,也不能代表台灣」,他又說,「中國是以仇恨為出發點,這無法令人苟同」。


高砂義勇隊爭議事件

2005 年 6 月,立法委員高金素梅率領日治時代為日軍陣亡的「高砂義勇隊」遺族到日本,14 日當天她在東京表示,她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靖國神社「先把供在神社內的台灣原住民犧牲者除名」,然後「移靈」回台。「高砂義勇隊」是台灣在日治時期被徵召入伍的原住民青年,陣亡者與其他陣亡日軍一起入祀靖國神社。對此,靖國神社表示,不可能除去供奉在神社內的陣亡者名字,三年前高金素梅就曾到過靖國神社,「已經具有分靈的象徵意義」,沒必要提出相同要求。而且,靖國神社內只有記載犧牲者的姓名、本籍、生日與忌日的「靈璽簿」,不但沒有骨灰也沒有神主牌,根本無法分靈。


靖國神社是大多數保守派日本人的精神支柱,當時日本人認為高金素梅是要到靖國神社「踢館」,因此當天一大早就有右翼團體動員大批同志守在神社前,同時嗆聲「如果高金素梅在神社胡鬧」,就要將她「挾出去」。警方也動員大約三百名警力與大批鎮暴車輛,目的在保護高金素梅,因為右翼團體有可能藉此滋事。實際上,從現場氣氛也可以感受到,如果當時高金素梅等人進入神社,無可避免會發生推擠甚至大打出手的場面,當時我國駐日代表處人員也極力勸阻高金素梅,駐日處的用意甚至被曲解為「捧日本人的LP」,但駐日代表處終究化解了一場可能發生的暴力衝突。


高金素梅後來在 2009 年 8 月 11 日再度率領原住民團體到靖國神社抗議,活動中因神社人員制止發生衝突,神社人員因而受傷。日本警方將高金素梅依傷害、妨害業務、對禮拜堂不敬等罪嫌移送法辦,兩年後的 2011 年 9 月,東京地檢做出不起訴處分,但是沒有公布理由,一部分人士判斷,可能是考慮到當時高金的立委身分,以後高金就沒有在靖國神社出現過。


靖國神社內沒有骨灰、牌位,只有一本靈璽簿,該如何分靈?(Source: Agustin Rafael Reyes via Flickr

並肩作戰是事實:台灣的「靖國神社」

事實上,台灣也有「台灣靖國神社」,在新竹縣北埔山間的南天山濟化宮,七層高的建築物內合祀約四萬名在大東亞戰爭中戰歿的台籍日本兵,這個數字與日本靖國神社內的人數相差大約一萬人,是因為其中有大約一萬人是不被日本政府承認的戰歿者。早期有不少台灣人到濟化宮參拜,後來因為國民黨的「去台灣化」洗腦教育,讓新生代台灣年輕人逐漸忘掉日治時代台籍日本兵的存在,現在到新竹北埔南天山濟化宮「台灣靖國神社」參拜的人也就大幅減少。


「日本人效忠日本」,這是理所當然的,台灣人當然也要效忠台灣,台灣的政黨領袖或其他政治人物即使是到靖國神社參拜,也因為神社內有兩萬八千位台灣人,不值得大驚小怪。


在與日本人的關係上,台灣人和中國人分別有不同的歷史背景,必須互相尊重。過去台灣被日本統治五十年,在這段歷史之中,不論願意與否,台灣人就是日本人,台灣人和日本人在二戰一起並肩作戰是無法抹滅的事實。中國人和日本人有過幾次戰爭,互相是敵人,這也是事實,中國人到目前為止仍有一些人無法忘記過去的這段不幸歷史,這是可以理解的。而台灣人與日本人目前的友好,也是因為過去的歷史淵源,一口咬定是台灣人「媚日」,或者說台灣人是日本「皇民」,非常不公平。


靖國神社的問題也一樣,日本人、台灣人、中國人都有獨自的歷史觀,應該互相尊重,而不是片面去強求對方附和自己。
 

(本文作者為資深駐日記者)
 

採訪者之眼:目擊台日近代關係史
昭和、平成、令和,走過三任天皇,目睹泡沫經濟時期紙醉金迷的瘋狂。
從蔣介石到蔡英文,歷經7位不同台灣總統,和12位駐日代表,解嚴、民主化、兩岸對峙到美中新冷戰。
第一線新聞媒體工作者身處時代洪流中抓住的重.要.片.段。
目擊歷史瞬間,新聞界「萬年二等兵」駐日本實錄
寫下,並親身參與台日情誼的每一次溫暖而發光的時刻
本文選自前衛出版之《採訪者之眼:目擊台日近代關係史》,圖片為故事編輯部新增,標題與段落並經調整。


文章資訊
作者 張茂森
刊登日期 2020-01-15

文章分類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