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婚姻並非放棄愛情的藉口!重重深閨中的禁忌之戀,中世紀的宮廷愛情詩

seayu 2022-03-13
宮廷愛情是否確實存在,仍然是個值得討論的題目;但宮廷愛情詩的出現與興盛,卻是有時代背景造成的⋯⋯(The End of The Song ,Edmund Leighton)
一名宮廷裡的女性貴族與準備作戰的騎士

中世紀的歐洲崇尚的騎士精神,是當時的一種精神文明。騎士精神代表的是勇氣、正義、忠誠、無私和榮耀,構成了中世紀歐洲的一種道德規範。有趣的是,這種在中世紀被認為是最高的道德典範,卻漸漸衍生了另一種不道德、不被接受的人際關係──宮廷愛情( Courtly Love )。

許多以中世紀為背景的詩經常以宮廷愛情為題材,使歷史學家很好奇這種情感關係是否真的存在於中世紀貴族的宮廷裡。關於這些描寫宮廷愛情的詩的時代背景,有一說是認為這些詩是當時被視為異端的卡特里派( Catharism )的寓言故事,另外一說則是反映中世紀法國宮廷的情況。

 

無論如何,以宮廷愛情為題材的詩在中世紀前是史無前例的,其出現的時期也同時正是女性地位理想化時期。這些詩在當時極受歡迎,後來衍生了亞瑟王傳說( Arthurian Legend ),並建立了西方對浪漫愛情的核心概念。

最早出現這種描寫宮廷愛情的詩的地方是西元 12 世紀時的法國南部,並透過吟遊詩人( Troubadours )傳播。早期比較著名的吟遊詩人是亞奎丹公爵威廉九世( William IX, Duke of Aquitaine )。他與一眾詩人一起創作這種宮廷愛情文學,但其實他們從來沒有定義這種新興題材命名為「宮廷愛情」,「宮廷愛情」這個辭彙要到 700 年後的 19 世紀才初次出現。

那麼為甚麼有宮廷愛情思想的出現?在中世紀的歐洲,土地屬於各個封建主的私人財產,封建時代每天的戲碼便是無間斷的土地兼併。而除了直接以武力奪取其他封建主的土地之外,政治婚姻也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以取得新領土的控制權。因此,中世紀婚姻與現代婚姻在意義和目的上有著天壤之別。

現代婚姻是講求自由戀愛並且是一對愛侶自願結合的終身契約,不過中世紀婚姻卻極其量只是一種外交政治關係的同意書。正因為如此,成婚的女性貴族基本上對自己的丈夫並沒有很深厚的感情,她們把心裡對愛情的渴望投射在宮廷內的其他男性,形成了不能公開只能地下的宮廷愛情。
 
宮廷愛情與教會認可和視之為神聖的婚姻是風馬牛不相及,這種愛情往往都是地下和萌生於婚前的。如果婚姻的主要作用只是一種讓貴族鞏固或壯大權力、土地和財產的手段,那麼宮廷愛情代表的是女性貴族能自主選擇並全盤支配被選的男性。

究竟宮廷愛情詩是否真的反映當時法國宮廷的情況,還是只是一種虛構出來的文學題材這個疑問,至今仍然是眾說紛紜,而這個問題的中心人物便是法國史上一個很有名的貴族女性──亞奎丹的埃莉諾( Eleanor of Aquitaine )。

 

亞奎丹的埃莉諾雕像

亞奎丹的埃莉諾是中世紀最具權力的女性,她先後是法國國王路易七世( King Louis VII of France, 1137 – 1180 CE 在位)和英國國王亨利二世( King Henry II of England, 1189 – 1199 CE 在位)的王后。她與路易七世生下了女兒香檳的瑪莉(Marie of Champagne  ),後與亨利二世生下了兩個兒子—獅心王理查( Richard the Lionheart, 1189 – 1199 CE 在位)和無地王約翰( John the Lackland, 1199 – 1216 CE 在位),這些名字在歐洲史上都為人熟悉,瑪莉也繼承了母親的一些特質。

埃莉諾還是法國王后時,便已安排了許多詩人和藝術家在宮廷裡。當她的第一段婚姻在西元 1152 年被終止後,她便回到了位於諾曼第( Normandy )的宮殿,宮殿依舊充斥著眾多的詩人和藝術家。

埃莉諾特別喜歡一位名叫伯納特.德.文塔頓( Bernard de Ventadour )的吟遊詩人,他是當時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後來,埃莉諾再婚嫁給亨利二世後搬到丈夫的宮殿時,她還帶著伯納特並與之相處了三年。這位伯納特,很有可能便是埃莉諾的情人。

埃莉諾的兩任丈夫路易七世和亨利二世都不喜歡這些在宮廷裡四處遊走的詩人,所以當他們與埃莉諾的婚姻結束後,都會立即把這些待在宮廷的詩人趕走。不過,對於埃莉諾而言,她離婚後居住的普瓦捷( Poitier )宮殿始終都充斥著詩人,難怪伯納特會因而得到撰寫宮廷愛情詩的啟發。不過,要說到吸引人對宮廷愛情文學的追求,埃莉諾的女兒瑪莉才是主角。

西元 12 世紀時有不少描寫宮廷愛情的詩的女主角都是瑪莉。瑪莉跟母親埃莉諾皆住在普瓦捷的宮殿中,很多相信宮廷愛情存在的史學者都認為在普瓦捷的宮廷中,這些高貴的女性貴族都擁有她們自己的情人。埃莉諾甚至為宮廷愛情訂下了一套共有 31 條的規則,其中首四句是:
 

  1. 婚姻並非放棄愛情的藉口
  2. 一個人如果沒有嫉妒心的話是無法擁有愛情
  3. 沒有人可以同時真心愛兩個人
  4. 愛情經常時起時跌

宮廷愛情文學作品強調了一點—作為情人的騎士必誓死為愛而犧牲,貫徹了在愛情上的騎士精神。最能表達這種精神的,要算是來自亞瑟王傳說的蘭斯洛特( Lancelot )了。

 

亞瑟王傳說是由詩人克雷蒂安.德.特魯瓦( Chretien de Troyes )所創作,他是瑪莉身邊的詩人。在亞瑟王傳說中,蘭斯洛特是其中一位圓桌武士,他愛上了亞瑟王的王后關妮薇( Guinevere ),更成為了她的情人。蘭斯洛特與亞瑟王( King Arthur )雖然是好友,卻無法掩藏著對他妻子的愛慕之意。

最後,因為蘭斯洛特對亞瑟王的背叛,圓桌騎士之間的關係破裂,關妮薇更在處死前被蘭斯洛特救走。亞瑟王為了討伐蘭斯洛特,誤把國家事務交給了他那個背信棄義的外甥,最後引發了一場大戰導致圓桌騎士的覆滅。蘭斯洛特最終也沒有跟關妮薇一起,他們二人因感到罪疚分別成了修士和修女。

 

蘭斯洛特帶著關妮薇前往「快樂的花園」

為何埃莉諾是影響著這些宮廷愛情文學作品的主要人物?原因是埃莉諾自己本是是中世紀一名強悍的女性,童年時受過騎士訓練,希望帶兵打仗。她並沒有像其他女性貴族一樣成為政治婚姻工具,反而希望創一番事業,不甘受限於自己的婚姻,這是宮廷愛情中的女主角們時常表現出的一種剛毅性格。除此之外,當時在法國南部一種興起的宗教派系──卡特里派,也是宮廷愛情詩的推手。

「卡特里」一詞在希臘語中解作「純潔」,雖然是基督教的一支,卻被教廷視為異端,原因是因為這個卡特里派揉合了異教的一些思想和教義。這個宗教派系相信二元論,認為世界分為善與惡—卡特里派信徒認為當時的天主教會是惡的所在,因為教廷的神職人員都是腐敗透頂,只看重俗世的物質享受卻開始忘記在宗教上的追求。

卡特里派的教條強調罪多於救贖,信徒都認為在現世必須過著純樸生活,並須時常貢獻自己去幫助別人。埃莉諾雖然是個天主教徒,但卻支持卡特里派,保護其信徒免受到教廷的迫害,曾多次抵擋教廷為消滅卡特里派而派出的「阿爾比十字軍」( Albigensian Crusade )。

 

由教皇英諾森三世發動討伐法國南部異端的阿爾比十字軍

為什麼說宮廷愛情受卡特里派所影響?這是因為卡特里派相信男性與女性之間可以互相轉世,因此認為性別並沒有意義,變相強調了中世紀女性的自主性和地位,因為她們亦有擁有選擇的權利。雖然這種思想在今天看來是普通不過,在那時卻是劃時代的,但也因此被視為異端。

 

所以,西元 12 世紀時在法國南部興起的卡特里派教義,加上剛強的女性貴族埃莉諾作為榜樣,這就構成了宮廷愛情文學的發展要素。有一首宮廷愛情詩曾描寫卡特里派女神蘇菲亞( Sophia )被天主教會迫害,被一名信奉卡特里派的騎士奮勇拯救。作為女神的蘇菲亞象徵「善」,這位騎士卻無法與她相愛,因為她受著婚姻的枷鎖,而這婚姻卻是由代表「惡」的教廷所承認。

另一方面,有時宮廷愛情會被視為一種交際活動。騎士會盡力提升和改進自己,更會不昔冒著生命危險地增加自己的價值,目的是全是為了能在精神和肉體上征服他們所感興趣的女人。這種想法其實一再強調男性的地位始終比女性高,女性只是男性奮鬥進步後得到的「獎勵」。不過,如果宮廷愛情是圍著女性而存在,那麼女性擔當主動還是被動的角色,都無礙地提升了當時女性的社會地位。

宮廷愛情是否確實存在,仍然是個值得討論的題目。但宮廷愛情詩的出現與興盛,卻是有時代背景造成的。

 

本文透過「方格子直送」計劃合作轉載,原文為在中世紀由女性主導的宮廷愛情,背後存在著怎樣的時代背景?
文章資訊
作者 seayu
刊登日期 2022-03-13

文章分類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