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在外經歷了一整天濕熱天氣跟路上煙塵後,一回家我們就只想趕快洗臉洗澡,清除塵埃讓肌膚可以好好呼吸。比較講究的朋友,還需卸妝、清潔然後保濕,在進行完整保養之前,要先了解自己到底是乾性、油性還是混合型肌膚,還要先試試看到底哪些保保養品比較不過敏不刺激,然後才會選出最適合自己的用品與保養方法。
其實,文物的清潔維護其實有點像人體清潔,但文物還是與人體不一樣,如果用錯清潔材料或清潔方法,就算只是比例錯誤這樣看似小小的失誤,都可能造成令人崩潰的結果。
文物洗臉大學問
由於清潔本身不可逆,髒污移除後便無法回復,因此在清潔維護時,應先考量到文物的完整性、一致性,也要考量所用的溶劑之適用性、去除的部分是否適當且合理等。因此在清潔前的檢視登錄、拍照紀錄、儀器檢測分析,以及對歷史資料與作者的研究就很重要了。
確認好文物狀況之後,就可以準備開始清洗囉!簡單說,有乾式跟濕式清潔兩種方式,兩者有什麼不同呢?簡單來說,乾式清潔就像吸塵器吸地,用以除去灰塵跟大塊垃圾,濕式清潔就是用地板清潔劑拖地,可以有效移除油垢污漬。一般來說,如果是家裡收藏的文物,乾式清潔可能可以自己處理,但如果要動用到濕式清潔,請不要直接動手,一定要先尋求專家意見啊!
乾式清潔
從全面的觀察與紀錄後,首先對文物表面及縫隙進行清潔。可以先用軟毛刷輕輕掃去粉塵及髒污,再搭配吸塵器吸除灰塵。重點來了!吸塵的時候,抽風口要綁上一塊紗布,因為吸塵器的吸力很強,如果沒有綁上紗布,很可能會在清潔的過程中,不慎將文物上較為脆弱或者鬆動的部分也一起吸掉了。
乾式清潔可先將較大的灰塵移除,如果後續需要進入濕式清潔時時,就不會因為粉塵摩擦在文物表面產生刮痕,也能在清潔後再次確認文物的整體狀況。有些劣化狀況,可能因粉塵、髒污的遮蓋而不明顯,但在清潔後會逐漸浮現,因此清潔時一邊觀察文物的狀況也很重要。
濕式清潔
文物有可能在乾式清潔及日常維護作業後都無法有效清除髒汙,或因受潮、老化而有汙塵黏附,有些表面的保護層或顏料會因時間的推移而變質,像是下面這張五妃娘娘神像臉部污漬,就是煙燻灰塵造成的,這些情況下可能就需要對文物進行濕式清潔。遵循「可逆性、穩定性、合法性、最小干預性」等修護標準,進行後續的維護工作,盡可能地保持以上準則,以維護文物的藝術與歷史價值的完整性。
在清潔前應先了解該清潔區域的材料與性質,盡量使用不同性質(如油與水)的溶劑進行清潔,並在文物的角落先進行小面積的溶劑測試,以選擇出最適當的清潔溶劑與清潔方式。但當文物需要實行濕式清潔時,所要考量到的因素及選用的溶劑將變得廣泛而複雜,操作的人要有化學基礎與對材料、顏料的了解,才能在眾多的溶劑中選擇出最為適當的溶劑。
清潔後記得保養
在乾式與濕式清潔後,文物的表面或許變乾淨,但也是下一次變髒的開始.應持續的觀察與照護,若是掉以輕心,抱持著僥倖的心態,總有一天會再次發生相同的劣化狀況,甚至引發更嚴重的損害。
如果不從日常的清潔維護開始落實,在發現文物有明顯可見的損壞時,常常已經相當嚴重。因此,文物的所有人或主管機關若能將文物的狀況及問題記錄下來,透過系統建檔、定期追蹤,就比較可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延長文物的存續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