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菸害不再?加強菸控措施的國際共識下,新式菸品的誕生

2019-05-08

電子煙的出現

這是 1963 年的一日下午。住在美國賓州的吉爾伯特(Herbert A. Gilbert)叼著香菸,踱步回到家門口,不巧隔壁鄰居正在燒落葉,刺鼻的濃煙嗆得他皺起眉頭。他想起今天的第二包菸即將見底。他知道菸品會傷害身體,即使只是燃燒葉子與枯枝產生的煙霧,可以的話,誰會願意吸入?


吉爾伯特想到這裡,腦中突然閃現一個想法:有人會將葉子與肉桂磨碎,隔著容器在火上加熱──也就是說,即使物體沒有直接燃燒,也能產生令人心曠神怡的氣味。於是吉爾伯特運用這個原理,用加熱過、潮濕、經調味的蒸氣取代燃燒的菸草和紙張,如此一來,既能避免產生有害的煙霧,還能選擇自己想要的口味。


吉爾伯特製作出世界上第一支電子煙:銀色尖端(silver tip)。雖然成功申請專利,可惜卻沒有一家廠商願意量產。幾年後,銀色尖端的原型與所有零件在一場倉庫大火中被燒個精光,電子煙的初次登場就這樣如曇花一現。不過,隨著大眾漸漸認識菸草帶來的健康風險,以及反菸運動與限制法令在各國普及,電子煙的再現舞臺就此誕生。


約在1950 年開始,英美多篇學術論文提出吸菸與肺癌之間具關聯性的證據,這才讓大眾與政府正視菸草對於流行病學的影響,並且開始關注另類選擇。(Source:byVaping360,via Flickr

新式菸品的開端

40 年後,中國瀋陽的中醫師韓力成功讓電子煙東山再起。過去韓力一天要消耗二到三包菸,但是在父親罹患肺癌後他便下定決心要戒菸。最初他求助於尼古丁貼片,歷經好幾夜的咳嗽與輾轉難眠,卻都沒什麼效果。有一晚,他夢見自己身在大海裡快要窒息,突然間海水全數蒸發,他被包圍在五彩的雲霧飄渺之中。在這個浮誇又神秘的夢裡,韓力意識到,如果將尼古丁蒸發再吸入,或許會以更接近香菸的方式來滿足他的渴望。


韓力製作的電子煙即是現代電子煙的原型,這一次,韓力成功讓電子煙成為各大菸草公司競相研發的產品。但為什麼吉爾伯特當時失敗了呢?最關鍵的原因是:他的版本並不會產生煙霧,也沒有尼古丁,無法滿足吸菸者的需求。這使得他的電子煙與現代的設計有許多出入。


另一個原因是大眾對於菸草態度的轉變。約在 1950 年開始,英美多篇學術論文提出吸菸與肺癌之間具關聯性的證據,這才讓大眾與政府正視菸草對於流行病學的影響,並且開始關注另類選擇。(下文中姑且以「新式菸品」來稱呼有別於傳統捲菸的加熱菸與電子煙)


1998 年美國的反菸廣告,以幽默的圖及青少年常用的口語來塑造吸菸的樣貌。(Source: NIH

菸草公司的轉型

由於政府與大眾開始重視菸草帶來的風險,菸草公司也必須做出因應對策,過去菸商不重視新式菸品的開發,是因為這等於間接說明自家的產品是有害的。不過,他們仍然必須承認這個國際趨勢---社會大眾逐漸開始反思菸草帶來的危害。


於是有科學家建議了(當然啦,是隸屬於菸商的研究機構),能夠下定決心發展新式菸品的公司,將會領先於其他的競爭對手。這便是1950年代各菸草公司的寫照:各大菸商表面上不認同菸草與肺癌的相關科學研究,但實際上投入耗資數十億美元的新式菸品研發競賽。


接著,菸草公司嘗試研發各種方法來降低香菸的風險,比如可以過濾焦油的香菸、保留味道但去除有毒物質、用木漿作為替代成分、添加混合試劑以中和致癌物等等。


但上述這些產品幾乎都以悽慘的結果作收。因為在材料中修修補補反而增加有害物質,或者味道大幅度地改變而被消費者唾棄。甚至還因為添加太多化合物,讓政府一度想加強管制這些新產品。


初代加熱菸粉墨登場

即使這些產品都以悲劇收場,仍有菸草公司越挫越勇,繼續研發。1988 年,世界上第一款加熱菸(Heat-not-burn tobacco, HNB)在美國誕生了。HNB 與傳統香菸有顯著的不同,比如它不會直接燃燒菸草,而是點燃尾端的特殊材質,讓產生的微量煙霧通過菸體中的菸草,進而達到近似於傳統捲菸的效果。還有一點是 HNB 加熱方式特殊而與傳統香菸不同,因此幾乎不會產生煙與煙灰,因此也稱是「無煙的香菸」。除此之外,HNB 的外表與傳統香菸香菸大同小異。


不過這款產品卻仍被批評得體無完膚。1988 年紐約時報刊登 HNB 在亞利桑那州與密蘇里州的試賣情況,使用者評論「它的味道像在燃燒塑膠」,「我家有三個人都試過了,最後我們都把它扔進水槽」。而正式上市前,包含美國醫學會在內的許多衛生組織呼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應該將HNB列為藥物管制。在這樣的雙重打擊之下,世界上第一款加熱菸上市不到一年就下架了。


但美國人確實藉此認識這種不會燃燒、沒有煙灰的神奇產品,因此符合當時消費者的反菸想像。菸商不斷嘗試改良,終於在約莫十年前,幾款大幅改良的加熱式菸品上市,並成功跨國銷售而能持續獲利,使得加熱菸逐步成為許多菸商的競爭重點,新型號在這十年間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國際共識──第一個全球公共衛生條約

加熱菸的蓬勃發展可說是菸商成功轉型的契機,許多菸商為了翻轉企業形象,不惜砸重金贊助科學機構研究加熱式菸品與有害物質的關聯,有些企業甚至轉而致力於打造無菸未來的形象,這是因為國際對於反菸議題,有漸趨強烈與明確的行動。


2003 年,世界衛生組織制訂《菸草控制框架公約》,這是聯合國歷史上批准最快的條約之一。20 世紀以來,菸草的流行迅速跨境擴散,其中的因素包含貿易自由化、跨國投資所造成的全球推銷、跨國界菸草廣告以及廉價的劣等香菸的出現等等。此公約便是因應上述現象而產生。


它的主要內容我們不會太陌生,包含加強菸草稅、全面禁止菸草廣告、推動無菸公共環境、菸草包裝上需標註健康警告等等。2007 年,臺灣也因應公約修改《菸害防制法》。不過,臺灣不是世衛會員國,無法簽署公約,當時遞送的加入公約申請書至今還未收到答覆。


因應《菸草控制框架公約》所推動的無菸環境,有些國家會在室內設立吸菸室。圖為波蘭華沙機場內的吸菸室。(Source: Wikimedia

日本經驗

目前臺灣許多對加熱菸的討論與報導,都無可避免的借鏡日本的情形,在提到新式菸品在台灣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加熱菸在日本的上市背景。


日本由於歷史文化因素,抽菸文化相較於臺灣非常盛行,過去多國因應國際公約,在市內與公共場所設置吸菸區時,日本很多場所都還不禁菸,至今許多居酒屋與燒肉店中,都還可見客人們一邊吞雲吐霧,一邊大口吃肉喝酒的光景。


不過,日本人當然很清楚吸菸是有害健康的,社會也抵擋不住全球反菸的浪潮,隔離吸菸區的餐廳與室內空間越來越多,日本政府為了因應2020東京奧運,正考慮實施全面室內禁菸令。這些比國際「慢半拍」的控菸潮流,剛好搭上了加熱菸發展成熟的班車,也許這就是加熱菸在日本大受歡迎的原因。


日本在 1997 年開始發售一款加熱菸,2014 年時引進了國外品牌的加熱菸,立刻獲得大成功,於是陸續有各家品牌進入日本市場。加熱菸在日本成功的銷售,證實了當初菸商研發新式菸品,確實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商業市場邏輯。


新式菸品在臺灣

臺灣尚未有針對新式菸品制定的專法,因此目前管制的法源非常分散。電子煙器具本身依《菸害防制法》規定不得販售,而煙油的內容物,則是以《藥事法》或《毒品危害防制條例》規範。2017 年,行政院通過《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草案中規定禁止販售電子煙,卻沒有禁止使用,就像現況──電子煙只能使用不能販賣,甚至可能使電子煙產業轉往地下。而針對加熱式菸品則隻字未提。


電子煙與加熱菸在反菸時代潮流中,帶著善意的動機被發明,但他們是否能有效減少菸害,到現在科學界依然存在著分歧。科學觀點的討論空間,或許也間接影響著社會大眾對於新式菸品的觀感,但無論這項論爭是否能有定論,在此之前,人們與物件能以何種關係相處,還是取決於我們怎麼使用。而回到物件的起源去觀看,也許是讓我們多一種認識它的途徑。

參考資料
  1. 《上癮五百年:癮品與現代世界的形成》,戴維‧考特萊特,立緒文化出版,2012
  2. e-cigarette direct, Oct.02.2013, An Interview with the Inventor of the Electronic Cigarette, Herbert A Gilbert
  3. 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 Apr.25.2009 A high-tech approach to getting a nicotine fix
  4. NOVA from PBS, Oct.2.2001, "Safer" Cigarettes: A History 
  5. The Vaping Post, Nov.9.2016What you need to know about Heat-not-Burn (HNB) cigarettes
  6. 轉角國際,Jan.23.2018,愛煙者的黃昏:日本喫煙戰爭
  7. 世界衛生組織菸草控制框架公約
  8. 吉爾伯特的電子煙原型雖然已被燒毀,但美國專利局網站還有設計圖與原理說明。專利編號US003200819       
  9. 紐約時報對於第一款加熱菸試賣的報導:The New York Times, 'Smokeless' Cigarette's Hapless Start
  10. Tobacco Control :Heat-not-burn tobacco products: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11. Committee on Toxicity: heat-not-burn tobacco summary by COT of UK

 

文章資訊
作者 林佳蓉
刊登日期 2019-05-08

文章分類 故事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