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清朝進行現代化改革的幕後推手,其實是慈禧太后?

金老ㄕ 2016-10-15

戊戌政變──踩著墊背往上爬

甲午戰爭對中國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那年之後,列強從對中國自強運動的肯定,重新轉回鄙視的壓迫;那年之後,北洋水師灰飛煙滅,中國海防步入百年之久的黑暗期;那年之後,一個姓孫的年輕小夥子斷絕了協助大清的念頭,開始發起革命。不過在當時,最引人注目的還是一場學運,也就是康有為、梁啟超發起的「公車上書」。


康有為,廣東省南海縣人。


康有為像。(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康有為。(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康有為在當年赴京趕考的讀書人中顯得特別,因為他很會搞組織運動。在還沒通過科舉時,康有為就先在老家廣東省開辦萬木草堂,收了一大票忠實粉絲及學生(梁啟超就是在這段時期投入康老師門下)。


當他在北京城聽到甲午戰敗的消息,立刻鼓動考生說:「走,我們上書向皇上抗議去。」


由於當時是放榜前夕,已經考完試的一千三百個考生覺得無聊沒事幹,聽說能跟官府抗議,然後自己的主張有可能被皇上看見,立馬在康有為的聯署上簽名,向光緒皇帝提出抗議。由於漢朝時,會由公家配備馬車來回接送讀書人,以示禮遇,公車就成為赴京趕考的讀書人代稱。因此,這場抗議事件便被稱為「公車上書」。


公車上書後,康有為得知一個消息……他終於考上進士,能當官了!(考了快二十年啊!順帶一提,康先生當年的錄取成績,頂多算中等而已。)


這下,康先生更以官員身分,發起一個叫「強學會」的組織,說要繼續變法圖強。


由於清廷在甲午戰爭實在敗得太慘,變法成為當時的全民運動。許多讀書人跟官員就向康有為繳了會費,說是要支持變法,好搭上這股政治順風。這裡面,就包含了袁世凱。


袁世凱像。(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袁世凱。(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比起一般的軍人,袁世凱更有改革的見識及從政的野望。眼看康有為同為改革派人士,而且勢頭正旺,是個值得投資的對象,袁世凱便稱呼康有為「大哥」,還常參加康有為一派的聚會,更替他傳遞改革萬言書給頂頭上司榮祿,康有為等人也曾為他督練新軍而設宴餞行。在表面上,康有為跟袁世凱等人可是惺惺相惜啊。


動盪不安的戊戌變法

在康有為搞學運的兩年後,1898 年,親政的光緒皇帝決心推行新政,於是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變法。歷史學界以此作為戊戌變法的開始。


中學課本告訴大家:「戊戌變法是以光緒皇帝、康有為、梁啟超三人為中心。」然後我告訴大家:「這、根、本、是、鬼、扯!」


別以為光緒皇帝是個只會暴衝的青年。他知道自己名義上雖然親政,但躺在頤和園享受退休人生的慈禧太后,仍有巨大的掌控力。所以每一次光緒想推動政策,一定先拿到頤和園請示,而慈禧的態度是:「改革好啊!皇上自己拿主意吧。」所以初期的戊戌變法,慈禧太后或多或少也參與其中。


注意!慈禧是支持改革的!


後世許多敘述,都妖魔化慈禧為老朽、守舊、不知變通的婦道人家。


那我請問:「自強運動推展時期,掌握大權的人是誰?」


答案是慈禧。


「是誰提拔李鴻章、張之洞這些改革派大臣?」


答案是慈禧。


「是誰支持籌建北洋水師?」


答案是慈禧。


若慈禧真是守舊派,李鴻章等人怎麼可能在自強運動推動洋務?


慈禧太后。(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慈禧太后。(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事實上,當李鴻章組建北洋水師,飽受官員各種炮轟,諸如:花錢太多、買的艦艇太爛、北洋水師為老李私人軍隊……這都罷了,還有個炮轟理由是:「買來的主力艦太大太重了,港口放不下,爛!」連買到超強主力艦都要被罵,這都讓我替老李感到心酸。結果,還是慈禧力挺李鴻章,這才使大清有了世界第八的海軍出現。


當然,如果有人要翻慈禧挪用海軍軍費建頤和園的舊帳,我無話可說,因為這真是慈禧做的錯事。


可我們不能因為少數幾件錯事,全盤否定慈禧這個人。起碼,各國列強是肯定她穩定了中國,並穩定地推動改革措施。在她搞出八國聯軍這場大禍以前,慈禧在治國上可說是功大於過的。


回到正題,光緒是得到慈禧支持,這才有了戊戌變法。


至於康有為、梁啟超,教科書總把他二人跟光緒寫成一塊,好像這仨君臣關係有多密切,這才使得康有為獲得皇帝新任,因此掌握變法大權……但其實光緒跟他倆根本不熟啊!


整場戊戌變法,光緒只見過康、梁各一次面,加上康、梁沒有實務經驗,試問你是光緒,會信任這種人推動改革?


所以在戊戌變法中,光緒真正倚仗的是「軍機四章京」──譚嗣同、楊銳、劉光第、林旭。這幾位具有一定官場經驗的年輕新銳,大多數的改革命令都是由他們提出。


當然,康、梁二人也並非毫無影響力,因為他們和四章京中的譚嗣同保有密切聯繫,所以譚嗣同的許多提案,都有康有為的影子存在。可要說康、梁二人是推動變法的核心人物?那真是太抬舉他們了。


有道是:「治大國若烹小鮮。」任何改革的推動,都會得罪一些既得利益者及團體,因此會遇到阻力。而康有為對於這些阻力的處置,方法是既粗暴且幼稚,好似全然不計後果。比如,康有為唯一被光緒召見的時候,他碰見了署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榮祿,兩人因此有一番談話。


榮祿:「以子之大才,亦將有補救時局之術否?」


康有為:「非變法不能救中國也。」


榮祿:「固知法當變也。但一、二百年之成法,一旦能遽變乎?」


康有為:「殺幾個一品大員,法即變矣!」


殺人就能變法成功?康有為你是有多中二啊?


隨後,康有為又主張設立由他主管的新單位,並架空舊有的軍機處、總理衙門、六部、地方督撫衙門等部門,甚至提出一個驚天動地的主張:「聘請日本前任首相伊藤博文擔任大清顧問,賦與他政治權力推動改革,並結合美、英、日,加上中國成為一個合邦政體!」


請各位假設你是當時的官員,然後請闔上書本設身處地想想:「你對康有為有何看法?」


當時大部分官員聽到上述這些消息,幾乎都炸鍋了!


一時之間,每天都有官員跑到頤和園向慈禧哭訴。慈禧一來覺得改革速度過快,二來也實在無法接受合邦的意見,於是她把光緒叫來訓了一頓:「改革不要操之過急!還有康有為沒什麼經歷,皇上對此人要慎重些!」


我個人覺得慈禧的意見滿好的,但光緒卻頗為惶恐(唉~別怪他。跟慈禧生活二十多年,那壓力真是不小),於是他寫了一道「密詔」,命四章京中的楊銳帶出去,好找人想辦法。


光緒的密詔寫了什麼內容呢?


問得好!答案是……沒有人能肯定密詔講什麼,因為楊銳攜帶的密詔原稿,至今下落不明。


不過康有為說他看過密詔,內容是:「朕惟時局艱難,非變法不能救中國,非去守舊衰謬之大臣,而用通達英勇之士,不能變法。而太后不以為然,朕屢次幾諫,太后更怒,今朕位幾不保。汝可與譚嗣同、林旭、楊銳、劉光第及諸同志妥速密籌,設法相救。朕十分焦灼,不勝企望之至。特諭。」


(簡單翻譯如下)


光緒表示:「我惹太后生氣啦!我地位有危險啦!趕快找譚嗣同、林旭、楊銳、劉光第救我吧!」


可是,後來有位叫王照的官員也說他看過密詔,內容卻是:「朕銳意變法,諸老臣均不甚順手。如操之太急,又恐慈聖不悅。飭楊銳、劉光第、林旭、譚嗣同另議良法。」


(簡單翻譯如下)


光緒表示:「我想改革,但底下官員不聽我的。如果過於激進,太后會不爽。叫譚嗣同、林旭、楊銳、劉光第想想辦法吧!」


然後我告訴各位一件很吐血的事……密詔還有第三版本!


這是楊銳兒子發表的說法,內容是:


「近來朕仰窺皇太后聖意,不願將法盡變,並不欲將此輩老謬昏庸之大臣罷黜,而用通達英勇之人,令其議政,以為恐失人心。雖經朕屢次降旨整飭,而並且隨時有幾諫之事,但聖意堅定,終恐無濟於事。即如十九日之朱諭,皇太后已以為過重,故不得不徐圖之。此近來之實在為難之情形也。朕亦豈不知中國積弱不振,至於阽危,皆由此輩所誤,但必欲朕一旦痛切降旨,將舊法盡變,而盡黜此輩昏庸之人,則朕之權力實有未足。果使如此,則朕位且不能保,何況其他?今朕問汝:可有何良策,俾舊法可以全變,將老謬昏庸之大臣盡行罷黜,而登進通達英勇之人,令其議政,使中國轉危為安,化弱為強,而又不致有拂聖意。爾其與林旭、劉光第、譚嗣同及諸同志等妥速籌商,密繕封奏,由軍機大臣代遞,候朕熟思,再行辦理。朕實不勝十分焦急翹盼之至。特諭。」


(簡單翻譯如下:)


光緒表示:「就我對太后了解,她不完全支持我變法,甚至認為我已經改革過快。我實在想任用一批新人取代守舊大臣,讓中國有機會透過改革轉弱為強,但又怕得罪太后……趕快找譚嗣同、林旭、楊銳、劉光第提出意見,我細細參考後做出行動。……」


老ㄕ表示:「怎麼這個版本的內容這麼長?」


到底哪一封是真的?還是那句老話:「沒人知道,因為原稿不見了。」


可是依照三份密詔共通內容來看,光緒這份密詔應該只打算給譚嗣同、林旭、楊銳、劉光第觀看。完全沒被提及的康先生,怎麼會知道密詔的存在?答案是……


有人把消息洩漏給他們。是誰洩漏的?只有一人有可能:軍機四章京中,唯一跟康有為密切往來的譚嗣同。


譚嗣同。(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譚嗣同。(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知道慈禧不贊成「自己」變法主張的康有為,竟跟譚嗣同想出了一個主意:「帶兵包圍頤和園,殺掉慈禧老朽,掌握權力,繼續變法!」既然要發動武力政變,康有為一黨就想起與他們有過往來的袁世凱。


戊戌變法期間,袁世凱升遷了,原因倒不是他跟康有為走得近,而是因為他受到積極任用新人的光緒皇帝看重。畢竟,光緒可是從小到大研讀中國的帝王學,怎會不曉得皇權需要握實軍權,才得以擴充?


所以光緒先後三次見袁世凱(比康有為還多,足見對他的重視),還升他為侍郎候補,又力挺他從頂頭上司榮祿手中獨立,由此可見光緒想獲得袁世凱及小站新軍支持的意圖。


對於康有為一黨來看,這人跟自己走得近,又受皇帝提拔,現在邀請他一起搞掉慈禧、扶持皇上,將來能獲得的巨大利益,沒理由讓袁世凱不心動啊!於是譚嗣同在 1898 年 9 月 18 日的晚上,拜訪了袁世凱住宿的北京法華寺。


北京法華寺內,月高掛於天,廂房中燭光微弱,寄居此處的袁世凱招待著意外的訪客。

「譚大人深夜拜訪,不知有何指教?」


深夜到來的譚嗣同開門見山地說:「袁世凱接旨。皇上密令:即刻帶兵勤王,包圍頤和園!」


袁世凱被嚇傻了。


聽著譚嗣同所謂的密旨,他不禁說道:「要我勤王?這真是皇上命令嗎?而且要我包圍頤和園做啥?」


譚嗣同激動地說:「不除慈禧老朽,國不能保!」


袁世凱說:「太后聽政三十多年,深得人心;我又常以忠義訓誡部下,現在要我做亂,必不可行……」


「袁大人怎麼這般畏首畏尾!」


譚嗣同質問:「皇上有難,你豈可作壁上觀?告訴你實話,我已經招募一批死士,隨時準備入宮保護皇上(綁架慈禧)。之所以找你,是要借助你的軍隊殺榮祿、包圍頤和園!」


袁世凱說:「這是謀反!我無法答應此事!」


譚嗣同說:「保護皇上怎麼叫做謀反?你不帶兵勤王才是對皇上不忠!榮祿、慈禧早已認為你是我們的人,你今天不帶兵勤王,日後若我們行動失敗,你也會被牽連,早晚被人清算!而日後若我們行動成功,確保皇上掌握大權,憑你今天軟弱的表現,你以為你能有什麼好下場!」


袁世凱看著譚嗣同,然後說:「好,我願隨諸位殺榮祿、圍頤和園,保護皇上。」


譚嗣同這時卻說:「榮祿有曹操、王莽的才能,你恐怕不容易對付。」


這下換袁世凱怒道:「若皇上已經被我保護,誅榮祿如殺一狗爾!」


譚嗣同說:「那我們馬上行動。」


袁世凱卻說:「那太倉卒了,我指揮的槍彈軍火都在榮祿手裡,有不少軍官也是他的人。我需先回天津更換軍官、準備槍彈,才能行事。」


譚嗣同滿意地拱手:「好,慰廷兄不愧為一奇男子。這勤王重任,就交在你手中了。」


隨著來人的離去,月仍高掛於天,似乎冷眼旁觀事情發展;而廂房中微弱燭光搖曳間,起伏陰影,如同袁世凱的內心捉摸不定……


※※※※※※※※※※


法華寺會面後的兩天,袁世凱緊急趕回天津向榮祿稟報:「康黨意圖對太后不軌,請中堂速速處理!」


是的,袁世凱就這麼乾淨俐落地把譚嗣同給供了出來。


看到這裡,不知是否有許多人大罵:「袁世凱真是背信忘義的小人!」


大家且別心急,聽我說說袁世凱當時的處境,再想想你會不會有不同的動作。


各位有沒有注意到袁世凱、譚嗣同的對話不斷提到一個人──榮祿,此人乃是慈禧的鐵桿(根據傳聞,慈禧在進宮以前跟榮祿曾有過一段情)。


榮祿。(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榮祿。(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擔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他,掌握北京附近包含聶士成的武毅軍、董福祥的甘軍、駐紮直隸的鄉勇舊營等超過十萬人的武力。連袁世凱的小站新軍軍火,都是由榮祿配給。


戊戌變法期間,榮祿早注意到康黨及光緒皇帝要爭取袁世凱這支新軍武力,因此他曾催促袁世凱離開北京、回到天津,並不斷派人和袁世凱聯繫,這代表榮祿對袁世凱的高度掌控。更絕的是,當榮祿發現京城的政局越加詭譎,立刻把小站新軍的軍火彈藥全部封存至天津,讓袁世凱的部隊根本手無寸鐵,難以做出任何舉動。


袁世凱所屬部隊七千人沒槍沒炮,還被十萬大軍緊盯,自己更被嚴密監控,有兵變的可能嗎?


甚至根據近年來的研究,早在袁世凱晉見榮祿以前,慈禧就已經從頤和園返回紫禁城,決心罷免光緒的執政權力。所以袁世凱的問題從來不是「要不要供出譚嗣同的密謀」,而是「該怎麼供出譚嗣同的密謀」。


供得太早,可能被人解讀是跟康黨聯絡密切,純粹是因為怕死,才臨陣脫逃跑來討饒。對於這種兩面討好的奸詐小人,結果應該是……剁了你!供得太晚,那就是知情不報,有意坐山觀虎鬥,好撿便宜。對於這種打著如意算盤的奸詐小人,結果應該是……剁了你!現在各位明白,為何袁世凱要過兩天才講了吧?


※※※※※※※※※※


雖然袁世凱在戊戌政變的舉動,並非如早期學者或民間傳言,是一個「告密者」,以至於促使慈禧發動政變(再次強調,早在袁世凱向榮祿報告以前,慈禧就已經有政變的動作);不過,袁世凱的供詞對整場戊戌政變的影響仍然不小,因為當慈禧聽到竟有人要奉光緒的命令對自己圖謀不軌,老太太徹底氣瘋了!


「我從小養你、教你,你親政後我也樂得放權,沒半點對不起你。如今提醒幾句,你就串通外人要謀害我?這還有天理嗎?」


慈禧太后對光緒怒不可遏,因為她感到自己在親情及信任感上被深深的傷害,所以命令光緒搬到瀛台,過著有如囚犯般的軟禁生活。昔日的養育之情,如今是蕩然無存(慈禧後來甚至考慮罷黜光緒的帝位,可見她對光緒的反感程度)。而且,她開始對改革派及協助康、梁等人的外國勢力產生嚴重的敵意,讓昔日開明的太后,變成不明事理的大媽。


光緒皇帝也是滿肚子委屈跟冤枉,因為他老兄可完全沒想過要綁架親爸爸的意思(除了康有為自己在海外公布的密詔版本,王照及楊銳兒子的密詔內容,只是叫人「想辦法」,可從來沒說要搞政變啊)。所謂「殺慈禧老朽」,純粹是跟他並不太熟的康有為「起肖」般的主張,結果康有為開溜到國外,自己反被認為是策劃人還百口莫辯,當真令人莫名其妙!


抑鬱到仇恨值爆表的光緒,沒法找逃往國外的康、梁等人算帳,只能找惹動慈禧怒氣的告密者袁世凱來發洩。在光緒心中,或許想:「朕對你青眼有加,還屢屢提拔,你反倒說出對朕不利的言論,好自保求得富貴?你有想過『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的報效之理嗎?沒有!因為你只想到你自己!」


光緒皇帝到底對袁世凱有多憤慨?從一件事就可以看得出來:當光緒被囚禁在瀛台後,不時會以射箭調劑身心,然後箭靶上畫著烏龜,上面寫著「袁王八」。如此怨念,成為袁世凱後來在官場上揮之不去的壓力(因為哪天光緒重新掌權,自己鐵定完蛋),甚至即便光緒去世,還有人繼承他的意志,準備解決袁世凱的老命。


清德宗光緒。(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清德宗光緒。(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政變過後,譚嗣同、林旭、楊銳、楊深秀、劉光第與康有為之弟康廣仁被斬首於菜市口,後世稱他們為「戊戌六君子」。眾多新政除京師大學堂被保留外,皆被停止。光緒皇帝失勢,慈禧重新掌權。與此同時,一首歌謠在京師傳唱:「六君子,頭顱送。袁項城,頂子紅。賣同黨,邀奇功。康與梁,在夢中。不知他,是梟雄。」

 

本文選自平安文化之《野心家們:被遺忘的中國近代史2》
為什麼辛亥革命成功了,
中國卻無法成為現代化的民主國家?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高人氣作者
繼《國父「們」》後,
帶你深入中國近代史上最關鍵的轉換時期!
他們精明幹練、雄才大略,
他們趁勢而為、獨裁專權。
時代因為他們的主政而大步前進,
卻也因為他們的野心而向下沉淪……
文章資訊
作者 金老ㄕ
刊登專欄 老ㄕ上課了
刊登日期 2016-10-15

文章分類 故事
大會報告📣限時好禮等你拿🎁
2024/10/29-11/29加入支持方案,即可獲得故事最新力作《表裏京阪》一本!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