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名單之後】戰爭.繪畫.理念──飯田實雄與「聖戰美術」

鄭妤惀 2019-11-02
 

飯田實雄  入選 府展第 1 - 6 回
     特選 府展第 3、4、6 回
     總督賞 府展第 3 回

 

飯田實雄的《建設》

1937 年對東北亞地區而言是喧囂紛擾的一年。中日雙方戰事一觸即發。也是在這一年,身為獨立美術協會成員之一的日籍西畫家飯田實雄來到臺灣,除了在臺北舉辦個人畫展,隔年更以一幅 120 號的大型油畫《建設》入選第一回「總督府美術展覽會」。[1]


飯田實雄,《建設》,1938。圖像來源:圖像來源:《第一回府展圖錄》。

《建設》一作透過五位裸體男性構成前景,他們或坐或臥,分屬畫面左右兩側。畫家運用塊面與強烈的陰影,強調出五名男性身軀的壯實、完美的肌理線條。五名男性姿勢各異,其中數人像是在互相交談。扣合著背景當中廢墟一般的場景,整幅畫呈現了一群人針對建設之始共同商研的景象畫面的氛圍,似也透露出對未來的希望。


「建設的構想是放棄原本想作的戰爭畫後所浮現的想法。以日本為中心的亞洲建設,安排滿、蒙、中國的人物來表現,為了產生平和的氣氛,花了非常多的心血。」[2] 飯田實雄的這段話,明確地告訴我們:《建設》的畫中人物,隱喻了當時的日本與北方諸國。根據美術史研究者蘇意茹的考察,這幅畫的構想,顯然「與日本陸軍所提倡的以日本為中心『北進論』有關」。[3]


《建設》這幅畫呈現了日本在戰事下的政治策略,類似這樣的繪畫表現,也見於飯田實雄的其他畫作。例如 1941 年第四回府展的特選作品《南方共榮圈構想》,呈現了女人哺育孩童以及其他種種南洋地區人民的生活場景,配合畫題,這幅畫與當時日本積極往東南亞進行佔領的「南進政策」之間的連結,不言可喻。


飯田實雄與聖戰美術

飯田實雄來臺之際,中日戰爭爆發,「陸軍省與海軍省隨即動員包括藤島武二等文展與在野團體畫家,深入戰場繪製『戰爭紀錄畫」或描寫戰跡」。另一方面,「陸軍省更在一九三九年四月成立『陸軍美術協會』,……有計畫地派遣從軍畫家前往戰地描繪大場面的戰爭畫,……並且陸續舉行兩回『聖戰美術展』」。此後,從軍畫也繼續配合「大東亞戰爭」,進一步深入南洋戰地。凡此種種,皆使日本美術界深受影響。[4]


飯田實雄來臺之際,臺灣的官方美術展覽也正發生變革。1937 年由於中日戰爭爆發,歷時十年的臺展因此停辦。翌年,重新開辦的「總督府美術展覽會」,則明顯地鼓勵畫家在作品裡反映時代局勢。前文提到飯田實雄的兩幅府展畫作,都屬於這類表現「時局色」的作品。


飯田實雄顯然也受到「聖戰美術」的影響。1939 年,他在一篇名為〈臺灣藝術界秋の展望〉的文章當中,推崇戰爭畫的創作,並主張效仿法國浪漫主義畫家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創作以古典技術為先決條件的戰爭畫」。[5]此外,由飯田實雄所主導的「創元美術協會」,在戰爭期間也積極迎合時局需要,以國家與皇軍為對象製作「獻納畫」,並舉行展覽。1941 年 9 月,創元美術協會更進一步在當局的支援下,舉辦了一場頗具規模的「臺灣聖戰美術展」。[6]


飯田實雄,〈支那方面艦隊司令長官海軍中將長谷川清閣下像〉,黑白圖版收錄於飯田實雄編,《臺灣聖戰美術》,臺北市:創元美術學會,1941。

另一方面,飯田實雄對於戰爭畫的思考,也具體地表現在他發表於《臺灣日日新報》的〈臺灣聖戰美術展に就て〉(臺灣聖戰美術展)這篇文章當中:

 

對我們畫家而言,繪畫美麗就足夠的說法,具有無比舒暢的魅力,然而也因目前的新局勢而必須加以修正。

 

至少在事實上,以美為終極目標的繪畫,其題材已擴大至關心社會性的方向,具體來說,畫家應描繪的對象已經登場,那就是新母題──戰爭。

 

我們畫家也要創作出表現戰鬥意識的戰爭畫。戰爭一定要勝利,而戰爭畫就是要描寫此迫切的民族熱情,還有感謝皇軍將士的想法而誕生的紀念性戰爭畫。[7]

 

畫家對戰爭的歌詠,在今天的眼光來看,大約已是過去歷史的陳跡。不過,飯田實雄的繪畫與論述,體現了美術與戰爭如何緊密扣合,也為日治末期的時代氛圍留下一種特別的紀錄。


#名單之後044

 

(本文作者為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學士班)




[1] 〈飯田實雄氏の洋畫個展開催 廿一、二日京町朝日寮で〉,《台灣日日新報》,1937 年 5 月 18 日,第 5 版。


[2]〈入選の喜びを語る 第一囘臺展の新人/不自由な手足で見事に大作をものす 新鋭作家の飯田實雄氏〉,《台灣日日新報》,1938 年 9 月 19 日,第 2 版。此段譯文,引用自蘇意茹,〈女性裸體與藝術──台灣近代人體藝術發展〉,收錄於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策畫出版,《何謂台灣?近代台灣美術與文化認同論文集》(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發行,1997),頁 103。


[3] 蘇意茹,〈女性裸體與藝術──台灣近代人體藝術發展〉,頁 103。


[4] 黃琪惠,〈戰爭與美術──以在台日籍畫家的表現為例〉,收錄於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策畫出版,《何謂台灣?近代台灣美術與文化認同論文集》,頁 265。


[5] 飯田實雄,〈台灣藝術界秋の展望〉,《台灣時報》,1939 年 10 月,頁 128-129。譯文引用自顏娟英,《風景心境:台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臺北市:雄獅,2001),頁 539。


[6] 黃琪惠,〈戰爭與美術──以在台日籍畫家的表現為例〉,頁 267-271。


[7] 飯田實雄,〈臺灣聖戰美術展に就て〉,《台灣日日新報》,1941 年 9 月 11 日,第 4 版。此段譯文引用自顏娟英,《風景心境:台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冊下,頁 363。

文章資訊
作者 鄭妤惀
刊登日期 2019-11-02

文章分類 故事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