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身為凱薩的繼承人,屋大維如何步步為營打敗對手安東尼,統一羅馬?

seayu 2018-07-13

奧古斯都(Augustus),不僅是羅馬帝國的開國君王,同時也是歐洲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然而,身為一介平民的奧古斯都,卻能夠完成他的養父、被公認為羅馬史上最偉大的政治與軍事天才──尤里烏斯.凱薩(Julius Caesar)也無法達到的夢想,也就是建立羅馬帝政。


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本名蓋烏斯.屋大維.圖里烏斯(Gaius Octavius Thurinus)的奧古斯都,父親是平民出身的元老院議員,母親則是凱薩的外甥女。以他的家族血統而言,在羅馬完全不夠顯赫。屋大維的父親在他年紀很小的時候便離世,而母親不久後也改嫁了。當時後的羅馬,女子改嫁通常不會帶著自己與前夫所生的兒女,所以屋大維自少便在凱薩的家中長大,成為凱薩的養子。


誰是凱薩?

在說屋大維的故事前,我們需要先交待一些當時羅馬的時代背景。


首先,誰是凱薩呢?


位於義大利的凱薩銅像。(Source:Wikimedia

凱薩是羅馬共和時期晚期的重要人物,稍懂羅馬歷史的讀者一定不會對他感到陌生。軍事上,他曾帶領羅馬軍團征服高盧(Gaul)和不列顛尼亞地區(Britania),打敗萊茵河以西的日耳曼人;政治上,他與當時羅馬政界的兩位強權──克拉蘇(Marcus Licinius Crassus)和龐培(Gnaeus Pompeius)組成對抗元老院的「前三頭同盟」。


當時候的羅馬採用寡頭政治的共和制,最高統治機構即是元老院,每年元老院會選出兩名執政官治理國家,而其他行省總督,也多是由卸任後的執政官擔任。例如,凱薩曾當過執政官,後來成為了高盧的行省總督。


透過政治聯盟對抗元老院,在當時是非常嶄新的政治手段。凱薩、克拉蘇和龐培互相支援,彌補因「卸任」而失去的政治籌碼。不幸的是,克拉蘇後來在討伐安息帝國(Parthian Empire)的一場戰役中戰死,「前三頭同盟」也因此瀕臨瓦解。於是元老院抓緊機會,離間龐培與凱薩的關係,導致兩人決裂,龐培轉而支持元老院。


得到龐培支持的元老院,終於有了消滅凱薩的機會。西元前 49 年,元老院決定使出殺手鐧,他們向凱薩發出了「元老院最終勸告(Senatus Consultum Ultimum)」──只要沒有遵守勸告,即被視為國賊,可不經過任何審判或控訴機制而直接殺之。


然而,凱薩不但沒有服從元老院,還帶領他身經百戰的軍團士兵越過分隔羅馬本國(義大利)和北義大利行省的盧比孔河(Rubicon River)。這一舉動被視為叛變,因為羅馬法律規定,若沒有元老院的同意,總督不能帶領軍隊進入羅馬本國,否則就是背叛羅馬。


不過,以龐培為首的元老院共和派並沒有選擇在羅馬本國與凱薩展開衝突,反而把兵力調到希臘。凱薩前往追擊,於西元前 48 年在「法薩盧斯戰役(Battle of Pharsalus)」中擊潰龐培,龐培戰敗後逃至埃及,不久被當地統治者所殺。隨後,凱薩消滅了龐培的殘黨,成為羅馬的最高權力者,被沉重打擊的元老院共和派,再也沒有能力對抗凱薩。


回到羅馬舉行凱旋儀式後,凱薩被元老院委任為十年的獨裁官,同時擔任執政官。所謂的獨裁官,原本是在戰亂時期由元老院委任的特殊公職,凌駕執政官之上,擁有絕對權力,以領導羅馬人民戰勝外敵,任期不得超過六個月。凱薩被任命為十年任期的獨裁官,在當時的羅馬世界絕對是史無前例的大事。


由此可窺見,凱薩希望逐步掌握權力,將共和制轉為帝制。不過,凱薩之所以沒有要求元老院將任期改為終身,是因為他知道,此舉將激起羅馬公民很大的反彈。


凱薩的繼承人──屋大維

凱薩就任後便開始改革國家,然而好景不常,就在上任四年後的西元前 44 年,凱薩在前往元老院開會的途中被共和派分子刺殺身亡。


19 世紀時所繪的凱薩之死。(Source:Wikimedia

一切來得太突然,讓凱薩的繼承人是誰瞬間成為了眾所矚目的焦點。


在凱薩的遺書中,點名屋大維作為他的正式繼承人,且可以使用他的名字「凱薩」行事。那時候的屋大維,還只是個十八歲的少年,這樣的安排讓曾擔任凱薩最重用的副官馬庫斯.安東尼(Marcus Antonius)極為不滿,他認為只有自己才有資格繼承凱薩的大業。


但凱薩為什麼會選擇如此年輕的屋大維作為他的繼承人,而非得力助手安東尼?


凱薩似乎是預見了屋大維的治國才能遠勝於安東尼,他大概是計劃著完成十多年的獨裁官任期後,就將權力交給那時已三十歲的屋大維,只是千算萬算卻沒料到自己會遇刺早逝。他的驟逝,使羅馬世界又再一次風起雲湧。


安東尼為此決定暗中增強實力,打算必要時以武力取代屋大維的繼承資格。暗殺凱薩的共和派人士,漸漸成為了安東尼與屋大維鬥爭的棋子。凱薩死後,安東尼並沒有官方承認的繼承人資格,因此他想拉攏元老院,其中之一便是當時最有份量的議員──馬庫斯.圖利烏斯.西塞羅(Marcus Tullius Cicero)。


西塞羅的胸像。(Source:Wikicommons

此時,支持共和制的西塞羅,正想以自己的影響力,保住因暗殺凱薩而聲名狼藉的主謀:布魯圖斯.阿爾比努斯(Brutus Albinus)、蓋烏斯.卡西亞斯(Gaius Cassius)和馬庫斯.布魯圖斯(Marcus Brutus)。為了得到西塞羅的支持,作為交換條件,安東尼以執政官的身份,任命這些主謀為行省總督,讓他們得以安全離開羅馬。畢竟,凱薩被暗殺一事,激起了民眾的憤怒,只有此舉才能勉強保住名聲。


屋大維則以凱薩正式繼承人的身份,執行凱薩的遺言,代其向羅馬群眾捐出財產,因此聲望日增。而且當初聽命於凱薩的軍團士兵,也毫不猶豫地選擇效忠凱薩指定的繼承人屋大維。


安東尼對於屋大維日益強大的勢力深感不安,他知道總有一天必須剷除屋大維。至於西塞羅,在確定那些共和派主謀已安全離開羅馬本後,開始把矛頭轉向安東尼,以元老院提告的方式,不斷彈劾安東尼,希望迫使安東尼下台後,羅馬世界能恢復昔日以元老院為中心的政治秩序。


此消彼長的情況下,西塞羅轉而支持屋大維,他認為只要讓安東尼和屋大維自相殘殺,便可以漁翁得利解決這些企圖奪權的麻煩人物。


後三頭同盟

安東尼為了得到兵力以對付屋大維,決定強迫最接近羅馬的北義大利行省總督阿爾比努斯交出總督權力,以利控制局勢。阿爾比努斯深知一旦被解除總督職權,也就代表自己失去兵權,處境將會極度危險,於是他拒絕了安東尼的要求,安東尼盛怒之下率軍討伐阿爾比努斯。


西塞羅不滿安東尼的專橫,透過元老院向安東尼發出退兵的命令,安東尼卻不被理會。由於情勢緊急,元老院決定讓屋大維隨著兩名執政官,率領軍隊前往戰場,解救阿爾比努斯。最後,安東尼不敵他們的包圍而節節敗退,但屋大維的兩名執政官也因此戰死沙場。與安東尼兩敗俱傷的阿爾比努斯最終逃往布魯圖斯所在的希臘行省,卻不幸在途中被殺。


從這場戰役可以看出,屋大維已經成為一個具有相當實力的人,元老院也沒有能力對抗這位聲望與日俱增,而且手中又掌握兵力的人,只好同意委任時年十九歲的屋大維為執政官。


年經時的屋大維像。(Source:Wikicommons

與此同時,安東尼和屋大維察覺到以西塞羅為首的共和派是阻礙他們爭奪最高權力的絆腳石,因此在他們決勝負之前,必須先消滅共和派勢力。


因此,屋大維決定與安東尼和最高神祇官馬庫斯.埃米利烏斯.雷必達(Marcus Aemilius Lepidus)組成「後三頭同盟」,以為凱薩復仇為名義,肅清所有反對他們的共和派人士,包括西塞羅在內。屋大維為養父凱薩所作的復仇大計,就此完成。


自此,羅馬的共和派可以說被徹底消滅。


一分為二的羅馬世界

「後三頭同盟」的屋大維、安東尼和雷必達利用為凱薩復仇的旗幟,消滅所有共和派人士後,開始瓜分羅馬世界。


在三者之中沒什麼實力的雷必達,一開始便不被另外兩人放在眼裡。當時的羅馬因為長年的內戰變得殘破不堪,屋大維和安東尼以重建羅馬世界為由,瓜分領地,安東尼統治東部,屋大維則統治西部。


安東尼之所以選擇羅馬世界東部,是因為他認為東部的經濟實力較強,而且相對穩定,對於累積自身實力是非常有利的。至於西部經濟實力遠不及東部,而且還有地方反叛的潛在危機(當時龐培的兒子正密謀捲土重來)。安東尼一心認為羅馬西部的麻煩,會拖屋大維的後腿。


不過,似乎事實並非這樣發展。


正因為羅馬西部的不穩定,給予了屋大維累積名聲的機會,只要平定這些不穩定的地區,加上首都位於西部的地緣關係,屋大維便能證明他的實力和治國能力。


他重用凱薩生前便安排給他左右的將才馬庫斯.阿古力巴(Marcus Agrippa),逐漸消滅各個地方的反抗勢力,又征服伊利里亞地區(Illyria),鞏固北方防線,還在凱旋回國後重建首都羅馬在內戰後破損的公共設施,屋大維的所作所為成為了羅馬人心目中的理想領袖。


至於安東尼,因為東部相對穩定的關係,他沒有特別的壯舉吸引羅馬人的注意。反之,他被埃及女王克麗奧佩托拉七世(Cleopatra VII),也就是著名的埃及艷后的美色迷倒。原是凱薩情人的克麗奧佩托拉七世,在凱薩死後,為了埃及王國在羅馬霸權下的存續,她選擇向安東尼靠攏。


安東尼和克麗歐佩特拉的會面。(Source:Wikimedia

本可以安穩度日的安東尼卻不斷犯錯,先是為了討好克麗奧佩托拉七世,把原是羅馬行省的地區贈送給埃及,而且在已有羅馬妻子的情況下,與克麗奧佩托拉七世重婚。後來,他妄想征服安息帝國,好大喜功的心態使他戰敗。為了扳回顏面,他把矛頭指向相對弱小的亞美尼亞王國(Kingdom of Armenia),迫其議和後卻選擇將羅馬人最高榮譽的凱旋儀式舉辦在埃及首都亞歷山卓(Alexandra),這使羅馬人對他的厭惡與日俱增。


一方面,屋大維的實力和名聲蒸蒸日上,反觀另一方安東尼卻犯錯不斷,似乎在決戰之刻來到時,雙方的勝負已可窺探一二。


屋大維一統羅馬世界

屋大維透過元老院向安東尼提出嚴重的指控,而且安東尼的種種錯誤,讓這場討伐師出有名。西元前 31 年,屋大維親率大軍,前往安東尼所在的希臘地區,在位於亞克興角(Actium)對面的伊奧尼亞海(Ionian Sea)大敗安東尼。戰敗後的安東尼逃至北非,最後無力抵抗便兵敗自殺。


而與安東尼合作的克麗奧佩托拉七世,最後選擇自殺,以埃及王室的身份結束了一生。屋大維把她與凱薩唯一的兒子凱薩里昂(Caesarion)給殺了,畢竟對屋大維來說,凱薩的親生兒子在未來或許是他登上最高權位的最大敵人。至於克麗奧佩托拉七世的其他兒女,因與凱薩並無血緣關係,得以逃過一劫。


克麗奧佩托拉七世是埃及托勒密王朝(Ptolemaic dynasty)的最後一位女王,雖然托勒密王朝的歷代統始者被古埃及人承認為埃及法老,但事實上他們是希臘人,王朝第一位法老是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ar the Great)的部將托勒密(Ptolemy)。西元前 305 年,托勒密在亞歷山大大帝東征病逝後據埃及而立,建立托勒密王朝,是為托勒密一世。這個埃及王朝,於西元前 30 年正式滅亡後,遂成為屋大維的私有地。


就是這樣,屋大維終於消滅他最強大的對手,如同養父凱薩一般登上了羅馬世界的權力高峰。但更為艱鉅的任務隨之展開,屋大維要如何才能避免重蹈凱薩的覆徹呢?而他又是怎麼完成連被譽為天才的凱薩也無法完成的壯志──建立羅馬帝國。

 

「故事」暑假學堂準備開課了,邀請青年世代優秀的學者討論中國歷史上的皇帝。

中國為什麼需要皇帝?是過去式嗎?我們如何思考皇帝對當代的影響?皇帝夢為什麼那麼吸引人?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1949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皇帝似乎沒有離我們遠去,從秦始皇到成吉思汗、從康熙到朱一貴,我們有建立皇帝制度的人、有蒙古的皇帝、有清代的皇帝、有那些在地方上妄想當皇帝的人,還有知識分子對於皇帝制度的思考。兩千年的帝制,是中國歷史最重要的一部分,或許也影響著我們的未來。

▌7/28(六) 14:00-16:00 建立皇帝制度的人:始皇帝與他的帝國/ 胡川安 ▌8/04(六) 14:00-16:00 清代皇帝是皇權獨裁的極致?/黃麗君
▌8/11 (六):14:00-16:00 在地方找皇帝/陳冠妃
▌8/18(六) 14:00-16:00 單于與可汗:來自內亞的皇帝/蔡偉傑
▌9/08(六) 14:00-16:00 被放棄的選擇:民初對於帝制與國家的思考/韓承樺
▌地點:時報出版社(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240號2樓)
▌單場票價:250 元,五場套票:1000元
▌購票這裡去☞☞https://bit.ly/2JwqaVV
文章資訊
作者 seayu
刊登專欄 即食歷史
刊登日期 2018-07-13

文章分類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