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隻金怪獸我從來也不騎~有一天我心血來潮去看秦俑展~我手裡拿著貴賓票我心裡正得意~不知怎麼嘩啦啦~我摔了一身泥~
各位讀者去看故宮博物院和高雄科學工藝博物館的特展「秦.俑」了嗎?想必大家都注意到這次特展的主打明星之一:金光閃閃、瑞氣千條的「金怪獸」了吧~這隻主角級金怪獸來頭可不小,大家快跟上,野蠻小邦周要去北方大草原金怪獸 GO 囉!
這次我們要找的是什麼樣的怪獸呢?首先讓我們來好好認識一下它。這隻金怪獸有著鹿的身形、纖細的長腿和四個腳趾,讓我們可以清楚確定它是隻鹿。此外,它有一對豎立的大耳朵、大大的眼睛,以及一副巨大華麗的大角,身上還裝飾著漩渦和流雲一樣的捲雲紋。最後,站在一個方型的小小台座上,台座四邊有著打了小洞的葉片,應該是可以縫在其它東西上面。
跟鹿不一樣的地方是:金怪獸的嘴部看起來像是老鷹的喙。若是仔細觀察,我們還會發現它的尾巴和頭上的大角,是由一隻隻有著鷹喙的動物所組成的。金怪獸雖然有一副跟身體一樣大的角,但是它的頭部微微低垂,身體前傾,因此那副誇張的大角並不會讓人覺得沉重失衡,反而有種穩定優雅的感覺。
金怪獸來自陝西省榆林市神木縣一個叫做「納林高兔」的地方。這裡是陜西省的北部,與西安的直線距離將近 500 公里,再往北就是鄂爾多斯高原(也就是內蒙古),往西則是毛烏素沙漠。納林高兔雖然位於沙漠的邊緣,但它並不是沙漠,而是有水源的濕灘地,在蒙古語中稱為「海子」或「海則」。讀者如果去看地圖,會發現周圍的地名常常叫「某某海子」或「某某海則」,就是湖、水潭的意思。
根據考古報告,金怪獸是一座墓葬的隨葬品。很可惜的是棺木、人骨都已經腐朽殆盡,所以我們對金怪獸的主人所知有限。不過,金怪獸的同事們倒是還健在:和金怪獸一起出土的文物大多是裝飾品,有三隻銀虎(其中兩隻是一對)、一對金虎、三隻公銀鹿、兩隻母銀鹿、兩隻銅刺蝟、一個有盤臥羊浮雕的扣飾,還有許多有花紋的飾品。除此之外,還有一把以黃金裝飾的銀製劍柄。簡言之,主要就是以金、銀、銅三種貴金屬打造的動物飾品。
看起來,金怪獸和它的同事們都是難得一見的怪物。只是,要抓寶真的只能在納林高兔嗎?
當然不止。金怪獸還有兄弟姐妹、表哥表姐、堂弟堂妹躲藏在廣大的歐亞草原地帶中,保證讓你抓到滿意為止(嗯?)
牌飾上的金怪獸
在納林高兔北方約 170 公里的內蒙古自治區境內,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西溝畔曾經發現一處墓地,其中一座保存較好的墓葬裡有著四隻銅鹿,以及各種動物紋樣的金飾。值得注意的是,有兩片金飾上的動物和納林高兔金怪獸一樣,有著鹿身、鷹嘴,以及巨大繁複的角。不過,西溝畔的怪獸圖樣是平面的浮雕,而且其中一件呈現跪姿。可能受限於較小的尺寸,這兩塊金飾的紋樣在細節的刻劃上,並不像納林高兔金怪獸那樣細緻。
位在遼寧的西豐西岔溝,出土了一件青銅牌飾,描繪一隻可能是狗的動物咬住另一隻動物前腳的畫面。被咬住的動物有著草食動物的四肢、鷹嘴和巨大繁複的角,而且它的角也是一個一個的鳥頭組成。美國的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也收藏了一件類似的牌飾。在這件牌飾中,鷹嘴怪獸的角部非常清楚明顯,也是一個一個的鳥頭。可惜的是,這件文物的出土地點不明,否則我們的鷹嘴怪獸收藏地圖又可以拓展一番了。
鷹嘴怪獸刺青
還有一隻怪獸不在今天的中國境內,而是在鄰近中國、俄羅斯、蒙古和哈薩克四國交界的「巴澤雷克」(Pazyryk)。
巴澤雷克墓地非常特別,寒冷的氣候使墓地被冰封在冰雪中,因此保存了豐富的隨葬品,包括紡織品、木器、皮革和墓主人的皮膚!墓主人身上有著非常華麗的刺青圖案,其中之一就是今天的主角:鷹嘴怪獸。
上圖分別是墓主人右臂和左臂上的刺青圖案。圖中的動物有著鷹嘴、草食動物的身體,以及好像帶著很多鳥頭花樣的繁複大角。比較特別的是,這兩隻怪獸的後肢都呈現一百八十度的扭轉,動感十足。
除了在刺青的圖案中有鷹嘴怪獸之外,其它的隨葬品裡也可以看到類似它的身影。例如,下圖是一個鷹嘴動物的木製頭像(不過它的嘴部斷掉了),頭上則有皮製的大角。
由於文字材料的缺乏,我們無從得知這種鷹嘴怪獸所代表的意義。不過,近似於金怪獸的外觀,還是透露了一些耐人尋味的訊息。
從西伯利亞、內蒙古到陜西北部,兩者之間的直線距離超過 2100 公里。相隔這麼遠,卻擁有類似的鷹嘴怪獸,似乎暗示了這兩個地方的人群之間,可能存在著某種聯繫:也許是同一個傳說故事經過一次次地口耳相傳,亦或是某種圖像輾轉流動在不同族群之間,如同大隊接力般一個傳一個,漸漸擴散到廣大的歐亞草原上。
金怪獸和它的好朋友們
鷹嘴怪獸在歐亞草原上的旅行並不是形單影隻,而是與許許多多的動物一起,模仿彼此的特徵,混搭出各式各樣的草原動物飾品。
鹿和羊是常見的飾品主題。草原上出土了非常多鹿和大角鹿的飾品,像是納林高兔金怪獸的同事之一:銀鹿。這隻銀鹿的刻劃方式相當寫實,有立耳、大眼睛,體態豐滿,頭上有大角,呈現跪姿。
「秦‧俑」展中的其中一件展品:甘肅馬家塬出土的馬車車箱裝飾也是大角羊。它是用薄金片剪裁成形的,圖中可以看到很明顯的大角一直延伸到羊屁股上方。雖然角部沒有特別華麗的刻劃,但在尺寸上也是不輸金怪獸。
西溝畔出土的鹿型飾件也不遑多讓。這兩隻看起來肌肉發達的鹿有著非常誇張、連在屁股上的大角,而且它們和納林高兔金怪獸一樣站立在小台座上,似乎是某種東西的裝飾:
除了引人注目的大角,巴澤雷克刺青怪獸的後肢扭轉設計,也常在草原地區出土的文物上見到。像是在寧夏固原發現的青銅牌飾,圖案刻劃的是一頭老虎叼著一隻驢子的後頸,驢頭朝下,前肢向右折彎,尾部朝上,後肢向左扭轉。如果把撲上來咬食的掠食者遮住,再轉個九十度,牠們就與巴澤雷克刺青的怪獸一樣了。
動物撲咬在北方草原也是常看到的裝飾品設計主題。在我們介紹各地出土的鷹嘴怪獸時,收藏於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鷹嘴怪獸牌飾和出土於遼寧的牌飾,都採用了這個概念。另外,像是內蒙古涼城出土的青銅帶飾的紋飾,也是以虎咬動物為主題(為了把牌飾縫在其它東西的表面,這頭倒楣的老虎在眼睛和鼻子之間、屁股上都被開了一個洞):
尋找金怪獸,找到新世界
把上面提到的所有鷹嘴怪獸和它的好朋友們總結一下:它們都是動物、都是裝飾品,而且材質有金有銀,不限於青銅。說到這裡,讀者可能會發現:咦,黃金和純銀?動物飾品?這好像跟印象中的中原地區習俗不太一樣。小邦周之前為大家介紹過商代王后婦好的墓葬裡,有 468 件銅器、755 件玉器,還有石器、骨器和貝類──既沒有黃金白銀,也沒有單純以動物為主題的飾品,銅器則絕大多數都是容器。不一樣的喪葬習俗,暗示著金怪獸的主人和商王后婦好,可能擁有不同的文化背景。
如果我們進一步把它們的出土地點標在地圖上,我們會看到這樣的畫面:
從地圖上,我們首先會注意到這些地點離西安、安陽都有點距離。如果我們把它跟下面這張地圖比對一下,會發現所有的出土地點,都很靠近圖中用淺藍色標示的地區。
那裡是什麼地方呢?是橫跨歐亞的草原地區。歐亞草原是非常廣大的草原氣候地帶,從蒙古與西伯利亞,經過哈薩克到黑海北岸。匈奴人、蒙古人都是這片草原的子民。他們成群結隊地在廣大的草原上移動,除了遊牧與少量的農耕,也與不同部族貿易、戰爭與交流。在這樣的交往中,大角鹿、鷹嘴怪獸、後肢扭轉的動物這些主題一起散播到廣大的草原地帶中。不同的故事、圖案和文化在草原上互相交流,這些出沒在草原上的怪獸與它的動物朋友們,就像是一個一個的點,全部連起來就是一張巨大的網,我們很難找到這些主題的源頭,也很難指出一個流傳的方向,因為它們彼此是起點、是中點也是終點,不斷地互相影響。
草原上的交流不只是關起門來自己玩而已,也會與周圍的農耕民族互動。最為人所知的互動方式之一就是打架相殺、白刀子進紅刀子出(汗),但也有很多時候是商品交換與貿易。像是《史記》記載漢代匈奴與漢人在邊關的市集交易:「匈奴自單于以下皆親漢,往來長城下。」那樣子的盛況,大概就有如蘋果新機首賣吧(大誤)
本文主角金怪獸出土的地方──納林高兔位處於草原地帶的邊緣、正在秦長城附近(秦長城的建立,就是為了抵禦匈奴的入侵)。因此,學者們多半認為金怪獸的主人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或許就是鼎鼎大名的匈奴。
而秦國大本營所在的甘肅、陜西地區,部份是農業區,部份則屬於歐亞草原的範圍。因此,秦國是一個同時具有草原文化與農耕文化的複雜國家。這樣一個建立在不同文化上的國家,如何異中求同地克服 cultural shock 、揪集各路英雄好漢成為千秋萬載、一統江湖的秦帝國呢──真是個好問題,大家覺得呢?
小小一隻金怪獸竟然能為我們帶來一整座草原,是不是果然有主角級的功力呢?各位讀者趕快把握機會到高雄科學工藝博物館一睹金怪獸的廬山真面目吧!如果各位讀者改天能遇到金怪獸的親朋好友們,別忘了問它是從哪裡來的唷!
- Sergei I. Rudenko, translated and with a pref. by M. W. Thompson, Frozen Tombs of Siberia: the Pazyryk Burials of Iron Age Horsemen.
- 早期秦文化聯合考古隊、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博物館,〈張家川馬家塬戰國墓地2010~2011 年發掘簡報〉,《文物》2012年8月。
- 戴應新、孫嘉祥,〈陝西神木縣出土匈奴文物〉,《文物》1983年第12期。
- 蔡慶良、張志光主編,《嬴秦溯源:秦文化特展》。
- 伊克昭盟文物工作站、內蒙古文物工作隊,〈西溝畔匈奴墓〉,《文物》1980第7期。
- 烏恩岳斯圖,〈關於早期游牧入文化研究中的幾個問題〉,《內蒙古文物考古》200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