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老派出遊必備之──旅遊指南的誕生史

Cathy Tsai 2020-01-18

到國外旅行的時候,手持一本「Lonely Planet」、「地球の歩き方」,或是各種名為旅行「天書」、「攻略」、「散步地圖」的旅遊書,對現代人而言,如同呼吸空氣一樣的自然。隨著行動網路的連線便利,利用智慧手機,按圖索驥查詢旅行目的地的交通動線與吃喝購物資訊,省去了攜帶紙本旅遊書的負擔,亦漸成一種旅行的習慣。


不過,從書店裡各種旅遊書與遊記不停改訂出版、推陳出新的情況來看,紙本的旅遊書,仍扮演著承載各種遊覽、食宿資訊的重要角色,也是民眾汲取各種旅行途中食衣住行訊息的重要管道。現今無論是實體的旅遊書,或是通過網路搜尋,即可獲得的各種部落客遊記,無疑是觀光產業蓬勃發展所衍生的產物與現象。


早在 1840 年代,庫克(Thomas Cook, 1808-1892)就開始組織團體旅行,其後成立全世界第一家旅行社通濟隆旅行公司(Thomas Cook and Son)。在此之前,英國與歐陸已有出版商在從事旅行指南的編印,像是英國的約翰.莫瑞三世(John Murray III, 1808-1892)與普魯士的卡爾.貝德克爾(Karl Baedeker, 1801-1859)分別發行過歐陸地區的旅行指南書。庫克自己也是出版印刷業的經營者,當他的團體旅行業務越做越大,順勢成立公司之後,也將旅行手冊的編寫與發行,導入了他所首創的旅行業務中。


目前可以見到最早出版的庫克旅行指南,是 1845 年庫克為參加自家旅遊行程之團員,所編寫的《利物浦旅行手冊》(A Handbook of the Trip from Leicester, Nottingham, and Derby to Liverpool and the Coast of North Wales)。從這本旅行指南的英文原名中,大概可以了解旅行社當時規劃的套裝行程,是從萊斯特出發,經過德比,主要的目的地為利物浦和北威爾斯海岸。


從文本的內頁中也可以看到,書中詳列了從萊斯特搭乘鐵路出發,行經每個車站的英里路程距離,以及 1845 年 8 月 4 日早上五點從萊斯特出發(有誰現在跟團旅行可以接受這種行程?)後抵達每個車站的所需時間。此外,《利物浦旅行手冊》中,還介紹了當地值得造訪的著名地景、古蹟,也記入了詳細的旅行日程。


在旅行事業剛剛起步的十九世紀中葉,當時仍未有足以容納大量團體遊客的觀光飯店,因此出團之前事先調查當地旅社容量,避免參團遊客無房可住,是相當重要的工作。為了編寫這本旅行指南,據說庫克至少沿途實地考察過兩次,來安排日程與景點動線,同時也了解當地餐廳的分布與旅社房價。


隨著通濟隆旅行公司旅行足跡,延伸到全英國與歐陸各地,更遠甚至達到近東(當時的鄂圖曼帝國)、甚至北非,庫克旅行指南也不斷編寫,推出不同城市、地區的版本。


因看好觀光旅行的市場,不少出版業者投入旅行指南的編寫與發行,旅行指南所涵蓋的區域,甚至再更細分地區,發行與再版的情況都呈現有增無減的趨勢,可以說觀光旅行產業的出現帶動了歐洲的出版商。


以前面提到的約翰.莫瑞三世與卡爾.貝德克爾所經營的兩家出版社為例, 莫瑞三世在 1830 年代所出版的旅行指南,只有以歐陸為主的 A Handbook for Travellers on the Continent,1840 年代則開始出版歐陸各分區的旅行指南,像是西班牙、義大利、法國、希臘、北歐等地,還有君士坦丁堡與埃及旅行指南的出版, 1850 年也出版了敘利亞、巴勒斯坦的旅行指南。


貝德克爾原本發行的歐陸與萊茵地區的旅行指南,只有德語版,隨著庫克的觀光旅行業務的觸角從英國伸至歐陸,也開始發行英語版的旅行指南,1860 年代以降,由貝德克爾所發行的英語版旅行指南,無論是在地區分布與再版次數上,都有顯著的成長。


兩家出版商所刊行的旅行指南有哪些區隔與差異呢?


大致上來說,莫瑞三世出版的旅行指南類型,以英國最為詳盡,除了有首都倫敦的城市指南,像是肯特(Kent)、索賽克斯(Sussex)、蘭開夏(Lancashire)等地區,以及蘇格蘭、南威爾斯、愛爾蘭等區域都有有編寫專冊;而貝德克爾系列則是以歐陸地區為主,尤其是義大利的旅行指南最為詳盡,篇幅最大,再版的次數也最多。


十七、十八世紀時,英國的貴族與仕紳青年間十分盛行前往歐陸遊覽,尤其是義大利,有著親歷西方古典文化與文藝復興發源地的「大旅行」(Grand Tour)傳統。這個傳統雖然在十九世紀已走入歷史,不過,工業革命後出現的中產階級,在參與大眾旅行的同時,對過去菁英階層的在大旅行中必去的義大利,也抱有濃厚的興趣。當時的中產階級,循著過去大旅行的地點,造訪歐陸的名所舊跡,又造成一波前往義大利旅行的熱潮。這大概就是貝德克爾所發行的一系列英語版旅行指南,之所以在義大利的部分最為詳盡且不斷再版的主要原因。


進入二十世紀,又有另一家公司加入了旅行指南的出版,或許有人已經猜到,沒錯,就是現今以出版各地餐廳指南著名的米其林公司(Compagnie Générale des Établissements Michelin)。米其林公司的本業為汽車輪胎製造,由米其林兄弟檔(Brothers Édouard and André Michelin)經營的輪胎公司,在 1900 年巴黎舉辦萬國博覽會之際,看好汽車旅行在歐洲發展的前景,以手冊的形式免費發送三萬多份紅色米其林指南(Red Guide),內容涵蓋法國旅館、餐廳,與汽車、輪胎的維修指引與道路資訊,提供給前來參加博覽會的旅客參考。


到 1904 年,米其林發行了第一本以《米其林指南》Le Guide Michelin 為名的法語版比利時旅行指南,隨後的幾年間,萊茵區、德意志、西班牙、葡萄牙等以地區或國家為中心的旅行指南也陸續出版,1909 年也開始發行英語版本。


是說,為何一家輪胎公司會投入旅行指南的編印?


尤其在二十世紀初,法國人擁有汽車的比率非常低,據說全法國只有數百輛汽車,根本就是有錢人的奢侈品。不過,米其林兄弟的盤算是:提供旅館、餐廳、道路等資訊給這些車主,這些車主習慣開車旅行之後,除了會增加汽車的使用率,汽車旅行的便利也會使買車的人增加。一旦買車的人增加,汽車製造的零件自然也會增加產量與銷售量,尤其是輪胎。總之就是基於一個「汽車在走,輪胎要有」的概念,促使了米其林公司從賣輪胎,跨足到旅行指南的出版。


由莫瑞三世、貝德克爾、庫克所出版的各種旅行指南,也可以看到部分東亞地區的旅行資訊,像是北京、上海、天津、首爾,都曾出現在這幾個系列的旅行指南中。日本的部分,Murray 曾經在 1880 年代再版過的日本旅行手冊(Handbook for Travellers in Central & Northern Japan; being a guide to Tōkiō, Kiōto, Ōzaka, Hakodate, Nagasaki, and other cities),內容包括了東京、大阪、京都、長崎、函館,與東北部分城市的旅行資訊,直到 1913 年,不斷再版了 9 次,1907 年發行的版本中也納入了庫頁島,以及剛成為日本領土不久的臺灣。這些十九、二十世紀初,由西方出版社所編寫的東亞旅行資訊,內容上呈現何種樣貌?留待日後再繼續介紹。


現今多以「Guidebook」或是「Travel Guide」來作為指稱旅行指南的同義詞,不過,早期西方的旅行指南,多稱之為「Handbook」,歐戰以後,英語世界才逐漸以「Guide」或「Guidebook」來指稱旅行指南,最大的原因是原本貝德克爾英語版的編者 James F Muirhead(1853–1934),在 1918 年陸續主編一系列以「Blue Guide」為名的旅行指南,在英語世界廣受歡迎,而十九世紀以降原本由貝德克爾、莫瑞三世以及庫克所發行的「Handbook」系列,也在歐戰之後逐漸走向衰退的緣故。


整個十九世紀,旅行手冊的出版,所面向的讀者,仍然不是現今的一般大眾,手冊的在內容敘述上,偏重濃厚的學術與文藝用語,若非具備較高知識素養的中上流階層,其實很難有閱讀理解的能力。


二十世紀初以 Guidebook 為名的旅行指南書,也仍然存在這樣的走向,內容著重史蹟、歷史、藝術、土地的介紹與解說。可以說,在旅行被視為一項產業來運營的前後數十年間,西方的旅行指引書籍,被稱之為「布爾喬亞的旅遊書」並不為過。

 


 
文章資訊
作者 Cathy Tsai
刊登日期 2020-01-18

文章分類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