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歷史迷因的最佳素材:那些中世紀荒謬獵奇的手抄本插畫,究竟隱含著什麼意義?

吳宜蓉 2020-10-01

在歷史的篇章中,哪個時代的藝術作品,最適合製成迷因圖呢?


大概非中世紀手抄本插畫莫屬了。


當我們談到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會感受到一股優雅和諧的美感。至於稍早前的中世紀呢?咳咳…這就有點難說了。他們有點古怪、有點離奇,許多超越你想像的畫作都是迷因圖的最佳來源。不只內容很有梗,荒唐的畫作經過改圖重製和上了字幕後,非常能吸引二十一世紀網路鄉民的目光,進而獲得大量轉發與分享。


十一至十三世紀手抄本的插畫,大多出於中世紀修士的手筆。中世紀的修士每天不只忙著跟上帝心電感應,還要從事 6 至 8 小時的體力勞動,與至少 2 小時的閱讀抄寫。就是這日復一日的抄寫,為後世保留了大批古典時代的經典作品。


到了十四至十五世紀時,由於貴族藏書及民間製書風氣興起,人們會特別禮聘抄寫人員製作精緻的手抄書。不論由來為何,手抄本中充滿趣味的插圖,便成為歷史迷因的產地。


那些插畫究竟是創作者們在工作中,隨意打發時間的邊緣塗鴉,順便製造出的惡趣味,還是在奇特的畫作內容中,其實隱含著那個時代微言大義的密碼?無論如何,帶著對歷史的好奇,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些腦洞大開的中世紀手抄本插圖吧!


主題一:狂暴化兔兔


The Smithfield Decretals 1300

在中世紀的手抄本插畫裡,我們會看到各種長得歪膏揤斜的怪物:人馬、葛瑞芬、獨眼巨人等。一般人大概會想畢竟是西方文化創造出來的奇幻生物,再怎麼古怪,反正都是想像出來的嘛。

 

最獵奇的是插畫中那些世界上真實存在的生物,例如兔兔。那麼溫馴、可愛、嬌憨的萌樣,在中世紀插圖中卻經常是帶著殺意的形象出現,牠們拿著凶器,下手完全不客氣。兔子會衝入戰場、兔子會砍殺騎士、兔子拿著棍棒毆打人類,甚至使用斧頭、大刀砍死人的畫作。難道千年前的兔性本惡,人類花了上千年馴化後,才成為至今的寵物兔兔?!


當然不可能啊!通常中世紀手抄本的插畫與書中文字不太有關聯,你能看見書頁邊緣鋪滿著美麗的花朵和藤蔓,但也看得到狂暴化的兔兔。


對於這樣的插畫,有些歷史學者解釋認為,這純粹是抄寫者們藉由創作反差萌的兔子形象,來娛樂自己。但也有學者認為,兔子在大自然界中,本來就是一種相對無助軟弱的生物,也是許多獵食者的狩獵目標。


養過兔子的人大多很清楚,兔子很膽小,容易受到驚嚇,甚至可能因此死亡。如此怯懦的兔子,如果還能幹掉你,是不是代表你更沒用?撇除圖畫中想像力過分發達的部份,這或許是一種用來諷刺當時對手、貶低對方能耐的。不管你相不相信上述的說明,也許所有的荒謬背後都有象徵意義。


主題二:騎士大戰蝸牛


snail vs Knight – The Smithsfield Decretals c. 1300

手抄本插畫中,另一個讓藝術史家崩潰的難題,就是出現了很多描繪騎士與蝸牛間史詩般戰鬥的畫面。


有的蝸牛大,有的蝸牛小,但無論如何,騎士在畫裡總是全副武裝,奮力地對抗著強力的對手──蝸牛。


這一題真的太難了!到底蝸牛代表什麼?比起兔子,蝸牛是更渺小脆弱的生物,為什麼能讓勇武的騎士如臨大敵?


有的學者指出,因為蝸牛有殼,所以象徵的是重裝甲的騎士。在中世紀冷兵器時代,因為火藥還沒發明,重裝騎士普遍防禦力高、攻擊力強,可謂戰場上的絕對霸主,也許帶殼蝸牛象徵的就是,騎士們在戰場上最深的恐懼。


不過,也有學者認為騎士代表貴族階級,蝸牛象徵中下層的平民,這是一場「平民 vs. 貴族之戰」。勇敢的平民化身為蝸牛去挑戰高高在上的貴族,在畫中戰了五五波,甚至取得勝利。這可能傳遞了創作者內心,對於當時社會平等的期盼,這種說法很有馬克思史學階級鬥爭的味道,也能參考看看。


一隻蝸牛,各自解釋。這大概是中世紀插圖能引起廣大共鳴的原因了。


主題三:各種淡定的死亡

中世紀繪畫主題中最令人弔詭的是,經常出現描繪暴力場景的血腥畫面。但無論畫中的死亡有多可怕,當事人的表情總是看起來很淡定的樣子。有的頭上直接被插一刀,有的太陽穴被巨大的鐵釘刺穿,還有的是長劍直接戳進脖子或捅進腹部,這些光是文字就使人感到疼痛的畫面,但當你看著這些死者的面部神情時,卻又不禁感嘆──怎麼可以死得如此安祥自在啊!


並非插畫家沒有能力刻劃喜怒哀樂,而是人類死前的淡定神情,是牽涉到中世紀對於死亡的看法。


「Memento mori」這句拉丁文的意思是「remember that you will die」,翻成中文就是「記住你終將一死。」既然死亡是不可避免的,那請不要憂懼,盡可能坦然面對。如果我們可以將人生的最後一刻花費在微笑上,那象徵著您有即將與基督相會的靈性。

 

約十五世紀左右,還出現了「Ars moriendi」(垂死的藝術)的畫本,目的是教導人們如何好好面對死亡。在黑死病的時代背景下,世事無常,一切皆空。所以當生命的最後一刻來臨時,不如放棄掙扎,超越一切感官感受,選擇淡定地與神同在吧!


圖片參考:https://www.sadanduseless.com/just-dont-care/

不論是哪一種類型的手抄本插圖主題,以現代人的眼光看來都有點獵奇。究竟是創作者們在抄寫過程中太無聊,讓想像力盡情蔓延的惡搞;還是真如歷史學者煞有其事的解釋說明呢?


我想都有可能。現代人工作有時也會加入自己隨興的創意,藏在作品裡,當成小小的趣味,留待有心人發現。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穿越千年後,仍然適用。


另外,關於歷史上手抄本的製作方式,有些插圖是由製作書目的委託者,指定繪製並支付對應金額。通常,這些業主會把他們的需求交付專門的製書店,明確指定哪幾頁的文字內容需要圖像化。這些插畫大多參照宗教故事或民間藝術的既定圖像進行繪製,接單的人必須配合,不能隨便亂畫。因此,這些畫作可能反映了委託人的需求與當時民間隱晦的暗喻。


從迷因圖中,同情共感地理解當時人們的想法,我想,這真是學習歷史最有趣的方式了。

 

文章資訊
作者 吳宜蓉
刊登專欄 小巨星的歷史課
刊登日期 2020-10-01

文章分類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