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基隆東岸廣場的身世:從二二八記憶,到在地人的「天空競技場」

2024-07-05

位於基隆市中心的東岸廣場,2024 年初因建物產權爭議,頓時成為輿論的焦點。這個地方自古以來風波不斷,包括二二八事件,或是基隆人口中的「空中競技場」等事蹟,皆發軔於此;而整個場所是如何歷經數次的改造,從最早的沉木池,搖身成為今日的東岸商場的呢?本文粗略將東岸廣場的歷史,分成「田寮河沉木池」、「東岸平面停車場」、「東岸立體停車場」、「東岸廣場」四個時期作逐一介紹。
 

浸在港邊的基隆二二八——沉木池時期

今日基隆東岸廣場的位置,最早可追溯到 150 年前的田寮港流域,由於沿岸多為田園和寮舍景觀,故以「田寮港」得名(編按:「港」舊時為河的通稱)。到了日治初期,伴隨林木業和煤礦業的發展,田寮河成為了重要的經濟水道,肩負將上游來的伐木和煤礦送往下游港口的功能。於是入海口(即東岸廣場現址)當時便用作為沉木池,以存放上游來的木材[1]

戰後,國民政府代管臺灣,由於臺灣行政長官公署治理不彰而爆發遍及全臺的二二八事件,基隆亦為當時的事發地之一。當時的行政長官陳儀電報中央請求出兵鎮壓;不久後,國軍從基隆港登陸,展開大規模的掃射與搜捕,並將押解來的民眾以鐵線穿掌,集體推入沉木池行刑[2]

這段歷史後來還衍生了一則軼事。2011 年,一名外地來的工程人員在維修東岸停車場的監視器時,莫名起乩了起來,並聲稱見到多名亡魂在水裡載浮載沉,且畫面一片血流成河。後來經旁人的提點,他才知過去這裡曾經是二二八的事發地點。為此,當年的中元普渡特地弄來了兩艘金紙做的紙船,並繞行車場的各個樓層,好引渡亡魂[3]
 
美軍繪製的基隆市區地圖
1944-45 年間美軍繪製的基隆市區地圖,顯示當時此地仍為水域(Source: 臺灣百年歷史地圖)

填埋歷史的海埔新生地——平面停車場時期

戰後初期,基隆東岸開始填海造陸工程,將原本的沉木池填為陸地。從 1966 年和 1969 年的衛星影像資料可以得知,該地約是在這四年間,從原本的水域變為陸地,並為當時的臺灣省港務局所有,提供貨運業者停靠使用。

1970 年代,隨著私人車輛的增加,基隆市的停車問題越來越嚴重,並有輿論反應基隆市府應積極籌建停車場,而非治標不治本地取締市民亂停車[4]。市府找來了管轄該停車場的港務局,嘗試取得土地並作重新規劃。然而,由於市府、市議會與港務局之間多次為了地補償價格偏低[5]、改建方案不一[6]、另覓替代方案[7]等爭議協商破局,使得停車場的改建即便歷經了三任市長任期,仍然懸而未解。
 
Corona 衛星基隆影像圖比較
1966年(左)與1969年(右)Corona衛星影像圖比較(Source: 臺灣百年歷史地圖)
不過,改建的停滯期間,民間使用停車場的情形倒顯得反應熱絡。像是每逢中元節、元宵節等宗教節慶,車場經常舉辦著普渡、燈會或建醮儀式等活動。以「雞籠中元祭」為例,往年的活動僅在中正公園的主普壇舉行; 1991 年,市府經民俗專家建議,將慶典辦在靠海的地方,首次在東岸停車場加開中元祭活動,兼顧觀光效益[8];此地也曾是政黨選舉造勢的兵家之場——像是 1993 年曾發生市府疑似包庇國民黨,不顧以往政黨輪流使用車場造勢的慣例,任其佔用競選期間的所有場次,遭到當時的民進黨指摘不公[9]
 
東岸停車場平面時期外觀
東岸停車場平面時期外觀(Source: 作者翻攝自中國時報[10]
直至 1999 年,市府與港務局間最終達成共識,由市府以有償撥用方式,購得東岸停車場土地,並規劃了地下四層停車場和地上九層的商場。不過,該案在市議會審理的階段,遭到國民黨團刪除車場地上物的預算。於是最後通過的版本,即是後來的地下 4 層、地上 1 層之停車場量體[11][12]
 

和平廣場不和平——「天空競技場」時期

東岸停車場正式於 2003 年啟用。說到新一代停車場的設計,得標的蕭家福建築師事務所別有創見,將原定的每一樓層向上抬升一層,使得原為一樓的廣場抬升至二樓,如同隆起的人工地盤;而向上多出的量體則被設計成郵輪的造型,成為呼應港口意象之水岸地標[13]。另外,二樓的天台層則以「和平廣場」命名,茲以紀念二二八事件中的受難者。2007 年,在民間相關倡議團體的奔走後,又更名為「二二八和平廣場」,昭示具體所要紀念之對象。
 
東岸停車場立體化時期的和平廣場(Source: Wikimedia Commons/Borbomeyla/CC BY-SA 3.0)
然而,由於場所的管理不彰,加上地理位置的配合,和平廣場搖身為當地不良青少年與幫派群聚的治安死角。管理問題包括設施不良、環境髒亂、無門禁管制等,導致夜間龍蛇混雜;至於地理位置,據廣播節目《雨都漫播》的調查發現:由於廣場鄰近「二信循環站」,全市的公車皆會經過這裡。每到晚上十點後,不良少年和幫派皆會相約廣場談判、鬥毆。再者,由於廣場的位置較四周高樓來得低,下沉的空間形如競技場般,並可供人窺看場內的一切,故以「天空競技場」得名[14]。當然,另有一說其名受到知名動畫《獵人》影響,借劇中場景「空中競技場」來命名,並從網路上傳開到現實之中,成為年輕一代基隆人耳熟能詳的稱呼。

當時入夜的廣場常見多所國高中男生,一群人身著黑衣(據說是為了閃避前來埋伏監視的教官)在此出沒;廣場的外圍則聚集圍觀群眾,有的還會特地到一旁的麥當勞外帶薯條,邊享用邊看戲。對於當時的基隆青少年,天空競技場同時也是展示勇氣和力量的所在。男學生去了一趟廣場後,猶如獲得「解鎖禁忌」般成就感;部分女同學則會以崇拜的角度,將對方當作傳說人物看待,並以此津津樂道。

除了鬥毆的場所,廣場的隱密特性亦吸引不少年輕情侶在此幽會,也成為部分基隆人對廣場的另一印象。最後,一旁的吉祥大樓也不遑多讓,逞兇鬥惡事件照樣頻傳,同和平廣場一樣「名不符實」,於是還流傳「和平廣場不和平,吉祥大樓不吉祥」這麼一句順口溜。

縱使天空競技場已不存在,其逞凶鬥狠的印象仍烙印在部分基隆人的記憶裡,甚至成為辨識在地與外地人的指標。作家二師兄曾特別考察天空競技場歷史,融入在短篇小說集《台灣異聞錄》(2020)劇情之中:
 

從(吉祥大樓的)窗戶居高臨下往外一看,就能看到大樓對面一座兩層樓高的遼闊平台,平台旁的建築物上寫著『和平廣場』幾個大字。⋯⋯那裡之所以稱為和平廣場,是因為基隆所有的紛爭都可以在這裡解決。小至情侶吵架、小孩沒簽聯絡簿,大至黑道尋仇、幫派火拚,只要到和平廣場走一遭,所有的紛爭都能平息⋯⋯這道理很簡單,如果紛爭大到無法解決,那就解決製造紛爭的人。

無數輪迴後的改頭換面——東岸廣場時期

隨著設施的老舊,基隆市府在 2015 年透過獎勵民間投資營運,展開「東岸停車場改造計畫」,最後於由大日開發有限公司得標與開工,並由禾磊建築(下簡稱為「禾磊」)負責規劃與設計,於 2018 年正式開幕。至於部分量體的整建、後續空間的營運,則交由主富服裝公司(NET)。

就商場設計,禾磊當初以停車場佔據都市核心,卻因外觀殘敗影響都市發展,以及「屋頂廣場潛力未發揮」,於是提出改造計畫——地下樓層仍維持原先的停車功能,一、二樓空間(原一樓挑高空間)則重新設計成中庭、梯廳、零售商店、餐飲店、汽機車出入口。三樓的天台層(即昔日廣場的位置)則改設餐飲店、中庭、陽台,並新增一層樓的空間,增建空中跑道、休憩露台空中跑道在當時為全台首創,在高密度的基隆市區裡,提供市民活動與舒展的公共空間[15]

不過商場整建到落成的初期並不順利。整建過程中,包商為了架設鋼架,砍掉鶺鴒鳥棲息的桄榔樹,曾引起鳥友們的不滿[16];原訂 2017 年中落成開幕,因氣候的考量延後到隔年 2 月。至於開幕期間適逢春節假期湧入人潮,甫剛舖好的 PU 跑道因為密集踩踏而毀損,又花了兩個月時間修復與強化,並在同年 4 月重新開放。景觀方面則有來自當時國民黨籍市長候選人謝立功的批評,不應將基隆重要的公共建築蓋成「鐵皮屋」,並主張改建為現代化的大樓吸引外來遊客。
 
基隆東岸廣場時期的露天商場
東岸廣場時期的之露天商場和空中跑道(Source: 基隆市政府)
儘管初期的爭議不斷,該座建物接連於 2018 年獲頒第 19 屆金擘獎之「民間經營團隊」優等獎、「政府機關團隊」佳等獎,及翌年《建築師》雜誌社頒發之臺灣建築獎首選;時任市長林右昌亦透過議會及媒體場合,宣揚此項獲獎政績以證明建設之成功。此外,市府官方刊物《魅力基隆 21春季號》亦特別強調此代建築與前一代的差異:東岸廣場是乾淨、明亮、活潑、時尚、放心的場所,對比於東岸停車場的潮濕、疏於維護、治安堪憂、陰暗髒亂等形象[17]

我曾在臉書社團「基隆人日常」和「我們都是基隆人」裡查看與東岸廣場場有關的貼文和留言,市民的評價似乎也吻合上述的評價,以及拿它與前期停車場作優劣比較。

隨著時間的推移,東岸廣場因建物產權的糾紛,再次躍上媒體版面。此次爭議主要圍繞基隆市政府與 NET 對商場建物產權的歸屬問題;而今(2024)年初,市長謝國樑宣布東岸廣場將由微風集團接手,派警闖入強制點交與接管,進一步使事件白熱化[18],雙方走到司法程序的環節。另外,爭議迄今的數個月裡,尚衍生出今昔市長交鋒、民間發起罷免市長連署等事件,並持續進展中。

回首東岸廣場一路來的發展,這次的風波無疑為波折的歷史再添一項事蹟。

(本文改寫自楊凱傑(2022)《天際本事:天台的地方與空間探索》碩士論文,作者為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現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際客家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1] 魏詮恩(2018)《基隆都市更新計畫之探討》。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碩士論文。頁10。
[2] 楊碧川(2017)〈基隆的228故事:他們被鐵線穿掌、丟下基隆港〉。《報導者》,2月22日。
[3] 盧賢秀(2011)〈東岸停車場怪事頻傳,將辦普度〉。《自由時報》,8月5日。
[4] 未詳(1991/2/12)〈積極籌建停車場〉。《中國時報》,版14。
[5] 基隆市政府與港務局原先協議好,由市府拿基隆市公車處位於中正路段的修車廠與港務局所有的東岸停車場做交換。由於修車廠土地較小,市府同意額外支付四億五千萬元作為補償金。然而市府隨後以地政事務所的函覆,表示由於土地為停車場,將補償金下調剩一億餘元。由於此舉將使港務局短收三億多元,影響港務局員工年終績效獎金,可能引發港務局員工的不滿與反彈,為此向市府提出抗議。見張銘潭(1989/12/7)〈基隆港市發展平地起風波:港務局停車場地價陡降平添變數〉。《經濟日報》,版17。
[6] 市府原先打算將停車場用地上方改建為廣場,然事後經與港務局協調,時市長林水木同意港務局提出的方案——取消廣場,改建二十層樓以上之多用途高樓,停車樓層亦可增為五至六層。見李公威(1990/2/2)〈樓加高、售價又不減:基市東岸興建停車場計畫將有重大改變,闢建多用途高樓,市長同意〉。《聯合報》,版20。
[7] 指的是信二停車場改建案。市府見東岸停車場改建陷入膠著,於是另提一筆三億七千多萬元特別預算,將信二路消防隊建築改建成總樓層14層樓高之複合式立體停車場(含設有消防隊)。
[8] 中國時報(1991/6/13)〈雞籠中示祭擴大舉辦:移到東岸停車場,與主普壇同步進行〉。《中國時報》,版13。
[9] 潘立明(1993/11/22)〈林水木「包下」東岸停車場,王拓氣難消,指摘市選委會包庇縱容特權〉。《中國時報》,版14。
[10] 中國時報(1995/3/29)〈東岸停車場,找到經營者:隆通汽車公司得標,四月中起整地,將告別夜間免費停放時代〉。《中國時報》,版13。
[11] 盧賢秀(2018)〈《小檔案》東岸停車場 啟用已15年〉。《自由時報》,4月29日。
[12] 李怡萱(2018/11/15)〈東岸商場話題,林右昌謝立功對嗆〉。《中國時報》,版A13。
[13] 中央通訊社(2000/3/10)〈基隆東岸停車場開發設計由蕭家福建築師獲選〉。
[14] Neil、邱榆(2021)〈Ep.09 #滴滴答答-「天空競技場」、「吉七」在哪裡?基隆傳奇空間有混過才知道!〉。《雨都漫播》,6月13日。
[15] 王彤(2018)〈禾磊建築作品「基隆東岸廣場」〉。《欣傳媒》,11月8日。
[16] 游明煌(2017/9/22)〈砍樹整建東岸停車場,犧牲鶺鴒鳥棲息地惹議〉。《聯合報》,版B2。
[17] 大日開發(2018)〈基隆時尚新地標:E-SQUARE享樂趣〉。《魅力基隆 21春季號》,基隆市政府。頁9-10。
[18] 王朝鈺(2024)〈圖解基隆東岸商場爭議,謝國樑林右昌說法比一比〉。《中央社》,2月20日。
文章資訊
作者 楊凱傑
刊登日期 2024-07-05

文章分類 故事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