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流淌在身體裡的神秘液體──從羔羊開始的人類輸血史

廖泊喬 2021-06-14

說到 「血液」,你會想到什麼?是受傷後會流出的紅色液體,還是乘載著神話與魔法傳說的神秘之水?綜觀人類歷史中各種對於血液的描述與探究,可以發現,在醫學觀念尚不普及的過去,人類對於血液的想像有著各式各樣的可能性。五千年前的埃及人認為血裡面有陰氣,所以主張放血可以排出毒氣;古羅馬詩人奧維德在《變形記》(Metamorphoseon libri)裡,描述神通廣大的女巫美狄亞(Medea),用刀子殺死老綿羊後,透過放血重生的過程,讓綿羊重生回春。


除此之外,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認為,心臟是人類的靈魂,而血液則相當於靈魂之窗,更因為血液與生命的連結,在許多文化中,都不約而同地出現「喝血」的儀式,他們相信,血是人類靈性的本質,所以喝血可以讓人更有精神,生病的人也會因此而復原。從忠誠的愛國象徵到洗清人世間一切罪惡的利器,血液存在於人體之內,除了維持生存之外,它更在人類面對未知時,擔任了心靈與情感層面的解釋象徵。


血液,是透過血管流遍全身

然而,關於血液究竟是如何存在於生物體內,一切得從 1800 年前的古羅馬醫學家蓋倫(Claudius Galenus, 西元 129-200 年)說起,他綜合當時的觀察與解剖動物的經驗,發現生物的血液存在於血管之中,而血管會連接到心臟、肝臟與其他器官,但若繼續尋找血管的源頭,卻發現它們逐漸變細、變分岔,到了末端就不見了。因此,蓋倫認為血液的流動,就如同「潮汐」般,是會在體內「向前進」也會「往後退」的液體,而這樣的觀念在醫學界持續了一千多年。


克勞狄烏斯·蓋倫( Galen, Claudius Galenus)亦被稱為佩加蒙的蓋倫,是古羅馬著名的醫學家與哲學家。

到了文藝復興時期,英國醫師哈維(William Harvey,西元1578年–1657年)在其 1628年所著《心動論》(De Motu Cordis)中,打破過往的觀念,並奠定了體內的血液是朝「單一方向」系統性血管循環的基礎。哈維認爲心臟像是體內血液的幫浦,為血液的流動提供動力,而血液從心臟出發,在體內繞了一圈後,最終會再回到心臟,自此血液「循環」的概念才首次出現,哈維的發現在當時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因為哈維對於血液在人體內的流動有了新理解,當血液循環概念形成後,醫學界才更進一步地發展出對於「輸血」治療的討論。


威廉·哈維(William Harvey)英國醫生,證實了動物體內的血液循環現象。

第一個以動物血液輸入人體的醫生──德尼與他的患者

雖然哈維以科學根據提供血的生理學基礎,不過,對於過去保守的歐洲來說,血液仍脫離不了與宗教間的關係,哈維此種將血液與人分離的行為,無疑是將靈魂與肉體切割「離經叛道」的行為,因此,醫學界要真正嘗試性進行輸血,距離哈維提出循環現象,還要再過了整整四十年。


1667 年 6 月 15 日,法國醫師德尼(Jean-Baptiste Denis,西元 1643年–1704年)為了治療一位已經發燒了好幾個月的 15 歲男孩,第一次進行了對人的輸血。故事中的男孩在德尼接手治療以前,已經接受過二十次的「放血」治療,不過,卻仍不見起色。而德尼在這次治療中,他憑藉著前輩與自身對於血液的研究,先幫小男孩放了約100 毫克的血後,再從羔羊動脈輸入了約 300 毫克羊血到男孩體內。根據德尼自己的紀錄,男孩在輸血之後,從原先昏昏欲睡的發燒狀態中甦醒,露出清晰的微笑之外,也沒有什麼不舒服的感覺。


德尼的首次輸血治療,將小羔羊的血液輸入少年的體內。

有了這次成功的經驗後,德尼很快地進行第二次嘗試,他在一位 45 歲的男性身上,輸入將近 300 毫克的羊血。根據德尼的紀錄,這位接受輸血的男性在治療後表示,他覺得自己的身體更加強壯了!從現在的常識看來,異物種的輸血治療顯然是非常危險的嘗試。不過,在尼德生活的時代中,還是有不少人相信血液中乘載著氣質與力量,而德尼也在這樣的觀念下,找到他認為比較不會擁有邪惡氣質的動物,並在幾次的實驗後,更加相信動物純淨的血液氣質,對手術成功的影響。然而,就在德尼至少完成 4 次輸血治療後,他踢到了一塊大鐵板,而這塊鐵板,更影響輸血的進展超過一百年。

 

...he made a great glass full of urine, of a colour as black as if it had been mixed with the soot of chimneys.」
(他尿了一大杯煤炭般黑色的尿,就像是和煙囪內的灰混在一起了。)

德尼的筆記中,記錄了接受輸血的個案表現。1668年,德尼為一位名為莫雷(Antoine Mauroy)的 34 歲男性輸血,這次,德尼受到委託,希望透過輸血緩和莫雷體內「發熱的血液」,可以治療他會在巴黎大街上裸體狂奔的怪異舉止。

 

與先前相同,德尼先為莫雷放了約 300 毫克血液,再輸入約 150 毫克小牛血液,不過,這次的治療和之前不同,並沒有立刻出現明顯效果。兩天後,德尼再次替莫雷進行輸血治療,這次,德尼注意到莫雷出現心跳加速、盜汗等症狀,甚至感覺就快窒息了。過了一晚,莫雷尿出如同煤炭般的黑尿,再過一天後,莫雷的尿液恢復了,精神也奇蹟似的好轉許多,德尼認為這次的治療讓莫雷將黑尿排出,順利地治癒了他。


沒想到,幾個月後莫雷的症狀又再次復發,莫雷的妻子於是說服德尼再次輸血,不過,這次輸血後血液在體內的流動並不順暢,而莫雷也在輸血後的第二天晚上過世了。事情發展至此,莫雷的妻子反過頭要求執行輸血的德尼負起責任,於是,德尼遭到免職,還因為這次治療上了法庭。


不過,莫雷真的是死於輸血嗎?直到最後相關證據都證實,莫雷可能是死於砷中毒,與德尼並無直接關聯,而兇手也指向莫雷的妻子。儘管莫雷的死因有許多爭論,「輸血是否是一種可執行的醫療選項」卻也因為這起命案,在當時引發極大的討論,讓一直以來對輸血持反對意見的保守派,有了阻止輸血進行的理由。1678 年,第一次在人體進行輸血的十年後,法國議會裁定「輸血在法國是一項犯罪行為」,同時英國也很快地跟進,而教宗更是在隔年(1679年)宣告「輸血禁令」。


原來,輸血要同物種才安全

「輸血禁令」持續了一百多年,時間快轉到十九世紀,1818 年英國產科醫師詹姆斯‧布倫德爾(James Blundell,西元1790年–1878年)終於首次將人血安全且成功地輸到另一個人身上!


在提到布倫德爾的人體實驗之前,不得不先了解他在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的同儕約翰‧亨利‧李科克(John Henry Leacock)對整起實驗的影響。1816 年,李科克利用動物實驗,將狗血輸到貓身上,導致貓咪死亡,進一步將貓解剖後,發現貓的血管中出現許多「黑血」,進而證實了問題出在血液,並發現在不同物種之間進行血液傳輸中,接受血液的動物存活率非常低,但若是在同一物種間進行血液傳輸,則可以大幅提高血液接收者的存活率!


除了發現物種間的血液傳輸原則,李科克還提出「直接輸送法」,當血液被抽離接觸空氣後,品質就會快速下降,在過去還無法完全控制血液品質的前提下,要如何盡快將血傳送到另一個接受體內,就變得相當重要。因此,他首先採用血液「直接輸送法」,利用一條管子從一邊吸取提供者的血液,再由另一邊灌輸到接收者體內。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李科克在動物實驗中所使用的輸血「管子」,是以牛的輸尿管當作傳送的橋樑,而置入體內的注射端,則是用烏鴉的羽毛管製作而成的。(很難想像嗎?其實,就像是過去用鵝毛筆沾墨水一樣啦!)


「像是生命灌入了她的體內。」──第一位接受人體輸血的成功案例

1818年,在李科克物種輸血實驗的兩年後,身為婦產科醫師的布倫德爾,以李科克的「需在同一物種之中傳輸血液」研究結果為基礎,在一隻瀕死的狗身上進行實驗。再次證實李科克的理論之後,1818 年 12 月 22 日,布倫德爾首次成功將人血傳輸到另一個人身上!


英國婦產科醫生詹姆斯・布倫德爾(James Blundell)以輸血救活了一名產後大出血的產婦,成為人類歷史上成功輸血的首例。

他於 1819 年將這次的經驗撰寫成論文「嘗試以靜脈注射延長生命的OO個案報告」(Some account of a case of obstinate vomiting in which an attempt was made to prolong life by the injection of blood into the veins’) ,文章中提到他從好幾位血液提供者的手中,輸入了約 400 毫克靜脈血液在瀕臨死亡的胃癌個案身上,雖然當時個案的病情似乎暫時好轉,但仍在兩天後過世。

 

此後十多年間(1818年-1829年),布倫德爾進行了至少十次輸血,其中有四名個案(接近一半)的病情,在接受輸血治療後恢復穩定。第一位輸血成功的,是一名產後大出血的女性,那次布倫德爾輸了約 250 毫克血,成功救回可能喪命的產婦,布倫德爾在紀錄中寫道,「她覺得生命灌入了她的體內。」(She felt as if life were infused into her body.),宣告輸血成為一種可施行的醫療手段。而上述的輸血經驗,更讓布倫德爾在《刺胳針》(Lancet)雜誌中堅定地主張「輸血必須使用人類血液。」


布倫德爾在《刺胳針雜誌上發表的輸血文章,從圖中可以看出,由於當時還沒發展出任何血液保存的方法,光是要趕在血液逐漸凝固前,順利注射到另一個人身上,就已經非常困難了。因此,提供血液的人通常要坐在相對較高的位置,血液被抽出後,經過管路逐漸往下流去,再注射到坐在較低處的人身上。

自此之後,人類的輸血治療方式,隨著時間的推演,有了長足的進步。例如血液從「直接輸送法」改良成「間接輸送法」,或是凝血與血液運送等等難題的克服,不過真實的世界是很複雜的,「輸血」究竟為人體帶來了什麼好處與壞處?往後醫學界還持續了數十年相關討論,直到檢驗與分析技術進步的現在,醫界或許都還是很難以單一的數字去決定輸血與否,而是需要醫生考慮不同的臨床因素作出相應的調整,評估是否需要進行輸血。不過,也是因為歷史上不斷的發現與實驗,才讓輸血的技術和觀念,得以在今天靈活的被運用。


 
本文為故事編輯部與百靈佳殷格翰共同製作

文章資訊
作者 廖泊喬
刊登日期 2021-06-14

文章分類 故事
大會報告📣限時好禮等你拿🎁
2024/10/29-11/29加入支持方案,即可獲得故事最新力作《表裏京阪》一本!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