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身穿黑色緊身衣和獸皮,擺出雕像的姿態──世界第一場健美比賽

2020-11-25
Wikimedia
收藏

如果你要強壯,你得讓身體習慣成為心智的奴僕,且以勞苦和汗水訓鍛練。普洛迪科斯,《論赫丘利》(Pridicus, On Hercules,

武仙座(Hercules,即赫丘利)是我最早學會辨識的星座之一:盒狀的星群輻射出連枷般半彎曲的四肢。先找出北極星,然後沿著小熊座的小鍋柄看去就八九不離十了。小時候,我有一本天文學的立體圖片書,在滿布星星的骨架上呈現灰色的赫丘利,採取跪姿、手持棍棒,準備給天龍座巨蛇致命的一擊。


舉起棍棒、準備殺死九頭蛇的赫丘利(Source:Wikimedia

我知道赫丘利的故事,因為學校老師曾安排希臘神話課程。根據神話故事,天龍是像蛇的生物,守護著聖園裡的蘋果樹,但被赫丘利以棍棒打死。我不記得老師指出這故事與伊甸園故事的類似之處,但我的確記得,她要我們畫出赫丘利的十二項功績。我畫了奧吉斯國王牛舍裡堆成山的糞便,還有尼米亞之獅底下的血泊(他的第十三項功績是一夜之間讓五十名處女懷孕,老師從沒提及)。赫丘利無比強壯,老師說,當一個名為亞特拉斯的超人厭倦於擎舉天空時,他是唯一有力量代勞的凡人。


根據流傳甚廣的神話,赫丘利是宙斯之子,是宙斯諸多風流韻事的結果。宙斯的妻子希拉試圖阻止赫丘利出生,對赫丘利的母親施咒的同時,也緊緊夾住自己的雙腿,這是法術不可或缺的部分。結果希拉被騙打開雙腿,法術於是失效,赫丘利挨過了他的第一項考驗。小男孩立刻展現出他的強壯,在搖籃裡絞殺了希拉派來奪他性命的蛇,先知提瑞西阿斯於是預言日後他將成就偉業。


十九世紀的德國馬戲團壯漢菲德利希.穆勒(Friedrich Müller),是現代定義下的第一位健身者。他以尤金.桑多作為藝名,宣稱自己是受法爾內塞(Farnese)家族收藏的古羅馬赫丘利雕像所啟發。


桑多在他的「健身宣言」中,創造出一個用語和一門產業,強調他的新運動的自我提升特質。他為這個宣言所取的副標是「形成中的人」。他為一種純淨生活和重量訓練的方式申請了專利,應和著世紀末對於殖民力量和民族自決的執迷。


尤金.桑多(Eugen Sandow)被認為是現代第一位健身者(Source:Wikimedia

他在 1901 年構思出一種公開比賽,以期找出世上最完美的體格:比賽在倫敦皇家亞伯特廳舉行,裁判是醫師作家柯南.道爾,以及熱衷健身的雕塑家查爾斯.班奈特.勞斯(Charles Bennett Lawes)。開場表演是由倫敦孤兒院的一群體操運動員演出。出賽者在台上分列,身穿黑色緊身衣和獸皮,擺出古雕像名作的姿態。


桑多頒給優勝者一座由自己擺出赫丘利姿勢的金色雕像。桑多聲稱自己在受到赫丘利雕像的啟發開始鍛練之前原本相當孱弱;想必他具備強大的意志力。他以郵購方式出售他的專利技術,他一開始懷抱的是美學目的:模仿古典雕像,而非力大無窮的英勇事跡。桑多從馬戲團到踏進亞伯特廳的過程中一躍成了體面人士,採用古典主題讓他的努力獲得敬重和接納,擴大了觀眾群。


隨著電影出現,觀眾數也暴增:1910 年後,例如《卡比利亞、馬卡托尼歐與克麗奧佩托拉》(Cabiria, Marcantonio e Cleopatra)和《君往何處?》(Quo Vadis?)等幾部義大利電影,全都由赫丘利般的肌肉猛男擔綱演出,大量採用古典題材。這些電影在歐美各地大為賣座,演員因為一身肌肉,而非演技或容貌受到款待,成了名人。


到了 1960 年代,這類電影大秀史詩場面──史蒂夫.李維斯(Steve Reeves)的《赫丘利》和《赫丘利解放》(Hercules Unchained)為健身者擔任演員定下了基調,其他人也隨後跟進:阿諾史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大力神在紐約》[Hercules in New York〕)、米基.哈基泰(Mickey Hargitay,《赫丘利的情人們》[The Loves of Hercules])以及羅夫.姆勒(Ralf Moller,《格鬥士》[Gladiator])。


阿諾史瓦辛格《大力神在紐約》的海報

阿諾史瓦辛格在他的回憶錄《健美運動者的教育》(The Education of a Bodybuilder)中寫道,他十五歲時首次踏進奧地利的某家健身房,開始陶醉於改變身體的想法。將他納為徒弟的那些男人個個身材壯碩、粗蠻,但深受敬重,他特別想趕上他們「赫丘利」似的外觀。


阿諾史瓦辛格記述在健身房的第一年夏天,他沉浸在幾分類似於性的狂喜中,肌肉的增大讓他感覺興奮,夢想著越變越巨大。他仿傚健美演員雷格.帕克(Reg Park,《赫丘利征服亞特蘭提斯》中的明星)的訓練計畫。帕克提倡一種雕塑健身法,先讓肌肉膨大,接著再設法讓各塊肌肉線條分明。[1]就像自淫的皮格馬利翁(Pygmalion),阿諾史瓦辛格在雕塑身體時,深深愛上了自己的身體。


談到類固醇時,阿諾史瓦辛格含糊其詞。他在《現代健美百科》(Encyclopedia of Modern Bodybuilding)最後幾頁稍微討論到加強健身成效的藥物。他聲明,每個優秀的健身者都會使用類固醇,但只在已經努力磨練到近乎完美時,才會用來修飾身體。他說,如果想保持優勢──心理和身體上的優勢,那麼類固醇不可或缺。類固醇不只會幫助讓肌肉更快速變強壯,也會引發一種侵略性,更容易培養出訓練時的強烈競爭態度。


赫丘利神話還有另一種版本,由希臘劇作家歐里庇得斯編寫成戲劇。在劇中,當赫丘利完成十二項功績後,返鄉與妻子麥加拉和三個兒子團聚。希拉無法忍受看見赫丘利完成任務後的欣喜,所以她從奧林帕斯山上讓赫丘利發狂。歐里庇得斯描述赫丘利的改變:「他不再是原本的自己,雙眼轉個不停,心煩意亂,眼珠充血,口沫沿著蓄鬍的臉頰滲流而下。他說話時帶著瘋人的笑聲。」


希拉的惡咒使得赫丘利相信麥加拉和孩子是敵人,他將滿腔怒火發洩在他們身上。赫丘利用箭射死了長子,次子向他求情,但被陷入狂怒的赫丘利以棍棒打死,踐踏屍身。他接著對妻子和小兒子下手,一箭射穿兩個人。殺光家人後,


他最後轉而對付養父安菲特律翁,但女神帕拉斯(即智慧女神雅典娜),朝他胸口投擲石頭。當石頭正中目標,赫丘利「嗜血的渴望」便逐漸消退,他倒在地板上沉沉睡去。


許多文化裡都有肌肉壯漢因憤怒而脫去盔甲的故事。在中世紀的斯堪地那維亞文化中,這些人在戰鬥中備受重視:他們稱作「berserks」,意指「熊皮」,因為嗜血而變成半熊半人的狀態。日耳曼人也有「mordlust—渴望死亡」這個字,描述這種轉變狀態。盎格魯撒克遜人有貝爾武夫(Beowulf),愛爾蘭人有庫考林(Cú Chulainn),印度神話中有黑天神(Krishna),而巴比倫人有吉爾迦美什。


因為嗜血而變成半熊半人狀態的 Berserker(Source:Wikimedia

這些故事都呼應著阿基里斯在戰鬥中的出神。希伯來《聖經》有參孫的故事,他是像赫丘利那樣的壯漢。如同赫丘利,他徒手殺死獅子,拆毀建築物,壓死了一大群人(赫丘利使用弓箭,參孫的武器是驢子的頜骨)。


就像希臘神話讓赫丘利緊接著有了三個凡人「妻子」,希伯來故事也提供參孫同樣的待遇。


合成類固醇會讓原本已經暴躁的脾氣火上添油,醫學文獻中有一些記述曾提到在合成類固醇的影響下發生的謀殺案。不用類固醇的重量訓練可藉由提高睪固酮來強化,但睪固酮也可能增加侵略性。某項在男子監獄中進行的研究顯示,最具侵略性者擁有較高的睪固酮濃度。天生具備兩個 Y 染色體,而非平常一個 Y 染色體的男性,不僅擁有較多睪固酮,還有若干證據指出,這些人在監獄人口中占比超高,或許是因為更容易發怒而施展暴力。


軼聞式的證據顯示,處於睪固酮增激時期的青少年男子更常打架,而且在家裡變得更愛爭吵。一如赫丘利的發狂,不自然的睪固酮濃度可能引發無法自持的憤怒,甚至威脅到周遭。


長期服用類固醇的男性通常會不育,因為人造睪固酮抑制了身體自行製造睪固酮。他們的睪丸會縮小,精子數減少。彷彿是覺察到睪固酮過多的矛盾效果,神話中的許多超級壯漢都曾歷經女性化的階段。雷神索爾就有一段時間打扮成女人,黑天也是。有一則關於赫丘利的希臘神話說道,在他三段婚姻的某段時期,赫丘利待在家裡煮飯和打掃,而他的妻子則外出打獵和戰鬥。某版本的特洛伊故事中,阿基里斯的母親將他扮成女孩,設法將他留在家裡(希臘軍隊路過村莊時,阿基里斯忍不住把玩他們的武器,因而洩露了身分)。


健身可說是一種癮頭,當血液剛從鼓脹的肌肉「泵送」衝往腦部,造成心理上的振奮,或者察覺到體型變得更好,莫不讓人因而上癮。二十年前,健身曾被視為一種現代精神官能症──某種回應當代男子氣概危機的「身體畸形性疾患」。對某些健身者而言,上述說法或許有些許真實性,但尤金.桑多和阿諾史瓦辛格體現了人類長久以來欽佩力氣的夢想。


在大多數的赫丘利希臘神話中,赫丘利天生強壯,但在柏拉圖的門生色諾芬記載的某個故事裡,青少年時期的赫丘利必須在過費力的人生或輕鬆的人生之間做出選擇。某天,赫丘利獨自走在路上,遇見兩名要他做出這項抉擇的女子。他可以選擇一生舒適,或是困難的道路。


艱困的道路需要極大的努力,但會帶來等量的榮耀。他可以變強壯,但這力氣不是神賜的免費餽贈,或透過吃藥取得,只能憑藉意志的鍛鍊獲得。赫丘利選擇了艱困之路:「因為諸神不會無端賜人任何美好的事物,必定要他付出辛勞和努力,方可獲得。」

 

本文摘自木馬文化《變形記:一部醫學與人體變化的文化史》
人類活著便是無休止的變形。
身為人,我們隨時都在變化,不論是內在或外在,肉身或心神。
歷經成長和復原、適應和老化──在受孕到死亡之間,我們體現了改變。
兼具執業醫師及暢銷作家身分的蓋文.法蘭西斯,以東西神話、藝術、文學、歷史及醫學知識為經緯,結合臨床診治的個案實例,透過深富人性關懷的二十四篇專文,探索人類身體的各種改變,闡述「變化」正是你我從生到死、身而為人的本質,進而讓我們更了解自己的思想、行為與情緒,接納再自然不過的身體變化。


[1] 阿諾史瓦辛格在一九七二年贏得宇宙先生頭銜後,受邀到帕克位於約翰尼斯堡的家。帕克批評阿諾的小腿後肌,並指導他如何改進。

 

本文經故事編輯部調整標題與段落,完整原文以書籍內容為主
文章資訊
作者 蓋文.法蘭西斯( Gavin Francis)
譯者 林金源
刊登日期 2020-11-25

文章分類 故事
大會報告📣限時好禮等你拿🎁
2024/10/29-11/29加入支持方案,即可獲得故事最新力作《表裏京阪》一本!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