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來信📧
大歷史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 讓故事電子報,陪你一起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臺灣愈接近選舉愈熱鬧,整個社會像滾沸的油鍋,油滋滋的議題和願景。—焦桐
「選舉米粉場」是觀察民主現象滾燒的大鍋,是實踐草根政治理論的場所。
在選舉活動場合發送熱騰騰的炒米粉貢丸湯,俗稱「選舉米粉場」,大約在臺灣九〇年代蔚為風行。候選人在廟口、廣場、社區活動中心發表政見宣傳,鄰居好友站在布棚下,吹著冷風,吞著熱呼呼的炒米粉和大鍋湯,配著候選人溫暖的「人情」, 是臺灣地方選舉的經典畫面。
據說,選舉場炒米粉是約莫三十年前, 新竹某位林姓重量級政治人物的創意。
當年這位新竹政治人物的演講功夫了得,一拿到麥克風就欲罷不能,常講到臺下的聽眾肚子都餓了,卻又不忍離去。這時候,新竹的米粉當仁不讓地登場──米粉不但便宜方便,下鍋易熟,準備起來快又輕鬆;此外,候選人演說時間不定,而炒米粉耐放,就算涼了也不像炒麵一樣團爛,可以隨時隨地讓聽眾、工作人員填飽肚子。
最重要的是,「炒米粉」並不違反選罷法,兼有「炒熱氣氛」之意,簡直是居家選舉,常備良品。
選舉場炒米粉在新竹發源也有幾分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