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為調查高山地形以及落實「理蕃」政策,成立臺灣第一個航空機構:臺灣總督府警務局航空班。大正年間,警務局航空班飛機及飛行人員抵達花蓮的加禮宛飛行場,進行花蓮港廳轄下「蕃地」飛行作業,藉以宣揚日本國威,使原住民歸順臣服。加禮宛飛行場即花蓮港飛行場,也就是今日的花蓮(北)機場。昭和 2 年(1927),警務局航空班廢止,花蓮港飛行場由日本陸軍接管經營。1930 年中期,臺灣總督府因應島內民用航空運輸事業發達,花蓮港飛行場開始提供民航作業,成為軍民合用機場,同時為因應戰爭需要,日本軍方於花蓮市區南邊興建軍用飛行場,因此位於花蓮市區南北的兩座飛機場,分別以花蓮港(北)飛行場、花蓮港(南)飛行場加以區分。
民國(以下同)34 年,日本投降後,國民政府接管臺灣,在軍事接手方面,由臺灣警備總司令部空軍組負責接管全臺灣飛機場,花蓮(北)、(南)兩座機場也在接管行列(圖 1)。空軍防空學校選擇在花蓮(南)機場的場址復校,花蓮(北)機場也由該校負責管理。之後,國防部在花蓮機場先後成立 358 供應分隊及基地中隊,負責空軍防空學校目標靶機的教育與起降、空軍基地勤務、過境飛機勤務支援等任務,同時為了滿足東部民眾飛航交通需求,亦開放民航使用。
40 年代以後,亞洲國際局勢依舊緊張,但臺灣經濟在美援支持下逐漸好轉,惟臺灣現有機場設施已無法負荷國內外蒸蒸日上的航空運輸需求。基此,行政院美援運用基金會(以下稱美援會)研訂各項機場改善計畫,全臺灣各機場如松山機場、小港機場、花蓮機場等陸續擴建航廈及飛機跑道。當時花蓮機場原為礫石跑道,深受氣候影響,只要遇雨積水未乾,飛機就無法降落。
48 年,交通部民用航空局(以下稱民航局)響應政府開發東部計畫,發展東部觀光旅遊,先就花蓮機場地形、土壤、排水以及材料供應等進行初步調查。同時,美援會委員會會報檢討各項機場改善(航空)計畫時,亦決議函請民航局檢討花蓮機場應由軍方或民航局管制,再送請行政院核定(圖 2),行政院為兼顧臺灣東部國防安全及花東民眾對外交通需求,決定花蓮機場由國防部及民航局共管。
50 年 3 月,民航局擬訂「花蓮機場改善計畫」向美援會申請相對基金,補助新建跑道及助航設備,經美國國際合作總署駐華共同安全分署(Economic Co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Mission to China,以下稱安全分署)核准同意後,美援會委託美國懷特顧問工程公司(J.G. White Engineering Cooperation,以下稱懷特公司)進行「花蓮機場改善計畫」之執行建設及監督事項,並提供各種工程或顧問性質服務。上開計畫經懷特公司多次評估修正,後續由中華機械工程公司承包興建,運用相對基金約新臺幣 1,250 萬元(圖 3),興建長 1,540 公尺、寬 45 公尺的瀝青混凝土跑道(圖 4),以及增設助航設備(圖 5),使飛機在花蓮機場起降更為安全。
歷經將近 1 年的擴建工程,花蓮航空站在 51 年 5 月 20 日正式落成啟用。當天上午,國內外來賓搭乘民航機「翠華號」聲勢浩大地抵達花蓮機場,「翠華號」為第一架降落花蓮機場的四引擎噴射客機,機場落成典禮由交通部長沈怡主持,安全分署署長郝樂遜(W. C. Haraldson)亦到現場致詞(圖 6),中外人士百餘人共襄盛舉(圖 7),花蓮機場從此進入東部航空運輸的新紀元(圖 8)。
隨著臺灣東部空運業務需求日益增長,58 年民航局決定擴建花蓮機場候機室,增建左右滑行道及增加夜航燈光設備,由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臺灣榮民工程管理處承包興建,於 59 年完工,候機室新航廈設有中西餐廳、旅客服務站、供應部、民航辦公室等相關設施,航廈經專業化擴建及夜間助航設備增設,讓花蓮機場得以現代化機場的全新面貌脫胎換骨。
戒嚴時期,臺灣空域基於國防安全及軍事管制需求,嚴格限制民航業者及飛航路線數量。76 年,臺灣解嚴後,民航政策鬆綁,「開放天空」政策允許更多民航業者加入航空運輸,也順此增設國內航線。86 年,花蓮航空站依《交通部民用航空局所屬航空站組織通則》,依航線種類、飛機起降架次、客貨運量等,升等為乙等航空站。90 年行政院核定日本包機可降落花蓮機場,花蓮航空站成為臺灣第一個開辦國際航線的乙種航空站,同年 10 月,華信航空首航花蓮至日本宮崎,開啟花蓮機場國際線包機新頁,吸引許多國內外觀光客趨之若鶩欣賞花東得天獨厚的山川美景(圖 9)。
為因應花蓮機場國際包機路線陸續增闢及旅客逐年成長,民航局開始擴建新航廈,於 93 年 3 月 19 日正式營運。花蓮機場新航廈(圖 10、11)設計理念融合原住民住屋特色與漢族合院式住宅的意象,外觀像一隻振翅高飛的大鵬鳥,顯示花蓮地區百業及經濟起飛蓬勃發展的新希望,同時也成為西太平洋岸的地標,花蓮機場成為臺灣東部觀光旅遊立足臺灣,邁向世界的重要門戶。
花蓮機場現今為軍民合用機場,除了是花東民眾往返外地的重要交通運輸管道,更是外國觀光客來臺灣觀光旅遊認識花東壯闊景致的重要交通門戶。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典藏東臺灣首座國際機場的重要檔案及珍貴影像,有興趣者可從國家檔案資訊網檢索、查詢,回顧花蓮機場鵬程起飛的蛻變過程!
(本文作者為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檔案徵集組鑑選人員 邱炳翰)
- 關於日本統治時期花蓮港飛行場的介紹,參閱洪致文(2014) 花蓮港飛行場的變遷,《臺灣學通訊》第81期,頁20-21。日本統治時期臺灣航空發展,參閱曾令毅,《日治時期臺灣航空發展之研究(1906-1945)》,淡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8。關於日本統治時期到戰後花蓮機場發展歷程,參閱蔡仁翔,《國家政策下的花蓮機場治理(1915-2016)》,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2017。
- 有關民航局「花蓮機場改進計畫」向中美相對基金申請補助過程,參閱,國史館館藏,〈一九六一年度花蓮機場改善計畫〉,典藏號:040-010404-0010,〈一九六二年度花蓮機場改善計畫〉,典藏號:040-010404-0012,《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檔案》。
- 花蓮機場新航廈建築意象介紹,交通部民用航空局花蓮航空站官網:https://www.hulairport.gov.tw/HualienAirport?program=170&lang=TW (111年4月9日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