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誰說念人文科系沒有用?職場上,五個文科訓練帶來的關鍵技能(下)

2019-04-16

發掘洞見

你天生就有強烈的好奇心嗎?你擅不擅長連結分散的點?你能過濾和萃取資訊嗎?面對曖昧不明的情況時,你是否冷靜且富有生產力?提出這些問題的雇主形形色色,從索尼(Sony)的電影創作者,到多寶箱(Dropbox)的數位儲存玩家,還有江森自控(Johnson Controls)的自動調溫器製造商都是。


說起來,幾乎每一個組織都正在和資訊時代麻煩的懸殊現象角力,也就是數據太多、清晰度不足。


面對堆積如山不完整、沒有秩序的資訊,你需要受過訓練,才能夠安之若素,也才能有信心從任何資料堆中,萃取出幾項強而有力的洞見。2009 年,張惠敏(Hui Min Chang,音譯)進入芝加哥大學就讀,她知道自己可以藉由攻讀經濟學,來獲取上述這種心態。然而出乎她的意料,更進一步的突破竟然來自截然不同的領域:十九世紀法國藝術。


張惠敏告訴我:「大四那年我寫了一篇研討會報告,主題是探討畫家馬奈(Édouard Manet)的畫作〈奧林比亞〉(Olympia)。」這幅頗具爭議性的油畫令一代又一代的觀眾震驚與不齒,部分原因是畫中主角是一位赤裸的法國婦女,臉上絲毫不見羞恥,另外一部分原因則是畫中配角黑人僕從所擺出的謙卑姿態讓人不悅。


〈奧林比亞〉(Source:Wikipedia)

張惠敏喜歡這幅畫的每一個層面──畫作本身、它的歷史背景、公眾的反應。她回憶說:「後來我解釋那幅裸體畫背後的情境脈絡,以及該畫作與法國人對沙龍、自由、賣淫等等議題的態度,兩者之間存在的關係。」儘管她沒有在應徵金融業工作的面談中,具體討論〈奧林比亞〉這幅畫,可是言談中常常提起自己對藝術史的興趣,藉以說明她擁有探究事物的心態。


雇主顯然採信張惠敏的論點,如今她在芝加哥晨星(Morningstar)金融研究公司擔任助理投資分析師,專長是撰寫量化投資方面的文章,這種分析方式採用精緻的電腦模式預測整個資本市場的趨勢。根據張惠敏的解釋,這份工作的挑戰,在於同時釐清許多複雜的變數,和她大學時代所做的功課沒有兩樣。她告訴我:「在市場上,未來六個月的推力並不明顯。這與藝術史相似,你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須要精挑細選。」


文科教育並非克服這類挑戰的唯一途徑,商業或工程背景的專家,可能比人文科系出身的人才更善於控制未知變數的數量,因為這兩類學門的畢業生同樣受過良好訓練,懂得如何解決問題。批判性思考的基礎不是什麼玄奧的祕密,只限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背景的人知曉。


然而在大多數紛亂的領域中,每件事物都不斷變動,沒有誰的模式可以運作得完美無瑕。當未知的極限尚未確立時,文科訓練之下,講究流動而且已經高度發展的水平思考法(lateral thinking)將能夠脫穎而出。當手邊欠缺更好的材料時,人文與社會科學背景幫助你在數據稀缺的克難狀態下,也能安然工作。當別人束手無策時,你反而越來越長於建立暫時性推論,由於這些初步猜測往往證明是對的,使得你搶在別人之前窺見模式浮現的能力越來越高強,這點很難得。


想想看,隨便給你某個文化一星半點的軍事史,你能從中萃取多少訊息?文字不僅記述一場戰役,還揭露當時人們衣食的線索,以及交戰雙方的社會階級如何運作。文字所遺落的也能透露線索(比方說女人去哪裡了?),在你確定已經儘可能挖掘最多訊息之前,恐怕光是一小段文字,就會讓你耗費幾個鐘頭的工夫抽絲剝繭。過了幾年,當你踏入商業領域時,將會發現同樣的遊戲再度復活。從談判協調者簡短的電子郵件,到競爭對手的廣告文案,都能告訴你遠超過表面所透露的訊息量──只要你付出足夠的注意力,就會得到答案。


獨立編劇伊凡.高登(Evan Golden)定居洛杉磯,他創作的劇本主要是現代劇,題材涵蓋婦女在專業上的奮鬥,以及婚姻失敗等等。高登十年前在大學修過古典學,他說那門課對自己目前的工作頗有助益。


伊凡.高登(Source

高登告訴我:「寫作時設定某個角色的動機,和推測古代城市居民為何要從低地搬遷到高地,兩者相似程度驚人。雖然我也花很多時間分析著名的電影,可是並不一樣。電影裡所有決定已經做成,你看到的都是成品,不能真正重建編劇或導演的所有選擇,也無法明白他們為何採取特定途徑。」面對開放結局的不確定性,然後決定該怎麼辦,是「古典學提供給每一個人的稀罕禮物」。


亞瑟.莫瞿(Arthur Motch)進大學時選擇主修經濟,認為這門學問可以讓他做好準備,以便將來從事專業投資這一行。


莫瞿沒想到自己會懊悔進了經濟系,他不喜歡系裡開的大班課程,也不喜歡僵硬的課綱,於是四處打聽是否有哪個不同領域,歡迎學生在小型研討會上開發嶄新的構想。古典學剛好符合他的需求,高登可以花上幾個小時,仔細琢磨文本分析,藉此磨練更加敏銳的心智,然後還能與寥寥可數的幾個同學鬥智,在課堂討論中脣槍舌劍。莫瞿回憶道:「我喜歡把答案推敲出來的感覺,達到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境界。」


莫瞿目前經營紐約的「永續所得資本管理」(Sustainable Income Capital Management)避險基金,該基金市值 2000 萬美元,專攻其他投資人不注意的罕見借款工具(像是城市照明系統債券)。莫瞿有一點很出名,那就是在財務報表的後段章節中發現有用的蛛絲馬跡,幫他找到不尋常的價值或避開不利的陷阱。莫瞿自嘲說:「我是非常少數讀完所有註腳的人之一,正因為如此,你才會在華爾街發現主修古典學的畢業生。」


選擇正確途經

你善於解決問題嗎?碰到機會,你能採取行動嗎?你能找到有創意的解決對策嗎?我們能信任你做好「放手去做」或「不要妄動」的決策嗎?


聯邦快遞(FedEx)、麥肯錫顧問(McKinsey)、第三方支付平臺 PayPal 等組織在尋找批判性思考的人才時,都會提出這類問題,原因是:做生意是複雜的事,越往管理階層的高處走,你要應付的困難處境就越多,而那種情境的最佳解決對策並不見得明顯可見,這時候需要辨別力與決斷力,兩者神奇地混合在一起,就是所謂的良好判斷力。


麥肯錫創始人詹姆士.O.麥肯錫
(Source:Wikipedia)

有一派思想主張,培養良好判斷力是急不來的,我們只能經由生活中的跌跌撞撞,逐漸從錯誤中學得教訓。然而結構健全的大學教育能夠提供個案研究、傳授規範,以及大型作業的互動修訂,合成絕妙的綜合體。這些經驗加總起來,能夠促使學生加速邁向較佳判斷力的旅程。


文科學門特別擅長訓練學生保持開闊的視野,容許學生在次要領域中找到原本可能忽略的重要變數。這就是人們閱讀小說的方式、建立社會學模型的方式,也是嚴謹的史學或政治學的要義。我的大學畢業證書已經遺失了,大概是念研究所時搬了十次家所致,可是只要閉上眼睛,我依然聽得見多年前的課堂上,歷史教授和文學教授們異口同聲地詢問:「還有呢?還有別的呢?」


伊莎貝兒.艾布蘭絲(Isabelle Abrams)2015 年畢業於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心理學系,兩年不到就發現自己的判斷力受到極大考驗。她找到一份顧問工作,必須面對面應付大型消費產品公司。


密西根大學(Source:Wikipedia)

有一家客戶想要知道,為何寵物主人去不同的店家採購飼料。剛開始一切看似簡單,然後計畫就變得複雜了:這個現象只和狗食、貓食有關嗎?其他寵物飼料是否也如此?有些人會在專賣店向友善的專家購買魚飼料,卻跑去雜貨店買最便宜的狗糧,這是怎麼回事?艾布蘭絲每一次和客戶開會,都有一些以前沒想到的微妙新問題冒出來。重新設計訪談需要很多外交手腕,才不會把大家搞得灰心喪氣。


艾布蘭絲告訴我:「我們很可能需要開二十個小時的會,才搞得定每一件事──不過終究是完成了。我體認到提問『為什麼?』絕對不可或缺。我們必須抗拒加速前進、趕快找到答案的誘惑。乍看之下,每一件事情似乎問題都不大,後來卻往往變得比原先的問題大很多。」


密西根大學幫她做好了準備。艾布蘭絲大三的時候,曾經協助市場行銷研究員,分析受試者對於健康食品和不健康食品的認知,看他們接下來會不會努力消耗吃下去的熱量。


那項研究需要她和夥伴深刻思考,為什麼受試者會對食物抱持那樣的態度,即使那些觀點看起來不合邏輯,他們也要弄個清楚。其他心理學方面的計畫,也帶領她認識到一件事實:人們在決定該大方或該小氣時,會貿然下判斷。因此艾布蘭絲大學畢業時,已經知道許多影響決策的顯性和隱性變數;對於得失風險極大的顧問工作,她的準備出奇完善。


批判性思考的這些層面,在你的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中,會變得越來越舉足輕重。入門的基層工作一般都必須依循行之已久的規則,比較年長、比較資深的人會交代你去做某某事、要怎麼做。可是這種類似家長的監督形式很快就會消退,假如你雄心勃勃,速度會更快。過不了多久,你就得自己做決定,即便事實不明朗、沒有規則可循,也逃避不了。


你名義上的頂頭上司並不比你懂得更多,你必須做出決定,究竟要推出某項產品,或是棄之不顧?究竟要核准某一則出格的廣告,還是重做一遍?這是怎麼也規避不了的,老闆花錢買你的才幹,你若想要成功,就需要廣闊的知識,掌握各式各樣的解決途徑。


你怎樣訓練自己應付這樣的挑戰呢?艾咪.裴芮絲蔓(Amy Pressman)1980 年代在哈佛大學研讀歷史(與很多其他的知識),從來沒想過有朝一日會從商。如今她是矽谷美達利亞(Medallia)軟體公司總裁,谷歌、蓋洛普(Gallup)等多家公司都是他們的生意夥伴。


我問裴芮絲蔓當年如何發展出至今依舊實惠的心態,她向我描述大學時的某學期簡直是一團混亂,當時她同時選修藝術、社會學、心理學、物理學。裴芮絲蔓回憶道:「這些科目全都強調空間觀念,但是立足點卻是四個截然不同的層面。我因而明白,沒有任何觀念是遺世獨立的,自此我養成習慣,總是尋找相連的肌理,哪怕表面上並不明顯。」


判讀現場氣氛與人員情緒

你能打造團隊嗎?你能平衡不同的觀點與議題嗎?你能了解大格局嗎?你能透過影響力達到管理目標嗎?


早在 1930 年代開始,雇主就一直在尋找這類具備社群意識者的力量,一開始他們找的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才華,焦點多半放在性格討人喜歡的業務員身上。但是如今不同了,金融巨擘如黑石公司(BlackRock)一再強調,他們在招聘年薪十萬美元起跳的員工時,首要考量就是人選必須具有打造團隊的長才。而 eBay 這樣的龍頭網路零售商,想要的則是那些知道如何處理多元議題,同時還能維持事事順利運作的人才。


eBay 總部 (Source:Wikipedia)

這些是可以教出來的力量,而大學正是學習這些實力的絕佳地方。如今人們公開討論這類特質時,開始揚棄遠近馳名但嫌高高在上的「軟性技能」(so skills)標籤,我自己倒是碰到許多人對「威力技能」(power skills)這個詞感興趣,它比軟性技能恰當多了。


同理,企業尋找高階主管時,「情緒智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是常常被提到的篩選標準。當然了,所有這些同源異流的特質,和文科教育強調了解各色人等的不同觀點,恰有異曲同工之妙。


海蓮娜.梅爾斯(Helene Meyers)是德州奧斯汀市(Austin)北邊的西南大學(Southwestern University)英語系教授,她要求 2015 年秋季班的大學部學生將自己精通的學術技能列出清單。


梅爾斯後來在《高等教育紀事報》(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中敘述,學生所列的清單一開始都是寫作、研究,慢慢擴展到聆聽、演說、管理專案,以及「從小處擴充到大格局的能力」。梅爾斯詢問學生,他們最感到驚訝的是什麼?「其中有一個興奮的學生脫口說道:『這些全都是有市場的技能。』」

 
海蓮娜.梅爾斯(Source

沒錯。比方分析文學時,你要深入挖掘幾個主要角色彼此競爭的動機。梅爾斯開了一門「英語系新生」,向學生介紹類別很廣泛的事業生涯,因大量閱讀而得以深刻認識人類情況的學生,大可從事這些職業,一展鴻圖。範例從支領補助金的寫作,到管理餐廳,到經營非營利組織,不一而足,甚至連科技產業也沒有漏掉。誠如梅爾斯所寫的:「假如學生已經學會如何連結多種文稿與傳統,那麼他們很可能已經開發出媒合軟體創意者和終端使用者所需要的技能。」


攻讀社會學、史學或政治學,也會激發相同的動能。當你探索勞方與資方、移民與本國人,以及無數對立團體之間的緊張狀態,便會發展出敏銳的意識,明白聯盟如何形成、衝突如何化解。修習這些學門時,你會在自己心中平衡彼此競爭的觀點,創造悉心調整過的模式,將整體格局全部考慮進去。


曉得什麼因素可以驅使人的活動,就能夠技巧圓熟地安然度過複雜情境。一位芝加哥的人事經理與我長談,敘述其公司招聘員工的實務,他告訴我:「大部分人文科系學生具有良知──至少學校老師教過他們培養良知的基礎。」這位人事經理無意貶低攻讀專業預科學位的人,但他設法幫助我更深入了解,為何精於判讀現場氣氛與人員情緒很符合商業思維。有人在大學接受的教育是強調從全景觀察別人的思慮,組織若是網羅這些人,將可藉由對方所秉持的公平至上態度,預防未來發生大麻煩。


有時候,雇主想要的是謙虛這種隱性美德。喬依.殷維克(Joe Indvik)努力要釐清希羅多德(Herodotus)撰寫的古代歷史究竟哪些正確無誤、哪些只是諷刺之語。他整理出一些很有意思的想法,可是也坦承某些範疇「實在無從得知」。


希羅多德像(Source:Wikipedia)

殷維克目前擔任環境顧問,他在華府工作,替美國能源部和許多新創事業提供建言,很多時候必須在同一個問題的不同觀點之間扮演橋梁的角色,和歷史學者拆解相互衝突的敘事(narratives),方式沒有兩樣。


殷維克說:「有些時候正確答案是採取所有觀點的折衷版本,但也有些時候,某個觀點明明白白是錯的。我發現最優秀的領導人都蠻謙虛的,他們想要解決的問題,如果有部分是出在自己的行為上,都會因為態度夠謙虛而了解到這一點。」


深深浸淫在另一種文化中,就會浮現更富同情心的自我。克莉.妲拉絲(Kari Dallas)還在大學人文科系就讀時,曾經去希臘旅遊,雖然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了,到今天她還記得一樁令她震驚的事件。當時妲拉絲正在一個希臘小鎮的街上散步,身旁是一位擁有寶藍色眼眸的同學,她回憶道:「一個小女孩驚恐地瞪著那雙藍眼眸,然後在胸前畫十字,彷彿看到什麼妖魔鬼怪似的。」


重點是你要深入挖掘某個地方的風俗民情,而不只是看看外表而已。


近來妲拉絲在奧勒岡州東部擔任律師,主要處理信託業務和商業交易,她告訴我:「我有些客戶英語不太靈光,有些把孩子或朋友帶來當翻譯。當年在希臘待過的那段時間,肯定影響我和這些客戶打交道的方式,幫助我了解人生地不熟……以及自覺格格不入是什麼感受。」


鼓舞別人

你能鼓舞信心嗎?你能鼓動別人擁抱變革嗎?你是簡明扼要、井井有條的風格嗎?你能有效傳達訊息嗎?說到聘用能與他人連結的人才類型,這是雇主新產生的一股急迫的渴求。如今職場上士氣比過去薄弱,憤世嫉俗的心態影響更深刻,加上權威嚴苛不容挑戰的趨勢,在在與領導力背道而馳。當消費者感到迷惑,當員工無精打采,或是人人都意興闌珊時,生意一定做不好。強盛的領導力不會在真空中產生,而是需要在日復一日面對面、心連心的溝通中生根茁長。


假如你的批判性思考技能包含有說服效果的演講或寫作能力,現在就有企業急著要你,包括美國運通銀行(American Express)、考克斯通訊(Cox Communications)、基因工程科技(Genentech)等公司在內。另外有一個龐大的機會區,落在傳統的行業群落中,那就是廣告、行銷、講稿撰寫、公共關係。更甚者,在如今的核心商業領域中,領導和溝通越來越糾結不清,這兩種特質根本無法區分開來,而這片領域對於上述能力的要求,也同等殷切。


如果你對銷售、策略規畫、招聘、顧問、專案管理或許多其他的職業類別有興趣,請特別注意;你說故事(或是在爭論中勝出)的能力,將會贏得雇主的青睞。


蘇珊.法瑞絲(Susan Farris)念密西西比學院時主修英語,關注焦點是人們選擇隱藏的情緒掙扎。她寫的一篇短篇故事贏得校園寫作獎,內容關於一個纏綿病榻的女子臨終之際,前來探病者如何逃避自身的情緒。2013 年法瑞絲大學畢業,不確定該從事哪個行業,後來在朋友的推波助瀾之下,她進入密西西比州的社群媒體公司「邊緣理論」(Edge eory),該公司當時正需才孔急,想要尋找具有高度同理心的作者與編輯。


2016 年 5 月,我花了一個上午的工夫旁觀法瑞絲工作,看她替一項護士訓練計畫構思關於希望與難處的訊息,這是要透過推特(Twitter)傳遞出去的訊息,目的是接觸潛在的新學員。法瑞絲向我解釋:「這是個漫長的遊戲。」把基調弄對,一切就搞定了。法瑞絲一邊敲著鍵盤,一邊傳送種種訊息,都是關於拯救生命……克服恐慌……對抗癌症,或是值大夜班時如何保持警醒。這套訓練課程要價四百二十五美元,但是她不急著推銷,現階段這位短篇小說作者做的是鼓動人們的感情,同時賺進合宜的報酬。


幾個月後,我和一群最近剛畢業的文科生聊天,他們正在猶他州的普若佛市(Provo)創作數位行銷資料。這些資料加強法瑞絲關於驕傲與慰藉的訊息,他們不只是調整標點符號的技術人員,努力把公司口號變得更響亮一點而已。這群人的工作目標是闡明一家大型組織的故事,為此他們在過程中享有自由和權威。權力已經轉移,在當今噪音充斥、令人疲憊的社會中,鼓舞他人的能力比過去彌足珍貴。


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2015 年畢業生布萊斯.諾柏斯(Bryce Nobles)解釋:「我將事物人格化。」對他來說,在楊百翰大學主修美國研究,閱讀梭羅、惠特曼、愛默森文學作品的歲月,與他目前所從事的工作,兩者之間是一條自然形成的道路。


楊百翰大學(Source:Wikipedia)

諾柏斯所服務的 Qualtrics 市場調查平臺利用他創作的圖表、電子書、報告連結消費者,他問我:「消費者經驗是什麼?美國夢又是什麼?此二者的差距並不大。」

傳統上,文科教育的高峰時刻(peak moments)是以寫作來定義的。


大學這個地方,要求你卯足全力,圓滿完成二十頁的學期報告,以及篇幅更長的畢業論文。在大學的世界裡,寫作依然被視為最高級的溝通形式,然而學術圈之外,已經出現不同的主次順位。


美國變成了說話人的國度,過去二十年來,我們目睹播客(podcasts)、網路研討會(webinars)、談話廣播節目、TED 演講(Ted Talks)、視訊會議、Skype 網路通訊軟體、YouTube 視訊分享平臺的崛起。傳統的距離與成本障礙已經化為無形,新科技(特別是極度廉價的網路頻寬)已經重新組織我們的溝通方式。流風所及,口說的地位逐步上升,反觀正式書寫的地位顯得岌岌可危。


這項轉變不應該令你煩惱,即使教授們的評分標準還未跟進,修習人文學門和社會科學的習性依然很管用。深夜裡宿舍室友天馬行空的嗑牙閒聊,到頭來並非浪費時間。最近美國學院與大學協會(Association of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對雇主進行意見調查,請對方羅列他們認為大學畢業生應該擁有哪些最重要的技能,結果他們最看重的是強而有力的演說技能,其次則是精湛的寫作技能。


我在職場上不斷看到這兩項技能帶來的回報。在巡迴演講活動、產業會議、小型集會上,總會有某些演說者鶴立雞群。他們的優點已經超越光鮮的衣著、討人喜歡的笑容、精雕細琢的嗓音,套句黑莓(BlackBerry)手機徵才廣告上的話,他們「從容自在、魅力四射」。


這些演講者在關鍵重點與支持細節之間穿梭自如;他們曉得如何交錯運用數字和敘述,使其達成作用;他們機智聰敏,妙語橫生,還擅長使用類比。至於這些人的大學主修科系是什麼—你知道答案的。


上網看看 TED.com,你會看到上百場現場演講,主講人有科學家、政治人物、社會運動人士,還有其他的名人。TED 大會上有好幾百場演講,打從在網路上公開播放以來,頁面瀏覽量已經超過一百萬。


TED.com 頁面

拿 2017 年初來說,只有 3 場演講突破 3000 萬次瀏覽量的門檻—有些人認為,該數字表示這些演講已經比過去二十年所發行的任何音樂單曲更熱門了。瀏覽量最高的是英語系和戲劇系出身的肯恩.羅賓森(Ken Robinson)關於創意的演講,第二名是社會心理學家艾咪.凱笛(Amy Cuddy)談肢體語言,第三名則是人類學系出身的賽門.錫內克(Simon Sinek)暢談偉大領袖鼓舞人們採取行動的一些方法。


事實上,演辯術正是古代七門原始文科中的一門。達特茅斯學院的克里斯特森要求參加希臘海外遊學計畫的大學生,每人要上臺演講半個鐘頭,交代他們的背景、興趣、成就、焦慮、企圖心。過了十年之後,這些學生還清晰記得,當初準備演講的過程成為探索心靈的練習,無一例外。其中有一些人承認,他們每一年都會重新界定自己的身分和希望企及的身分,一而再、再而三地想像回到希臘,修改年輕時留下的那些話。


克里斯特森的學生還需闖過另一關:參觀已經化為廢墟的希臘聖地德爾菲(Delphi);他事先分派每一個學生作業,要他們先行研究某個祭壇,或是某尊雕像。參觀的那個午後,學生一同在遺址間漫步,拿出無比熱忱,輪流分享自己的知識。有一個指標能說明學生的簡報是否出色:看看他的表現能否吸引路過的觀光客,令對方以為正在介紹這些古蹟的學生是職業導遊。


2009 年,亞莉珊卓.麥瑟妲(Alexandra Maceda)還在達特茅斯學院讀二年級,也在參觀德爾菲的學生之列。這座神殿原本有二十根圓柱,麥瑟妲站在碩果僅存的三根圓柱之前,開始侃侃而談:「這是圓形建築。」她穿著黑色短褲和長袖刷毛絨針織衫,看起來就是個普通的大學生。可是當麥瑟妲朝著神殿的牆壁與長條椅比起手勢,人群開始聚集過來,她懂得真多!她多麼有自信!一群澳洲背包客往前挪動,以便聽得更清楚點兒。


兩年之後,麥瑟妲一畢業就進入貝恩策略顧問公司(Bain and Company)擔任顧問,薪水相當優渥。她拿的是古典學系的學士學歷,對財務模型的知識遠不及公司從其他學校招聘來的商學系畢業生,因此必須急起直追。然而麥瑟妲在風險四伏的狀態下工作,卻怡然自得;她能夠替不同種類的資訊搭建橋梁。更重要的是,不論何時,只要她一站起來說話,就開始散發個人獨特的從容魅力。貝恩公司需要的正是她這種人才。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之《人文學科的逆襲》
在科技主導的世界裡,最被渴求的其實是文科人才。
在大數據時代,我們更需要人文素養!
委屈了這麼久,文科生終於要出頭天了!
文章資訊
作者 喬治.安德斯(George Anders)
譯者 李宛蓉
刊登日期 2019-04-16

文章分類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