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曾經遍及全球的西班牙帝國,如何崛起?為何衰落?

新逸仙 2017-10-02

歷史上來看,在中世紀時,西班牙對整個歐洲的影響其實很小。原因在於該國地處歐洲邊陲,加上有庇里尼斯山脈橫亙北境,故與歐洲諸國隔離。此外還有一個原因是,自八世紀初,西班牙被摩爾人(the Moors)——北非的伊斯蘭教徒統治。[1] 八世紀時,因阿拉伯人征服北非,他們歸信伊斯蘭教,並隨阿拉伯人渡海征服西班牙),長期與信奉基督教的歐洲諸國敵對,自影響西班牙與歐洲諸國的交流。


事實上,所謂的「西班牙」,直至十五世紀時,仍不過一地理名詞而已,腓尼基人以「西班牙」﹙Hispania﹚來稱呼當地,後來羅馬人襲用此名稱,而希臘人則稱「伊比利亞」﹙Iberia﹚,阿拉伯人及摩爾人稱「安達盧斯」﹙Al-Andalus﹚。在這塊半島上,列國林立,除摩爾人建立的政權外,西北部殘存若干基督教國,伺機反攻。


至十五世紀初,摩爾人的勢力已衰退,瑟縮至南端的格拉那達(Granada)。1469 年,亞拉岡(Aragon,領土包括今日加泰羅尼亞)的斐迪南(Ferdinand,繼位後稱「斐迪南二世」)及卡斯提爾(Castile,今西班牙中部)[2]的伊莎貝拉(Isabella,繼位後稱「伊莎貝拉一世」)共結秦晉。


後二人分別於 1479 年及 1474 年入繼大統,合二國之力,成為西班牙最具實力的國家文字。[3] 為了凝聚人民的向心力,且誓逐摩爾人/伊斯蘭勢力出西班牙,卡斯提爾.亞拉岡於 1481-1492 年間征服格拉那達。後斐迪南於 1512 年收取位於西北的那瓦(Navarre,領土包括今巴斯克地區﹙Basque Country﹚)。從此確立今西班牙之疆界。


至斐迪南及伊莎貝拉之外孫查理五世(Charles V,西班牙稱「查理一世」﹙Carlos I﹚,在位期間 1516- 1556)及其子腓力二世(Philip II,在位期間 1556- 1598)之經營,西班牙漸形成統一的「民族國家」(nation-state)。


查理五世(西班牙稱查理一世)︰ 16世紀初歐洲最具權勢的君主之一,身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及西班牙國王,為人勤勉,在西班牙雖銳意勵精圖治,但因對外屢動干戈,為西班牙的衰落埋下伏線

腓力二世︰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之子,由於在西班牙土生土長,故有偏執的西班牙愛國心及對天主教信仰有狂熱的執著,他在位時,西班牙國力雖達至頂峰,但實已有外強中乾之勢

自從 1492 年征服格拉那達後,西班牙急促冒起,於十五至十七世紀期間稱雄於歐洲,至十七世紀中葉始衰落(按︰其實自十六世紀末已開始中衰)。西班牙之衰落,在歐洲歷史上是一個頗有趣的課程,即使至二十一世紀,其經驗仍值得今人所借鏡。


西班牙之所以能於十五世紀突然崛起,地理因素是原因之一。如前所述,西班牙位於歐洲邊陲,瀕臨大西洋。過去礙於地理知識所限,西班牙被視為地極所在、世界盡頭。然而,隨着統治希臘的拜占庭帝國(Byzantine Empire)即東羅馬帝國的衰落,大量希臘學者逃亡至西歐 [4];加上伊斯蘭學者的保存、翻譯,使古希臘及古羅馬的著作再度流傳於歐洲,像是托勒密(Claudius Ptolemy)在地理學的著述,有助歐洲人對外地理知識增進。


此外,受到馬可波羅(Marco Polo)口述的《馬可波羅遊記》(又稱「東方見聞錄」,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的啟發,激發了歐洲人的冒險精神,向外探險,尋找傳說中的「黃金國」。也因此,瀕臨大西洋的西班牙(及葡萄牙),不再被視為世界盡頭,而是向外探險的踏腳石!


在此優勢下,義大利航海家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於 1492 年得西班牙王室支持,橫越大西洋,意外「發現」美洲大陸。哥倫布的「發現」,除讓西班牙得以開新航路先河,甚至亦得以壟斷殖民地之先機。而西班牙亦於一個世紀內建立一個由今加洲起,貫越中美洲,直迄阿根廷之龐大殖民帝國。當中西班牙人分別於 1519 年及 1533 年征服墨西哥及秘魯,並於當地發現大量貯藏的黃金。透過在美洲殖民地掠奪大量黃金,西班牙得以此為憑藉,成為當時歐洲最強大的國家!


菲力二世時代(1556-1598)的西班牙帝國︰甚至連葡萄牙及其殖民帝國也一度被西班牙接收(1581-1640),但在同時代的英格蘭人及荷蘭人眼中,不過虛有其表

自斐迪南及伊莎貝拉的時代始,歷代西班牙的王室推行堅強的中央集權制。透過建立國家警察制度——徵募市民組成「聖保衞團」(Santa Hermandad)、削奪由封建貴族組成的王家議會(Cortes)及宗教法庭(the Inquisition),西班牙王室成功壓制封建貴族的非法妄為,建立一個強而有力的中央政府。


而在十五到十六世紀期間,西班牙是少數高度集權的歐洲國家之一,在其他國家尚苦於因封建制度帶來的雜亂無章時,社會秩序相對穩定的西班牙自然得以對外擴張!


此外,由於西班牙過去一直從事對摩爾人的戰爭,從中累積大量經驗,發展出新式的「西班牙方陣」(tercio 或 Spanish Square)戰術。自征服格拉那達始,西班牙已建立一支由專業的國家軍隊,這支軍隊主要由新式步兵火熗兵(musketeers)及長矛兵(pikemen)組成長方形的隊形,集中在中央位置;由野戰砲兵列在最前線;騎兵則列在後方或兩翼,用作狙擊(而非衝鋒)。會戰時,使用平行凡戰鬥序列,井井有條。


由於當時不少歐洲國,尤其是義大利諸城邦是以僱傭兵組成的烏合之眾 [5] ,他於三十年戰爭﹙1618-1648﹚招募了一支大軍,為神聖羅馬皇帝斐迪南二世服務,撲滅日耳曼﹙德國﹚境內的新教勢力﹙Protestants﹚),不能與西班牙軍匹敵!


西班牙方陣
西班牙軍事權力象徵︰「西班牙方陣」

然而,西班牙何以於十七世紀衰落?不少學者分析沒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因為財富來得太易,卻又不好好利用,但知用於無謂的戰爭而白白耗費!


自查理五世時代始,西班牙因政治及宗教原因,先後一直與法國、土耳其、英格蘭、荷蘭、瑞典及日耳曼的新教徒等勢力交戰,其中大者包括︰岡布萊戰爭(War of the League of Cognacy,1526-1530)、八十年戰爭/荷蘭獨立戰爭(1568-1648)、英西戰爭(1585-1604)、三十年戰爭及法西戰爭(1635-1659)等!在諸戰爭中,尤以三十年戰爭及法西戰爭對西班牙影響至鉅,西班牙為撲滅歐洲的新教及支援奧地利 [6],參戰三十年戰爭。至戰爭結束,西班牙仍繼續與支持新教徒的法國單獨作戰至 1659 年,最終令西班牙元氣大傷,從此優勢不再!


此外,西班牙人之財富,全因來自從殖民地巧取豪奪,因而令其性喜冒險,不喜工商業發展。易言之,其暴富根本無助該國的經濟發展。反而,更因恃財多富足,浪擲金錢從國外輸入奢侈品,造成大量財富外流於英格蘭及荷蘭等國。再加上年年征戰,國內賦稅繁多,窒礙本土的工商業發展!然而,正因西班牙的財源依賴來自毫奪美洲殖民地的黃金,忽視工商業發展,一旦當地金源枯竭,收入便無以為繼。


西班牙人歷經八個世紀時間,才徹底將伊斯蘭勢力逐出國土,逐漸形西班牙人之偏狹宗教、種族觀。西班牙的王室,以至人民視國家為神的工具,誓捍天主教信仰,敵視新教!


此情況以查理五世及腓力二世時代(1516-1598)最為顯著︰父子二人與西班牙人一樣,持守嚴格的天主教信義,但查理五世因身兼神聖羅馬皇帝(在位期間 1520-1556),畢竟不能徹底貫徹此任務;惟腓力二世僅為西班牙國王,且於該國土生土長,其思想自較其父偏激、狹隘(註︰查理五世生於今比利時)。流弊所至,除因宗教原因,參與撲滅新教的戰爭外,並於國內迫害、放逐善於營商的猶太及摩爾臣民,無形中扼殺經濟發展。加上,腓力二世偏狹的政策激起信奉新教的荷蘭人於 1568 年發動反西班牙的叛亂文字 [7],導致長達 80 年的荷蘭獨立戰爭,結果令西班牙日漸枯竭的財源雪上加霜。


專制的王權雖然讓西班牙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但該國畢竟是一個「聯合」(union)國家,然而卡斯提爾人享有極大優勢,久為加泰隆尼亞人及葡萄牙人不滿 [8],結果導致加泰隆尼亞人及葡萄牙人的反抗,卡斯提爾人及加泰羅尼亞人至今仍水火不容。此外,權力高度集中亦窒礙行政︰以腓力二世為例,由於腓力事必躬親,以至「事無鉅細,日理萬幾」,然而其勤反足以害事,蓋使「行政滯緩,貽誤事機」。


最後,西班牙之軍事力量衰退,亦是造成其衰落的原因之一。西班牙航海技術自十六世紀開始落伍,無敵艦隊(the Armada)的失敗更是充份證明。1588 年,腓力二世為制止英格蘭支援荷蘭的叛亂及支持英格蘭的天主教徒,逐組成無敵艦隊遠征,其規模之大,史所罕見。


可惜西班牙的艦隻笨重猶如一座堡壘,加上戰術仍依賴傳統的登船作肉搏戰(反之,英格蘭的艦隻輕便,且艦上火砲可作長距離射擊),結果鎩羽而歸,損失慘重!而西班牙有時甚至需依賴外國商船從美洲殖民地運載黃金回國,加上英格蘭及荷蘭海盜不時攔截劫掠,令稅收受到打擊。另一方面,西班牙的「方陣」戰術雖稱雄一時,甚至一度為各國所仿傚,但因行動遲緩,遇上機動性較高的敵人,便處於下風。


三十年戰爭期間,西班牙軍在初期雖享有優勢,然而後期一旦面對着機動性較高的瑞典軍,其笨重的戰術便處於漸處於劣勢。最後於 1643 年,羅克哇一役(Battle of Rocroi),為法軍的盟友—瑞典所敗!此戰亦標誌西班牙的軍事權力衰落,從此為法國的軍事權力取而代之(至 1870年)。


西班牙無敵艦隊
西班牙軍事權力像徵︰無敵艦隊

西班牙於十五至十七世紀期間為歐洲的首要國家。然而,因其偏狹的宗教、種族觀及落伍的經濟政策致令該國衰落。由於日漸無力保衞其帝國,至十七世紀末,其殖民帝國逐成為英、法、荷爭奪瓜分的對象。


註︰


有論者認為,在經濟學上,「西班牙經驗」仍為現今各國借鏡,蓋因國家財富來得太容易,結果不好好善用,甚至但知浪擲金錢於奢侈品,終重蹈西班牙之覆轍!


最顯著的例子,便是太平洋小國諾魯﹙Nauru﹚!該國經濟一直依賴向國外輸出磷礦,國民甚至因此不用工作,然而自 1990 年代,礦藏日漸枯竭,令遂國之日後經濟發展不知何去何從(按︰諾魯為換取澳洲的經濟援助,不惜建立拘留所為澳洲處理進入該國非法難民作為回報)?


而中東小國阿聯酋向依賴對外輸出「烏金」(black gold)石油致富(筆者在美國留學時,據來自阿聯酋的同學所述,該國政府甚至連出外留學的學生的學費也負擔),但近來積極發展金融及旅遊業,似已預視「烏金」終不能久持,須有防石油業沒落之不時之需。

 



[1]摩爾人多為散居北非的柏柏爾人﹙the Berbers﹚——大多相信他們是古代的努米底亞人﹙the Numidians﹚的後裔。


[2]所謂「西班牙語」,即卡斯提爾語。


[3] 一般以 1479 年為現代西班牙立國之始。


[4] 拜占庭帝國於1453年為鄂圖曼土耳其帝國﹙Ottoman Empire﹚所滅。


[5] 十五、十六世紀時的僱傭兵多是由領袖臨時招募,為價高者服務,一旦被俘或約滿,可調換至敵方吃糧。其中典型的例子為華侖斯坦﹙Albrecht von Wallenstein﹚


[6] 1516-1700 期間,西班牙及奧地利的王室同屬哈堡斯堡家族﹙House of Hapsburg﹚,此家族雖於 1556 年分為奧地利系及西班牙系兩支脈,但一直維持緊密聯繫,包括堂表通婚。另奧地利一脈自 1438 年便世代領有神聖羅馬帝國帝位。


[7] 荷蘭於 1516 年成為西班牙領土。


[8] 西班牙曾於 1581-1640 年間合併葡萄牙。

文章資訊
作者 新逸仙
刊登日期 2017-10-02

文章分類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