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銀魂》中反派角色,在現實中的原型其實是國民英雄?

李拓梓 2018-04-12

29 歲就因為肺結核去世的高杉晉作,是個充滿鬼點子的年輕人。他的口頭禪就是「把無聊的世界變得有趣」,因此他樂於接受新事物,也樂於因為習得新知,而改變自己的想法。他以這樣的精神,在武士的時代,成立由農民組成的「奇兵隊」,不僅以武力贏得政權,更真正帶著長州抵抗幕府的攻擊,因而被當作長州的英雄。


高杉晉作(圖片來源)

29 歲就因為肺結核死掉的高杉晉作,是長州邁向「開國攘夷」的關鍵行動者。高杉是有錢人家的小孩,爸爸望子成龍,經常要高杉好好念書,但聰明的高杉對閱讀缺乏興趣,他覺得書裡的知識,他很多都懂,背誦、記憶,對他來說都是多餘的浪費。他最有名的一句話就是「把無聊的世界變得有趣」,從這句話也可以看出,他的人生似乎一直都感到孤單無聊。


航海遠略和「破約攘夷」的爭執

高杉本來讀的是藩校「明倫館」,但因為因緣際會認識了吉田松陰,而成為「松下村塾」的一員。吉田松陰對於「尊王攘夷」的主張甚為激烈,他認為當時的日本正面臨危急存亡之秋,只有採取攘夷手段,才能夠解決問題。


日劇《花燃ゆ》中的劇照,由高良健吾飾演的高杉晉作 (圖片來源)

大多數的「松下村塾」學生,都相信松陰這樣的主張,高杉一開始也這樣相信,但這樣的主張,在高杉獲得藩命出訪上海時,開始發生了轉變。


去外面看看,是江戶末期許多志士的夢想,高杉一開始想去歐洲,但後來因故沒有成行,後來的上海行,也許是藩內主事者抱著補償心理,總之高杉得到了出訪的機會。當時長州和幕府的關係還不算太差,藩內主流派長井雅樂所主張的「航海遠略策」,得到幕府一定程度的支持,希望能夠在現實中匍匐前進,讓日本有富國強兵的機會。


但「航海遠略策」並沒有得到當時在長州年輕人之間流行的松陰一派支持。松陰一派的認識,是「破約攘夷」,意思就是要打破不平等條約,把外國人趕走。因此,高杉要跟幕府官員出訪一事,在「松陰塾」當中也引起了許多討論,激烈的攘夷主張者像是松陰的第一高徒久坂玄瑞,就覺得高杉不應該為了個人想出國而屈從於腐敗的幕府。但高杉還是堅持要去。


上海行和《遊清五錄》

1862 年 5 月,高杉來到上海,當時的清國已經經歷了鴉片戰爭、英法聯軍戰役,積弱不振是全球對於清國形象的描寫。在上海租界區,洋人出入自由,清人被迫避道。洋人享有特殊權利,而清國政府對這些特權毫無反擊能力。不僅如此,上海剛剛經歷了太平天國戰爭,百業蕭條,只有租界繁榮,這些現象,高杉都看在眼裡。


在他的《遊清五錄》之中,記載了高杉在上海活動的記憶,透過筆談、觀察,高杉確實看見了當時清國的內憂外患處境。也感受到日本如果不趕快圖強,接下來所面對的處境,跟清國不會相去太遠。而圖強之道,並不在「攘夷」,而在向西方引進文明、科學和技術。


上海之旅奠定了高杉的「開國攘夷」主張,這樣的主張,也使得他和原先「松下村塾」的夥伴的主張開始有了差異。回到日本之後,高杉的想法漸漸和「松下村塾」的夥伴衝突,雖然他也帶頭去燒了品川御殿山的英國使館,但這種立場來來回回的掙扎,對高杉來講越來越多、也越來越複雜。


政治舞台上的起落

1864 年,長州因為持續主張攘夷,先在「四境戰爭」[1]中遭到外國部隊重擊,高杉以奇裝異服之姿授命講和,跟著擔任通譯的井上馨一起登上了英軍旗艦。從英國外交官薩道義的回憶錄中,可以看出英國人對這位年輕人印象不錯,也讓後來英國跟長州之間有了一些不錯的互動。


不過攘夷確實不可行,長州人接連在池田屋事件、禁門之變當中蒙受重大損失,成為幕府眼中的「朝敵」,又在四國聯合艦隊報復長州的戰爭中吃了敗仗,並且遭到幕府征討。高杉在「松下村塾」的好友,很多都走上了烈士之路,為了攘夷而戰死。高杉面對這些處境,心裡想必也很掙扎,隨著藩內偏向攘夷的「正義派」頭領周布政之助下台自殺,「俗論派」[2]再次掌權時,高杉決定離開長州,躲到九州思索未來。


把「開國攘夷」的路線想通後,高杉再一次回到長州。他首先組織了「奇兵隊」,打破武士階級才能打仗的迷思,希望所有復興長州的有志者,不分出身階級,都可以參與。這種做法,算是階級分明時代的創舉,也為後來的「四民平等」打下了最先頭的基礎。


接下來,他帶領這支部隊先後在功山寺起義,以武裝政變趕走了「俗論派」,改變藩內決定屈從幕府的政治態度,再一次扛起倒幕改革的大旗。同時,高杉也和另一位從出石地方逃回長州的夥伴桂小五郎聯手,積極的推動藩的外交工作,希望能夠找到更多合作夥伴,一起來推動倒幕大業。最終,在坂本龍馬的牽線下,長州人終於和「禁門之變」時的宿敵薩摩人放下成見,成立同盟。


功山寺內的高杉晉作雕像(Source: wikipedia)

無法親眼目的維新大業

高杉和坂本算是時代的兩個怪人,坂本不太修邊幅,頂著一頭亂髮,腳上不試穿木屐,而是穿西式的皮靴。而高杉為了彰顯自己要跟過去一刀兩斷,全力走向「開國攘夷」,把長髮剪去,應該是維新時少數的短髮人士。兩人不僅在妝容上同樣怪,心中也惺惺相惜,在上海時,高杉買了一把手槍,回來後送給龍馬。據說龍馬在寺田屋遇刺時,曾經開過幾槍,後來因為手被砍傷握不住槍,才放棄射擊。


1865 年,幕府發動對長州的第二次征伐,面臨幕府的大軍壓境,高杉又帶領奇兵隊,接連在小型戰鬥中告捷,迫使士氣低落的幕軍陷入戰局泥沼。帶兵親征的幕府將軍德川家茂又剛好在此時過世,幕府也就順勢收了兵。只是經此一戰,幕府威力大衰,隔沒兩年,繼任的將軍慶喜就推動了「大政奉還」,讓多年來志士們追求的倒幕工作有了如願以償的結局。


不過高杉本人,並沒有機會看到此情此景。在第二次幕長戰爭後不久,高杉就肺結核發病。原先規劃要去探索世界的海海人生,於是不了了之。他歸鄉養病,只是當時結核病算是難纏的絕症,康復的機會很低。1867 年,在大政奉還前夕,二十九歲的他就離開了世界,沒能見到自己跟夥伴一起創造的成果,也沒能參與日後的維新大業。




[1] 指幕府軍發動的第二次長州征討,因幕府軍由四個方向朝長州進攻,故也名為「四境戰爭」。


[2] 幕末時長州藩内有改革派與保守派之分,改革派稱為「正義派」,保守派稱為「俗論派」。

文章資訊
作者 李拓梓
刊登日期 2018-04-12

文章分類 故事
收錄專題
2020|十一月關鍵字:歷史上的反派角色
有故事來信📧
大歷史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 讓故事電子報,陪你一起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