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臺灣通史】通曉巫術讓鄭成功顯靈大敗敵軍?馬卡道族的巾幗英雄、林爽文的軍師──傳奇仙姑金娘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五月,奉命平定林爽文匪亂的將軍常青,稟告朝廷在臺南南潭(今歸仁一帶)捕獲賊亂的重要女軍師——金娘。

軍中人人稱金娘為「仙姑」,而常青在奏言介紹她:「緣番婦金娘平日以符咒治病,騙人錢財,適值南路賊匪莊大田等攻擾鳳山,即欲假其邪說,蠱惑匪眾,因以番婦為軍師,稱做仙姑⋯⋯。」
 

清朝乾隆皇帝為紀念平定林爽文事件,繪製了一系列《平定臺灣得勝圖》,本圖為《生擒逆首林爽文》(Source:國立故宮博物院
常青揭露金娘是畫符治病的「騙子」,後加入莊大田一行人,繼續用「邪說」蠱惑眾人叛亂,而且最令官員們意外的是,事件竟牽扯出番婦與漢人的「通姦」姐弟戀:「林紅前認番婦為姊,後與番婦通姦,並學其畫符治病,是以打仗時跟隨番婦轎邊幫護。」

到底金娘是怎樣神秘的人物?又怎麼會加入林爽文的反清行列?幸好我們得以從金娘留下的珍貴口供,循著線索推敲出金娘的真實面貌。


番婦金娘的真實身分

「我係鳳山縣上淡水庄社番,現年四十歲,父母已故,並無兄弟。男人洪標,死有七、八年了,[⋯⋯]。這林紅,是前在鳳山認我做乾姊,學符治病,去年才與我通奸。」

這段描述是金娘遭到逮補後,一路被押送至北京審判時,留下的珍貴口供紀錄。她透露自己出生地在「上淡水社」,位於屏東平原地區,與其他七社合稱為「鳳山八社」[1]

清朝將鳳山八社歸類為「平埔熟番」,意味社人定期對朝廷繳納社餉,表示歸順。《重修鳳山縣志》也提到,上淡水社人原是「男裸全體,女露上身」,在歸順清朝版圖後,男女才開始著衣物,可推測上淡水社確實與漢人交涉頻繁。
 
清朝謝遂職貢圖中的馬卡道族人(source:wikipedia
文中還記載上淡水社人的婚俗,婚嫁不需靠媒人,而是年輕男子拿竹子自製口簧琴,對心儀女子吹琴,逗她開心。是否答應的主導權在女子手中,女子若覺得情投意合,便會邀請男子同居,稱為「牽手」。

還沒結婚就先同居?看在古代漢人眼裡,簡直難以想像,也顯現社人婚俗與漢人的差異。

女方同意後便會昭告父母,開始安排拜訪男方家,籌備婚禮。婚後男歸女家,一起耕作生活。倘若夫妻不合,可以協議「離婚」,財產均分,雙方各自再另外成家。

比起漢人的婚姻制度,上淡水社男女的婚姻生活,可說是相對自由、開放不少。

不過根據《重修鳳山縣志》,上淡水社受到漢人婚俗影響,出現媒人遊說、送聘禮以及「娶妻」等習慣。另外還有漢人男子想「娶」女社人的情況,止不過儀式更為複雜。

政府雖禁止漢番通婚,仍抵擋不住跨族群婚戀在檯面下進行。回顧金娘口供,她提及自己曾與名叫洪標的漢人結婚,但丈夫已死去七、八年,後來認識小她約十二歲的林紅。林紅在口供也承認:「小的年二十八歲,[⋯⋯],妻陳氏現在內地,沒有子女。是四十五年到臺灣,在鳳山上淡水社,認這番婆金娘為乾大姐,在他那裡吃飯,跟他學畫符治病。[⋯⋯]去年小的才與金娘通姦。」表示自己雖然已婚,但與金娘日久生情,兩人發生關係。

以金娘的個案來看,兩段關係都是跨族群的婚戀,且金娘在當時算是有獨立工作能力(畫符治病)的單身女性,不需藉由婚姻來依靠男人,反倒是男人需要依靠金娘。

金娘能從遭漢人貶低的番婦,晉升成人人景仰的「仙姑」,是因為她有畫符治病的神力。不過她並非生來就有神力,而是一場大病,意外將她推向仙姑的道路。


金娘的神力從何而來

「我於三十二歲上,因患病,從過番婦賓那學習畫符醫治。」

金娘自述在三十二歲那年染上大病,推算時間點,約莫跟丈夫洪標去世差不多同期,遇見名叫賓那的番婦替她畫符治病。金娘沒有說明賓那的身世,但畫符治病這點來看,極可能是平埔族的女祭司。

金娘的口供沒提到賓那來自哪個社,若賓那與金娘同來自上淡水社,可進一步推測,賓那可能是「馬卡道族(Makatau)」的女祭司。

日治時期的人類學家伊能嘉矩,將上淡水社歸類為馬卡道族,後來小川尚義將馬卡道族視為西拉雅族,而後很長一段時間,上淡水社被認為屬西拉雅族的旁支。直到近年學者再次研究馬卡道族文化,認為多方面顯示與西拉雅有區別性,才又將馬卡道族獨立出來[2]

現今保留最完整的馬卡道族文化是屏東加蚋埔部落,每年會舉辦傳統夜祭儀式,酬謝馬卡道族神祇「阿姆祖」。馬卡道人稱女祭司稱為「阿姆」(A Mu),須由阿姆祖來指定,實際上多經由血親傳承。倘若阿姆後繼無人,則會指定人選來接任工作,如同賓那傳授醫病技術給金娘。
 
屏東加匏朗至今仍會舉辦夜祭,以此祭拜仙姑祖(Source:國家文化記憶庫
不過金娘學會的「畫符治病」,不屬於馬卡道族或其他平埔族的儀式,推測要不是口供紀錄人筆誤,要不受到漢人的道教影響,融合了不同族群的祭祀文化。另外金娘當上女祭司後,有名叫林乞的鳳山人與她交流治病經傳,透露不同族群的「醫術」確實可能相互影響[3]

看在文武百官眼中,金娘、林乞的「醫術」都是迷信,如《東瀛識略》寫道:「南人尚鬼,臺灣尤甚。病不信醫,而信巫。」表露文人對求巫治病的輕蔑。然而臺灣素來有「瘴癘之地」的惡名,氣候濕熱容易染病,偏偏臺灣又缺乏醫療資源,不僅正統中醫師寥寥無幾,甚至時有醫療疏失致死的傳聞,也難怪臺灣人習慣求助僧道、巫醫治病。
 
屏東萬巒鄉的加匏朗仙姑廟,為馬卡道族的信仰中心,祭拜著仙姑祖(Source:
wikipedia
 
象徵仙姑祖的石頭(Source:wikipedia
鳳山天地會首領莊大田耳聞金娘的醫術,特地派人請來金娘,替兒子畫符治病,成為金娘牽扯進林爽文事件的源頭。

待兒子痊癒後,莊大田又請金娘在打狗港祭神,又接著請金娘在出兵鳳山前畫符,而金娘如實照做:「三月初,莊大田兒子莊天位(畏)要攻鳳山,小婦人假說鄭王即鄭成功顯神助戰的話,莊大田叫畫符哄騙眾人,稱作仙姑。」

沒想到戰役在「鄭成功顯靈」下,成功攻破鳳山城,於是眾人更加相信金娘的神力。金娘還因此收到林爽文的札諭,封為「一品柱國夫人」。

往後莊大田要出兵,便吩咐金娘帶一把劍,站在山頭念咒,另一旁的愛人林紅打鼓助陣。兩人共赴戰場,出生入死,好像革命中的戀人。然而面對朝廷審判時,請神助攻的神力在兩人口中,卻成了騙人的「假說」,戳破神明顯靈的幻想。


再神也沒料到親信的背叛

「及莊大田每次來攻府城,小婦人帶一把劍在山頭念咒打鼓,假說神人保佑不受槍炮。其實槍炮打死的甚多,小婦人只說是他命裡該當,眾人就不起疑了。」

金娘在口供中坦承,她知道持劍念咒是「假說」,其實被槍炮打死的人非常多,但她只須藉口「命裡該當」,就不會被人戳破謊言。再比對林紅的口供:「每次攻城打仗,金娘叫我在旁打鼓,他帶一把劍念咒請神,莊大田又給我一把半斬刀,幫著他們虛張聲勢,其實我並不會打仗。」也承認金娘的請神念咒是「虛張聲勢」。

雖然清朝的審判常有酷刑逼供,留下的紀錄能否代表當事人想法,是一大疑問。可是金娘、林紅口供皆提到,軍中有神力的軍師不是只有金娘一人,另外還有名叫網仔的上淡水社番婦稱作「仙媽」、一名岡山和尚,以及不知姓名的上淡水人,表示莊軍特別招攬這些「擁有神力」的軍師,可能是莊大田想藉宗教增強士氣及凝聚力。

在金娘捕獲的前一年,莊軍曾一度勢不可擋,攻陷鳳山城。林爽文原本計畫趁勢與莊大田在府城會師,一舉拿下府城,但他們錯過出戰時機。常青這時已派清軍陸續登臺,會師計畫沒有成功,莊大田只好暫時退守,等待下次出兵的機會。

眼看清軍兵力增援,攻破府城的難度日益增加,可知莊大田急需借助金娘等人的「神力」助攻,增強民兵的信心。待兒子莊天畏病癒後,莊大田再次出兵鳳山,剛好在金娘祝禱下獲勝。莊大田接著派莊錫舍、金娘及其他民兵,佔據府城東南北門。莊軍看似勝利在望,但其實這一路打下來,動輒幾百人死於槍炮下。
 
《平定臺灣得勝圖》中的《生擒莊大田》圖(Source:國立故宮博物院
況且,再怎麼念咒請神,也沒預料到麾下的莊錫舍,暗地裡對清軍投誠,常青因而事先得知金娘等人將聚集南壇,於是派兵埋伏,順利逮捕到人。

常青的奏言一再強調金娘使用「鬼蜮伎倆」來「欺弄鄉愚」,甚至與林紅「通姦」,冠上許多負面形象。然而置換成的臺灣角度,金娘只是住在鳳山的普通平埔族女祭司,不巧遇上林爽文亂世。如連橫在《臺灣通史》表達對林爽文事件的看法:「夫臺灣之變,非民自變也,蓋有激之而變也。」人們不會沒來由起兵造反,一定是受到壓迫所致。

林爽文事件是重大案件,金娘一行人特地送去北京審訊。最後金娘被處以斬刑,結束女軍師短暫的光輝時光,引發後人對這名女英雄的猜想。

瞥除金娘英雄光環的一面,她的人生際遇濃縮了屏東平原一帶,複雜又多元的族群樣貌。她更因女祭司身分,在亂世背景下打破性別及族群的框架,躍升為眾人景仰的仙姑女軍師,也讓後世對金娘的際遇有更多的想像,增添金娘的傳奇性。


[1]鳳山八社共有:放索社、力力社、下淡水社、上淡水社、阿猴社、搭樓社、武洛社、茄藤社。
[2]原民會網站對平埔族各族的簡介,包含馬卡道族:https://www.cip.gov.tw/zh-tw/news/data-list/A9E092C6104ACAD5/0C3331F0EBD318C2FC44DB3AD380D63D-info.html
[3]原文:「後來我替人治病,又有鳳山人林乞,替我編寫請神治病的經傳。那林乞死過三四年了。」陳雲林編(2008)。〈審訊金娘等四人供詞筆錄〉《明清宮藏臺灣檔案匯編》第七十五冊。北京:九州出版社。
 
參考資料
  1. 丁紹儀(1957)。《東瀛識略》。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2. 盧德嘉(1960)。《鳳山縣採訪冊》。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3. 盧德嘉(1961)。《欽定平定臺灣紀略》。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4. 連橫(1962年)。《臺灣通史》。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5. 戴寶村策劃(2012)。陳慧先著,〈番婦金娘——林爽文事件中的「仙姑」〉。《小的台灣史》。台北市:玉山社。
  6. 陳雲林編(2008)。〈審訊金娘等四人供詞筆錄〉《明清宮藏臺灣檔案匯編》第七十五冊。北京:九州出版社。
  7. 杜曉梅(2018),〈舟車何遙遙——從平埔族人金娘一案觀解京之路〉《故宮文物月刊》第420期,頁90-99。
  8. 張加昇、蘇奕彰(2014),〈日治時期前臺灣醫療發展之探討〉。《中醫藥雜誌》第25卷S期。臺灣: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9. 杜曉梅(2017),〈清代臺灣原住民女性人物與形象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10. 陳蕾尹(2017),〈馬卡道(Makatao)屏東加埔聚落夜祭的保存現況與音樂文化傳習〉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11. 唐振耀(2020),〈林爽文事件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應用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12. 劉芳亭(2021),〈清代臺灣「民番通婚」的再思考〉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暨研究所碩士論文。
 
延伸閱讀:
1.《臺灣通史─原文 +白話文注譯》
      
連橫著,蔡振豐 、 張崑將等譯,點此購買
2.《臺灣通史》
      連橫著,點此購買
文章資訊
刊登日期 2024-09-20

文章分類 故事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