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爆料商周】世界那麼大,人牲卻無處可逃:被迫陪葬的古中國逃亡者

野蠻小邦周 2020-06-23
收藏

黑夜裡,一個逃亡的奴隸正跌跌撞撞地在樹林裡穿梭,儘管他已盡了全力,卻仍甩不開追兵,前方一亮,一望無際的河水橫亙在眼前,這該如何是好?


正當他焦急地四處張望,遠方突然出現一點暈黃亮光,定睛一看──竟是個渡口!不僅如此,渡口邊還有一位中年舟人舉著火,並看顧一葉小舟。這是唯一的希望!顧不上思考這大半夜的怎會有舟人在渡口,他只能抓住希望低身朝渡口移動,後面商王國士兵的腳步聲越來越近,越來越近……


等在他眼前的是自由的天堂還是奴役的地獄?全在這舟人的一念之間了。


人牲逃走中

日本有一個知名的綜藝節目《全員逃走中》,這節目的型態以生存遊戲為主,參與節目的來賓為「逃亡者」,必須在一定時間內不被追捕的「獵人」抓獲。成功躲避追捕者可獲得獎金,被抓到的人則毫無獎賞。


這款生存遊戲曾經風靡日本、臺灣,許多大學院校也興起模仿風潮,在二十一世紀人們享受著被追捕的刺激與快感時,三千多年前則是有一群人以生命為代價,努力地躲避著追捕。


故事的結局在甲骨卜辭裡可以看到,商王武丁曾派遣貞人「亘」(貞人是指負責卜問的商朝官員。亘,音同宣)卜問追捕結果,而亘在甲骨版上如此寫道:

 

癸酉卜,亘貞:臣得。

癸酉卜,亘貞:臣不其得。

王占曰:其得,隹甲乙。

甲戌臣涉,舟延隱弗告,旬ㄓ五日丁亥逸,十二月。


這是十二月癸酉日的占卜,「亘」貞問那逃走的臣奴是否能夠捕獲?甲骨很快顯現出徵兆。商王武丁視察了卜兆(燃燒甲骨後的痕跡),並依據徵兆下了判斷:大約是天干日出現「甲」或「乙」的日子會被捕獲!


果然,第二天(甲戌日)逃亡臣奴就企圖涉水而過。據聞那生活在河畔,負責管理舟船的舟人「延」目擊了臣奴涉水逃亡的過程,但不知為何,竟然隱匿不報,導致殷商士兵直到第十五日(丁亥日)才抓到了臣奴。


雖然臣奴很快地被殷商軍隊抓到了,然而消息似乎未能即時回傳到商王耳中。於是,心急如焚的武丁再次透過甲骨詢問臣奴逃亡的情形,這次負責占卜的貞人為「賓」:

 

癸巳卜,賓貞:臣執。

貞:臣不其執。

王占曰:吉。其執隹乙、丁。七日丁亥既執。


這是第二十一天(癸巳日)商王武丁第二度針對此事的貞問,然而事實上逃跑的臣奴分明在逃亡後的第十五天(丁亥日)就被抓了,不過商王並不知情。而這次武丁看完卜兆後,認為乙日或丁日可以捕獲。


由後續占卜的紀錄可知,那臣奴終究沒有逃亡成功,儘管遇到了善心舟人的幫助,但他涉水後不久,還是被殷商士兵發現,旋即包圍逮捕,最後又回到噩夢之地──大邑商。


商代卜辭裡有著不少關於俘虜或臣奴逃亡的紀錄,像是經常和商王朝發生戰爭的羌方,就有許多被抓獲或是奴役的羌人,也如文中主角般試圖從囹圉(指監獄,音同零羽)或是沉重的勞役中逃跑,於是出現在甲骨的占卜紀錄裡:

 

貞:逸自圉羌其得?

 

這條卜辭是商王在卜問是否可以抓到從監獄逃亡的羌人,「逸自圉羌」可以解釋為從囹圉逃跑的羌人,「其得」就是問:可以抓到吧?這些紀錄所反映的,正是在我們熟知的殷商歷史之外,無法見諸史料的小人物生活樣貌。


儘管這些殷商臣奴逃亡的紀錄都十分簡短,但毫無疑問的,很多臣奴並沒有逃亡成功。不過我們更想知道的是,是什麼原因讓臣奴不惜冒著生命危險也要逃跑?被捕獲後的臣奴究竟會被帶到哪裡呢?


事實上,殷商臣奴若是不幸逃亡失敗,往往就會迎來他們人生的悲劇結局──成為人牲或人殉。


人牲,就是商王祭祀祖先的供品,其身分主要是俘虜;人殉,則是殷商君主或貴族過世時一同陪葬的物品,其身分主要是奴隸,兩者相近卻不相同。不過無論如何,在殷商王朝眼中,俘虜和奴隸都只是徒具人類形體的動物或物品,他們不屬於「人」,更遑論權利與保障。


在卜辭中,我們可以看到為數不少的臣奴像是牛羊一類的牲畜,被商王朝拿來作為獻祭的祭品:

 

貞:今庚辰夕用獻小臣三十、小妾三十于婦。九月。

癸酉卜,貞:多妣獻小臣三十、小妾三十。


中國古代的俘虜或奴隸,男性稱為「臣」,女性稱為「妾」,這版卜辭記載著商王為了祭祀過世的母親以及女性長輩,一共宰殺了六十位人牲。


有些卜辭會一同把「處理」人牲的方式也寫出來,就是所謂的「用牲法」:

 

丁酉卜,貞:王賓文武丁伐十人,卯六牢,鬯六卣,亡尤。

這裡的「伐十人」不是指討伐十人,「伐」就是砍掉頭顱,是卜辭最常見的用牲法之一。凡是被砍掉頭顱的人牲,或是準備被砍頭做成祭品的俘虜都叫「伐」。所以這段卜辭的內容是:商王用了十個被砍掉頭顱的人牲給先王「文武丁」獻祭。


此種情景若以現今的眼光來看,用「草菅人命,慘無人道」來形容亦不為過。根據推算,殷墟墓中的人牲數量估計約有一萬,卜辭所見的六十位臣妾性命,或者是十顆頭顱,都僅僅不過是商王殘殺人牲的冰山一角。


從總量來看,商代人殉的數量比起人牲要少很多,但這並不代表商王對人殉就比較仁慈,僅僅是因為祭祀時常舉行,人牲的數量積少成多,自然會出現一個驚人的總數,而人殉通常只有商代貴族死亡時才用得上,因此就有一種比較少的錯覺。


其實在目前所發現的殷墟墓葬中,可以看到大量的以人殉葬。若以商王「武丁」墓的侯家莊M一○○一大墓來看,光是在商王武丁的喪禮中奉獻出自身性命的臣奴就有二百二十五位。至於武丁的愛妻──婦好,其墓穴中也發現了至少十六具人殉的骨骸,而且經鑑定發現有男性四位、女性二位、兒童二位,其餘則是性別、年齡不詳的肢骨。


這些人殉都是被以極其殘忍的方式斬殺,斬首自然是最常見的方式,但也有人因劊子手的技術不佳,而殘留下顎、頭顱破裂等等,其中亦不乏奴隸是遭到腰斬或者肢解,他們多半身首異處,依照部位不同,被擺放在商王或王后墓室或墓道四周。除此之外,也有奴隸是被捆綁之後直接推入墓穴遭到活埋的,而這些被活埋者進入墓室後並未喪失意識,他們臨死前的痛苦掙扎,至今還能從骨架的姿勢清楚看出。


也許,逃亡的臣奴正是因為明白自己即將面臨的悲劇,才決定奮力一搏。儘管不知道自己能逃多遠,也不知道離開大邑商之後會遭遇什麼樣的危險,但努力逃出商王朝卻是他唯一的希望。不幸的是,從占卜的驗辭看來,臣奴終究沒能逃過命運的魔爪。


商代使用人牲、人殉的風俗在武丁時期達到鼎盛,此後逐漸減少,原因是貴族需要更多的人力來從事生產。不過這種以人為殉的惡習,直到春秋時代仍十分流行,尤其是在齊、魯地區特別鼎盛,這當然讓孔老夫子氣到凍未條,因此說出一段很著名的話:「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向來溫和的孔老夫子用「斷子絕孫」如此嚴厲的話語詛咒著製俑之人,只是因為對製造人俑的工匠太過敏感嗎?事實並非如此,孔老夫子真正批評的是,貴族們就算用像人的陶俑來取代真實的人牲和人殉,但那份殘忍又不尊重生命的內心之惡,卻是從來沒有改變過的。

 

本文摘自遠足文化《爆料商周:上古史超譯筆記》
本書以商周史為本,結合最新出土史料與考古新發現,撰成有趣又紮實的異聞錄。顛覆你的「商周印象」,邊緣力量才是歷史走向的決定者!從殷商到周朝的異聞錄,全新解讀西元前十一世紀到八世紀的物質文明、精神生活。投映當代政治社會,令人不禁含笑思索。

作者野蠻小邦周用接地氣的方式闡述截然不同的上古史,讀者評其「論述紮實,卻又淺顯易懂;言談幽默又不失知識之傳遞」,讓人讀得開心又具有滿滿的知識量,是史上最萌的商周史。
參考資料
  1. 蔡哲茂,〈甲骨文中的阿波卡獵逃〉,發表於「中國出土文獻與上古史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先秦史學會主辦、天津師範大學出土文獻與上古史研究中心承辦,2013 年 9 月 26-27 日。
  2. 李宗焜,〈從商周人牲人殉論「始作俑者」的義涵〉,《臺大中文學報》第四十五期,2014 年 6 月。
  3. 裘錫圭,〈甲骨卜辭中關於俘虜和奴隸逃亡的史料〉,《裘錫圭學術文集.古代歷史、思想、民俗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 年。
有故事來信📧
大歷史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 讓故事電子報,陪你一起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