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用命換來的世界盃會場:象徵游牧民熱情誠信的卡法拉制度,如何變成奴役勞工的陷阱?

何逸琪 2022-12-01
2022 年 11 月 23 日德國首場比賽上,所有上場球員在拍攝團體照時全員摀著嘴巴,抗議 FIFA 限制球員在足球場上支持人權的舉動(Source:達志影像)

11月18日,睽違四年的世界盃足球賽,終於在卡達登場。從卡達宣布獲得主辦權的那一刻開始,關於人權、性別與勞工的問題,就像烏雲般一直圍繞著這次的比賽。尤其場館建設期間,更是接連被國際媒體爆出移工問題,比如移工在到卡達勞動前須給付一大筆仲介費,到了卡達後也沒有得到當時允諾的薪水,超時工作更是家常便飯。除此之外,英國媒體《衛報》去年也曾經在報導中提到,自卡達成功申辦世界盃以來,已經有超過 6500 位來自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孟加拉和斯里蘭卡的移工在工作時死亡。

 

種種不平等的待遇以及主辦國卡達還有 FIFA 的消極回應,更讓勞工與人權問題,成為本次世界盃之外,最受國際討論與撻罰的爭議。究竟,卡達這個世界上數一數二富有的國家,怎麼會出現這麼嚴重的勞工問題?就讓故事從頭說起。

 


 

有句形容有錢人的俏皮話:「富到流油」,取自富裕人家在寺廟祈福,為神佛添香油,僕傭負載燈油滿溢到街道上;到了 20 世紀,面臨波斯灣的阿拉伯國家則反其道而行之,他們是「流油到富」。

 

從 1970 年代開始,沙烏地阿拉伯、巴林、卡達、科威特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波斯灣沿海國家,因國土蘊藏堪用百年的石油能源,在挖掘後經輪船和油管運送到世界各國,藉此賺進大筆外匯收入。凡是土生土長的國人,無不受國家分配的石油庇蔭,打自出生、求學、工作到旅遊都有石油支撐,國家福利滿到溢出來、呼吸就能發大財。

 

一桶桶原油,鋪成了灣區國家的康莊大道。圖為卡達國家清真寺的停車場。(Source: Alex Sergeev/CC BY-SA 3.0)

世人對於這些國家的印象,也因為石油有了新的樣貌,除了過往身著白袍頭箍紅巾的男子與全罩黑衣的女子外,古老的祖輩裝扮紛紛還魂於現代營建的超奢華叢林當中,陡然間,沙漠聳立起一座座人工島嶼、數不盡的清水噴泉、滿目林蔭大道,只有世人意料之外的,怎也沒有他們買不到或做不到的。

不過,這些讓人久久不敢眨眼、尊覺不凡的硬體建築與設施,往往得力於阿拉伯世界外的廉價勞工,尤其是這次的世足賽主辦國卡達,在全國 290 萬的人口中,就有超過 80% 為僑民,例如:尼泊爾的家庭照顧員、南印度與斯里蘭卡的粗工,乃至於非洲肯亞移工等等,這些外來的移工們,才是灣區國家主要的勞動力。不過,這樣一個依賴外國勞動力的國家,到底是怎麼發展出不平等的惡劣勞動環境

我們相信「人文知識」是重要的
我們相信「認識歷史」該是全民運動
我們相信「脈絡與思辨」才能好好理解世界


——每日 5 元,今天就成為「人文知識」的守護者!——

49TWD/一篇
我只想讀這篇,支持好內容
訂閱故事,可以得到什麼?
文章資訊
作者 何逸琪
刊登日期 2022-12-01

文章分類 故事
收錄專題
足球場外的世界盃
JUST KICK 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