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我究竟犯了什麼罪,我自己都搞不清楚。」既是東洋聖女貞德又是第一漢奸的川島芳子

Cathy Tsai 2020-11-10

1945 年 8 月,昭和天皇決定接受《波茲坦宣言》向盟軍投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畫下句點。不過在此之前,勝望在即的中國重慶國民政府,早已經著手進行戰後「漢奸裁判」的收網部署。


就在國共重慶會談,簽署「雙十協定」的同時,軍統局的密探逮捕了蟄居於北京東四牌樓的川島芳子。這個逮捕的行動,軍統局已在周邊佈線了兩年之久。川島芳子被捕後的一個月,日中媒體才先後報導了川島芳子被收押、移監與審訊的消息。    


當時雙方媒體的報導,日媒大多以沉穩、精簡的描述,著眼於川島芳子作為「東洋的瑪塔哈麗」,在戰時的間諜角色。不過,環顧中方的各種大報小報,則如同百花齊放,對川島芳子的公私生活,不問事實與否,卻極盡渲染與污名化之能事。

 

冀高院偵查川島芳子的報導(Source: 1946 年 8 月 26 日《民報》)

1947 年秋天,河北高等法院數度開庭審理川島案,爭睹入庭旁聽的民眾竟湧入入千人之多,造成推擠、衝突不斷,法院的公物與秩序都為之混亂。與審理因戰時親日而戰後被控漢奸的陳公博、周佛海、陳璧君等人相比,川島芳子開庭審理時顯然更受到矚目。

 
報導川島芳子由平解抵京(Source: 1947 年 2 月 25 日《民報》)
《大公報》中的川島芳子落網報導(Source: 作者自攝)

「人在小時候受過的教育,可以說會關係到一輩子。」

川島芳子出身於致力復興清室的肅親王家族。清室退位之後,年僅五歲的芳子隨著偌大的家族,透過日方的協助之下,遷居日本的租借地旅順。


芳子的生父善耆認為教養應文武兩道兼備,因此安排子女學習書法、體操,並聘用日籍教師授予日文、數學等課程,這或許隱然形塑了芳子日後無論在學校或投身復辟事業之際,不拘性別藩籬的行事作風。


兩年之後,七歲的芳子受命東渡日本,成為父親摯友川島浪速的養女。之所以這樣安排,是因為致力復辟的肅親王,與醉心滿蒙獨立運動的川島浪速,希望藉此互通聲氣,建立人脈網絡。


在日本時期的川島芳子(中)與其兄弟、養父川島浪速(下)(Source: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此外,芳子東渡生涯的展開,或許是與清末貴冑出洋開眼界的趨勢有關。甲午戰爭以來,皇室親貴出洋從事訪問、考察甚至負笈國外,漸非罕有之現象,滿清幾位皇室成員也曾先後出訪歐美日各國。肅親王家族裡,除了芳子之外,其數十位兄弟姊妹之中,亦多有被送往日本求學與生活的經歷。


1947 年,身處囹圄的川島芳子寫給養父浪速的信中提到:

 

我們相信「人文知識」是重要的
我們相信「認識歷史」該是全民運動
我們相信「脈絡與思辨」才能好好理解世界


——每日 5 元,今天就成為「人文知識」的守護者!——

49TWD/一篇
我只想讀這篇,支持好內容
訂閱故事,可以得到什麼?
文章資訊
作者 Cathy Tsai
刊登日期 2020-11-10

文章分類 故事
標籤
收錄專題
2020|十一月關鍵字:歷史上的反派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