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暗藏在上海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與韓國人的獨立運動

黃偉雯 2018-10-05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總統威爾遜先生提出了「民族自決」的思潮,這股思潮席捲全球,而在臺灣,這股力量進而推動了臺灣日治時代著名的「議會設置請願運動」(1921-1934),在中國,則是影響了「五四運動」(1919),在當時同為日本殖民地的朝鮮也興起了「三一運動」(1919)。


朝鮮「三一運動」發生後,以孫秉熙及李承晚為主的 33 位民運人士,共同發表了獨立宣言,但卻遭到日本政府的鎮壓。後來部分的有志之士流亡至俄國及中國,其中在上海的民運份子更是成立了「大韓民國臨時政府」,並由李承晚擔任國務總理,而他也是日後韓國的首任總統。


今在上海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舊址 (source:作者提供)

江華島條約後的李氏朝鮮

1875 年,日本與朝鮮簽訂了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江華島條約》之後,李氏朝鮮政權逐漸走向末日,而當時的朝鮮正面臨著內憂外患的困境,政治上有興宣大院君與兒媳婦閔妃(死後追諡明成皇后)的內鬥;外交上則有日本來的威脅,自明治維新後,日本力求西化與擴張通商口岸進行貿易,因此把矛頭指向了朝鮮,加上幕末以來流行的「征韓論」,使得朝鮮的情況危急有如在熱鍋上的螞蟻。


當時,高宗的父親,也就是興宣大院君實行了鎖國政策,但媳婦閔妃傾向開港通商,於是她秘密派人去釜山與日本來使接洽,公公與媳婦的內鬥逐漸浮上檯面。而日本效法過去美國對日本的「黑船事件」,對朝鮮發動三艘軍艦,先後攻擊了釜山與江華島,迫使朝鮮打開國門,也就是史上的「雲揚號事件」(又稱「江華島事件」),事後兩國簽訂了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江華島條約」。


雲揚號兵士朝鮮江華之戰圖(木版畫的想像圖) (source:wikipedia)

1882 年,興宣大院君發動「壬午兵變」,企圖重新控制朝鮮的政局,導至閔妃倉惶出逃。當時朝鮮尚屬大清的藩屬國,清朝因而派出清朝朝鮮事務大臣吳長慶及已經在北洋艦隊擔任幫辦的袁世凱一同協助平定此次兵變。當閔妃重回朝鮮掌權後,便開始一連串的現代化改革,但卻也是在此時與日本簽訂了「濟物浦條約」,讓日本在朝鮮坐擁駐兵權。閔妃漸漸看出日本對朝鮮的野心,於是轉向與俄國合作,為此埋下她日後被日本人暗殺的悲劇種子。


1895 年,甲午戰爭結束後的數月,日本公使三浦梧樓率軍隊攻入朝鮮宮廷,刺殺閔妃,此時的朝鮮基本上已無能力阻止列強急欲入侵朝鮮的局面。兩年後,高宗在日本的壓力之下,正式改國號為「大韓帝國」,自此遭暗殺的閔妃才得以正式追封為「明成皇后」。高宗雖然是李氏朝鮮第一位稱帝的皇帝,但實際上卻是名存實亡,處處受限於日本。朝鮮種種舉動的背後,其實代表著朝鮮正式與中國脫離宗藩關係。


「日俄戰爭」後的大韓帝國被迫與日本簽訂保護條約。1907 年高宗宣布退位,由他的兒子純宗接任皇帝,此時的大韓帝國基本上已是日本的保護國。1910 年日韓正式簽訂《日韓併合條約》,大韓帝國正式成為日本的殖民地,開啟了 35 年日本殖民朝鮮的時代。


高宗 (source:wikipedia)

暗藏在上海潮流新天地中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1919-1948)

成為日本殖民地後的大韓帝國,在一次大戰期間受到民族主義及民族自決思潮的影響,於 1919 年發動「三一運動」,是一戰後首次在殖民地上出現的大型獨立運動,同時也將朝鮮的民族自決氣氛帶上高峰。主張獨立的人士在首爾的塔洞公園宣讀《獨立宣言書》,向世界宣布韓國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更有超過百萬的群眾參與了反日活動與武裝抗議。這場活動也同時影響了中國的「五四運動」、印度的「不合作運動」及土耳其的「民族運動」等。


「三一事件」持續了三個月,這期間遭到日本鎮壓的民運人士前後出逃國外,其中流亡海參威的志士成立「大韓民國議會政府」,留在韓國的民運人士成立「朝鮮民國臨時政府」,流亡至上海的人則成立「臨時議政院」,並制定《大韓民國臨時憲章》,建立「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其地點就在今天上海精華地段的新天地一帶。然而,這個臨時政府並沒有得到任何國家的承認,雖然當時的中國也沒有承認大韓民國臨時政府,但只要是力所能及,中國仍盡可能地對這個臨時政府提供所需的援助。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是時代下的特殊存在,在動盪的年代,它以未明的身分參與多次刺殺與營救行動,雖然這個政府並非正式的存在,但卻在歷史上留下許多值得書寫的篇章。


今天如果要參觀「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只要前往上海的新天地馬當路舊址就可以一窺其神秘面貌。這間臨時政府辦公室位在不甚起眼的巷弄民宅間,且格局也不大,卻時是韓國觀光客到上海的必訪之處,南韓的歷任總統如朴槿惠、李明博、盧武鉉、金大中、金泳三等均到此參觀過。如果有看過韓國電影《德惠翁主》與《暗殺》,應該也會對這個歷史景點更有印象與深刻感受。


電影《暗殺》海報 (source:wikipedia)

魯迅公園裡的「梅園」是在紀念誰

魯迅公園原名「虹口公園」,曾經是虹口遊戲體育場與打靶場。過去魯迅住在虹口區的大陸新邨時,最喜歡的就是到這裡散步。魯迅去世後他的靈柩還被遷移至此地擺放,所以公園內的最大看點就是魯迅墓。不過在這著名的紀念公園中,你可知道它同樣藏著一段為人淡忘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史嗎?


在 1932 年的「一二八事件」後,日本決定要在 4 月 29 日也就是昭和天皇誕辰那天,在上海舉辦「淞滬戰爭祝捷大會」,地點就是當時的虹口公園。消息傳出後,國民政府及流亡在上海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都感到憤慨,於是策劃了一場的暗殺活動。當時在上海灘著名的暗殺好手──有斧頭幫幫主之稱的「王亞樵」,也加入了這次的策畫行動並提供經費。


當時,日本人因為維安考量故禁止中國人進入會場,所以實際執行暗殺任務時選擇投靠了「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的獨立運動份子── 通曉日語的韓國人尹奉吉。


尹奉吉 (source:wikipedia)

在接受「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的特訓之後,尹奉吉於祝捷大會當天成功暗殺了日軍的上海占領軍總司令白川義則,而日本駐華公使的重光葵也被炸斷一條腿,算是日本侵華期間一次成功的暗殺事件。但這位尹奉吉後來還是被日本送回神戶槍決,成為時代的犧牲者。


後世的人們並沒有遺忘他,獨立後的大韓民國為尹奉吉及其他兩位烈士舉行國葬,首爾也有尹奉吉紀念館,1992 年上海市經外交部的批准,也在虹口區的魯迅公園裡,建立韓式建築「梅軒」(後來擴建成「梅園」)來紀念這位尹奉吉先生。


德惠翁主是誰

在李氏朝鮮的時代,只有中宮嫡出的女兒才能被稱為「公主」,而嬪妃所生的就只能稱為「翁主」。高宗在 60 歲高齡(1912)時,梁尚宮(後封為梁貴人)為他生下女兒,這讓子女運薄弱的高宗喜出望外。雖然此時大韓帝國已是日本的殖民地,但宮中仍維持舊制,為了讓這個女兒可以得到更多的愛、能在動盪的時代裡平安成長,高宗竭盡所能的去疼愛德惠翁主。德惠翁主 7 歲以前的童年可以說是她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然而當高宗去世後,她就像是失去了保護的大樹,皇宮裡再也沒有人能護她周全。 13 歲時(1925),德惠翁主在被迫送去日本接受日本教育。


德惠翁主 (source:wikipedia)

從踏上日本那一刻起,德惠翁主就無時無刻想著要回到祖國,卻得等到 37 年後才實現這個願望。在這期間「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曾派出特務潛伏日本,伺機帶翁主回到韓國,但是計畫中終究宣告失敗。隨著時間一年一年的過去,因為日本在二戰的戰敗加上翁主的精神狀況不佳,歷史的河流逐漸淹沒了這位末代翁主,當時許多韓國人甚至不知道有位末代翁主仍滯留在日本,使她歸期遙遙。


1961 年韓國發生「五一六軍事政變」,由朴正熙少將 [1] 帶領軍隊發動政變,結束一年多的「第二共和國」(1960-1961)[2]。朴正熙在掌握大權後於同年出訪美國,路經東京時,他會見了過去在殖民時代就到日本的英親王 (高宗之第三子)及其夫人李方子女士,而直到此次會面,德惠翁主才又重新被提及,朴正熙甚至是第一次聽說原來還有一位朝鮮舊時代的翁主留在日本,也因為此次會面,重燃了翁主歸國的機會。


1962 年,離開韓國 37 年的德惠翁主終於重新踏上祖國的土地,但她也從當年稚嫩略帶憂愁的少女成為精神疾病纏身的老婦人,過去曾經在童年時侍奉她的乳母及宮女莫不潸潸淚下,感嘆命運的捉弄。而舊時代的朝鮮時光隨著德惠翁主與英親王夫婦二人在 1980-1990 年代的去世,正式謝幕於歷史舞台。

 



[1] 大韓民國第五屆至第九屆總統 (1963-1979),死於暗殺,他也是第 18 屆總統朴槿惠的父親。


[2] 1948 年「第一共和國」取代二戰結束後由美國軍政廳控制的南韓,李承晚是第一任總統,但因為長期獨裁親美,李承晚去世後,大韓民國進入到「第二共和國」。「第二共和國」由朴正熙帶領的政變取代,新政府解散國會實行「維新憲法」,在朴正熙的年代,大韓民國歷經第三及第四共和國時期。朴正熙總統被暗殺後,全斗煥發動政變,並於 1981 年修改憲法,這時大韓民國進入到「第五共和國」。1988 年韓國爆發民主運動,經過公投通過第五次憲法修正,「第六共和國」正式成立至今。

 

本文同時刊載於《翰林高中歷史專刊》2018 年 10 月號
本文部分內容摘錄自作者的作品《遊戲上海:穿越魔都百年行》(2017:華成出版)
 
文章資訊
作者 黃偉雯
刊登專欄 黃偉雯的世界視角
刊登日期 2018-10-05

文章分類 故事
大會報告📣限時好禮等你拿🎁
2024/10/29-11/29加入支持方案,即可獲得故事最新力作《表裏京阪》一本!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