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迷宮:艾瑪 ‧ 榮格的婚姻與精神分析的早期發展

書目:Catrine Clay, Labyrinths: Emma Jung, Her Marriage to Carl and the Early Years of Psychoanalysis.
New York: Harper, 2016.

所謂「成功的男人背後,總有一位偉大的女人」,常是讚頌女人為了成就男人而犧牲自己。不過,《迷宮:艾瑪 ‧ 榮格的婚姻與精神分析的早期發展》( Labyrinths: Emma Jung, Her Marriage to Carl and the Early Years of Psychoanalysis,以下簡稱《迷宮》)以艾瑪 ‧ 榮格(Emma Jung, 1882-1955)為切入點,不但對於她的丈夫榮格(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提供了另一種視角;並且透過婚姻生活,具體描述她對於精神分析理論的貢獻過程。這個堅毅而鮮明的女性形象,不只是「自我犧牲」而已。


艾瑪 ‧ 榮格本姓 Rauschenbach,出身於瑞士數一數二的有錢人家,體態略顯豐腴,性情溫良。1899 年,17 歲的艾瑪與榮格相戀,1903 年結婚。出身低微的榮格,在蘇黎世的一家精神療養院攻讀博士,並擔任助理醫師,指導老師是 Eugen Bleuler(「schizophrenia」(精神分裂症)就是 Bleuler 先生所造的新字)。榮格既窮又負債,精神疾病又是當時醫學之中最受輕賤的一科,看來似乎沒什麼前途。而艾瑪對於心理學一直深感興趣,只是父親不讓她上大學。她看出榮格聰敏過人、並且用功努力,嫁給他便有機會接觸心理學。艾瑪的父母也支持這對戀人,希望女兒得到幸福。另外,學醫的榮格可以照料艾瑪父親的梅毒症,這也是艾瑪一家接受他為女婿的誘因。


1903年,艾瑪與榮格於維也納拍下的照片,他們的婚姻正要起步。來源:https://goo.gl/TMn9rd

艾瑪婚後的狀況,可以大略分成幾個方面來看:


榮格的個性

榮格來自一個有心理問題的家庭,從小就患了現代所謂的強迫性障礙(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有著屬於自己的秘密儀式。譬如,他會把塗上顏料的小雀鳥放進鉛筆盒,然後藏在閣樓上。在學校裡,他會在小紙卷上寫一些神秘的文句。他也有些怪異又瘋狂的夢境,譬如上帝在大教堂的圓頂上大小便,或者 12 呎的陽具立在一個寶座上。後來他到精神療養院工作,還遭同事誤認為某一位病友。榮格思想裡的夢境、符號象徵等,許多即來自幼年的經驗。而他從事精神疾病的研究,或許也為了理清他自己的心理問題。


成年後的榮格,並不是個好相處的同事、丈夫或父親。跟精神分析師同儕相處的時候,他總想掌控全局。想跟他爭辯的人,要不是遭受他嚴苛又羞辱性的言詞威逼,要不就是恭聽他滔滔不絕的講話。有時無名火一燒起來,他會把手下的人罵到掉淚。其實,他在攻讀博士時,早已有「壓路機」的惡名。


婚後,榮格不改自私、自戀、霸道及大嗓門。他在家裡總是盛氣凌人,脾氣很差。在撞球臺上,艾瑪必須讓他贏,免得他大發雷霆。他打羽毛球時,會一聲不響的把羽球推過地上白線以便得分。他的餐桌禮儀也很糟。他的一個孫子回憶說,他啜湯或半熟蛋的方式,實在噁心之至。榮格還認為,男人應該有好幾個妻子,但艾瑪不該有別的男人。出外購物時,譬如在糕餅店裡,他還會把起司洋蔥塔彈到天花板上,毫不客氣地表示他不喜歡。


榮格所引起的麻煩,都靠著艾瑪來善後。她很令人樂意親近,懂得替人著想,相當聰明而有耐性、有包容力,只是這些特質不如榮格有「爆點」而引人注目。她明白自己絕不可以跟榮格相爭執,所以在人際相處中,常把自己表現得很蠢笨。榮格欠缺一般人的常識常理,而正因為艾瑪的相助,他的人生才不至於完全崩壞失常。


榮格的工作,以及他與女性患者的關係

榮格原本靠著精神療養院的工作來賺取溫飽,娶了艾瑪之後,立刻抒解了財務困境,可以更自由地鑽研精神疾病。他們按照一般作法,住進了療養院。艾瑪除了提供更好的物質生活以外,也幫丈夫撰寫病患報告,高度參與了他的工作。後來,艾瑪也接受精神分析的訓練,成為專業的分析師。


榮格於 1925 年的一篇論文〈婚姻即心理關係〉("Marriage as a Psychological Relationship")主張:人與父母的關係無論是好是壞,都會直接影響他對於配偶的選擇。典型的婚姻裡,其中一方與自己父母有正面的關係,而另一方則相反,遺傳了某些很難妥善調和的特質。為了處理性格上的這種幽微之處,為了追溯其中的種種糾結及曲折,往往十分耗損對方的精力。結果,雙方很容易掉進「迷宮」裡(這正是《迷宮》書名的由來)。作者指出,榮格這篇論文就是在描述自己的婚姻:聰明能幹的太太,費心應付著精敏早慧、但精神不太正常的丈夫。


對現代人而言,把榮格的論文對應到他的婚姻,似乎混淆了專業與私人之間的界限。但是,精神分析的早期階段卻充滿著這種混淆。大量的第一手經驗寫進了理論文獻之中,而分析師不只詮釋自己的夢境,也詮釋身邊親近者的夢。在此,不妨大略描述精神分析的基本假定。對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榮格而言,無論是發掘精神疾病的病因,或夢境的詮釋,都是為了追溯某些被壓抑、或者藏在「無意識」(the unconscious)層面的意念或想法。一旦揭露了這些深層意念,精神疾病就可以得到「治癒」,夢境的意涵也得到了適當的理解。為達此目的,分析師必須與病患進行長期的談話,去交涉、挖掘許多私人領域的訊息。而有些病患在治癒之後也接受了分析訓練,從自身的經驗進展到精神分析的專業。


不過,也正由於分析師與精神病患的密切談話,以致雙方很可能發展出情愛關係。而在榮格身上,這類關係更為不堪。榮格醫師高大英俊而有魅力,女病患容易愛上他,而他也不排拒。榮格專業能力與聲望的成長,也伴隨著性愛的斬獲。即使夫婦倆前往美國、乃至整個歐洲,他也不乏出軌的機會。電視節目主持人 John Freeman 曾於 1959 年到瑞士訪問榮格(當時艾瑪已去世),85 歲的老大師甚至還帶著女友。艾瑪既鄙視、又忍受著榮格的不忠。每當榮格醫師與女病患傳出緋聞,艾瑪便以離婚為要脅,這種摩擦成了夫婦之間的常態。


19 歲的莎賓娜(Sabina Spielrein),就是榮格的不倫戀女主角之一。她會不自主地旋轉頭部,吐著舌頭,發狂尖笑。她還偷來斧頭和梯子,以為自己每晚都會登上火星。她又幻想自己在大庭廣眾之前被打屁股。榮格認為,良好婚姻的先決要件就是允許婚外情。女性患者的精神失常並不會使榮格卻步,而莎賓娜也沒在怕的。


莎賓娜(Sabina Spielrein)

安東妮雅(Antonia Wolff)也是一位知名的女主角。她三十多年來一直出入榮格夫婦家,毫不忌憚地扮演第三者,直到 1953 年過世為止。她並不討人喜歡,榮格的女兒還認為,正常人絕不會愛上安東妮雅這種女人。言下之意,榮格並不是正常人。艾瑪不僅在私人方面容忍著三角關係,在專業領域,三人還不斷來回地分析彼此的患者。


安東妮雅(Antonia Wolff)

榮格與這兩個女人的關係,究竟到什麼地步?《迷宮》並沒有明言。即使是面對一些辛辣的細節,作者也相當克制,不作加油添醋的描繪。但作者所致力刻畫的是,艾瑪在難相處的丈夫、以及他不斷的婚外情之中,逐步建立了自己精神分析上的專業成就。


榮格與佛洛伊德的關係

佛洛伊德之於榮格,原本具有亦師亦父的地位。榮格很景仰他,而佛洛伊德亦認定榮格是他的學術傳人。並且,佛洛伊德因為猶太人的身份而受到執業限制,而榮格卻不是猶太人,他可以將精神分析推廣到研究資金更充裕之處,尤其是美國。


艾瑪也與佛洛伊德有密切的交流。當她遇到夫婦相處的難題時,常向他尋求建議。後來,當佛、榮的理論開始分道揚鑣、互相牴牾時(佛洛伊德認為,幼年期的性創傷是心理發展的重要基源,他因此提出「伊底帕斯情結」的概念。但是,榮格卻不因為自己年幼時曾受惡待,而追隨他的主張),艾瑪又居中調停。她寫了謙卑而條理分明的信,為丈夫、也為她自己作辯(因為她開始受訓為心理分析師)。可以說,艾瑪主動藉著婚姻關係,而與佛洛伊德建立了私交,以及學術的來往。


佛洛伊德與榮格等人的合影。

艾瑪的學術遺產一直受到忽視。而誠如《迷宮》所清楚呈現的,榮格的學說在相當程度上得益於婚姻中的具體細節。假使沒有艾瑪──無論是金錢的支援,生活的照顧與相處,或思想學說的交流,恐怕不會有如今的榮格。艾瑪與丈夫的牽絆長達五十二年,儘管跌跌撞撞,充滿火藥味,兩人卻共同開拓了精神分析的面貌。


《迷宮》是大出版社所推出的第一部艾瑪傳記,肯定了她在精神分析上的專業,也肯定了她是這門學科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文章資訊
刊登日期 2016-11-10

文章分類 故事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