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以雄偉堂皇的神殿、貴族陵墓聞名於世,雖只是數千年盜墓者劫掠後殘存的金銀珠寶,已足以讓我們眼花撩亂。這些神殿、陵墓壁面上通常還有壁畫裝飾,記錄現實的歷史 / 人生大事,也描繪人死後與諸神、祖先的互動,以及穿過冥界,通過最終審判,到達極樂世界。
乍看之下,可能會以為古埃及人生活苦悶,大家只能嚮往著死後的第二人生。然而,壁畫中呈現的理想世界,死者並非只坐等著後人的祭祀奉獻,他們照樣農牧漁獵,為生活勞動。因此,應該說古埃及人是熱愛生活的,即使死去還是希望靈魂可以像活著那般過日子;而屍體之所以製作為木乃伊保存,正是為了有一天靈魂可以回到身體裡重生復活。
從這個角度來看,這些壁畫就是人們生活的寫照,只是經過一點美化。
打開一次就關上的神祕墓室壁畫
Nebamun 墓室壁畫以其色彩繽紛、線條細膩著稱,提供了許多畫面,讓數千年後的我們想像古埃及生活的模樣。
在 19 世紀初發掘後,這座墓室很快的又被填了起來,以防有其他不速之客前來偷盜或破壞。當初的行動非常小心而隱密,連墓室的確切地點都沒有留下紀錄,以致在發掘者過世後,就沒有人知道這座墓的正確位置了,再也沒有人找到。
這些被運回歐洲,現藏於大英博物館的壁畫中,可以看見一個漁獵的場景,墓主人 Nebamun 站在船上,往莎草叢前進。壁畫底部雖然已破損,但水中仍可以看見魚群優游。空中水鳥、蝴蝶紛飛,Nebamun 左手持武器,右手已徒手抓住了幾隻飛鳥,腳邊還有一隻貓也在幫忙獵鳥,看來這會是一次大豐收的出行。
埃及的藝術中,人物的大小不一定會依照實際比例,其大小會依照尊卑和重要性而調整。以這幅壁畫而言,Nebamun 是墓主人,是理所當然的主角,所以佔了畫面中央的位置,且最大。後方的妻子略為嬌小,除了顯示尊卑,也可能是真實的比例,但再看看Nebamun的孩子,被縮小到可以跪坐在 Nebamun 兩腳之間,只跟一旁的貓差不多大小。
這家人乘坐的船看起來也不大,像是一張簡單的草筏。依傍尼羅河而居,船是古埃及的主要交通工具,船可不會都這麼簡單。感謝古埃及人不遺餘力的想方設法,將現世的生活帶到死後世界,除了壁畫甚至製作各種模型,讓我們有機會一探究竟。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於 1920 年在另一座 Meketre 墓中,找到二十多組各類模型,像是下圖這艘船,看起來雖小,卻載了十多人,包含划船人的各種工作人員(這些不重要的人在 Nebamun 的壁畫中應該是省略掉)。Meketre 的這艘船上甚至設有可遮蔽陽光的休憩空間,並不只是陽春的交通工具。
漁獵是相對不穩定的食物來源,所以人類文明發展出定居的農業社會,對於有辦法負擔的起華麗墓室的古埃及貴族而言,出航打魚其實更像是一種休閒活動──
不然你看,在 Nebamun 墓壁畫的另一個場景中,成群的牛隻被帶到 Nebamun 面前,一旁有書記官清點紀錄;而在已毀損不見的其它畫面中,墓主也許點收著作物的收成,有些壁畫甚至會呈現墓主親自參與農耕及收穫。
死後還要這麼辛苦好像有點可憐,但也不得不佩服,古埃及人其實很有遠見,後人的祭祀奉獻豈能直到永遠,自力更生者才能真的確保死者衣食無虞,並且時常與親朋好友開趴同樂。
Let’s party! 除了跳舞,還有裸女服務
Nebamun 的墓室壁畫精彩的,可不只有漁獵圖,高朋滿座的宴饗圖更是無與倫比。
這個盛大的場景,可惜不見男女主人──畫有他們的部分似乎並沒有被運回歐洲,有可能考古學家發現時就已經毀壞,也可能是出於實際的選擇,因為大部分的壁畫宴會,主人比例最大,但通常就是端坐在堆滿供品的桌旁,面對著眾賓客,不會有太多有趣的變化,所以,要帶回來,就要帶符合當時歐洲收藏家的品味的畫面,才能確保換取到足夠的經費,可以進行下一次的考古活動嘛。
很多墓室壁畫中的賓客,也就是排排坐的。其實古埃及的藝術本來就不像希臘藝術那樣柔美協調,而是較為僵硬古板的,即使畫舞者也可能會出現像上圖那樣僵硬而滑稽的畫面。但能夠畫出如此活潑生動漁獵圖的藝術家,可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在這宴會場景中盡其所能的大展身手。
我們可以看到所有賓客都面向左邊,顯示這幅壁畫原本是在墓中走道的右側,當來訪者走入墓室,就跟畫面中的眾賓客一樣面向現已消失、但應該在整個畫面左端、面對著眾親友們的主人。
這些賓客雖然大多是規矩的端坐著,但也有些人轉身交談或餵食身旁的人。他們所坐的椅子和我們現代的椅子竟然差不多──也就是說,這種四隻腳支撐方形椅面,並且有椅背的座椅至少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仔細一看,他們的椅腳還都做成的獸足的造型,是名副其實的「腳」。
這並不是畫家逞能,大英博物館就收藏了一把這樣的椅子,可見這些畫還是參考了真實的場景物件。而這件實物的椅面,也用了我們現代木/籐椅上常見的網狀編織,既通風又比木板有彈性,可以坐得更舒適。
若無樂舞飲食,頂多就是親友聚會,怎麼稱得上是宴會呢?Nebamun 的宴饗圖經學者還原重建,認為賓客們原本應該分坐為四列。第一列的賓客不僅有年輕的裸體女僕服侍,椅邊還擺放著大盤的水果,可以隨時取用。那些黑色圓形的水果,推測應該是葡萄,考古學家也曾經找到一盤乾燥保存了數千年、總計 285 顆葡萄乾。
除了吃水果,埃及的主食其實是麵包。尼羅河每年的氾濫帶給古埃及人肥沃的黑泥,能夠種植穀物,並製作成麵包、釀造啤酒。這樣的飲食習慣乍聽滿現代的,不過他們麵包可不像我們所知那麼鬆軟,因為他們的麵粉是將穀物以石器碾碎,放在石模或土模裡進爐烘烤,不但很難像現代麵包那麼細緻,還會夾雜小碎石,口感可能是我們不敢恭維的,碎石還會傷牙齒,所以古埃及人牙口普遍不太好。
這個宴會的主要餐桌,在畫面的左端,桌上堆放著麵包、葡萄、無花果、肉品等,桌子底下則有一罐罐的酒,舞女旁有更多酒罐,這些酒罐外面掛著串串葡萄,顯示裡面應該是葡萄酒。這些葡萄酒罐可不像現代酒瓶,只是幾百毫升的大小,實物大約都有半個人高,這個會場擺了這麼多罐,可見古埃及趴踢也是無酒不歡啊!
啤酒才是日常飲品!喝起來!
不過,葡萄酒可是昂貴的飲料,貴族盛宴上才會出現,一般平民可消費不起這種奢侈品,「啤酒」才是大家日常的飲料。
古埃及有一段頗常見的咒語,希望透過每次複誦,讓死者從神那裡分享到所需的奉獻。當中會羅列一些希望死者吃用無虞的生活必需品,清單長短,視書寫的空間和寫咒語之人的字彙量而定,但最基礎的就是麵包和啤酒。如果還有其他東西,例如牛、禽鳥、方解石(石器材料)、亞麻(衣料)、塗油、香料等,通常也是麵包排第一,啤酒第二,可見啤酒的重要性僅次於主食。
這倒不是說整個古埃及都是酒鬼,而是在衛生條件不佳的年代,人若喝到不乾淨的水很容易生病,由穀物發酵釀造而成的啤酒,才是更安全的理想日常飲品,所以這些啤酒通常酒精濃度也不高,老少咸宜。
喝酒有人是細細品嘗,有人則會豪飲一番。這場宴會上喝酒的狀況看起來還算客氣,是由女侍以小碗服侍賓客飲用,但在另一個古埃及墓畫 Puiemra 的宴會上,可是有客人直接整瓶酒拿起來灌,再另一個 Neferhotep 墓室所繪的宴會中,甚至有女客喝到都吐了,也被寫實地畫到了壁畫上。
除了吃吃喝喝,Nebamun 墓室壁畫中的宴會,還有準備餘興節目。兩個裸身、只穿戴了些許首飾的舞者賣力的扭動身體(我們 Nebamun 請來的畫家果然沒讓大家失望,這兩人的舞姿靈活多了!)
舞者左邊的一人位吹奏著雙管笛(double-flute),旁邊三人則以雙手打節拍。雖然所有人嘴巴緊閉,沒有人微啟朱唇(不張口也算是古埃及藝術的特色之一,即使吃吃喝喝的賓客也是如此),但古埃及的繪畫有時候就像漫畫,文字除了記事,也可以是他們所說的話,而這些表演者頭頂上方則是她們哼唱的歌詞。
經過數千年,玩興依然不減
從這些精采的壁畫看下來,古埃及這個兩三千年前的社會,離我們既是那麼遙遠,卻也沒有那麼遙不可及。
古埃及人就跟我們一樣,樂在享受生活,喜歡吃喝玩樂。他們吃的同樣是麵包和水果,同樣也愛吃肉、喝酒(也會不小心喝太多),沉浸在音樂中,欣賞舞蹈。從這方面看起來,人類,可說是數千年如一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