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臺灣通史】林占梅是弭平動亂的英雄或縱容犯罪的惡人?對抗戴潮春卻捲入犯罪疑雲的清代文人

竹塹地區曾有座美麗庭園「潛園」,位在今天新竹市西大路與中山路附近,據說當年山水景色不輸板橋林家花園。

不過說到潛園的主人──林占梅,留給後人的印象卻相當分歧:一是平定戴潮春事件有功的「英雄」,二是吟詩彈琴作畫樣樣行的吟社主人,三是縱容佃人姦殺少女的罪人。

這樣複雜的形象,也讓《臺灣通史》作者連橫極力為潛園主人澄清,在〈林占梅列傳〉直言:「占梅急公好義,品學兼優,[......]林占梅為一時之傑,傾家紓難,保障北臺,忌者多方構陷,占梅竟以憤死。」並多次引用當年客居(清代 Airbnb)潛園的林豪觀點:「以視夫階下叩頭者,其人之賢不肖何如也。」

到底林占梅是英雄?是文雅書生?還是包庇兇手的罪人?細究事情背後的緣由,恐怕比連橫想的複雜。
 

林占梅像(Source:國家文化記憶庫

掌握財富密碼的竹塹林家

1821 年(道光元年),林占梅誕生在已頗有資產的竹塹林家。

竹塹林家歷史可追溯到 1683 年(康熙 22 年),林三光作為漳州一帶的閩南士族攜兒渡海,遷居到府城檨子林,而後歷代子孫先後在諸羅(嘉義)、雲林海豐港、彰化西螺保、埤頭、背莊等地居住。最後林占梅的祖父林紹賢,隨其父親在竹塹落腳,那時林家已是竹塹的富商。

林家掌握了什麼財富密碼呢?民間野史《百年見聞肚皮集》紀錄,林家收墾地佃租之外,還有成立商號「林恆茂」在呂宋群島坐擁商船,獲得巨利。不過根據連橫的調查,林紹賢掌管全臺灣鹽務,可能是致富的關鍵。清朝時期,臺灣鹽業屬專賣制度,官方介入收購民間製鹽,再轉賣給販戶徵收鹽課。買賣鹽的交易關係鏈,並非人人可做,得與官方維持良好關係才有機會介入。

然而出生富裕的林占梅,自述童年並不快樂。父親在他六歲時去世,自虧年少性格魯莽,揮霍成性。直到十四歲,母親將林占梅託付給進士黃驤雲教導,也是林占梅未來的岳父。

黃驤雲帶林占梅上京城,親眼看到所謂的京城,還有考取進士做官的「成功人士」,對林占梅產生不小衝擊。林占梅的進京行程還包含揚州、姑蘇、洞庭、西湖等地。江南庭園的蜿蜒風貌,對他往後建造潛園的想法,多少有所啟發。

十七歲那年,林占梅得知祖母病危,趕緊歸鄉與黃驤雲女兒成婚,還有學會分攤家族事業。名義上,林家大業由五叔林祥雲掌管,但五叔體弱多病,家族事務實際上是林占梅在打理。

這段期間,臺灣眾多公共事務,舉凡參與戰事到修築建物,都能看見林占梅參與其中。1841 年(道光 21 年),鴉片戰爭延燒至廈門、臺灣一帶,林占梅捐款一萬兩修築砲台、軍備,獲得貢生賞加道銜,意即科舉免童試,可直接參加鄉試。緊接著兩年後,林占梅捐銀防堵八里坌口,獲得準知府資格;再一年,林占梅募集勇兵鎮守大甲溪,抵禦漳泉械鬥,獲賞戴花翎。

臺灣士紳靠捐獻獲得官職的案例屢見不鮮,畢竟官方與地方士紳的合作,是相互依存的關係。官方需要士紳捐納修築城牆、增購軍備,甚至協助出兵作戰。精明的士紳當然需要得到相對應的回報才肯做事,而官方賜予的官職,是士紳從地方霸主翻身為統治階級的機會。

在這層依存關係上,林占梅不斷捐獻的行為,背後理由恐怕不像連橫說的「急公好義」如此簡單。官方與地方士紳的共利關係,恐怕才是大家族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的原因。


吟詩是詩人,更是交際花

1846 年(道光 26 年)五叔去世,家族大業正式落到林占梅肩上,此時他已有諸多官銜在身,又在 1849 年(道光 29 年)捐獻銀兩修築大甲街余林氏貞節牌坊,捐款額是中士紳第一。同年,「潛園」開始修築,可想見此時應是林家事業鼎盛的時期。

在沒有照相機的年代,僅有文字描述潛園風貌:「中有水可泛舟,奇石陡立。又有三十六宜,梅花書屋,掬月弄香之榭,留客處,諸勝。[1]

潛園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浣霞池」,園內的亭台樓謝閣皆環池而蓋。每座建物甚至有林占梅親自取的雅名:得月亭、林下橋、吟月舫等,其中有座「琴嘯亭」,名字更是彰顯庭園主人擁有一手好琴藝。
 
新竹林家潛園爽吟閣(Source: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開放博物館
1851 年(咸豐一年)林占梅在潛園首辦「潛園吟社」的擊缽吟會。擊缽吟會是文人吟詩作對的聚會,作詩有數種形式可遵行,以「分題拈韻」為例,由園主人或其他人先訂定詩的主題、若干字為韻,再各別以不同題目作詩。不過吟會多半是隨性的創作場合,不會硬性規定韻體形式。

有趣的是,竹塹另一霸主鄭用錫,在同年修築「北郭園」並創立「竹城吟社」,成立時間雖比潛園吟社晚,但論文人的資歷,鄭用錫可是比林占梅資深得多。林占梅三歲那年,鄭用錫成為「開台進士」,還是竹塹最早文人團體「竹塹七子」之一。
 
鄭用錫像(Source:Wikipedia
林占梅曾兩度稱讚北郭園:「山水有情皆入畫,園林無日不生春。[2]」反倒是鄭用錫,以長輩口吻告誡林占梅交友慎選:「祇緣腐木蟲先附,莫怪聞羶蟻自來。[3]」兩人實際如何看待彼此,不得而知,但竹塹一帶的官紳始以兩園為據點,構成上流階層的交際網絡,如先後任的淡水廳同知丁曰健、秋曰覲皆是兩園嘉賓。

換句話說,誰擁有庭園,誰就是權貴的社交中心。庭園有政治上的用途,但雅興的趣味也是不少。這段時期的林占梅時常出遊外地,創作不少閒趣的風景詩。

不過安寧的日子總是過於短暫。1853年(咸豐三年)發生林恭之變,林占梅寫下城外景象:「城南與城北,滿目景蒼涼:村舍焚餘廢,田園戰後荒。[4]

此刻,官方再度找上林占梅,示意要林家有所「貢獻」。


團練為自保?還是為叛變?

官方想藉林家勢力辦「團練」,但林占梅建造潛園已經花費不少,手頭緊迫卻不好拒絕,只好暫停還沒建完的潛園,硬著頭皮辦起團練。

團練是臺灣地區特有的民兵制度,多半由地方士紳帶頭籌備,通常是因應臨時的事變。對朝廷而言,團練能解決軍力不足的問題,卻也是令官方懼怕的勢力。民兵隨時可能倒戈反抗朝廷,因此團練得經過官方批准才可辦理。

1862 年(同治元年)春天,朝廷的擔憂果然成真。臺灣兵備道孔昭慈聽聞彰化自稱「天地會」的團練,打算揭竿叛亂,趕緊派同知秋曰覲南下「剿匪」。幾天後,阿罩霧後厝的林晟倒戈,官兵寡不敵眾,秋曰覲因而殉職。

臺灣三大民變的戴潮春事件,就此揭開序幕。

竹塹士紳驚愕於秋曰覲的死訊,開始有人提議賄賂天地會來降低損害,還有人建議棄城逃跑,但是林占梅反對兩者意見,直指竹塹所在的淡水廳是財賦之區,肯定會淪為匪亂目標,眾人該聯手平定叛亂才是上策。

事實上,最初天地會打算叛變的消息傳來時,林占梅即刻向秋曰覲申辦團練,但那時竹塹尚未淪陷,所以秋曰覲沒有答應。秋曰覲南下期間,林占梅擔心竹塹成為防守漏洞,連同鄭用錫次子鄭如梁,先行招募勇丁團練,購置武器作好準備。

秋曰覲的死訊,使得竹塹城人心惶惶。林占梅為了安定人心,率先拿出銀兩購買軍備並且說:「倘賊圍攻,某以死守,不能死守,則以死殉[5]」,眾人響應,一齊在城隍廟前發誓同心抵禦匪賊,具有渲染力的團結氛圍透露在林占梅詩作:「義旗高建奮先聲,唇齒相依共結營;自許孤忠能報國,還期眾志果成城。[6]

戴潮春事件共歷時三年,期間林占梅派兵收復大甲、梧棲港等地,而與天地會最重要的交戰地彰化,林占梅親率林南山等勇兵進駐山腳庄一帶,插旗要當地人歸順以保全性命,目的是要把持茄投,將天地會防堵在彰化城內。

林占梅將此舉「南征」寫成〈南征八詠〉,洋溢凌人的士氣:「社勇練成弓箭手,軍心奮起鼓鼙聲。釜魚穴蟻終誅滅,何事潢池敢弄兵![7]
 
事件平息後,林占梅得到布政使銜的殊榮,終於能專心將潛園修築完畢,享受安寧閒適的生活。
  
協助平定戴潮春事件的林南山與兄長林北山,姦辱鄭家的佃人陳姓少女。事件起因雖是林鄭兩家佃人的爭執,卻延燒變成竹塹兩巨頭的控訴案。鄭家告上官廳,但官廳不願得罪兩邊,不斷推遲判決,奉勸兩家和解。鄭家不服,提起京控,兩方皆為訴訟奔波感到身心俱疲。最終,還沒等到判決結果,林占梅旋即在 1868 年(同治 7 年)逝世,享年四十七歲。

林占梅逝世後,有著明媚景色的潛園,在日治時期的市區改正計畫逐一拆除,被現代化的街景取代。竹塹林家曾締造的風光,如今僅剩掛有「潛園」牌坊的園門,能讓後人追憶。
 
日軍接收臺灣時,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曾短暫居住過新竹潛園
(Source: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開放博物館
無論是急公好義的豪傑、精通詩畫琴藝的雅士,抑或污名纏身的罪人,都是人在複雜時代下被賦予的形象。與其爭辯林占梅的功過,不如說林占梅代表了臺灣士紳的縮影。面對抉擇關頭時,該硬著頭皮答應?還是抗拒?該向他人低頭?還是反抗?選與不選,都是難題,只有歷史會知道答案。


[1]摘錄自《淡水廳志》,台叢本 172 種,頁 346。
[2]摘錄自〈題鄭芷亭儀部(用錫)北郭園〉,《潛園琴餘草簡編》,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4 年。
[3]摘錄自〈感事〉,《北郭園全集》,台北:龍文,1992 年,頁 100。
[4]摘錄自〈秋望感懷〉,《潛園琴餘草簡編》,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4 年。
[5]林豪,〈北路防勦始末〉《東瀛紀事》,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頁 16-19。
[6]摘錄自〈團練〉,《潛園琴餘草簡編》,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4 年,頁 131。
[7]摘錄自〈師出香山途中作〉,《潛園琴餘草簡編》,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4 年,頁 141。

 
延伸閱讀:
1.《臺灣通史─原文 +白話文注譯》
      
連橫著,蔡振豐 、 張崑將等譯,點此購買
2.《臺灣通史》
      連橫著,點此購買
文章資訊
刊登日期 2024-08-06

文章分類 故事
有故事來信📧
大歷史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 讓故事電子報,陪你一起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