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聽音樂嗎?你是否想過自己為什麼喜歡聽音樂?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些音樂背後的「科學小故事」,透過這些科學小故事,告訴你,你為什麼會喜歡聽音樂。
音樂為什麼可以牽動情緒?
聽音樂的時候,我們常常可以從音樂中感受到喜、怒、哀、樂,但是,音樂為什麼可以牽動情緒呢?
根據加拿大的研究發現,當人們聆聽自己喜愛的音樂時,大腦中主導愉悅反應的伏隔核,血液流量會變多,而流向主導恐懼的杏仁核血液比較少;相反的,如果聽到比較不悅耳或是不和諧的音樂,杏仁核的血流量和耗氧量就會增加,而伏隔核的血流量則會減少。
這些反應,和人類原始的情緒反應非常接近,這是由於音樂可能模擬了一些自然界的聲音,而這些自然界的聲音會引起我們的情緒反應。也由於演化的結果,我們一聽到這些音樂,就自然而然地產生生理跟心理的反應。
雖然每個人的成長經驗和聆聽經驗,對於音樂和情緒之間的連動,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影響,但有些情緒感受,則是具有跨文化的共通性。曾經有研究者,讓從來沒有聽過西方音樂的非洲部落原住民聽西方音樂,結果發現,即使文化背景完全不同,也無法透過語言或文字了解音樂內涵,但非洲部落的原住民還是可以感受到音樂所要傳達的情緒。這些跨文化的情緒表現,像是快樂、平靜、悲傷、緊張、激動、憤怒、恐懼等,幾乎不會因為地域性而有不同,因此,某種程度上來說,對於音樂的情緒反應可以視為我們人類的音樂本能。
我們聆聽音樂時,透過音樂裡的速度、節奏、音量、音色、音高、和聲、調性等,就能感受到不同情緒,這些情緒反應,讓我們和音樂更有共鳴,也讓我們更喜歡聽音樂!
好聽的音樂為什麼越聽越好聽?
不論你喜歡哪一種風格的音樂,有些樂曲,是不是會讓你百聽不厭,想一聽再聽?仔細觀察一下那些樂曲,是不是都有「重複」的特性呢?「好聽」的秘密,很可能就藏在「重複」裡。
在許多研究中發現,人們普遍比較喜歡具有重複性的曲子。以流行音樂來說,流行音樂的副歌短、旋律性強,經常重複很多次;而且通常是一組和聲和節奏型態,歌詞也不斷重複,讓大家更容易跟著唱,也能更融入音樂的情緒。也有加拿大的學者研究美國流行音樂排行榜雜誌,發現近 50 年來,歌詞的重複性平均來說有增加的趨勢,而且歌詞重複性越多的歌曲,越受歡迎。
這是因為「重複」有助於我們可以產生更強的記憶,並且提供我們機會進一步探索,讓我們維持長時間的注意力。以音樂來說,當旋律第一次出現時,我們可能只會注意到旋律的線條,但第二次出現,我們可能會注意到節奏的變化,到了第三次出現,我們可能可以感受到音樂性,當第四次出現,我們可能就可以跟著唱了。
適度的重複可以讓聽眾覺得更有趣,而且音樂中的重複不會每次都完全相同,也可以提供新鮮的感覺,讓聽眾對音樂有越來越熟悉的感受。
心理學現象中的「單純曝光效應(Mere Exposure Effect,又譯重複曝光效應)」-人們會單純因為自己熟悉某個事物而產生好感。這也能解釋「重複」所帶來的效果,當相同一段音樂出現越多次,我們對這段音樂的熟悉感和接受度也會越高,所以,我們就會覺得「樂來樂好聽」囉!
聽音樂,不簡單。你喜歡聽音樂嗎?音樂裡還有哪些有趣的「科學故事」呢?更多精采內容,歡迎鎖定收聽大新竹電台和愛樂電台「你,為什麼會喜歡聽音樂」節目。
主持人|李承宗
播出時間|每週日18:00-19:00
播出頻率|台北 FM99.7 / 新竹 FM90.7
台北、新竹地區以外可透過愛樂電台網路廣播或愛樂APP「樂997」同步收聽
精彩重播|愛樂電台「愛傾聽—你,為什麼會喜歡聽音樂」,連結:https://bit.ly/2rw7gI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