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小吃攤必備的靈魂醬料,是罐臺日混血的基隆地方味──「丸進辣椒醬」

廖品硯 2022-03-31
友善的臺灣人,真要談到「吃」這回事,可是一點也不能妥協,就連「醬料」也不例外。

你肯定也很熟悉這樣激烈的舌戰:「臺南人的味覺是只有甜而已喔?」、「臺北是有沒有東西能吃啦!」先不論陣陣叫罵中究竟誰比較有理,我們可以發現,平時隨和友善的臺灣人,真要談到「吃」這回事,可是一點也不能妥協。對於擁護自己的美食信仰完全沒在客氣。

 

無論多小的細節,都能成為地方美食論戰的焦點,「醬料」當然也不例外。
 

 

黑白切的紅袍大衣:小菜中的醬料大學問

走進寫有「黑白切」招牌的小吃店,才剛入坐眼角就瞥見一張張銀色不鏽鋼桌上,「鐵灰—鮮紅」的明顯對比觸動食客,記憶中熟悉的鹹鮮正張揚的挑逗著味蕾,主菜上桌前不斷勾起我們對美食的渴望。

 

不過,高調亮眼的辣椒醬,究竟是怎麼「紆尊降貴」,走進每一個不起眼的「黑白切」小吃攤?與大腸頭、豬肚、生腸這些銅板美食,交織出令人回味的家常滋味?

 

話要說回豬肉仍是奢侈品的年代,吃豬肉是逢年過節才有的好事,為了要在日常的清湯素麵裡,也可以感受一點肉的葷腥,許多小吃攤商於是把腦筋動到「肉」以外的部位:大腸、小腸、皮、耳朵......洗淨之後和湯頭一起熬煮增添風味。而湯裡的配料,更在販售時成為攤商的小菜,讓吃不起肉的人也能補充營養、一嚐近似年節的滋味。

 

和餐廳料理不同,講求經濟實惠的小吃攤往往不會對豬內臟做太多的加工,簡單加熱後隨即成盤的內臟樸素清淡,在炎熱的夏日中,實在提不起臺灣人的胃口。於是,攤商左思右想後搬出簡便卻立竿見影的祕寶——甜辣醬。

 

每家小吃攤都有自己的獨門配方,不只黑白切,在許多街邊小吃裡,也都看得到它鮮紅的身影。甚至可說,醬料才是小吃界的靈魂,比如源自臺中一隅的「東泉辣椒醬」,在社群宣傳和地方特色的推波助瀾下,那鹹鹹甜甜的滋味,已然成為「臺中味」的代名詞。

 

不過,這種彰顯地方特色的醬料,可不是臺中東泉的專利!

 

走到港都基隆的當地小吃攤,無論是乾麵、吉古拉還是大腸圈,餐點上桌的那一刻,熟客流暢地拿起桌上的醬料罐,一股底蘊深厚的氣味——甘甜、辛辣、濃郁——隨醬料傾洩而出。

 

這便是基隆人鍾愛的地方味:「丸進辣椒醬」。

我們相信「人文知識」是重要的
我們相信「認識歷史」該是全民運動
我們相信「脈絡與思辨」才能好好理解世界


——每日 5 元,今天就成為「人文知識」的守護者!——

支持故事

單篇購買文章請點此

文章資訊
作者 廖品硯
刊登日期 2022-03-31

文章分類 故事
大會報告📣限時好禮等你拿🎁
2024/10/29-11/29加入支持方案,即可獲得故事最新力作《表裏京阪》一本!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