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與「獵巫」這兩個詞擺在一起,或許會讓有些讀者感到矛盾,明明獵巫是中世紀的事,怎麼會跑來現代哩?世界上真的有女巫嗎?如果沒有女巫那「獵巫」不就只是個假議題嗎?
事實真是這樣嗎?
歐洲與猶太人屠殺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納粹德國進行了史上最殘忍的「猶太人大屠殺」,總受害人數高達 1100 萬人(想想這幾乎是半個臺灣人口!),如此恐怖的種族滅絕之事,許多人歸咎於是納粹黨及其領導者希特勒的邪惡罪刑,事實上,他們的確難究其責,但是你知道嗎?光靠納粹本身之力,是不可能完成這項「大工程」的,歐洲長久以來的「反猶現象」在這次屠殺中真正被實踐了。
歐洲的「反猶現象」其實很早就開始了,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一開始是在信仰層次上,猶太教並不認為耶穌是救世主,因此與基督教教義產生差異對立,甚至被基督教批評這是出賣耶穌。
到了中古時期,進階到社會經濟層面上,信仰人數較多的基督徒,擁有自己的社會小圈圈、地盤,這是猶太人無法進去的地方,卻反過來被基督教批評,例如:農地只有基督徒可以耕種,猶太人為了生計只好從商,倒是累積了不少財富,但是在農業社會下從商是被唾棄的,被視為是欺騙老百姓得取不義利潤,搞得猶太人又揹上了壞人的罪名。
另一個例子是,由於猶太人有所謂的潔淨條例,必須要常保衛生跟乾淨,也因此在過去醫療較不發達的時代,猶太人比較不會生病,但是相對而言比較沒那麼乾淨因而生病的基督徒,卻把罪怪在猶太人身上,認為他們就是引起疾病的元兇!
到了啟蒙思想開放的近代後,由於追求人人自由平等,猶太人解放了,享有公民權、平等權、居住權等等,加上現代資本主義的發展,本就從商的猶太人更因此得以迅速發展,擁有新職業、居住在都市,讓基督徒們有種「猶太人正在擴張」的心理。隨著自然科學的發展,透過人類學、自然學、遺傳學等等,人們開始會分析一個種族的好壞,而猶太種族被視為是血統低等劣質、「污染性強」的種族。
在納粹德國政府制度下,猶太人被歸類在無生存價值的人(還包含同性戀、傷殘者、遺傳疾病等人),不值得浪費國家資源在他們身上,因此會被政府隔絕、強制絕育甚至還要強制安樂死,而猶太人則是被更極端的對待,那就是集中營的出現,至此,歐洲從「仇猶」走向「滅猶」,他們要的是猶太人從此消失在這個世界上。
猶太人大屠殺之所以會發生,除了因政府的煽動,更因為歐洲長期存在的反猶思想,所以當政府來問你家附近有沒有猶太人時,即使知道那是要送他們去集中營,你仍會不猶豫地把猶太人供出去,甚至對於猶太人可以被消滅這件事,感到興奮,因為在他們眼裡,猶太人本就不該存在於世界上。
那麼現代獵巫和猶太人的共通點在哪呢?他們都是被社會討厭的人,都是人們在遇到挫折、天災人禍等等事時需要一個發洩的「代罪羔羊」,是歷史的悲劇,更何況我們甚至連「女巫」是否真的存在都不知道。回到現代來看,我們生活的世代沒裡也有所謂的「獵巫」嗎?
現代的反穆斯林
有關於現代獵巫還可以舉的例子就是 2010 年的真人真事改編的印度電影《我的名字叫可汗》。故事講述美國在 911 事件過後,社會瀰漫著「反穆斯林」的現象。里茲瓦可汗(Rizwan Khan)是個穆斯林,因緣際會下認識信仰印度教的單親母親曼迪婭(Mandira),兩人結為連理,而曼迪婭的兒子因此冠上可汗(Khan)的姓氏。
看似幸福美滿的家庭,卻在 911 事件發生後遭遇劇變,一直以來兒子在學校都和同學處得很好,但是恐怖攻擊發生後,他遭受種族歧視、霸凌,最後甚至被同學毆打致死。曼迪婭傷心欲絕,更把怒氣遷到里茲瓦身上,因為正是Khan可汗這個姓氏,害死了兒子。
里茲瓦被趕出家門後,希望能親自面見美國總統,希望美國能正視穆斯林的處境,當他終於見到總統時,用最真誠的態度說:「我的名字叫可汗,我不是恐怖份子。」
而不只是里茲瓦有這樣的經歷,當時整個美國社會乃至全世界都在撻伐穆斯林,將之一概而論為恐怖份子,使得穆斯林在世界上屢受打擊、歧視,這是不是就很像過去歐洲的「獵巫」時代呢?
人權價值的追求
人們在面對不幸時,總要一個能發洩的對象,就像歷史上的女巫和猶太人,有了替罪羔羊,彷彿心裡就能好過一些,這也的確是人之常情,然而,這並非給了我們侵害人權的藉口。
1776 年的《美國獨立宣言》中提到「造物者創造了平等的個人,並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1789 年法國大革命的《人權宣言》中提到「自由、財產、安全和反抗壓迫是天賦不可剝奪的人權。」在此之後,我們現在享受的人權概念才越來越引起討論。
2018 年 11 月 24 日的臺灣舉行了幾項全球矚目的公投,其中關於「同婚議題」上的討論更是掀起一番風雨。支持同婚者則主張「別人結婚,干你屁事」、同性戀也是「人」,有追求婚姻自由的權利,然而,反對同婚者認為同性戀會是社會亂源、會造成家庭沒落、使得社會性開放等等問題,將社會問題怪罪於同性戀結婚,一時之間臺灣彷彿也陷入了「獵巫」時代。
事實上,不論同性戀、或異性戀,不管弱勢還是強勢、不分是男是女、或什麼膚色,每個人的人權都一樣重要。臺灣女權運動的先鋒呂秀蓮曾說:「女性運動也是男性運動,因為這背後追求的就是人權,如此而已」。
不管是什麼身分的人,都有天生就有的人權,這是任何人都無法抹滅,而正是因為在歷史上,我們已經有太多慘痛的經歷,所以我們更應該守護這得來不易的價值觀,盡全力維護它。
將在2019年5月11日(六)於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演出
下午場:13:00進場 13:30開演
晚上場:18:00進場 18:30開演
歡迎各位蒞臨觀賞!
免費索票表單:http://bit.ly/2Di3f07
- 伍碧雯教授納粹德國課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