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深夜食堂】母親節,英國人吃些什麼?──齋期,母會和讓人鼓足元氣的食物

Ting 2015-03-23
模仿聖母子的畫像。(圖片來源

萬物回春的季節,也迎來基督教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復活節。


按照西方基督教(Western Christianity,包括拉丁天主教會和各新教宗派)年曆,復活節前有 40 天的齋期(Lent;天主教稱爲四旬期),紀念耶穌受洗後在荒野禁食並受試探的經歷。齋期的第一天稱聖灰星期三(Ash Wednesday),當天的聖禮會用舊年復活節棕枝主日(Palm Sunday)所祝聖過的棕櫚燃成的灰抹額頭,以表示懺悔與紀念。


在其著名論著《宗教的意義與終結》中,W.C. Smith 教授認為宗教是古典信條、個人信仰、教團組織與文化傳統的結合;復活節本身也結合了不同本土文化,譬如猶太教的逾越節,凱爾特和巴比倫宗教的春季繁殖慶典等等,齋期也在不同時代和文化中有不同的實踐。


小時候讀過《飄》的某一個版本的續寫:郝思嘉在紐約借住外祖父宅邸,必須隨他謹守齋期;但她實在貪食,偷買麵包卷,藏在斗篷下帶回臥室,「用細小的白牙輕咬」 ,怕太快吃完又得繼續捱餓……但她的愛爾蘭親戚告訴她:不怕,我們有愛爾蘭豁免權──因 十八世紀愛爾蘭大饑荒,天主教會給予愛爾蘭人在齋期吃肉的特權。


而在某些地區,由於齋期可能與華人的農曆新年衝突,因此華人教徒也可以免齋。


十六世紀晚期的城堡家僕。

現代英國教會在母親節的禮拜上將代表春季的洋水仙(dafodil)分給孩子們獻給母親。圖片來源:http://www.stjtb.com/home.html

在英國,齋期也與母親節有關。在大約十六世紀左右,大家在齋期的第四個星期天回到地方母會(mother church)一起慶祝喜樂主日(Laetare Sunday),因而被稱作 Mothering Day。在大規模的城市化尚未開始之前,母會通常意味著臨近村裡最大的教會。


在當時的社會情況下,特權階層是少數,大部份人都在貴族領土上或宅邸中討生活,沒有所謂帶薪假期和法定假日,回到地方母會則意味著可以偷閒一日與散落在其他村裡的家人的團聚,尤其陪伴母親。


逐漸的,這一天的家庭意義變得更重要,也演化為世俗意義的 Mother’s Day,母親節。也因此英國的母親節通常在三月,與二十世紀初由美國設立的母親節不同。


儘管來源與日期不同,但慶祝形式卻越來越大同小異。如今在英國,也是滿街可見商家推出的母親節大餐、母親節下午茶、母親節巧克力禮盒、母親節鮮花……細想一下,似乎與情人節無大差異。


偶然看見 BBC Good Food 網站上推出了幾款食譜倒比較特別,稱它們為最能讓人想起母親的、也最讓人懷念的兒時的味道。大多是平實的食物,可能更能那個被家傭和更多普羅大眾珍惜的母親節原初的意義。


芝士通心粉Macaroni and Cheese

英國的乳製品非常常見,經常帶乳製品的容易被喻作撫慰食物(comfort food)。Macaroni這種意大利麵又以快速熟著名,是快餐店也是普通家庭的常見菜式,在北美另外有特別名字:Mac and Cheese。煮完 macaroni,淋上芝士醬(cheese sauce),加上一些大蔥這樣有英國特色的蔬菜,再烤一下就是香氣四溢又飽腹的美味。


奶酪派 Cheese Pie

「派」這樣東西在英國是門學問,BBC 的節目 The Great British Bake Off 裏專門有派皮烤制的測試,分門別類有諸多要求,比如 shortcrust pastry(酥脆派皮)夠不夠 short(酥脆),puff pastry(千層酥皮)夠不夠鬆。


奶酪派用的就是酥脆派皮,加上洋蔥、馬鈴薯和較硬質的奶酪(如 Red Leicester, Double Gloucester, Derby),是讓人能一下子吃撐的分量。因爲讓人聯想到母親怕孩子長身體期間營養不夠,而大力加餐而榜上有名。


Toad in the Hole 蟾蜍在洞(焗約克夏布丁香腸)

約克夏布丁可謂英格蘭飲食的驕傲,用牛奶、雞蛋和麵粉和少量的鹽烤製而成, 表面香脆而内裏又綿柔有嚼勁,可以配星期天的烤肉,也是聖誕大餐上的亮點。香腸也是英國常見食物,好的香腸不但肉質講究,裡面也填充各種特別的香料,連英國的薯片都有 Cumberland sausage 口味的。這道菜形狀好像是蟾蜍從洞裏擡頭而得名,因爲用到兩种英國特色食物而被認爲是英國飲食的特色菜之一(它的味道遠比外表更誘人……)。


週日烤肉 Roast Dinner

馬鈴薯,胡蘿蔔和歐防風,一整只雞,約克夏布丁,肉汁,一家人其樂融融,一起分享這一桌美味,是一幅非常傳統的英國家庭晚餐、聖誕大餐或星期天午餐圖。其中大部分食物都是一整盤統烤而成,所以叫 Roast Dinner。許多人都表示這一桌景象少不了母親大人坐鎮。

完美的鹹派 Perfect Pies

英國早從中世紀開始就製作鹹派,歷史上長期匱乏食物來源,將肉類包裹在派皮裏,是一種增加視覺效果和營養以及保存食物的常用手法。餡料五花八門,天上的飛禽、地上的走獸、水裡的魚,無一不可。現在超市裏也總會賣cottage pie(碎牛肉,薯泥)或 shepherd’s pie(胡蘿蔔,羊肉,薯泥)。烤派也讓人想到因爲烤箱而溫暖的廚房,是母親帶來的安慰所在。


卡仕達 Custard

香甜潤滑,可以單獨作甜點也可以澆在蛋糕上,受所有人喜愛。


麵包布丁 Bread and Butter Pudding&蘋果派 Apple Pie

都是經典的甜品,尤其前者。它們也讓人聯想到溫暖的廚房,趁熱吃,香甜的味道更可口。


曾在朋友間做過小型調查,問大家最懷念的母親的拿手菜,有「小雞燉蘑菇,酸菜排骨和西葫蘆炒肉,鮮美多汁的紅燒肉」;有「泡豇豆炒雞雜、酸菜魚、土雞湯、粉蒸肉」,有「餃子,西葫蘆攤餅菜」,有「饃,菜蟒,火燒」,有義大利麵、炒飯,也有胡蘿蔔豌豆香菇雞丁。


也有朋友表示自己的媽媽「不會做飯」,或一直是忙碌的工作女性,或是一個在成長中始終缺失的位置。的確,將母親與灶台聯係,將就如同將情人節與女性和化妝品聯繫起來一樣,給母親或戀人加上了刻板印象,似乎母親就必須是個廚房裏隱忍的角色,而情人節就只是異性戀男士給愛打扮的女友消費。


而事實上,在家庭模式越來越多元化的今天,並不需要有絕對的角色配置,性別和家庭可以和食譜一樣多元。


但「母親」可以是一個寄托個人憂懼、為重拾勇氣作準備的習慣性代名詞。過去的導師曾經說過,自己為孩子隱忍了二十多年、終於結束充滿暴力的婚姻後,有很長一段時間吃不下東西,吃了兩個多星期麵包布丁。那種香甜柔軟的食物,讓人想起在母親腹中安然的胎兒,無所畏懼。因此也能讓人回到一個最安全、最舒適的狀態。


你呢?最讓你想家、最能讓你恢復元氣的食物是什麽?

文章資訊
作者 Ting
刊登專欄 Creative Revolution
刊登日期 2015-03-23

文章分類 故事
有故事來信📧
大歷史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 讓故事電子報,陪你一起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