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他們在島嶼研究匪情1】 半世紀前最紅的大學生社團,臺灣校園中的「大陸問題研究社」

洪群哲 2021-09-15
Mike Chen / CC BY-NC 2.0

楔子

臺大人!您儼然是位『知識紳士』了,紳士眼中也只有高薪厚祿、美人洋房、出國、逃亡?![1]

1972 年 4 月 18 日,臺大海洋館(今臺大綜合體育館附近)演講廳,湧入了 200 多位同學,把整個空間擠的水洩不通。原來那天是「國立臺灣大學大陸問題研究社」的成立大會。


在前面講話的幾個少年,稚氣又不失堅定,極盡全力地激起全場聽眾的悲憤情緒。只見為首的那個青年,20 歲上下,講起國語略帶廣東腔,言詞生動,口舌伶俐,像是個飽經考驗的鬥士。

 

聯合國所通過的『排我納匪案』[2] ,已經讓這個組織本身信用破產,失去了原本的精神,成為共產主義侵略世界的爪牙了!美國、日本此時趁火打劫,將我們的釣魚臺領土,交給了日本!各位臺大人啊,現在您能夠不痛心嗎?

那位同學講到這邊,若有所思地沉默了一下,自陳道:

 

各位同學,我前幾年從大陸逃出來,親眼看過『匪幹』的暴虐。什麼『共產主義』,什麼『人民的法槌』、『資本主義的糖衣』、『無產階級的勝利』,共匪的那一套騙術,我們得要知己知彼,才能破解啊!成立社團,作為反共愛國的先頭部隊,正是時候!

這個以「研究大陸問題,認清共黨面目,喚起救國熱情,致力復國大業」為宗旨的社團,是由社長臺大電機系三年級學生張雲亮等 16 人發起。短短一個星期內,社員就發展到 170 多人。成立後 2 個月,發行社刊《望神州》。隔年,拿到「全國大專院校社團績優獎章」,這幾位臺大生的行動力真是超乎想像。

 
臺大大陸問題研究社社刊《望神州》創刊號,刊頭可以見到社員對兩位剛從中國大陸來臺的女士李一楓(22 歲)、劉秀秀(24 歲)進行了採訪(Source: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館藏)

保守社會裡的「大研」旋風

前述的盛況,不只存在於臺大,當時全臺的大學校園,均興起了一股「大陸問題研究社」熱潮,這股熱潮大概與 2020 年大學生風靡「羅馬競技生死鬥」[3]的熱度有得拚。


這股熱潮也使得許多大專院校紛紛設立大陸問題研究社,1973 年 11 月時,全臺共有 30 所大專院校成立「大陸問題研究社」。到了 1981 年,設有類似社團的學校增至 118 所。考量到當時大專院校總數量比今日少很多,118 所大專院校皆有此社團,不得不說是個驚人的數目。[4]


1970 年代的臺灣,還屬於白色恐怖的高壓年代,社會缺乏言論自由,自不用多說,另外像是禁止人民自由出國旅行、長髮男子路上可能會被警察盤查……等事例,都足以說明彼時政治與社會的保守。

 

男藝人蓄鬍留長髮、女藝人穿著暴露的話,恐影響演藝生涯(Source: 《政治評論》半月刊,1972 年 4 月 10 日)

在如此政治高壓、社會保守的年代裡,青春無敵的大學生們如何抒發他們的滿腔熱血?參加像是「大陸問題研究社」這樣的社團活動,自然就成了一個熱門的選擇。熱血到什麼程度?「國立臺灣大學大陸問題研究社」社員手冊曾有以下這一段熱血度破表的話:

 

杜鵑花城不再寧靜,憂戚與悲憤沸騰在我們的胸臆,流露在我們的言行。憑弔釣魚臺的輓聯高懸在椰林深處,報國、奮起的標語跳躍在我們的眼簾。[5]

看起來,學生們頗有「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胸懷。


從紅衛兵到大研社社長

臺大大研社初創時,將社部暫置於振興草坪(今圖書館總館之處)旁邊的「學生活動中心」(俗稱活大)211 室。[6]


在社部裡的張雲亮,肯定經常回憶起他小時候在廣東親歷「文化大革命」的不堪過往。當時,「退居二線」、謀求東山再起的毛澤東所發動的「文化大革命」,吸引了眾多少年少女為了「毛主席」拋頭顱、灑熱血。作為其中一員的張雲亮,當時目睹師長親友在「文革」中遭受凌虐、迫害,他逐漸從對毛澤東的偶像崇拜中清醒。一日,張雲亮冒著危險,逃抵香港,後又再轉赴臺灣,就讀於臺大電機系。


臺大大研社創社時,大部分社員多是像雲亮這樣,由中國大陸來臺的青年。他們大半都曾高舉《毛語錄》,為毛主席搖旗吶喊,或有中斷學業到中國大陸邊區,向農民、牧民學習的經驗。大陸問題研究不只是一個學術領域,更是他們人生的一部分。

 

臺大大陸問題研究社創社時的幹部名單(1972年)。當時,包括社長張雲亮在內的許多成員,均是「文革」期間逃出大陸的青年(Source: 《國立臺灣大學檔案》)

團康活動,臉紅心跳

大陸問題對當時的大學生來說,是嚴肅的時事,也是充滿與政治學、歷史學有關的學術課題。不過如此學術性的社團,仍有活潑的一面。像是臺大與淡江大學的大陸問題研究社,都有自己的社歌(淡江大研社社歌歌詞見下圖)。不難想像在活動中學生們手捧一把吉他,帶著大家合唱的身影吧!

 
淡江大學「大研之歌」歌詞,呃,好像跟「大陸問題研究」沒有直接關係……(Source: 淡江大學大研社社刊《傳檄》,1986)

作為一個大學社團,社團裡的集訓活動自然也不能少。1976 年,臺大大研社在劍潭青年活動中心舉辦幹訓,出發當天,下了大雨,或多或少淋了雨的大家,在聽主講同學慷慨激昂地講完社史,臉上被噴的都是口水後,馬上進行社歌教唱:「黃埔的潮汐,江漢的雪霽……松花江的魚吹,龍門石闕的奔放……還有那我家門前的小溪新漲」,還沒唱完,眾人想起自己或爸媽或遠在大陸的家鄉,早已哭成一片。


晚餐後,由主持同學「反串」香港來臺立場同情中共的左翼人士,向每一位幹部提出種種尖銳辛辣的問題。接著,舉行辯論比賽,題目是「毛澤東之死,對我們是否有利」。辯論完後,夜已深,在那個還沒有「狼人殺」的時代,大家會玩個小遊戲,規則如下:

 

首先由主持同學發給每人一張紙片,各自任意畫個圖案後交回,然後針對每張圖,大家發表對該圖案所代表含意的意見。……然後大家對社種種現象、各人工作的現況、工作的困難發表自己的感想,或談談一些日常感受。在那種融洽而不嚴肅的聚談中,彼此的距離縮短了不少。[7]

進行方式大概類似桌遊「妙語說書人」(Dixit)。方其時,只聞蛙鳴如雷,只見月光如畫,大家相濡以沫,不少人應該就是在這樣的活動中「脫魯」,找到一段浪漫的吧!

 
臺大大研社第 5 任社長「泰伯」投稿《中國大陸》雜誌,分享大研社過去一年的工作。該雜誌於左下穿插了關於江青(毛澤東夫人)喜歡看「A 片」的獵奇報導(Source: 《中國大陸》112 期)

半世紀前知識青年的青春往事

時至今日,半世紀前曾參與「大研社」的人們,已經很少提起這段研究「匪情」,夢想著反共復國的陳年往事。時代的巨輪,逐漸封印了這 100 多所學校畢業生的共同記憶。關於各校大研社幹部們所面臨的社團經營難題、全臺大研社暴起暴落的獨家秘辛,又有哪些故事?請待我娓娓道來。

 



[1] 本文前三段話都是設計對白,改寫自吳標漢,〈不可逃避,不用悲觀〉,《中國大陸》96 期(1975 年 8 月,臺北),頁 46-48。林澤民,〈赤子之歌:記臺大大陸問題研究社的成長與發展〉,《中國大陸》86 期(1974 年 10 月,臺北),頁 54-56。


[2] 當時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的形容方式。


[3] 由 Youtuber「反正我很閒」推廣的活動,參賽者只能使用寶特瓶作武器,擊中對手的持武器的手可得 1 分、擊中正面得2分、擊中背面得 3 分,先拿到 10 分就獲勝。為了增加比賽的趣味性,生死鬥還有「打掉對手武器算贏」、「超出場地範圍算輸」等規則,並強調安全性,擊中頭部不算分。(Source: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162844)


[4] 讀者不妨查查看您讀的學校是否(曾)設有「大陸問題研究社」。目前已知設有該種社團者有:中臺醫專(中臺科大)、逢甲學院(逢甲大學)、銘傳女子商專(銘傳大學)、淡江大學、臺大、中國文化學院(中國文化大學)、新埔工專(聖約翰科大)、屏東農專(屏科大)、輔大、師大、正修工專(正修科大)、政大、德明行政專校(德明財經科大)、致理商專(致理科大)、省立海專(高海科大)、臺北工專(北科大)、中原理工學院(中原大學)、中央大學、華夏工專(華夏科大)、省立護專(北護大)、東海大學、中興大學、臺中師專(中教大)、高雄師院(高師大)、成大、淡水工商專校(真理大學)。洪群哲,〈反共與學術:從「匪情研究」到「中國大陸問題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20),頁 77-79。


[5] 林澤民,〈赤子之歌:記臺大大陸問題研究社的成長與發展〉,《中國大陸》86 期(1974 年 10 月,臺北),頁 54。


[6] 〈頃據本校學生社團大陸問題研究社報稱為開展研究工作,亟需大陸匪情研究書籍〉(1972 年 8 月 11 日),《國立臺灣大學檔案》,臺北:國立臺灣大學藏,文號:校訓 0060/2801600/017/0001/028。


[7] 董伯勳,〈臺大大陸問題研究社幹訓記〉,《中國大陸》117 期(1976 年 5 月,臺北),頁 42。

文章資訊
作者 洪群哲
刊登日期 2021-09-15

文章分類 故事
大會報告📣限時好禮等你拿🎁
2024/10/29-11/29加入支持方案,即可獲得故事最新力作《表裏京阪》一本!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