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老屋容顏】一間近百年老醫院如何接受改造,重獲新生

2015-04-25
都市更新的議題吵得沸沸揚揚,究竟老屋保存的價值在哪裡?從鐵窗花的工法,到磨石子與洗石子的裝修奇想,再到紅磚花磚斑駁的歷史印記,《老屋顏》不放過任何一處匠心獨具的設計。也許在下決定之前,先跟著《老屋顏》這兩本書的作者,一起親身踏入老屋之中,感受老屋的呼吸,並細細端詳老屋的容顏吧!

 

Café Story

首任官派市長故居 執業近一世紀老醫院寫下新故事


近年來隨著雪隧開通交通便利,不少人重新發現宜蘭的價值。車站旁由作家黃春明經營的劇團與咖啡館「百果樹紅磚屋」、電信廣告取景的宜蘭文學館,都是老房子再利用的實例。而宜蘭這間由原屋主與新經營團隊共存的老房子,在屋主的堅持下以最接近原貌的方式重新開放,老人家與年輕經營者齊心協力,為老屋帶來不同於其他新生老屋的風貌。


2013年夏天,熱鬧的中山路上開了一家新的咖啡館「合盛太平 Café Story」,這棟歷經百年歷史的老診所對在地人而言一點也不陌生,看到閒置已久的醫院大門重新開啟,眾人紛紛帶著好奇心前來一探究竟。


從外觀來看,貼覆淺綠色布紋面磚的雙層建築,樣式與街上其他老屋大同小異,不過即使是同時期的建築,仍保有自家特色,爭奇鬥豔較勁之處可先從女兒牆與窗台飾帶看出端倪。沉寂多年的老醫院,棕色洗石子圍繞的白牆再度掛上招牌,喚醒在地人的時代記憶。


白色掛號台豎立在淺綠色磨石子牆上,裡面探出頭的從護士變成遊客,連同檜木舊招牌成為最佳取景點。
白色掛號台豎立在淺綠色磨石子牆上,裡面探出頭的從護士變成遊客,連同檜木舊招牌成為最佳取景點。

這棟八十幾年歷史的老房子,建於昭和五年(1930年),民國四十四年由陳金波醫師買下,並將經營近四十年的太平醫院遷移至此交給兒子陳熙春醫師接手。


談到陳金波醫師,身為第三位在宜蘭街開業的台籍西醫,不只醫術高超,急公好義的性格也曾積極參與社會運動,日治時期相繼擔任「台灣文化協會」理事、「台灣民眾黨」中央執行委員等要職,後來更被國民政府指派為第一任宜蘭市長,使得「合盛太平」不只是老醫院再利用,更成為縣內少數保存完善的名人故居。


醫院轉變為咖啡店的緣分相當特殊,自2005年第二代陳熙春醫師過世後房子一直閒置,只剩下高齡近九十歲的醫師娘定居於後棟。戶樞不蠹,房子必須有人打理才不易損壞,幾經思慮醫師娘決定將房子出租,接連五年不少人前往洽談,提出各種改造計畫,但是不捨房子受到破壞便始終停擺。


某天信佑和律瑩行經此處,看見牆上整面格狀窗花立刻就愛上這股老宅氣質。對於多數人而言,窗花或許是妨礙商品曝光的遮蔽物,卻是他們相當珍惜的舊式美感,兩夫婦當下決定與屋主接洽。過程中醫師娘要求的不多,只希望能夠將房子「完整保留」,兩人感受到醫師娘對於醫院難以割捨的感情便決定承租。至於「房子該如何運用?」他們找來擔任劇照師的好友政彰一起討論,最後決定以咖啡館型態經營這間百年老屋。


屬於醫院的氣息,要從騎樓下三張軍綠色長椅開始說起。


放在騎樓入口前的三張軍綠色長椅就是太平醫院當時的候診椅,現在也是同樣的功能,只是之前坐在上頭等待的是病人,現在則是等著品嚐美食的顧客。
放在騎樓入口前的三張軍綠色長椅就是太平醫院當時的候診椅,現在也是同樣的功能,只是之前坐在上頭等待的是病人,現在則是等著品嚐美食的顧客。

我們到訪這天,因提前了些時間,於是趁著空檔坐在長椅上休息,我們身旁坐了一對細數當年就診往事的爺孫,老爺爺似乎還認得這幾張椅子就是當年的候診椅,熟悉的鐵窗仍維持原貌,對於年輕時極為信賴的醫院多年後竟搖身成為咖啡店,老爺爺對內部的變化相當期待。


打開診所的深色大門,空氣中瀰漫著咖啡香與獨特的醫院氣息。一座木造掛號台豎立在淺綠色磨石子牆上,裡頭探出頭的從護士變成了遊客,連同檜木舊招牌成為拍照最佳取景處。長長的醫院走廊上已揮別候診時愁容滿面的病患,此起彼落的盡是客人的談笑風生。座無虛席的用餐區的前身則是診療室與注射室,少了病床多了愜意,屋主醫師娘偶爾也會來到前頭坐坐,還不時會和客人們分享醫院往事。


這棟百年診所大至格局小至建材都頗具巧思,外牆上鋪設的是1930 年代常見的布紋面磚,由於這項建材流行時間不長,反倒為建物的年份做了見證。室內白漆木造與磨石子組成的隔間一如往昔,通往二樓的折角樓梯,白色磁磚在昏黃色燈光下浮雕輪廓更為明顯,檜木扶手襯托出馬賽克的細緻,用來固定地毯的菱紋銅板因受長期磨損散發出淡淡的金色光澤,忠實呈現了當年地方仕紳的生活品味。兩夫婦老闆承租後保留原有格局,僅針對安全需求重新配置水電與樓梯地毯,小心翼翼地將白漆木格間上每一片門窗編號封存,同時為了避免油煙破壞老房子,店內只供應輕食,堅守照顧老房子的承諾。


在尚未興建後棟前,二樓曾是醫師一家人的住所,因選用上好檜木裝修,閒置多年並無毀損。簽訂租約時,醫師娘也特別要求二樓的客廳不得提供用餐,因為裡頭的擺設是一家人共同的回憶。


走進客廳,可見地板上由四色三角馬賽克組成的拼貼造型,加上外頭飾條宛如一幅波斯地毯,牆面上延續著外牆布紋面磚的質樸,與照原貌保留的傢俱相互襯托下,煞有風情。此外掛在客廳一件件的塑像和獎牌,也彰顯出當年陳老醫師的輝煌人生,目前這裡也規畫成展覽空間,除了展示「回憶」也陳列著當代攝影作品,如同屋主與新經營者般,從新舊的結合中哼出新的協奏曲。


走進客廳旁的用餐區,泛黃的木板牆保留白色原漆,與卸下窗戶的檜木隔間形成鮮明對比,幾盞捕魚燈散發夕陽般的柔和光芒,讓平整的棕色地磚也映射出微微光澤,空間裡呈現出一股溫暖氛圍。兩間和室從臥房變成包廂,新的用途帶來了新的活力,原本作為起居休息用的安靜臥房,如今因熙來攘往的客人使閒置多年的角落再度充滿了歡笑。


二樓曾是陳醫師一家人的住所,由於選用上好檜木裝修,閒置多年並無毀損,卸下窗戶後即成為用餐空間。
二樓曾是陳醫師一家人的住所,由於選用上好檜木裝修,閒置多年並無毀損,卸下窗戶後即成為用餐空間。

一牆之隔的外頭是廚廁空間。廚房裡ㄇ字型的流理台貼滿白色磁磚,一座逐漸被瓦斯爐取代的三門灶上可見磨石子用於傢俱的細緻表現。現在空間中展示許多照片與藏書,讓久違的飯菜香轉為具深度的人文書香,未有太大的裝修也能營造出空間美感。走廊上白綠相間的馬賽克通往末端浴室,在坪數不大的空間裡以灰色磨石子製作盥洗設施,小巧的尺度與流線造型絲毫不輸機械量產的新式浴缸,連同牆上固定層板的鐵件都兼具美感,早期生活美學展現得淋漓盡致。


「合盛」與「太平」的結合改變了一個老空間的用途,然而在不改變空間格局下,善待老屋的方式為舊空間再利用樹立了全新典範。我們在這裡看見了老房子的真正「價值」,當多數人爭先恐後追求房子帶來的有形價值時,有一群人正以自己的方式守護著一間間累積深厚情感與歷史的無形資產。一張懸掛多時的招租廣告,串起了一對年輕夫婦與醫師娘的緣分,雙方攜手以誠意與同樣愛護老房子的心,以一紙契約為起點,為老診所的故事揭開新頁。


{Old house data}


咖啡、輕食.合盛太平 Café Story


宜蘭市中山路三段145 號.03-9360060.12:00~21:00


.建成年代:昭和五年(1930年)
.屋齡:85年
.原來用途:診所
.歷任屋主:陳金波家族
. 值得欣賞的重點:立面布紋面磚、完整保留的醫院隔間、二樓廳堂馬賽克地磚、陳金波先生生平介紹




本文選自馬可孛羅文化出版之《老屋顏》


 

老屋顏:走訪全台老房子,從老屋歷史、建築裝飾與時代故事,尋訪台灣人的生活足跡

作者: 辛永勝、楊朝景
出版社:馬可孛羅


Facebook粉絲:https://www.facebook.com/OldHouseFace
Instagram:http://instagram.com/oldhouseface


作者簡介


老屋顏(辛永勝、楊朝景)


《老屋顏》作者(辛永勝、楊朝景)
《老屋顏》作者(辛永勝、楊朝景)

老屋顏工作室(辛永勝、楊朝景)創立「老屋顏粉絲團」,親身在台灣各地踏走,四處探訪不同年代與功能的老房子。透過攝影與文字捕捉美麗珍貴的老屋元素,並在社群網路平台如Facebook、Flickr、Instagram上分享全台各地的發現。此外也設計了一系列的「老屋顏App」,以年輕活潑的方式將老屋樣貌化為數位圖像,讓大家可以拼湊出各種不同風格的老房子。


讓大家愛上老房子只是一個開端,老屋顏除了藉由眾多媒介勾起人們對老房子的回憶與好奇,也希望發掘觀察老房子的各種面向,從古都觀光、建築欣賞、窗花磁磚等設計風格,以至於傳承歷史文化、保存文化資產、老屋新生等議題,進一步凝聚起人們對我們身旁老房子的重視與保存。

文章資訊
作者 老屋顏(辛永勝、楊朝景)
刊登日期 2015-04-25

文章分類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