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詹姆斯.威利( James Wyllie),強尼.艾克頓(Johnny Acton),大衛.戈布雷 (David Goldblatt)
莎士比亞環球劇場開幕夜(Opening Night at Shakespeare’s Globe)
時間:1599 年 6 月 11 日~12 日,地點:倫敦。
環球劇場在泰晤士河南岸重建開幕,當代觀眾得以一窺堂奧,遙想莎翁戲劇首演的風采。但與其懷想,親歷其境豈不更好?
本團帶各位貴賓穿越回環球劇場開幕夜,一同觀賞《凱撒大帝》(Julius Caesar)首演,在伊麗莎白時代(1558~1603)興盛蓬勃的劇場氛圍中,感受開幕當晚的亢奮與激昂、壯麗與精采,聆聽後世頻頻引用的臺詞初次從演員口中娓娓道來。
戲劇在現代雖然是了不起的藝術,但在莎翁的年代卻飽受抨擊,因其雅俗共賞,無分貴賤,消弭了伊麗莎白時代的階級壁壘,貴族平民都能上劇院,看戲不僅是消遣,更能議論朝政,宗教領袖因此對戲劇大肆批評,倫敦主管機關老是託詞關閉劇院、不時下令禁演,但民眾對戲劇熱愛依舊,再加上威廉.莎士比亞天才橫溢,同代劇作家克里斯多福.馬洛(Christopher Marlowe)、班.強生(Ben Jonson)才氣縱橫,戲劇地位大大提升,劇作家始得留名,戲劇方能與詩文平起平坐。
縱使如此,瞧不起戲劇者大有人在,多虧了環球劇場等戲院,莎翁等劇作家的文字才能流芳百世、啟迪後人。
本團全程三十六個鐘頭,貴賓將在倫敦停留一天,在這冠居全歐的大都會細心吟味,這座城市孕育了莎士比亞,這一介少年懷著萬丈雄心來到國際之都倫敦,以其蓬勃朝氣為糧、以其風起雲湧為食,快速的社會變遷讓倫敦改頭換面,全英國幾番滄海桑田,中世紀淡出舞臺,新世界即將登場。
服裝.住宿.飲饌
伊麗莎白時代以服裝彰顯個人身分及職業,各位貴賓請打扮成中產階級,地位雖不如貴族仕紳尊貴,但安享富裕功名,最初雖然白手起家,但終究出人頭地,一如莎士比亞。這樣的富人新近雅好歐風,花花綠綠、不拘一格,尤以西班牙窄袖、法國長袍、荷蘭斗篷最為流行。
此行天氣暖和宜人,貴賓不妨穿得薄一些,太太、小姐則有幾件內搭非穿不可,露腿、露手臂太落伍,黃花閨女倒是可以大秀乳溝。為了防止走光,太太、小姐請先裹一層亞麻布,接著套上襯裙,再穿上袖管華麗的亞麻褻服,然後套上裙撐架,接續便能穿上禮服—你瞧瞧:襞襟和荷葉邊襯得太太、小姐多麼雍容華貴!
再來非圍不可的是頸巾(partlet),披肩則看貴賓喜好,最後請你套上絲襪、穿上帶釦皮革便鞋,以利步行,此外亦可斟酌配戴假髮或珠寶。由於倫敦城內臭氣沖天,貴賓請噴灑濃烈香水,例如抹香鯨的龍涎香或麝貓的麝香,並請隨身攜帶薰衣草香囊。
相較之下,老爺、先生輕裝簡便即可過關。最裡頭穿件亞麻襯衣,外罩緊身衣和背心,披上斗篷後更顯浮誇,下半身則以貼腿褲搭馬褲,接著穿上長筒皮靴,然後戴上氈帽,記住要挑帽圈鮮豔的款式,並簪上彩色鳥羽便完成變裝。講究的貴賓不妨考慮梳個從歐陸流行到英倫的髮型,並且把鬍子修得漂亮一點,穿越回去便是一枚型男。
環球劇場周邊
南華克位於泰晤士河南岸,占地一哩,建築鱗次櫛比,破爛流丟的廉價公寓挨擠在萬頭攢動的街邊,裡頭住著船夫、工匠、異鄉客,這些人成天泡黑社會,與罪犯和流鶯廝混。此外,南華克有三百家客棧,大半兼營妓院,其中以「紅衣主教帽」最為出名。此地惡臭瀰漫不說,更有釀酒、製革的難聞氣味混雜其間。
環球劇場直徑一百呎,屋頂上旌旗飄揚,入口上方刻著古訓—「寰宇皆戲」(Totus mundus agit histrionem),劇院內設座位三千三百席,劇院外門庭若市,你可一邊等候入場,一邊目睹四周客如雲集,幾位權貴或騎馬而至、或安步當車,另有穿著講究的仕紳和語笑喧譁的法律學子,後者從聖殿關和律師學院前來,與小販、學徒、勞工摩肩擦踵。
進入劇院後,你會為裡頭之金碧輝煌所震懾,眼前無論繪畫、雕塑、掛毯、帷幄,皆可見希臘羅馬文學掌故。入內後請往左行或向右轉進入樓廊,樓廊共三層,座位為長條木椅,半面環繞寬五十呎的舞臺,貴賓若想搶到好位子,得和一千多名看戲客恐後爭先,倘若想克難觀戲,則可花一便士站在劇院中央的「池子」,此處上頭無遮蔽,腳下地勢朝舞臺斜傾,滿地菸灰、殘渣、榛果殼,你得與兩千個庶民(又稱「立池客」)擠成一團,爭睹舞臺動靜。
六月的豔陽晒得你睜不開眼,五呎高的舞臺上卻是一片陰涼,貴賓只要瞥一眼,便曉得這表演場毫無藻飾、只具功能,演員從左右兩側的門上下場,舞臺中央垂下簾幕供「揭祕場景」專用,角色在此或臥床熟睡或垂死掙扎,上頭有頂篷,兩旁以木柱支撐。
此外,除了藏在舞臺底下(戲稱「地府」)的桌椅道具,舞臺上空空如也。雖然可見活板門,但下午搬演的《凱撒大帝》用不到。舞臺上方有露臺供樂隊演奏,包括小號手、鼓手、喇叭手、直笛手、魯特琴手。火炬和燭光就是舞臺燈光,另有後臺團隊製造馬蹄、鳥鳴、鐘響等音效,成員包括一名簿記、一名場控、一名木工和兩名道具人員。
觀眾從頭到尾充分入戲,不時以「凹嗚」表示不滿。演到緊要關頭,樓廊客會倏然起身;演員講出扣人心弦的臺詞,立池客便叫囂吹哨、鼓掌叫好。喧鬧歸喧鬧,這些看戲客大抵目不轉睛而且戲品不俗,有的還帶了大筆記本,聽見深刻的臺詞便隨手抄下。
好戲上場
《凱撒大帝》劇長超過兩個鐘頭,總共五幕十七景,換幕不休息,十七景一氣呵成,出場角色共十六位,其中六位女角由男童扮裝,男主角由李查.白貝芝擔綱,其演技精湛,同代無人能出其右,以演技自然見長,並以此獨領風騷。
此時期的演技以浮誇為主流,一來由於觀眾必須伸長脖子才能看得見演員的表情,二來臺詞念得太小聲會被觀眾的嘈雜聲淹沒。因此,演員各個聲若洪鐘、鏗鏘有力,念起臺詞抑揚頓挫,演起戲來指手畫腳,共有五十九種手勢,用以表達各種情緒和心境。整個戲班雖然都擅長脫稿演出,但今天大家都照著腳本走,演員的服裝稱為「形」(shape),走位稱為「居」(habitation),整場戲下來演員既要穿羅馬長袍、也要穿希臘短袍,還要換穿披風或罩袍,碰到戰爭場景則披盔甲上陣,全由服裝師一手打理。
《凱撒大帝》一開演,便有許多看點不容錯過。黎民百姓首先上場,口出惡語譏刺凱撒妄想獨攬大權;第二景由露臺樂隊吹奏敲打揭開序幕,迎接主要角色和羅馬公民出場;第三景夜色降臨,情節益發錯綜複雜,刺客萬事俱備,準備動手犯下滔天大罪,外頭狂風呼嘯、風暴雨疾—全是音效組的功勞,他們用金屬來打雷,用爆竹當閃電,將帆布繫在輪子上搖出大風,將乾掉的餡餅在錫板上搖得涮涮響,宛若雨聲。
這夜的風雨一直下到第四景,凱撒在風雨飄搖中思索自身命運,就這樣點點滴滴,滴到第八景,密謀者一齊將匕首刺向凱撒,刺穿該演員身上一袋又一袋的羊血,舞臺上頓時血花四濺,養子布魯圖(Brutus)補了最後一刀,凱撒眼見慘遭知己背叛,錯愕不已,吐出一句:「吾兒,亦有汝焉?」(Et tu, Brute?)迴腸蕩氣悠悠幾世紀。
政變過後,輪到布魯圖和馬克.安東尼(Mark Antony)發表著名輓辭,兩位演員登上露臺致詞,安東尼的輓辭煽惑人心,一開口便流芳百世:「諸位舊雨新知,諸位羅馬公民,諸位同胞,且聽在下一言。在下今日係來收殮凱撒屍骨,並非來稱頌緬懷其人」,這一席話說得羅馬公民對刺客恨之入骨,義憤填膺的烏合之眾四處追緝嫌犯,於是詩人奇納(Cinna)便在第十景倒了大楣,因其與凱撒反對黨成員奇納同名,故而遭暴民掄拳打死,羊血再度四濺。
好戲到了最後三分之一,布魯圖和同謀行刺的元老院成員卡西烏斯(Cassius)率軍臨近腓立比,準備與安東尼及屋大維(Octavius)開戰,樂隊又是擊鼓又是吹號角,後臺則傳出陣陣吶喊,以營造沙場氛圍。第十二景是腓立比戰役前夕,凱撒的陰魂現身布魯圖的營帳,一聲「爾曹,腓立比見」,令聽者毛骨悚然。道具人員為打造陰森的會面場景,讓燈光從彩色玻璃瓶後打出來,在演員身上投下曲折的光影,宛若置身在陰間。
最後四景節奏緊湊,包括戰場廝殺、屍橫遍野、(更多羊)血流成河。卡西烏和布魯圖眼看大勢已去,一前一後舉劍自殺,安東尼及屋大維班師奏凱,留下來收拾殘局。
貴賓魚貫離場之前,舞臺會宣布下一齣戲碼,戲班先下跪為伊麗莎白女王祈禱,接著起身載歌載舞,以風騷輕佻的吉格舞歡送各位團員離去。
抑或到 1923 年的好萊塢擔綱《十誡》的臨演,親歷在加州沙漠外拍的盛大場面?
不管你是想感受古老政權傾頹的氛圍,還是想體驗現代世界興起的瞬間,威利、艾克頓、戈布雷(簡稱碗糕)時空旅行社都可以滿足你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