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身為一名商代的文青,每天該如何寫字?

B編 2017-04-24

近來鋼筆書寫蔚為風氣,無論是 Facebook 上的鋼筆社團、或是 Instagram 上各種大方秀字體的文青帳號,都顯示了「手寫」的力量正與科技時代抗衡。


身為甲骨文研究的愛好者,對於商代的文青如何成為文具控、如何寫字當然是充滿興趣,打開商代文青的筆袋(其實商代人如何收納書寫工具也是大哉問,在此姑且讓我們統稱筆袋),映入眼簾的絕對不是鋼筆、墨水,也不會是原子筆、修正帶,取而代之的會是刻刀與毛筆。


誰能當商代文青

在窺伺商代文青的筆袋之前,我們不妨先來討論一下誰能當商代文青?


教育普及是近代發生的事情,在 5000 年前的中國商代,能識字、寫字的人僅限於貴族階層,也就是所謂的統治階層。而甲骨文更僅是一小群人所使用的文字,亦即甲骨文不僅是統治階層專用的文字,更是占卜問卦的「期間限定」。


就目前所出土的甲骨資料及傳世文獻看來,在商代的統治階層中,有組織性的「占卜集團」,該集團由商王領導,並且由貞人及刻手組織而成。所謂「貞人」,便是協助商王從事占卜問卦的人,一般而言,商王授意給貞人,由貞人負責「發問」,因此我們在甲骨文中常見這樣的發問形式:


天干地支卜,某貞:發問的事項。


舉個例子說明,某日商王想外出打獵,想知道天氣如何,他便進行占卜儀式,並在甲骨文中留下紀錄:


辛丑卜,亘貞:今日其雨。(《合集》,511)


白話翻譯就是:在辛丑日這天「亘」卜問:「今天下雨嗎?」這位「亘」便是貞人,商王藉由貞人之口,卜問欲知之事。商代貞人當然不只有亘,常見的還有 、賓、出、大等,每位貞人的活躍時間大致與某位商王吻合,不過也有一些貞人跨世代替前後繼任的商王服務。


(圖片來源:《甲骨文合集》,頁 511 )

那麼,甲骨上的占卜紀錄是由貞人刻寫的嗎?據目前學者整理研究,依照「字體/字跡」進行分類的結果,字體/字跡與貞人分布確實是呈現正相關,意味著某位貞人所占卜紀錄的甲骨文,是呈現相同字體的。但也有某些貞人,記錄他所占卜的甲骨文,是由二至三種不同的字體/字跡所刻寫。


因此有些學者認為,占卜集團中除了貞人以外,應有專職刻寫的「刻手」。這些刻手就像是法庭中的書記官一樣,負責記錄商王及貞人卜問的內容及結果。貞人的名字因契刻在甲骨上而留下存在的痕跡,至於刻手的存在與否,仍是學界爭議的問題。


無論貞人或刻手,想在商代當個可以讀寫甲骨文的文青,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你得設法加入占卜集團,才有機會學習甲骨文,畢竟甲骨文並不普遍使用於民間,而是專屬統治階層占卜紀錄用的文字。因此,當我們在鑽研或解讀甲骨文的時候,不能將之當成是商代的普遍社會現象看待,換句話說,甲骨文所反映的,可能只有統治階層所關注的特定議題;甲骨文所記錄的,也可能只有統治階層的部分生活片段


商代文青的筆袋:刻寫甲骨文的工具

既然已經知道誰人可以擔任商代的文青,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窺探商代文青的筆袋吧。


身為一名商代的文青,有個錘子在身邊也很合邏輯,筆袋裡絕對不能沒有一把用來刻寫龜甲或獸骨的刻刀,目前所見多數的甲骨文,都是用「刻」的,偶爾可見一些疑似由毛筆書寫的痕跡。


所謂的「刻」,是龜甲或獸骨經利器磨損後而出現「凹槽」。


那麼,什麼樣的工具才能在堅硬的龜甲或獸骨上留下刻痕呢?


據目前考古挖掘發現,疑似用來刻寫甲骨文的刻刀,有青銅材質的,也有玉石製成的,只是,我們沒有直接證據、無法很篤定的說,這些考古發現的工具就是商代當時用來刻寫甲骨文的。但透過這些工具的出土,我們不難想像,用以契刻甲骨的,可能也是類似的利器。


而且在許多甲骨上,我們可以看到商人將文字削去後凹陷的痕跡,此舉極有可能是為了削除寫錯或多刻的字,這樣修正的方式一直到後來的簡冊上仍舊可見。


商代玉刻刀(圖片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 https://goo.gl/rWUBhj )

在商王武丁時期,占卜集團會在刻寫好的甲骨上施以朱墨,稱之為「塗朱」或「塗墨」,一般認為,在牙白色的龜甲或獸骨上,塗朱墨的目的是為了使刻痕更加鮮明,但細究之下,仍可見許多刻痕不明顯,卻未施以朱墨的甲骨。因此,可以確定的是,塗朱墨能使其刻痕更加顯明,但塗朱墨的目的是否僅是為了凸顯刻痕呢?仍有可商議之處。


塗朱甲骨(圖片來源:https://goo.gl/fQewGy )

雖然塗朱、塗墨的功能性目前尚無定論,但從此一現象我們可以得知,商代文青已經開始使用毛筆。有些學者認為,塗朱、墨是將朱砂或碳墨覆滿甲骨後,使朱墨填入刻痕,再將多餘的朱墨抹去;也有學者認為商人是利用毛筆在甲骨刻痕中填上朱墨。在部分甲骨上,我們也能看見沒有刻痕、卻有毛筆筆跡的情況,這正是商代文青使用毛筆最好的證據。


不過由於毛筆由竹管或木桿及獸毛組成,很難從五千年前的商代流傳下來,只能從傳世文獻或出土文物中找尋相關證據(目前所見最早的毛筆是戰國時代,長沙左家公山 15 號楚墓出土的竹管毛筆)。


我們可以試著從甲骨中找證據,甲骨文有「聿」字,其字形像是人手拿著筆狀物,一般認為這個筆狀的工具即是「毛筆」。而如今我們使用的「筆」字,也是從竹(表示其材質)、從聿(表示人手執筆的樣子)的字喔!


(圖片來源:小學堂http://xiaoxue.iis.sinica.edu.tw/)

寫字需要練習的:甲骨文中的習刻

如今鋼筆習字本充斥市面,想讓字寫得越來越好可說是古今文青一致的目標。商代的文青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會刻寫甲骨字的,也得透過一定程度的學習及練習,才能成為為商王服務的占卜集團成員。


殷墟挖掘出不少「習刻甲骨」,這些刻寫拙劣、字體不完整、扭曲歪斜的甲骨,就是商代的「甲骨文習字本」,常見的習刻甲骨多半是「干支表」。


誠如前述,占卜集團紀錄貞問的內容時,通常有一定的格式(干支卜,某人貞:發問的內容),其中會有不同程度的省略,例如同一片甲骨上,省略重複的貞人;或同一天發問時,省略干支等等。但無論如何,占卜集團最常使用的文字,便是由十天干、十二地支所組成的六十干支循環。因此商代文青們當然得把這二十二個字練好練滿、寫到盡善盡美為止。


左為習刻干支表(圖片來源:《合集》 18946 );右為正式的干支表(圖片來源:《合集》 37986 ),自右邊第一行「甲子」、「乙丑」開始,至「癸亥」結束。

除干支表之外,商代的新手文青也常模仿前輩文青的刻寫(就像很多人會模仿蘇打綠青峰的字跡一樣),在甲骨中也能找到模仿的痕跡。這些向前輩致敬的習刻,偶爾錯字、漏字,或運筆顫抖、不順暢,甚至漏刻筆劃,因此被研究者識破。


但有一部分的習刻,卻饒富童趣,像是孩童在課本上的塗鴉,像是著名的一版花果山猴戲圖,極有可能就是新手文青的傑作,屈萬里先生曾謂此版:「虎形一,獼猴形二,馬在火上形一,皆戲刻也。


(圖片來源:《甲骨文合集》 35269 (甲編 2336 ))

說了這麼多,希望有助於讀者更了解商代甲骨文的刻寫。商代王室中已建立起組織化的占卜集團,而在此集團中,無論是專職刻寫的刻手,還是從事占卜的貞人,我們可以相信的是,刻寫甲骨文的工作並不是人人能做的,而是由固定人士負責。


讀者若是想當一回商代文青,不妨拿起現在正流行的鋼筆,寫一回甲骨,或許能在社群網站中異軍突起喔~我們下次見!

文章資訊
作者 B編
刊登日期 2017-04-24

文章分類 故事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