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海報中的性別政治:從英國到美國,那些贊同與反對女性投票權的聲音

2021-09-14
 

女性投票權:英國(1907年)

女性投票權運動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為在過程中的各種視覺藝術常被當成政治武器。包括編製、繡製橫幅、明信片、彩色宣傳冊、雜誌,通訊報與海報,都足以成為政治宣傳工具,以達終極目的。


曾有一段時間,女性就連想成為藝術家都會受限,只有家境富裕的家庭可讓小孩不分男女皆進入藝術學院就讀。但女學生在學校依然處處碰壁,僅能選擇一些適合女性的課程。例如,學校規定女性不得選修人體素描。


許多男性藝術家為女性抱不平,於 1907 年成立了藝術家女性投票權聯盟(The Artists’ Suffrage League),該聯盟的海報目的相當明確,就是要向公眾揭露女性無法與男性享有平等機會。他們還用聳動的插畫來達到目的,描繪一名被關在監獄的女性被身著制服的男性灌藥。

 
海報描繪關在監獄的女性被身著制服的男性灌藥,強烈表現出男女不平等的社會問題(Source: 方言文化《震撼世界的海報》

愛蜜莉.簡.哈丁於布里斯托大學接受藝術教育,隨後在倫敦展開藝術事業。她於 1870 年代以繪製微型肖像畫出道,同時也替童書繪製插圖,這兩種營生方式在當時都被認為是適合女性藝術家的職業。


愛蜜莉一直到 50 歲才投身於女性選舉權運動,但她最為人所知的作品要屬她為藝術家女性投票權聯盟所設計的海報,以及「囚犯、瘋子與女人!」(Convicts, Lunaticsand Women!)海報。這張海報繪製的時間約為 1907 年,與其他女性投票權海報一樣,皆主張囚犯與神經病依法不得行使投票權,但奉公守法的女性不應受此限制。


愛蜜莉.簡.哈丁 (Emily Jane Harding)的海報顯示了男女之間的不公。受過大學教育的女性地位居然和瘋子與罪犯一樣,畫面中一名女性與兩位男性被監禁在同一空間,讓觀者感到不適 (Source: 方言文化《震撼世界的海報》

英國女性不僅沒有投票權,就連女性大學生也很有可能在畢業時無法取得學位,所以愛蜜莉在這幅海報中刻意將書本畫在牢籠之外,藉此反映這樣的現象。哈佛大學要到 1920 年才開始向女性頒發學位證書,而劍橋大學一直到 1948 年才正式承認男女學生的身分完全平等。英國在 1928 年頒布人民代表法案,規定所有年滿 21 歲的女性和男性一樣享有投票權。愛蜜莉於 1915 年喪夫,1940 年辭世。


女性投票權:美國(1909年)

美國爭取女性投票權時,雖然沿用英國藝術家女性投票權聯盟創作的海報,但美國本土亦產出許多佳作。例如,蘿絲.奧尼爾(Rose O’Neill)的「丘比娃娃」(Kewpie)海報傳達的訊息是其他媒體遠不能及的。


許多美國女性投票權海報,都訴諸代表與自由兩大命題,而這兩個議題正好也是促成美國獨立戰爭的催化劑。當時也有很多反女性投票權海報,每張都透露著仇女情節,程度或輕或重,情形與英國大致相仿。誰能想到可愛的丘比娃娃,竟會在這硝煙彌的戰場上成為美國女性爭取投票權的盟友。


1909 年,《淑女之家雜誌》(Ladies Home Journal)連環漫畫負責人蘿絲.奧尼爾,將可愛如天使的丘比設定成主角。短短四年內便有製造商開始生產丘比娃娃。全美女性選投票協會邀請奧尼爾創作丘比海報,丘比娃娃遊行的海報於焉誕生。上頭還有奧尼爾全新的「遊行式」簽名。然而有些女性因為不樂見自己喜愛的角色參與政治,因此不再支持丘比連環漫畫,但海報的訴求已確實傳達給為數可觀的群眾,開始正視女性投票議題。


奧尼爾以母親與孩童的圖象打頭陣,力抗反女性投票權的粗鄙言論。美國有句俗語「媽媽與蘋果派」(mom and apple pie),泛指美國生活與價值觀的關鍵要素。奧尼爾在海報中將全大寫的「母親」(mother)與「食物」(food)上下並置,正好呼應這句俗語。

 
蘿絲.奧尼爾創作的丘比海報,少了英國女性投票權運動海報的尖銳文字,但巧妙地隱含各種話中有話 (Source: 方言文化《震撼世界的海報》

然而,想讓女性獲得投票權,還得要有權有勢的「男人」先行投票決議通過才行。關於這一點,奧尼爾的海報訴諸家庭,孩童看見海報後,勢必會問自己的母親上頭寫了什麼,而識字者自然了解海報的觀點。如此一來,家庭的成年男性也會想到自己的母親或小孩,進而反思此議題。


奧尼爾的丘比海報是張獨一無二的政治海報,亦是面對攻訐廣告與挑釁標語的反制手段。奧尼爾筆下的丘比寶寶行進樂隊高舉旗幟,上頭的「母親要投票」(Votes for Our Mothers),讓正反兩方陣營心有戚戚焉。


1920 年八月,美國《第九修正案》獲批生效,內文明定「美國公民皆有投票權,此權利不應因性別而遭美國政府或州政府拒絕或剝奪」。時年 46 歲的蘿絲.奧尼爾終於在隔年 11 月 2 日投下人生第一張選票。

 


反女性投票權(1910年)

在女性沒有投票權的世界,既得利益族群就是男性,因此男性會有不願施捨女性選舉投票權的心態。但其實也有不少女性反對女性投票,這些顧家保守的女性認為「女人的天地就是她的家」。


「女人的天地就是她的家」,這種說法首度出現於 1830 年代,出自《運動新誌》(New Sporting Magazine)中的一篇文章。這樣的論點可追溯至古希臘時代,當代的劇作家艾斯奇勒斯(Aeschylus)曾寫道「讓女人待在家中,保持沉默」。同一套論點也被用來支持奴隸制度,但巧就巧在,該期《運動新誌》上市時間與英國廢除奴隸制度相去不遠,很可能這些奴隸主想趕緊找到下一批可供壓迫的群體。


十九世紀末,支援女權的聲浪逐漸高漲,一戰爆發前幾年,一些因長期未能取得進展、抑鬱不堪的女性主動出擊。她們四處砸毀窗戶,在造勢活動上用鐵鍊把自己綁起來、四處縱火,更不時前往運動賽事現場搗亂。


支持女性投票人士的激進行為,使英國社會於 1908 年成立反女性投票權女性聯盟(WASL)。該聯盟委託當代知名插畫兼諷刺漫畫家約翰.哈索爾創作全彩海報。哈索爾受阿爾豐斯.慕夏影響頗深,並於十九世紀晚期投身繪畫創作,為倫敦西區劇院設計海報。他於 1908 年受大北方鐵路(Great Northern Railway)委託製作海報,交出了人生中最著名的作品。海報上的主角快樂漁夫(Jolly Fisherman)腳踏膠鞋,頭戴防雨油布帽,以歡快的步伐走過沙灘。下方的標語寫著「斯克格內斯(Skegness),宜人無比」。斯克格內斯是英國東岸著名的濱海度假勝地。


約翰.哈索爾所繪製的度假海報(Source: Wikimedia

哈索爾的反女性投票權海報勾勒出的畫面,正好就是想將生活疆域拓展到家庭外的女性的惡夢。他在海報上畫了一名「忙碌了一整天」的男性,回到家後發現太太不在家,僅留下一張紙條,上頭寫著「大約一個小時後回來」,紙條就釘在女性投票權海報上。女兒因沒人照顧而嚎啕大哭、衣服破了沒人補、餐桌也空空如也,一旁的煤油燈因為忘了添油而熄滅,家中唯一受到呵護的對象是孩子臂彎中的娃娃,但抱著娃娃的孩子卻蜷縮在地上睡覺。這副景象就是約翰.哈索爾欲向公眾販售的概念:家庭生活的末日。

 
支持女性投票權的領袖通常家境優渥,因此有時間參加各種及會與造勢活動,這點常被反女性投票權宣傳人士拿來大做文章。本海報創作者是約翰.哈索爾(John Hassall),內容描繪工薪階層女性不幹「正事」的後果(Source: 方言文化《震撼世界的海報》
 
本文摘自方言文化《震撼世界的海報:全球最具權威性、煽動性、開創性的海報聖經, 見證歷史、改變世界,描繪未來》
海報本身就是為了召喚與宣告而存在,因此具有相當強烈的敘事風格。從早期的手繪海報,一路進展到平版印刷時代,海報的影響越來越顯著;一張宣傳得當的海報,足以改變當時的社會風氣,甚至影響戰事的結局。換句話說,海報反映了當代的文化潮流,亦是最重要的時代象徵。
全書從17世紀(1651年)英國國王查理二世的懸賞海報破題,一路經歷各種印刷技術的演進,直到21世紀(2019年)的視覺設計,涵蓋歷史、商業、公衛、社科、政治、電影等領域,知識量豐富,涉略層面廣泛。你可以一窺巴黎美好時代的華麗畫報,也能見證近現代海報如何傳達訊息;除了煽動意味濃厚的史達林、毛澤東崇拜,更收錄多張反菸、反戰、反酒駕海報;重溫「保持冷靜,繼續前進」的振奮人心、回味「鉚釘女工蘿西」的堅毅倩影!無論是不是海報迷,都能從書裡找到讓你印象深刻的海報!
文章資訊
作者    科林.薩爾特爾(Colin Salter)
譯者 朱家鴻
刊登日期 2021-09-14

文章分類 故事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