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藝術史脈絡中,風景畫是常見的繪畫類型,而說到風景畫取景之地,我們第一個聯想到的便是義大利。
1800 年代,風景畫流行復興克勞德(Claude le Lorrain, 1600-1682)的田園式風景(pastoral landscape)、以及普桑(Nicolas Poussin, 1594-1662)的英雄式風景(heroic landscape),這兩種義大利式傳統風格令眾多畫家們追逐仿效。
這些畫家到義大利壯遊,並吸取當地的氣候經驗來完成他們的作品。而位於南法的普羅旺斯地區,在十八、十九世紀竟然也逐漸成為畫家們的風景畫取景之地。
究竟,普羅旺斯地區有什麼吸引人的獨特之處,使得此地的風景畫蓬勃興盛起來?
興盛畫種—海景畫
普羅旺斯地區風景畫中,尤其盛行畫海景,原因之一是普羅旺斯與地中海海岸的地緣關係,位在法國南部的普羅旺斯與地中海相連,因而使得在普羅旺斯這裡,便能夠仔細觀察海岸的風景。
另外,當時從義大利壯遊返鄉的旅人畫家,坐船返鄉時,也會經過法國南部上岸進入法國,所以藝術家在短暫停留時,也有機會能夠好好觀察和描繪法國南部的海景風光。
除了從外地來的畫家們會在普羅旺斯地區繪製海景畫外,在普羅旺斯本地也有許多海景畫畫家。[1]特別的是,描繪普羅旺斯海景的本地畫家,熱愛選取地中海少見的暴風雨、船難等題材。為何會選擇這種題材呢?
這樣矛盾的選擇可能是因為,對在長年祥和平靜的地中海地區生活的人們來說,狂風暴雨之景象並不常見,所以特別具有傳奇性的氛圍,甚至,畫家們在海景畫中,常會加入現實生活中的人物,消除風暴場景中人工和虛構的性質。
當時描繪地中海的畫家在繪畫時,會努力使海水的顏色根據區域而變化,使人相信地中海和其他海洋的海水顏色存在著差異,更加突顯了其畫作取材於地中海的真實性。以上種種繪畫特色及構圖安排,使得畫家於普羅旺斯地區精心繪製的海景作品,在不知不覺中成就了寫實主義的風景畫。
特殊的地理環境
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流傳著一種說法是,法國鄉間風景可以取代義大利羅馬鄉村景致,可以作為畫家取景時之參考,故這段期間盛行將南法地區稱為「義大利的分支」。
法國學院歷史風景畫畫家瓦隆西安(Pirerre-Henri de Valenciennes, 1750-1819),曾經建議經濟狀況不允許到義大利的法國年輕畫家,「至少試著在法國境內學習自然的描繪:花一點小錢去遊歷圍繞在巴黎以外,那些擁有變化多端、且風景如畫的地區。」瓦隆西安的建議,也說明了當時法國藝壇把南法地區視為替代義大利風景的熱門新選擇。
從 1780 年起,普羅旺斯地區取代義大利成為新古典主義一代畫家的取景地,並有「另一個義大利」(another Italy)的美名。畫家們致力從法國鄉間再生古典式的風景構圖,重新發現,並聯結到他們旅行羅馬期間的情感和閱歷。在南法地區的古蹟遺址,如:奧朗日凱旋門、加爾橋等,加上龐貝古城考古的風氣興起,古代遺跡成為熱門的描繪主題。特別的是,這些遺址是真實存在,而非如克勞德那種想像、拼裝式的遺址描繪。
即使普羅旺斯有「另一個義大利」之稱號,在當時人們心中,南法的景致還是不能夠完全取代義大利。但不可否認的是,雖然普羅旺斯沒有義大利藝術如此歷史悠久,但是卻有獨特的吸引力,使得普羅旺斯風景畫家逐漸走出義大利古典式構圖,並開始孕育那種詩意的、簡單的、擁有自我風格的風景畫作品。
普羅旺斯,這個可以讓畫家擺脫傳統風格和構圖格式的地方,讓畫家能夠描摹如他眼所見的真實自然之景貌,使得此地的風景畫別具特色。而師法自然與師法傳統之爭,在藝術史的脈絡中,是一直持續且互相牽制的過程,然而,在描繪普羅旺斯景致的風景畫作品中,師法自然最終贏得了勝利。
[1]如:Jean-Joseph Kapeller(1706-1790)、Henry d’Arles(1734-1784)、Lacroix de Marseille(1700-1782)、Pierre-Jacques Volaire(1729-1790s)、Joseph Vernet(1714-1789)
參考資料
Vincent Pomarède, ‘The “Grand Tour” in Provence: Painting in Provence in the Neoclassical Period’, in Guy Cogeval and Marie-Paul Vial (eds.), Right under the Sun: Landscape in Provence from Classicism to Modernism (1750-1920) (Gent: Snoeck Publishers, 2005), pp.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