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廷流血成海水:馬家軍與西路軍的血戰
1934 年 10 月,紅軍打著「北上抗日」的幌子開始「長征」。蘇聯告知,蘇軍準備經過外蒙古向中共提供 600 噸軍事裝備和彈藥,要求紅軍主力經寧夏前往邊境接運。
1936 年 10 月,抵達陝北的毛澤東主持下達《十月作戰綱領》,命令陳昌浩[1]、徐向前[2]率紅四方面軍,從甘肅靖遠西渡黃河進入河西走廊,「徐陳所部組成西路軍,以在河西創立根據地,直接打通遠方為任務,準備以一年完成之」。[3] 毛澤東下達此命令,與其說是軍事考慮,不如說是權力鬥爭的陰謀,毛以此肢解了威脅其黨內獨裁地位的紅四方面軍,並將其送上死路。
西路軍渡過黃河,與馬家軍正面相遇。西路軍主力紅九軍佔領古浪縣城後,馬步芳調動兩萬精銳騎兵圍攻。「古浪三戰,九軍折半」,紅九軍不敵馬家軍凶悍的騎兵,兩天後被迫撤出古浪縣城。許多重傷員無法帶走,只好留在城內,並留書信希望馬家軍善待俘虜。第二天,馬家軍進入古浪空城,第一件事就是把紅軍傷員全部殺光。西路軍主帥徐向前回憶説:「這一仗叫人十分痛心,我主力部隊九軍元氣大傷,再也沒有恢復過來。」[4]
古浪一戰的失利,已暴露出西路軍面臨的困境:裝備低劣,人數遠少於馬家軍,從作戰態勢上就處於下風。而馬家軍盤踞河西多年,地形熟悉,且多是騎兵作戰,機動迅速,戰鬥力甚至強於國民黨中央軍。河西地區人煙稀少,物產貧瘠,西路軍補充不易,糧彈缺乏,前途不容樂觀。
與此同時,西路軍總部及紅三十軍、紅五軍等則自涼州西上,一度聲勢浩蕩。11 月 19 日,中共中央電示西路軍,要求他們暫停西進,在永昌、山丹、涼州一線建立根據地。此令對處於荒野寒冬,給養斷絕,傷病倍增的西路軍無異是等死令。馬步芳調動正規軍及民團 12 萬人,對兩萬西路軍圍追堵截。馬家軍騎兵眾多,忽來忽去,紅軍困守各個堡壘土圍,無日不戰,傷亡極大。
12 月下旬,西路軍以紅五軍開路、紅九軍餘部和總指揮部居中、紅三十軍斷後,頂風冒雪向西開進。
1937 年元旦,紅五軍攻佔高臺縣城。幾天後,馬家軍蜂擁而至,董振堂、楊克明率領的紅五軍被全殲於高臺。馬家軍屠殺了全部俘虜,將董振堂和楊克明的頭顱割下示眾。
2 月 1 日,西路軍餘部在倪家營子再遭馬家軍重創。這個小村落稀稀拉拉地分佈著幾十個土圍院落。每日清晨,馬家軍以土炮向倪家營子轟擊,然後密密麻麻的步兵發起衝鋒。雙方反覆廝殺,從曠野殺進土圍內,又從土圍內殺回曠野,一直到日落方息。戰鬥持續近 10 天,倪家營子內外血流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