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臺灣通史】「成功」背後的偉大女人:懷著神主牌追捕叛逃的叔叔,為鄭氏王朝打點國事的董夫人

2024-09-03

俗話說:「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雖然在今日性別觀念逐漸平等的世代,這句話或許未必成立。不過這名為「成功」的男人,背後確實有位偉大的女人給予他強大支持,不過這位偉大女性卻未曾出現在學校教科書之上,他就是鄭成功的妻子──董夫人。

董夫人,本名董友,父親董颺先為明朝的官吏,於崇禎年間官拜禮部侍郎。出身於書香世家的董夫人,從小在家族的耳濡目染之下,性格方正端雅、勤儉恭謹。在李自成尚未進京、崇禎皇帝尚未自縊以前,20 歲董友與鄭成功結為夫妻。這場政治聯姻門當戶對,可說是文武世家的強強結合,不僅可以擴大雙方家族的政治影響力,也能使雙方家族擁有更深的羈絆。隔年董夫人生下長子鄭經,也徹底在鄭氏家族站穩腳跟。喜獲麟兒的他們原以為迎接孩子的會是太平盛世,可是時代變局卻已然悄悄埋下伏筆。
 

董夫人的畫像(Source:wikipedia

鄭成功的堅實後盾

1646 年,清朝軍隊即將叩關中原之時,曾為明朝官吏的鄭芝龍選擇向清軍倒戈,派遣部屬命令兒子鄭成功撤軍,讓清兵進入閩南地區。心向明朝的鄭成功不但堅決拒絕了撤兵的要求,並強調自己不可擅離職守,而且要求父親鄭芝龍供應所需軍餉。為展現抵抗清軍的決心,鄭成功向傳令兵表示:「吾妻妾簪珥,皆脫以供軍需。」連妻妾們髮飾都願意充作軍費。鄭芝龍的手下為了證明鄭成功所言非虛,便進房內一探究竟,一眼望去以董夫人為首的妻妾們皆身穿布製的衣裙、頭戴竹製的髮釵。鄭成功的回覆傳到鄭芝龍耳裡時,鄭芝龍勃然大怒:「癡兒固執乃爾,吾不發糧,彼能枵腹出戰哉?」如此痛罵著鄭成功。仰賴著父親軍援的鄭成功,即使有極大的堅持與抱負,在等不到父親的軍餉的情況下,最終雖只能黯然退兵,卻也向父親展示抗清的決心。
 
綠衣者為荷蘭人眼中的鄭芝龍(Source:wikipedia
不過鄉野故事中,經常提到鄭成功的姬妾眾多,扣除正宮董夫人外尚有八位妾室,就常理而言,鄭成功的後院猶如皇帝後宮,勾心鬥角的日常應該能再拍出一部《甄環傳》,但妻妾何以能夠如此同心協助鄭成功?那就要歸功於在董夫人八面玲瓏的治家之道。鄭成功的妻妾間少有爭執,更遑論爭寵鬧事,全都是倚賴董氏居中協調的成果,這也讓人見識到那股在鄭成功背後支持的力量。

另一個故事則是在 1657 年,在鄭成功即將結合南明永曆政權北伐清軍之際,董夫人逕自在軍務繁忙的時刻,親自設宴招待鄭成功麾下文武將領軍官的親屬家眷。董夫人為什麼要這麼做?這是因為後方的安定也攸關於前線的戰情。董夫人以金錢及布帛等民生必需品獎掖軍眷家屬,不僅一掃後方眷屬對前線的不安,也可以大幅提振將領的士氣,董夫人甚至親自向眾人一一敬酒,以示尊重與重視,也收攏了民心。

當鄭成功在前線征戰之時,後方的民心安穩就交由董夫人全權負責。董夫人絲毫沒有高門主母的架子,既可在率領妾室們為前線士兵們埋首縫紉衣裳,也能如鄉野村婦般衣著樸素、不施粉黛,可說是她特殊個人魅力展現的證據。


懷著神主牌出逃

董夫人也不是一開始就有可以對軍眷論功行賞的權力,鄭成功對妻子比起愛情,更多的是基於政治聯姻對董家的尊重及治家有道的讚賞,但對於權力一向謹慎的鄭成功,下放權力幾乎是天方夜譚,那什麼時候才開始信任董夫人的能力呢?那得從 1651 年清朝將領馬得功偷襲廈門開始說起。

當時鄭成功率軍出征,廈門僅有叔叔鄭芝莞、董夫人及年僅九歲的鄭經留守。臨危之際,鄭芝莞將金銀財寶放滿船倉,棄董夫人與鄭經於不顧,帶珍寶隨即駛船竄逃。臨危不亂的董夫人迅速除去身上首飾錢財,一手緊抱著鄭成功母親田川氏的神主牌位,另一手牽著年幼的鄭經一步步走向海濱,招攬了一艘小船尋求協助。上船後,董夫人看見不遠處有一艘吃水極深的船,便委請舵手將向那艘船前進。貪財怯敵的鄭芝莞眼看董夫人準備登船,急忙找藉口辯稱:「這艘船是戰艦,董夫人若上船會造成不便。」董夫人深知船艙裡面載滿著不屬於鄭芝莞的金銀財寶,便沉聲道:「現在是戰爭時期,我非得在此艘戰船上不可。」之後即便鄭芝莞再三勸說,絲毫不影響她的決心。鄭芝莞也只能無可奈何讓她留在船上。最終鄭芝莞因貽誤戰機、貪贓錢財等罪責被問斬。
 
長崎平戶市千里濱的鄭成功兒誕石,相傳田川氏便是在此處生下鄭成功
(Source:wikipedia
董夫人在倉惶逃難中願意捨棄錢財,反而選擇帶著田川氏牌位奔走,對孝順的鄭成功而言,董夫人在他的心中地位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沉著應對叛逃的叔叔,更是使鄭成功深感敬佩。再接下來的日子中,董夫人一再證明自己不僅只是庸俗的世家後代,也有足夠的智慧、沈穩的心性可以一同共患難。董夫人不只是他後院的妻子,更是事業上不可或缺的夥伴。


治家不嚴之罪

董夫人在內政、軍務上的表現可說是盡善盡美,不過對於自己的孩子則是一位縱容的慈母,稍不留意鄭經長成了流連花叢的紈褲子弟。鄭經妻子唐氏礙於鄭氏家族的勢力,對鄭經風流行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無奈鄭經風流對象竟然是弟弟的乳母,甚至和乳母生了一個兒子。

起初鄭成功以為這是則喜訊,不料引來唐氏的爺爺──南明兵部尚書唐顯悅的不滿,親自寫信告知鄭成功鄭經到底有多「不正經」。鄭成功被唐顯悅的話語點醒,一氣之下命令下屬黃毓到廈門先斬殺長子鄭經、乳母及孫子,再斬殺髮妻董夫人。當然教導兒子並非僅是母親的責任,不過在當時的性別觀念下,脾氣暴躁的鄭成功仍要問董夫人治家不嚴之罪。

收到這種駭人聽聞的命令,黃毓哪敢執行,只好向鄭成功心腹們討論,如何才能使鄭成功消氣。黃毓接著就到廈門說明事情經過,並向董夫人與鄭經表明,他只願斬殺乳母陳氏及乳母的孩子,希望能夠折衷處置。黃毓回到台灣向鄭成功覆命,得到鄭成功憤怒的大吼:「誓必盡誅。如果有違背此命令的人,必定斬首示眾!」不過這道命令終究沒能成功施行。隔年,1662 年的初夏,年僅 39 歲鄭成功的含恨離世,董夫人失去了她的丈夫,但卻同時得到了活下去的機會。


與鄭氏王朝一同落幕的傳奇人生

在鄭經繼位以後,董夫人在鄭氏王朝的地位堪比太后,重要性比起過往過之而無不及。1673 年,鄭氏舉起正統大明的旗幟,正式向大清王朝發起戰爭,不過蓄精養銳多時的鄭經在戰場中連連失利,董夫人也看不下去責備:「七府連敗,兩島亦喪,皆由汝無權略果斷,不能任人,致左右竊權,各樹其黨耳!」痛罵著鄭經優柔寡斷、識人不明。即便鄭經權傾一時,也只能任由母親責罵。董夫人在大事大非前也一秉強悍。

不過鄭氏王朝最終仍難挽回頹勢,西征連連大敗,將士們死傷慘重,逾萬人的軍隊僅有一千多人從戰場中存活。至此一役,鄭經心知反清復明再也不可能,整日借酒消愁。1681 年,年僅 40 歲的鄭經鬱鬱而終。

鄭經離世後當時鄭氏王朝的政局也面臨劇變,在一連串刀刀見血的政治政爭下,原欲即位的鄭克臧被權臣馮錫範殺害。董夫人得知鄭克臧死訊時,成串後悔的淚珠沾濕了她的衣襟。國不可一日無君,董夫人在 1681 年讓年僅 12 的鄭克塽繼位。面臨王朝衰亡的命運,董夫人帶著懊悔在北園別宮(今臺南開元寺)結束她傳奇的一生,享年 59 歲。
 
今臺南開元寺,原址為董夫人居住的北園別館(Source:wikipedia
對於董夫人的奉獻,連橫也在《臺灣通史》中盛讚董夫人時常告誡子孫、撫卹民眾、善待兵士將領,不願鄭成功打下的山河頹敗,因此臺灣人也深受董夫人的恩惠,以示對於這位傳奇人物的敬重。
參考資料
  1. 連橫(1962)。臺灣通史。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2. 連橫(1960)。鄭氏關係文書。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3. 連橫(1960)。福建通志臺灣府。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4. 張煌言(1962)。張蒼水詩文集。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5. 郁永河(1959)。裨海紀遊。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6. 江日昇(1960)。臺灣外記。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7. 陳衍(1961)。臺灣通紀。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閱讀:
1.《臺灣通史─原文 +白話文注譯》
      
連橫著,蔡振豐 、 張崑將等譯,點此購買
2.《臺灣通史》
      連橫著,點此購買
文章資訊
作者 李欣怡
刊登日期 2024-09-03

文章分類 故事
有故事來信📧
大歷史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 讓故事電子報,陪你一起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