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法國路易十六接到一份圖紙,上面畫著一個奇怪的機械設計圖:
一個約高一公尺的方形木台,立著兩個有凹槽的柱子,然後在立柱之上橫架著銳利的刀,立柱的下方有一塊可以移動的厚版,然後還有圓形半開口的夾板。設計圖上沒有寫名字,不過旁邊卻寫了設計者的名字,喬爾丁(喬丹,Guillotin),所以這玩意也被稱為 Guillotine,也就是喬爾丁機。
路易十六研究了一下,並發表了一些修改的意見,他說刀刃應該用傾斜的三角形,這樣比較好切斷頭顱;然後他親手畫著一個簡單的草圖。當然,這個設計案通過了。九個月後,法國大革命爆發,路易十六,他自己,就是這機器的試用者。
今天因為人權的緣故,我們根本看不到處決的畫面。之前美軍虐囚或是海珊(薩達姆)被吊死的畫面,因為網路和 Youtube 的無遠弗屆,使得全球觀眾見證歷史一刻,當然也引發了許多的道德爭議。
不過在近代之前,各國家民族都很喜歡公開處刑。
公開處刑的重點不在犯人怎麼死,重點在觀眾。「殺雞儆猴」是一句很不錯的成語,重點不是被殺的雞,而是在旁觀看的猴,所以處決場是一個表演的舞台,而犯人則是讓表演到達高潮的舞者,一切的重點都是在台下的觀眾。
舞者在死前的吼叫或是痛苦的表情對支配者而言,都是至高無上的喜悅;對觀眾而言,而是殘留在腦海心裡,久久揮之不去的聲響陰霾。使觀眾害怕,也順便宣示了國家大義,或是支配者的統治權威。所以公開處刑最好慢慢凌遲,不要一刀解決,這樣大家才會記得痛苦的那一幕。
「牢記在心」,這是表演藝術的極致目標。
斷頭臺之所以發明,其緣由事實上與上述正好相反。
在發明的一開始,這被認為是法國大革命,或者說人類理性智慧的產物。 公平、正確、快速的奪走生命,生死之前一律平等,不論你是國王或是平民。
喬爾丁是一個著名的醫生,也是法國制憲會議上的議員。他強調「死刑平等」,所以他對於當時法國貴族和平民的處刑方式有極大落差很感不平(貴族大多用斧頭梟首,平民則有許多怪異、殘酷的處刑方式),便立志發展出一套的平等原則,能快速、公正、無痛苦的解決犯人。設計圖通過後,喬爾丁和另外一個劊子手世家的傳人桑松合作,最後由一個鋼琴師繪製定稿。
鋼琴如果是人類造出來傳達天使聲音的器具;那斷頭臺當然也是,一種模仿上帝生殺大權的藝術存在。更有趣的是,這是一個醫生的發明。醫生在世界各國都是頂尖人才的第一志願。醫生偉大之處是在能拯救人類的生命,或是……
快速有效率的帶領人類走向天堂呢?
1793 年 1 月 21 日,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臺處死。這一幕令人印象深刻,因為無數的人民一邊吼著「殺死他!殺死他!」,然後在刀光閃爍,刀柄落下之後觀眾歡呼
人民戰勝專制的理性光輝!自由!平等!博愛! 這些口號不絕於耳。圍觀的群眾就像參加嘉年華會一般,感染情緒的瘋狂,巴赫丁(Mikhail Bakhtin, 1895-1975)著名的狂歡理論馬上可以派上用場。
在斷頭台剛興起的時候,法國流行的貴婦人還追著流行,戴起斷頭臺形狀的耳環,然後去參加公開的處刑儀式,大家人擠人,搶一個好位子,體會一下這種群眾集體暴力的優雅樂趣。
可惜斷頭臺沒有休息的機會。
因為接下來的歷史大家可能很瞭解,法國大革命後轉變成為公民委員會的專制獨裁。
在權力和黨派的內鬥之中,無數的革命份子、以前的好友或是志士,成千上萬的人不斷地都被送上斷頭臺。羅蘭夫人最著名的那句「自由,自由,多少罪惡因汝而生!」真是見證時代的名言,連殺人最多的羅伯斯比,最後也難逃一死。
刀柄升起落下,再升起再落下,狂歡的氣氛變淡,肅殺的氛圍轉濃;或者更重要的是,連斷頭臺自己,都麻痺了。麻痺於不再鋒利的刀片,不再清脆的聲響。
歷史學家卡萊爾(Thomas Carlyle)曾說到「斷頭臺落下的速度,和法國走向共和的速度成正比」。刀柄升起落下,就像心臟收縮擴張一樣,構成整個法國革命運動的脈搏。
設計斷頭臺的人,一開始是希望能平等、理性的切斷那些瘋狂、不理性的腦袋,但是最後倒底是誰切斷誰的腦袋尚未可知,整個理性和瘋狂的界限逐漸模糊,
在血與肉中找不清路標,只好不斷地製造瘋狂。
平等是法國大革命,或是人類理性啟蒙時代的共同最高響往之一嗎?死亡或許是人類的真正平等。而斷頭臺,這理性又瘋狂的機器,同時扮演理性與瘋狂、平等的死亡。
(作者為國立交通大學通識中心講師)
(本文原載於 RainReader's Memery Blog,經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