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你,要選擇什麼樣的道路?──搶先閱讀《帝國崛起: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 2》(二)

2014-12-20

 

帝國崛起立體書封

這一次衛鞅見到孝公,孝公與他相談甚歡,連自己的雙膝都會不知不覺地往前移動。為什麼呢?因為上古時代還沒有椅子,當時的中國人都是跪坐在席上,孝公對衛鞅這次說的話極感興趣,惟恐聽不清楚,所以兩膝不自覺地前行,越來越靠近衛鞅。兩人足足談了好幾天,孝公一點都不厭煩。

 

景監十分意外問衛鞅:「你說了什麼能這樣切中國君的心意?我們的國君居然能歡喜成這個樣子。」衛鞅回答:「我以前用帝道和王道來說服國君,國君說:『帝道和王道都太久遠了,我等不及了。賢君是要在活著的時候就能成就聲名於天下,哪裡能抑鬱地等待數十百年再來成就帝王事業呢?』,所以這一次我用強國之術來說服國君,國君非常非常高興。可惜啊!選擇這樣的道路,將來就無法像殷、周一樣國祚長久了。」

 

從兩人的四次會面來看,「帝道」、「王道」、「霸道」都不是孝公想要的。只有「強國之術」,也就是《荀子》中所說的「強道」,才是孝公真正想要的東西。……

看了這一段,就會產生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什麼是「帝道」、「王道」、「霸道」、「強道」?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政治之道分為很多層次。什麼叫做「帝道」?所謂的「帝道」就是公天下之道,統治者不以私人私心來治理天下,這也就是孔子所說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具體來說,傳說中的堯舜實行的就是帝道,所以他們都把天子之位主動禪讓出去。問題是,誰能沒有私心?誰又能甘心為人作嫁?無怪乎秦孝公不願選擇這樣的道路。
 
什麼叫「王道」?「帝道」和「王道」都是行仁義之道,講究以德服人。但兩者的分別在於,「帝道」公天下,所以堯和舜是禪讓;而「王道」家天下,夏、殷、周三代則傳之於自己的子孫。過去的中國人相信,既然「王道」是以德服人,就需要像殷湯、周文王一樣積德行善數十百年,而後天下諸侯歸心,方能取代前朝。秦孝公覺得這樣實在太慢,秦國危機近在眉睫,所以他也不選這一條道路。
 
什麼叫「霸道」?「霸道」是「假仁義以行」之道。什麼叫作「假仁義以行」?假就是借,他其實事事為了自己的好處打算,不過一定會拿「仁義」來做為冠冕堂皇的藉口,這就叫假仁義以行。這樣的國家為政或出兵,必要有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沒有大義名分他是不會做的。所以霸主們雖然仍是自私自利,但有時能夠以理服之,原因就在這裡。
 
什麼叫「強道」呢?「霸道」和「強道」的本質都是以力服人,但「強道」連仁義的幌子都不要。我要進攻就進攻,我要掠奪就掠奪,只要對自己有好處,什麼都可以做,不需要任何藉口。在這種人的心中,只要能讓自己更強大,什麼仁義道德都是假的。而秦孝公和商鞅最終選擇了這條道路,因為它見效最快。
 
是啊,用仁義道德來說服人,哪裡能比得上直接拿拳頭來威脅人更快呢?「帝道」、「王道」、「霸道」不管是真的假的,多多少少要收買人心。人心難測,花費時間實在太長,只有「強道」見效最快,往往能在當世中就看到成功。問題是,「強道」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
 
第二個問題,衛鞅到秦國來,不就是想被秦孝公重用嗎?為什麼衛鞅不一開始就痛痛快快地把「強國之術」說出來呢?前面幹嘛花這麼多時間說「帝道」、「王道」、「霸道」?萬一弄得孝公不高興,以後不再見他,那衛鞅前面所做的努力不是都成泡影了嗎?
 
各位要知道,在戰國時代,君臣之間的關係和後來很不一樣。當時因為天下有許多國家,有才之人可以自由選擇老闆。所以不但君要擇臣,臣也要擇君。用現代的話說,衛鞅是來找合作夥伴的,不是來要飯的。
 
秦孝公固然想知道衛鞅是不是人才,衛鞅也想知道秦孝公是不是明主,是不是值得他信任,是不是能讓他一展抱負。用什麼辦法可以瞭解對方呢?那就是試探。衛鞅的「強國之術」,在當時是驚世駭俗的做法,他要徹底推倒一切舊制度,來建立一個新的時代。所以衛鞅反復地試探秦孝公,想要知道他是不是真有堅定的變法決心?是不是真的為了追求強大,可以不顧一切道德仁義?
 
只要孝公還有一點顧忌,只要孝公還有一點虛偽,那就不是他最好的合作夥伴,衛鞅就只能再找其他的國家合作。結果在反覆試探之後,這對君臣終於確定他們彼此是最好的拍檔。只要他們合作,秦國就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三年,衛鞅說孝公變法修刑,內務耕稼,外勸戰死之賞罰,孝公善之。甘龍、杜摯等弗然,相與爭之。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
 
衛鞅用什麼方法,來使秦國強大呢?說穿了,就是《商君書》中所說的「利出一孔」。什麼是「利出一孔」?在法家來看,天下人所作所為不過就是為了得利,因此只要把其他能夠得利的孔道全部堵死,只留下一個能夠得利的孔道,也就是國家想要人民去做的事情,這樣所有的人都會爭先恐後的去從事它,而且會越做越好。
 
衛鞅怎樣做到這一點呢?很簡單,衛鞅在秦國重新劃分了各級軍功爵位。他規定一個人所能擁有的土地、房屋、奴隸還有生活享受,全部由爵位決定。即使你家財萬貫,但沒有爵位,就不能住大房屋、穿好衣服,也不能擁有大量的土地和奴隸。只要有了爵位,這些國家都會給你。更狠的是,即使你父祖都是宗室貴族,只要沒有軍功,你就不能名列宗譜之中,自然也就不能繼承父祖的地位。
 
但想要得到爵位,就只能拿軍功來換,說得更簡單一點,就是拿敵人的首級來換。所以在秦國,想要榮華富貴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上戰場」!所以這個方法一出現,馬上讓秦國人人奮勇赴戰。
 
試想,倘若你是六國的軍隊,在戰場上面對秦軍,卻看見對面的秦人,個個的眼光都盯著你的腦袋不放,嘴角露出神祕的微笑,你心中怎能不發毛?因為秦人心中想得是,這個腦袋可以換田地,那個腦袋可以換大屋,再一個腦袋就能讓他娶上老婆。別國人視上戰場為送死,秦人卻視上戰場為晉爵發財的坦途,怎麼能不變成天下最勇猛的軍隊?
 
但天下有一得,則必有一失。商鞅的辦法對孝公好,對上戰場的戰士好,但是對原本的既得利益者,也就是貴族們實在是一點都不好。這些既得利益者,本來什麼都不用做,就能安享一生的榮華富貴。現在衛鞅把他們原有的財富、地位、權力全部奪走,分給敢上戰場為國家戰鬥的勇士們,他們怎麼能不對衛鞅恨之入骨?因此反對衛鞅最為激烈的,就是以甘龍、杜摯為首的秦國本土貴族們。
 
施行衛鞅新法後,一開始百姓都覺得很痛苦,因為有種種新的規定要強制他們遵守,例如衛鞅要求民眾必須互相檢舉不法的行為,檢舉者受重賞,隱匿者必須連坐。又為了增加農業人口,規定從事工商業而貧窮者,全家都要淪為奴婢,可是努力耕織就能免去賦役。百姓從來沒有聽過這樣的法律,實在是太不適應了。
 
可是等排除萬難,堅持變法三年之後,百姓對衛鞅的新法人人稱便。為什麼呢?因為百姓們得到實際的好處了。因為這套軍功爵制而獲利最大者,正是平民階層。世上沒有什麼東西,會比實際的利益更能打動老百姓。如果沒有實際的利益,統治者只會一天到晚談空道理,是半點用都沒有的。
 
衛鞅變法之後,真的讓秦國強大了嗎?從下面的史事,各位就可以清楚的看到結果。

 

七年,與魏惠王會杜平。

八年,與魏戰元里,有功。

十年,衛鞅為大良造,將兵圍魏安邑,降之。

秦孝公三年開始變法,七年就在杜這個地方和魏國訂立了和平協定。各位還記不記得,魏國是戰國初年的天下第一強國,當時秦國根本不是對手,連河西都被魏國占領而拿不回來。而如今秦國居然能和魏國談和,可見實力已讓敵國不得不正視。


八年,秦魏就撕毀了和平協定,兩國再次大戰。但這次卻是秦國佔了上風,根據〈魏世家〉的記載,秦國還奪取了魏國的城池。


十年,秦孝公任命衛鞅為全國最高軍政長官,主持對魏國的戰事。秦軍勢如破竹,最後包圍了魏國的首都安邑,安邑宣告投降。能夠讓魏國低頭承認戰敗,這是秦國的輝煌勝利。秦國前後花了不到十年,就打敗了他最強大的敵人。

 

十二年,作為咸陽,筑冀闕,秦徙都之。……東地渡洛。

十九年,天子致伯。

二十年,諸侯畢賀。

十二年,秦國營造了新都咸陽,並建築宏偉的宮廷門闕。咸陽乃是關中平原的中心,從這一年遷都開始,此後一百多年都是秦國的首都,直到亡國為止。此時的秦國的國土往東擴展,甚至到了洛水一帶。從原本被魏國壓著打的貧弱國家,到現在可以反過來打敗魏國;從原本連河西故地都不保,到現在「東地渡洛」。


變法的功績還不只如此,「十九年,天子致伯。二十年,諸侯畢賀」。各位還記不記得秦孝公在求賢令裡說過,他一心嚮往的就是繆公時「天子致伯,諸侯畢賀」的榮耀。而變法到現在不到二十年,衛鞅就幫他完成了這個目標。


十年就能打敗你最強大的敵人,二十年就能達到你追求的目標。歷史告訴我們,自強是天底下最笨的方法,也是天底下最好的辦法。如果你不求自強,只想玩弄小聰明、小技巧,真正的成功永遠不會到你身上。往往你自以為抄了捷徑,其實卻只是走了一條更加漫長的道路。只要你真心要自強,成功永遠來得比你想像的更快,秦國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帝國崛起: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 2》
不管再怎麼努力,不管再怎麼討好,都改變不了當炮灰的命運。如果你是秦人,請問你該怎麼辦?
秦人的選擇是,奮戰!
秦人的祖先原本是商朝的諸侯,卻因為一次押錯寶,整個氏族被流放到西方當「炮灰」抵禦戎狄。但在那樣的絕境之中,秦人卻始終沒有放棄希望,反而激發出最強的血性!
花費了數百年的奮鬥,最後終於從最底層爬上來,取得了天下,這是一個多麼令人振奮的故事。然後竟然在短短的十四年內,這個強大絕倫的王朝就轉眼灰飛煙滅,這又是一個多麼令人悲哀的故事。以「強道」治天下,讓秦國成為戰國時代最後的勝利者,但將「詐」與「力」發揮到極致的結果,又將付出什麼樣的代價?


作者介紹︰

呂世浩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博士、北京大學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專任助理教授。除了兩岸名校的雙博士之外,更在傳統私塾中學習四書五經長達十多年,因而打下了深厚的國學基礎。


呂老師的「中國古代歷史與人物」通識課程,被臺大學生在 PTT 上譽為「四年修不到,成終生遺憾」。在 COURSERA 開設的「秦始皇」課程,更是 MOOC 排名第一的中文文史課程,一開課便引起巨大迴響,選修人數超過四萬三千人,學生遍及全世界。


呂老師說:「我為什麼要開設這樣的課程?因為這些人物都活在巨變的時代,也都試著在為他們的時代找一條出路。我希望用歷史作為範例,讓各位來看看前一次巨變中,最傑出的歷史人物們是如何來面對時代的巨變,然後又是如何創造出一個嶄新的時代!」


而呂老師將「秦始皇」課程結集出書後,果然在兩岸均引起廣大迴響,不僅長踞博客來、誠品等各大書店暢銷排行榜,更掀起了一股「秦始皇管理學」風潮,並成為最受高中生喜愛的熱門讀物。

 

(本文由平安文化提供)
文章資訊
作者 呂世浩
刊登日期 2014-12-20

文章分類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