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青年眼中的明治維新:「這是一個相當小的國家,正迎向它改革開放的時代」

胡川安 2017-11-07
司馬遼太郎的題字(Source: wikipedia)

著作等身的日本作家司馬遼太郎,其所書寫的歷史小說相當多都成翻拍成連續劇,但沒有一部像《坂上之雲》如此波折的。我們先來看看這部大河劇的製作過程吧!


2007 年,由 NHK 所拍攝的《坂上之雲》(坂の上の雲)是司馬遼太郎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大河劇。小說從 1968 年到 1972 年間在《產經新聞》上連載,初版的單行本有 6 本、文庫本有 8 本,在司馬遼太郎漫長的創作生涯中是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司馬的很多作品都曾經映像化,改拍成電影或是電視劇,例如由本木雅弘主演的《德川慶喜》、仲間由紀惠主演的《功名が辻》(功名十字路)。《坂上之雲》這部小說不少的製片都曾經與司馬氏談過,但他都拒絕,理由在於小說本身的敏感性,牽涉到東亞不同國家的現代化過程。


一波三折的製作過程

小說中提到日清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司馬氏自身經歷過太平洋戰爭,知道亞洲不同國家對於這些歷史有不同的詮釋,了解其中的敏感性。司馬氏終其一生都沒有答應映像化的要求,在司馬遼太郎死後,NHK 的製作單位取得司馬遼太郎遺產管理單位與其妻子的同意,才取得版權。


獲得版權之後,NHK 相當慎重其事,在 2003 年相關的劇組與編劇成立「21 世紀スペシャル大河ドラマ」(21 世紀特別大河劇),預計在 2006 年上演,然而編劇野澤尚在 2004 年 6 月卻自殺了。


野澤尚是我很喜歡的推理小說家,我看過他的小說包括《青鳥》(青い鳥)、《深紅》、《沉睡的森林》(眠れる森)和《冰的世界》(氷の世界);看過由他擔綱劇本的電視劇包括《戀人阿》(恋人よ)、《美味關係》(おいしい関係)、《沉睡的森林》和《冰的世界》。


野澤尚可能壓力太大而自殺,或是個人的精神問題不得而知,他可以寫作與改編推理小說,處理人與人之間的暴力,卻無法處理《坂上之雲》這部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暴力。


《坂上之雲》後來還經歷了一些大大小小的風波,包括會長的辭職與製作費用太過龐大等,在 2007 年的 1 月確定了主要的演出者為:本木雅弘、阿部寬、香川照之與菅野美穗。


原本打算播放一年約略四十集上下的大河劇也採用特別播放的模式,從 2009 年的 11 月到 12 月播出第一部,之後每年的這個時間各播一部,到 2011 年的冬天播完第三部為止,共 13 話,與以往 45 分的大河劇不同,一集有 90 分,每集都有如電影一般。


明治維新:樂觀的時代

這部敏感的小說時間設定在明治維新至日俄戰爭,約略是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初期,主角分別為三個人:秋山好古(阿部寬飾)、秋山真之(本木雅弘飾)兩兄弟與真之的好朋友正岡子規(香川照之飾)。


秋山好古是日本陸軍大將,軍旅生涯中最為人稱道的是,在日俄戰爭打敗當時聞名的哥薩克騎兵。好古的弟第真之服役於海軍,此時正是日本開始建立西式艦隊的關鍵時期,真之於軍隊中擔任參謀,在日俄戰爭獻計,使日本取得勝利。正岡子規則是真之從小到大的死黨,與真之投筆從戎不同,他選擇了文學一途,從事俳句的創作與理論的創新,以改變日本俳句為職志。


司馬遼太郎將幕府後期至明治時代,視為一個樂觀的時代。存在將近三百年的幕府時代搖搖欲墜、終至崩潰,能夠掌握時代脈動的人即能獲取晉身的機會,流連於過去價值的人則往下沈淪。


職業的選擇與志向將決定一個人身分的高低,出身於四國松山附近的三個人,在大時代的洪流中,身為兄長的好古選擇進入陸軍大學,原因是下層武士的出身,無法支付他的學費,從軍可以使他生活無虞,還可以讓弟弟真之到東京學習。真之的朋友子規則透過親戚的幫助,也到了東京。

 

這是一個相當小的國家,正迎向它改革開放的時代。


大河劇的每一集最前面,旁白念著上面的那段話。


改革開放代表著新的生活方式、新的文明體驗,從四國的松山到東京學習的三個人,從鄉下到大城市,也從傳統的文明到了現代化初始的東京,秋山好古與真之兩兄弟到了東京之後,又分別以軍校留學生的身份到了法國、美國,在世界各個不同地方學習,搭乘火車、學習英語、理解西方武器的先進,甚至連吃咖哩、喝葡萄酒都是一種文明的新體驗、文化的交流。


真之加入海軍的理由在於,他想理解海的另一邊有什麼我們所不知的世界。他想要接觸新知、理解另外一個世界。透過從軍,可以用國家的公費到西方學取最新的知識。透過公費,好古到了法國、真之到了美國,從歷史的過程來看,兩兄弟選擇法國與美國,它們並不是當時西方最強大的國家,好古與真之也無法得知選擇這兩個國家對於自身的未來有什麼幫助。


明治40年的東京陸軍軍事學院 (Source: wikipedia

青年與時代

當兩人從法國與美國回到日本之後,好古負責騎兵的訓練,真之則是把美西戰爭中所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在海軍大學的教育裡。真之與好古無法預料到未來的日清戰爭與日俄戰爭中自己所扮演的位置,他們只是在快速變化的時代裡,盡一己之力。


或許有人會質疑日本的軍國主義,但我覺得司馬遼太郎的敘述十分的平實。在一個帝國主義盛行的時代,日本只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個是加入帝國主義的行列,另一個則是當時的清國,慘遭西方國家豆剖瓜分的命運。


在歷史的選擇中,每一個人都不知道未來會往哪個方向走,當時的內閣首相伊藤博文有鑑於西南戰爭被西方船堅砲利打敗的經驗,對於外交政策顯得相當保守。但是從軍方來的力量,一股明治維新之後的年輕力量,使得日本從保守轉向積極。


同為四國出身的正崗子規進入了大學,選擇與好古和真之不同的道路,他們都是被時代選上的少年,眼前有各式各樣的機會,不僅僅是找個可以餬口的工作,還想要擠身為一流的人,要使自己在某個專業上成為日本第一人。


雖然子規沒有完成大學學業,但與當時文壇的名人,像夏目漱石等作家來往,透過朋友間在思想上的激盪,與「新聞日本」主持人的提攜,讓他有金錢上的援助與發表的空間。有了貴人的幫助,子規開始可以創作,並且大量發表徘句的論文。子規因為宿疾的關係,長期臥病在床,他一開始就知道自己不久於人世,在有限的時間當中、在病床六尺之間,抓緊時間努力寫作。


日本與清國

在日清戰爭之前,日本國內的政界對於朝鮮和滿州情勢的看法也相當分歧,伊藤博文並不熱衷於戰爭,想以外交斡旋的方式緩和國家間的衝突。在軍部的鷹派得勝之後,開始利用朝鮮的情勢,以排除俄國勢力,以保持朝鮮獨立為名,進軍朝鮮,並與清國開戰。


日本對於和清國一戰完全沒有把握,晚清在變法圖強之下,購買與使用當時最先進的武器,甲午戰爭是亞洲兩個變法圖強的國家,檢討成果的一戰,在黃海海域的衝突,當時兩方所使用的軍艦都是由西方購得,軍力上不相上下,但清國卻潰不成軍,司馬遼太郎將清國失敗的原因歸諸於人心的渙散與軍紀的鬆弛。


日清戰後,日本國內的信心大好,在滿州與朝鮮的局勢直接與俄國衝突,戰勝清國或許可以說是清國本身的積弱不振。然而,面對俄羅斯這個極為強勁的對手,參與其中的人一點把握都沒有,彷彿是在與運氣一戰,要是走錯一步,日本也會和清國一樣吧!


1895年的日清戰爭的日軍士兵(Source: wikipedia)

奇蹟的年代、樂觀的年代

日俄戰爭的勝利,有如奇蹟一般。


司馬遼太郎認為當時的日本人,憑藉著智慧和勇氣,適時地抓住時代的機會,才讓日本走向現代國家的道路。樂觀的氣氛與時代讓人相信未來會更加美好,或許與現在的日本恰好相反。時代與個人之間,就有如《坂上之雲》的隱喻所指涉的:

 

登高,坡頂自有青天,倘若正有一朵白雲閃耀於其上,那就望著雲爬坡吧!


時代與國家所能提供的就是給予國民樂觀進取的心態,有這樣的心態,即可登上高處。

 
文章資訊
作者 胡川安
刊登專欄 胡川安的 Life Circus
刊登日期 2017-11-07

文章分類 故事
收錄專題
明治維新一五〇周年:現代日本的形成
大會報告📣限時好禮等你拿🎁
2024/10/29-11/29加入支持方案,即可獲得故事最新力作《表裏京阪》一本!
訂閱支持